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隋兴衰四十年全集一、隋初四贵

一、隋初四贵

        看民族成分搭配。高颎、杨雄、李德林都是汉人,而虞庆则胡化色彩异常明显,可以作为胡人的代表。从胡汉搭配的角度看也很不错。

        这四个人搭班子,确实妥当,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非常精心。

        再看出身搭配。高颎、虞庆则和杨雄属于北周系统,而李德林则属于原来的北齐系统,东西兼顾,也算合理。

        简单来说,左卫大将军就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府兵的最高统帅,就是中央的十二卫大将军。在十二卫大将军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左卫大将军,负责率领府兵宿卫皇帝。

        杨坚看重的是他的狠劲。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面临着怎么处理前朝宗室的问题,虞庆则力劝杨坚对北周宗室斩尽杀绝,以绝后患。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实行。那么,雄心勃勃的隋文帝,在用人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在这三个人中,高颎和李德林已经介绍过了,高颎本来是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的部下,文武兼资;而李德林则是北齐才子,北齐灭亡之后又任职于北周,是个比较典型的文人型官员。这两个人都是杨坚辅政之初就延揽的人才,在平定三方叛乱和周隋禅代等重大历史关头给杨坚出过大力的。

        第二,虞庆则虽然也算文武双全,既能左右驰射,又能够折节读书,但是,很明显,在他的身上,武的因素远重于文的因素。把这两个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虞庆则很像杨坚本人,也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但是这个精心安排的权力核心并没有维持长久,很快就有一个新人插了进来。谁呢?苏威。

        这里一共提到了三个人,其中,高颎身兼尚书和门下两省的重任,地位最高;而李德林和虞庆则共同执掌内史省。但是,虞庆则除了担任内史监外,还担任吏部尚书,主管人事工作,而李德林只是担任内史令,因此,虞庆则的地位又高于李德林。这三个人,就是当时隋朝大臣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号人物。

        在三省长官之外,隋朝初年还有一个人非常受杨坚的重视,就是杨坚的族侄杨雄。此人在杨坚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可没少出力。杨坚网罗高颎和李德林,都是杨雄出面联络的。所以,杨坚当上皇帝之后,马上任命杨雄担任左卫大将军。

        隋朝刚一建立,隋文帝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改造,并且如饥似渴地选拔人才,推进制。其中一个名苏威的大臣,深得隋文帝杨坚的欣赏,竟身兼五职。他是什么样的人?隋文帝为什么如此欣赏他?隋文帝的用人方略有什么特点?

        第一,虞庆则是个胡化程度很深的人。从祖辈起就为北方少数民族服务,他本人喜欢说鲜卑语,可见内心相当认同鲜卑族。

        先看文武搭配。杨雄是武将,虞庆则文武双全但是偏重于武,高颎文武双全而偏重于文,李德林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臣。在文武搭配上非常合理。

        也许,就在这一刻,虞庆则和李德林的排名就出来了。在隋文帝看来,虞庆则更像一个务实的政治家,所以排在第二位;而李德林过于书生意气,所以只能屈居第三。这是三省长官的排序情况。

        虞庆则不负所望,到任之后,恩威并施,稽胡非常服气,向他投降的就有八千多户,彻底解决了稽胡问题。这让高颎非常欣赏。

        虞庆则又是何许人?《隋书·虞庆则传》是这样记载的:“京兆栎阳人也。本姓鱼。其先仕于赫连氏,遂家灵武,代为北边豪杰。父祥,周灵武太守。庆则幼雄毅,性倜傥,身长八尺,有胆气,善鲜卑语,身被重铠,带两鞬,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初以弋猎为事,中便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从这段记载中,能看出两个问题。

        这样重要的职位当然要让本家担任才放心,所以,杨雄就出任左卫大将军,同时参与朝政,和高颎、虞庆则、李德林一起,成为隋朝初年的政治核心人物。

        杨坚是怎么发现虞庆则这个人才的?其实是高颎推荐的。北周宣帝的时候,虞庆则任并州总管,镇守太原,功勋卓著。当时,太原西边的石州(今山西吕梁)发生稽胡叛乱,高颎受命讨伐,讨平之后,他就向皇帝建议,派虞庆则担任石州总管,把局面稳定下来。

        要分析隋文帝的用人政策,当然要先看他选什么样的人当宰相了。隋朝的宰相由尚书、内史和门下三省长官构成。那么,这三省长官由谁来担任?记载得非常清楚,隋文帝刚一上台,就下达了一道任命:“以相国司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京兆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

        当然,这种处理方式遭到了李德林的反对,李德林主张宽恕,不希望滥杀无辜。两派意见摆在杨坚面前,杨坚是什么表态?他不耐烦地对李德林说:“!”很显然,虞庆则的意见更符合杨坚的心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