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太平洋》纪录片读后感北进?南进!

北进?南进!

        索契,一座规模不大却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是俄罗斯位于黑海沿岸的著名旅游胜地。2014年这里曾因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而闻名遐迩。2018年,这里还将成为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赛场之一。

        1941年6月22日,在索契附近黑海的一艘豪华游艇上,一个格鲁吉亚人正在悠闲地垂钓。这时,秘书急匆匆地送来一封电报。看完电报之后,这个叫斯大林的小个子悻悻地收起鱼竿,嘟囔道:“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啊?”

        就在这天凌晨,德国悍然撕毁两年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集团军的143个师,在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掩护下,全面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和希特勒终于撕破脸皮,开始对掐。“全世界都将为此屏住呼吸不作评论”——这是希特勒对这场战争的评论。的确,从这一天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炎热的下午,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正在东京银座地区的歌舞伎座观看下午场的传统演出。这个完工于1925年的豪华剧院是日本建设成就的代表作之一,能容纳2700名观众。坐在松冈身旁的,是一个长相英俊的中国人,他就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汪精卫。在第一幕结束的掌声之中,松冈接到了秘书加濑递过来的纸条,上边写着关于苏德开战的确切消息。松冈马上意识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德、意、日、苏四国联盟已彻底成为泡影。他迅速起身离开剧院,直接进入了皇宫。松冈对天皇说:“苏德开战乃天赐良机,建议陛下马上下令实施北进作战。我们必须立即向海参崴发动进攻,然后北上直取苏联腹地!”

        裕仁被松冈突如其来的言论唬得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刚刚和苏联签订了和约,与斯大林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松冈吗?前一天不是还嚷嚷着要南下进攻新加坡吗?面对天皇的疑问,松冈外相依然大言不惭,“英雄必能因势利导,我以前同意南进,但现在北方出现了天赐良机,我们必须转向北方,履行对德国盟友的承诺”。裕仁还算有风度,没有反问松冈“那对苏联的承诺呢”。他要松冈去同近卫商量,说完,就示意松冈接见完毕。

        鉴于松冈从欧洲回国后多次公开发表亲德言论,他又获得了一个“希特勒听差”的绰号,连裕仁也曾经对人表示“松冈是不是被希特勒收买了”。

        松冈走后,天皇随即宣召近卫文麿进宫。近卫向天皇解释松冈的观点仅仅是他本人一厢情愿的想象,并不是内阁研究的意见。松冈如此冒失的举动只会导致他今后在内阁中更加孤立。

        从皇宫出来后,松冈立即找到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他向奥特保证说,“对于德国和苏联在欧洲发生的战争,日本不会按照日苏条约保持中立”,并主动答应竭力促成日本对苏联的进攻,与德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这的确是松冈的真实想法。6月24日,松冈在会见苏联驻日大使斯梅塔宁时宣称,“对于苏德战争,日本的政策尚未确定,未来的方向将主要取决于战争的责任由哪一方来负”。他又说,《三国同盟条约》仍然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如果《日苏中立条约》和《三国同盟条约》不能同时并存,《日苏中立条约》将自动失效。就是说,日本随时可以履行对德国的义务去进攻苏联。一席话吓得斯梅塔宁脸色煞白,两腿颤抖。

        可笑的是,德国对苏联发起战争,作为德国重要盟友的日本,事先竟然没有接到德国政府的任何正式通知。4月以来,驻德大使大岛浩曾多次传回关于德苏即将开战的情报,驻欧各国陆军武官也陆续报告德国的精锐部队正在秘密向东线集中。针对这些消息,陆军参谋本部于5月15日召开会议讨论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德苏战争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和美国、苏联是一样的,那就是“德苏不会马上开战”。参谋本部认为,德国大军向东线集结可能是一个支援外交活动的佯动而已。在这一点上,老酒和日本参谋本部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德国不会做出同时对英、苏两个大国作战的蠢事,不管你到底有多牛。两线作战,自古以来即为兵家之大忌。

        德国也不是完全没有提醒过日本。早在松冈外相访欧之时,里宾特洛甫就曾对他夸口,苏联胆敢有所异动,德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垮苏联。松冈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即将开战的暗示。松冈在5月28日还愚蠢地发给里宾特洛甫一份电文:“鉴于目前我国周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希望德国现在尽量避免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当时里宾特洛甫的答复是:“现在德苏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确信如果战争爆发,德国用两三个月时间就可以结束作战,战争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英国。美英一贯对苏联深恶痛绝,如果现在去打苏联,美英也不会动手。”

        6月6日,大岛大使再次发来电报,说他在6月3日和4日两日与希特勒、里宾特洛甫直接会谈的结果,使他确信德苏一定会马上开战。这时,内阁和大本营才判断德苏开战的可能性也不是绝对没有。

        就在6月22日战争正式打响的这一天,大岛浩再次从柏林拍来电报,大岛说:“此次作战大概四周即告结束。这并非什么战争,而应视为德国对苏联采取的一项警察措施。”大岛对德国和希特勒的感情可以说已经到了比对他爹还亲的地步,他力主日本立即进攻苏联,这样既能让日本扩张满洲北面的领土,又能向他的纳粹主子表示忠心。即使后来到了德国进攻已严重受挫的11月,大岛在当月11日还拍来如此的电文:“可以说,莫斯科早就气数已尽,这样德国可能按计划在严冬到来之前给苏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苏联陷于无法恢复的状态。”然而,大岛祈盼的莫斯科落入德军之手的日子始终没有到来。

        德国发起进攻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3日,德国驻东京记者佐尔格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命令:“尽快摸清日本政府对德国入侵苏联之后的立场。”

        德苏开战,意味着日本就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

        其一,可以从北方苏联的沉重压力下解放出来,趁机南下,占领东南亚广大的资源地区,确立自给自足的不败态势。

        其二,德苏开战,意味着苏联东线战力的削弱,作为俄国人世仇的日本此时应该趁火打劫,实施北进,进攻苏联广阔的远东地区,与希特勒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彻底把苏军打垮以解决北方问题。

        在此之前,面对德苏开战越来越明显的迹象,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于6月7日召开会议研究战争爆发后日本应采用的策略问题。因杉山元参谋总长和田中新一作战部部长出差不在家,会议由塚田攻参谋次长主持,同时拍电报要求总长和作战部部长尽快回京。

        参谋本部认为,此时陆军大部分兵力正在进行侵华战争,对苏作战已经没有余力。日本陆军也没有能在外蒙古、西伯利亚与苏军作战的重型坦克。苏联装备对日本的优势在诺门坎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光装备,仓库里就连必备的防寒军服都没有。如果出兵西伯利亚,那将需要多少防寒装备呀,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而侵华战争是绝对不允许中途放弃的。甚至有人主张不如利用苏联无法继续援助中国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庆的压力,先迫使蒋介石屈服再说。

        陆军的兵力不敷使用,那么武力南进到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和泰国的方案似乎可行,因为这将主要由海军担当,陆军只须派出少许兵力配合就行。但如继续南进,就要有对英美作战的决心。鉴于海军犹豫不定的态度,暂时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最后会议形成如下一致意见:一是继续向处理“中国事变”的方向努力;二是对北方只做必要的准备,等到德苏战争出现有利于日本的进展,譬如斯大林政权崩溃或苏联远东地区陷入混乱的时候,再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三是力争实现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之后静观局势、待机而动。

        会议上弥漫着一种对德国强烈不满的气愤。让塚田次长和大家感到愤慨的是,日本连跟美国谈个小判都要求德国给予谅解,干啥事都先跟他们打招呼,现在看局势,苏德马上就要干起来了,德国却连个屁都没对日本放。还是次长觉悟要高一点,自己一肚子气,还要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塚田强调考虑到构成三国同盟基础的日德两国,当时还有对苏、美、英的共同利害关系,此时还不能完全废弃三国同盟,要求大家少安毋躁,忍忍再说。

        杉山参谋总长和田中第一部长回京后,从6月8日到10日连续召开了3天会议。作战部部长田中新一少将主张在北方采取强硬对策。他说:“如有可乘之大好时机,就应该断然对北方行使武力。”杉山总长和田中都倾向于解决北方问题,说来说去还是大领导说了算。

        但陆军省不同意参谋本部的意见。陆军省对武力解决北方问题态度消极,主张只有北方形势达到“熟柿”,就是瓜熟蒂落的时候才可以行使武力,就像当年参加法国战役的意大利和波兰战役的苏联一样,在对方即将倒下的时候,在背后来上一刀,虽然有点卑鄙无耻,但毕竟好处最大,损失最少。陆军省认为德苏战争的前景,并不像德国领导人所说的那样乐观。苏联同样具备强大的实力,地域广阔,回旋余地很大,俄罗斯民族具有超强的忍受力,当年拿破仑那么牛,最后不也失败了吗?陆军省认为解决北方问题,势必需要大规模地动用兵力,为此所需的战略物资,尤其是液体燃料,实际上必须求之于南方。西伯利亚地区没有日本急需的石油资源,因此断定强行解决北方问题是危险的。

        6月14日,大本营陆军部提出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并提交海军。6月20日,大本营海军部向陆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海军的设想也是做好准备待机而动:对南方行使武力要充分做好准备,对北方的武力准备则只以现状为基础加以整顿。海军的意见是,无论对北方还是南方,是否动用武力,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临机做出处置。

        海军和陆军的主要分歧在于,海军是只进行准备根据形势来决定意向,陆军则是想先决定意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6月初,日驻苏大使建川美次报告说,莫斯科似乎对即将来到的战争毫无准备。6月16日,大岛大使报告“下周内德苏将开战”。对此,参谋本部第五课也就是对苏情报课,判断苏联很难像德国吹嘘的那样在短期内被打败,战争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可以肯定的是,参谋本部所有人都坚信德国将取得最后胜利,只是在战争持续时间长短上存在不同意见。

        最头疼的还是中国问题。随着战时体制的不断强化,美国一面在欧洲加强对英援助,一面在远东继续推行援蒋政策。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蒋介石尚不肯屈服,现在国际形势大变,有了美、英支持的蒋介石,腰杆也越来越硬。虽然双方的议和谈判断断续续一直在进行,但随着重庆抗日热情的不断高涨,迫使蒋介石投降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北方马上就要打起来,侵华战争也无法解决,与此同时,南方的形势也在不断恶化。美、英、荷三国除了努力加强南方各地区的战备,还在马尼拉、新加坡等地屡次举行军事代表联合作战会议,看来正在促进结成对日所谓的“ABCD包围阵势”。ABCD,即美(America)、英(Britain)、中(Cch)。4月21日至27日,美、英、荷三国在新加坡召开了联合会议,制定了一个联合行动方案,规定任何一个与会国遭到日本攻击时将要共同采取的对策。

        当时,日本绝对不可缺少的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大米、橡胶、锡等战略物资也越来越难足额弄到。粮食大感不足的日本,约有900万石必须依靠从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进口。可是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在5月6日提出把6月对日出口合同量的10万吨减半到5万吨,还提出7月、8月的同量要再减少一半。日本认为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可能是由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戴高乐派以及当地华侨的策动。1940年年末,英国已经向泰国为新加坡订购了60万吨大米。另外,日本虽然用美元付款取得了法属印度支那橡胶年产量6万吨中的1.5万吨,但可以预料,取得橡胶、锡和锰等战略物资将会越来越困难。英国甚至在5月16日做出决定,禁止从马来亚向日本出口橡胶。

        粮食少了还可以紧紧裤带,但是支持作战的战略物资必不可少。最让人头疼的还是石油,以石油供应为核心的日荷经济谈判进展异常艰难。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荷属东印度最不利于用兵,其两翼分别是英国的马来亚和美国的菲律宾。虽然本土已经被德国占领,但荷兰政府没有投降,仍然作为英国的盟国在继续战斗。因此,日本如对荷属东印度发动直接进攻,很可能马上就要同英国作战。美国在荷属东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该地区的进攻可能导致与美国作战。

        难题不止这些。当时荷兰在荷属东印度已经部署了兵力,具备打一场阻滞战的能力。即使最后无法阻止日本对荷属东印度的占领,也肯定会有充分的时间在逃跑前破坏储存的石油和油井设施。那些宝贵的油田设施被破坏掉的话,一两年内都不能恢复正常生产。这恰恰是日本当局最害怕的,这也是日本一直希望和平解决荷属东印度问题的重要原因。此前双方的谈判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在小林一三特使迟迟不能打开局面之后,1940年12月28日,前外相芳泽谦吉抵达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继续开展新一轮会谈。

        对于荷属东印度,日本可谓是投鼠忌器,软不得也硬不得,芳泽特使也无计可施。由于背后有英美的撑腰,荷兰人几乎拒绝了日本人的所有要求。荷兰人的顽固立场使芳泽感到沮丧,他报告东京说,除非日本采取果断措施,否则将一事无成。荷兰人不但不给日本特殊的经济地位,也不同意向日本出售日本所要求的那些数量的石油、锡和橡胶。其间日本人甚至向荷兰人保证,绝对不把橡胶和锡转让给他们的仇人德国人,荷兰人还是不肯松口。

        6月17日,日荷谈判终于宣告破裂。在日本人眼里,荷属东印度充当了美英对日经济封锁的帮凶。松冈外相对上述荷属东印度的不合作态度非常气愤,早在5月22日的会议上就提议停止同荷属东印度毫无意义的扯皮谈判。

        针对北方压力骤减和南方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历经半年日荷谈判的失败和各国加紧对日战备的态度,大本营陆海军部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必须下定决心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进驻一部分兵力。

        不想此举遭到之前一直力主进攻新加坡的松冈外相的坚决反对。松冈提出,如果没有对英美作战的决心,就不能着手进驻。他预言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肯定引起与英美的战争,这一策略在外交上也行不通,是对去年8月30日进驻北部时所签“松冈—亨利协定”的背弃,违背国际信义。松冈强调如果没有德国的帮忙,法国是不会轻易同意进驻的。

        大本营马上反将一军,提出在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时,如遭到美英阻碍,则“不惜对美英一战”。其实陆海军此时还没有与美英作战的胆量,从内心里讲,只是在与松冈赌气。近卫首相和陆海军都想当然地认为,日本不过是从北部推进到南部,又不是直接进攻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根本不会引起美英的过度反应,更不可能引起武装冲突。对此,松冈外相警告说,战争随时可能打起来。退一步讲,即使打不起来,也必然引起美、英、荷三国对日本的全面禁运。

        从6月21日15时至23时,陆海军两位军务局局长武藤章和冈敬纯专程到松冈府上,对外相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松冈最后总算表示谅解。外相之所以最终同意,是因为在会谈中冈敬纯少将投其所好,暗示了下一步进攻新加坡的可能性。他说,“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挥戈北上,一旦英国本土崩溃,也要在南方进攻新加坡”。这样,外相才勉强同意了军部的意见。

        松冈点头几小时之后,苏德战争正式打响。

        就这样一直争争吵吵到6月24日,大本营陆海军部终于决定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其主要内容为:一是仍坚持为解决“中国事变”而努力;二是继续向南方扩展;三是对于德苏战争暂不介入,秘密做好对苏作战准备,如果德苏战争的进展情况对帝国极为有利,就断然行使武力以解决北方问题。

        对于“继续向南方扩展”,大本营陆海军部于之前的6月11日就制定了《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一是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进驻必要兵力;二是为达成上述目的,应进行必要的外交谈判,同时迅速做好进驻的各项准备,在已完成进驻准备而法属印度支那仍不接受我方要求时应开始进驻,届时法属印度支那如进行抵抗,我方当即行使武力;三是在推行本施策过程中,如遭到美、英、荷的阻碍而又无法打开局面,帝国为了自存自卫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则不惜孤注一掷地对美、英、荷开战。

        在6月25日日本政府与军部的联席恳谈会,以及26日到28日的正式会议上,政府和军部开始了对新国策的大讨论。前几天刚刚答应两位军务局局长实施南进的松冈外相再次一反常态,强烈提出应立即实施对苏作战,履行三国同盟对德国的义务。在大家眼里,走位飘忽、忽南忽北的外相已经变成了十足的疯子。

        松冈提出,如果断定德苏战争将在短期内结束,就应该先搞定北面,在德国打败苏联之后再解决对苏问题在外交上是不好办的。如果日本打苏联,估计美国也不会真正干预,因为罗斯福本来就讨厌苏联人。而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扩张很可能酿成同英美的战争。日本应该当机立断,先搞定北面,再搞南面。

        海相及川提出同时与两国交战实属困难:“不能叫我们既进攻苏联同时又南进,海军目前不想去惹苏联。”

        松冈说:“如果德国消灭苏联后,我们不能坐享其成。我们要么是流血,要么就开展外交,不过还是流血好一些,到底是北方重要还是南方重要?”

        杉山参谋总长回答:“同样重要。我们正在静观时局如何发展。日本大部分兵力现在滞留中国战场,实际上对苏作战是办不到的。目前关东军根本不具备与苏联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如果进一步增加兵力,至少需要四五十天时间,或者更久,那时德苏战争的形势也许已经明朗,到时候形势有利的话,再干不迟。”

        参谋次长塚田攻也立即站出来反对松冈,“一切取决于时局,我们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他强调日本必须具有独立自主性,“我不懂政治,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德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更让我们在做事之前有理由不去和他们商量”。

        东条陆相随声附和:“德国迄今为止的做法从来没有同我们商量过。”

        杉山再次站出来支持东条和塚田:“德国确实没有及时和适当地同我们沟通。”

        大家都认为,几个月前,德国还劝说日本不要进攻苏联,现在倒先动手了,事先也不说一声,分明是不把我们当人看嘛!一种不安的情绪在会场上悄悄蔓延。大家担心,一旦日本帮助德国很快地打垮苏联,德国更加强大,日本就有像意大利那样逐渐成为附庸的可能,但是这话谁都不会也不愿意明着说出来。

        松冈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管德国跟我们商量没商量,我们都应该以诚相待,要以诚心来抓住德国。”也就是“宁教德国人负我,不教我负德国人”。

        松冈外相强调,目前最好不要在南方点火而应把目标定在北面,同时提议将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行动推迟6个月左右。可能是觉得前几天已经答应了现在反悔有点说不过去,松冈又补充说,如果首相和统帅部坚决要实行,因为自己之前曾经表示过赞成,所以并不反对。对松冈推迟半年的新提议,海军再次出现了犹豫,但是陆军的坚持使得海军很快改变了态度。杉山参谋总长、永野军令部总长、近藤信竹军令部次长、塚田攻参谋次长经过商议后认为,应该在南方坚决实行进驻。

        近卫首相之前一直力主进行日美会谈,此时他像卢沟桥事变之后一样再次做出了违心的决定。他的话是“统帅部要干的话就干”。后来前外相有田八郎刻薄地评价近卫的做法是“连一个回合的交锋都没有就投降了”。

        既然近卫和松冈都表示了同意,其他大臣更是无话可说。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南进的决定。

        被迫同意南进的松冈还是心有不甘,他对未来做出了预言:“我预言几年后的事从来都是准确的。今天我预言,如果插手南方,肯定要闹出大乱子,你们能保证不出乱子吗?识时务者为俊杰。以前我曾经是个南进论者,但今天我转向北方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松冈的这一席话还真不是吹牛。

        在太平洋战争打响之前,日本总共召开了4次重要的御前会议,不妨就从这一次开始排名。1941年7月2日,战前第一次御前会议在建于1889年的明治皇宫召开,会议内容就是对《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进行审议。出席会议的除首相、内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陆海军两总长和次长、枢密院议长外,企划院总裁铃木贞一也列席了会议。所有与会之人均身着正装——军人军装,文人燕尾服,规格不可谓不高也。

        天皇步入会议厅,所有人起立立正。天皇身着戎装,但看上去并不威武。他走上朝南的御座坐下。前面是一个金屏风,座位方向是根据宫廷礼仪来确定的。

        近卫首相首先起立向天皇鞠躬,之后发言,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确立帝国自存自卫的基础,当前必须解决好南、北、中三个方向的问题。北方要做好对苏战争的准备,中部必须继续努力解决侵华战争,南方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南进。

        杉山参谋总长就处理侵华战争和北方问题做了说明。提出帝国除直接对重庆政权施压之外,还要积极向南方扩展,切断从背后支援重庆政权并使其抗战意志不断高涨的英美势力与重庆政权的联系,这是促进解决侵华战争极为必要的措施。对德苏战争,因帝国目前正在忙于处理侵华战争,而且同英美之间的关系处于微妙阶段,所以以暂不介入为宜。但是,在德苏战争演变对帝国非常有利的情况下,也要断然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永野军令部总长认为,目前形势,英、美、荷等国压迫日本的态势越来越强,当前最重要的是以不惜对英美一战的决心完成作战准备,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势在必行,即使因此引起与美、英、荷的战争也在所不惜。这是海军领导人第一次公开表示日本不应回避与英美的战争。

        枢密院议长原嘉道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德苏开战对日本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由于苏联在世界上散布共产主义,早晚有一天非打败它不可。关于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问题,日本如果动手的话,美国会不会参战呢?”

        松冈外相马上接话:“不能说绝对不会。”

        杉山参谋总长回答说:“德国的计划如果遭受挫折,就会演变为一场长期战争,美国就很可能参战。由于现在战局对德国方面有利,所以我认为日本即使出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也不会参战。”杉山同时解释说,如果推进到泰国的话,就很可能因为与英属马来亚靠得太近而与英国发生冲突,所以这次只推进到法属印度支那边界为止。

        所有的人都自欺欺人地认为,只要进驻过程中尽量避免武装冲突并将范围严格控制在法属印度支那边境之内,美英就不会因此而说三道四,更不会开战。

        13时30分,御前会议圆满通过了内阁和大本营提交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

        会议过程中,天皇始终一言未发,面无表情。按传统习惯,他的出席只是使会上做出的决定合法化并具有约束力。这个文件马上被送到内阁官房,用公文纸写出一份后由近卫首相、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三人签署,呈报天皇,最后交到宫内省加盖御玺。日本南进至此成为定论。

        会后,松冈立即将会议相关内容通报了德国驻日大使奥特。奥特知道,相当于佐尔格也知道。来自尾琦秀实的消息也证实了消息的准确性,为此,尾崎秀实甚至专门到满洲去落实情况。斯大林于是得知,日本对苏联的进攻暂时只处于准备阶段,不会立即进行,日本是否发动进攻取决于苏德西线战局的进展情况。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多次敦促东京进行干预去进攻苏联。6月28日,里宾特洛甫电令奥特,敦促奥特做出积极努力,让日本在东线向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发起进攻,策应德军在欧洲的攻势。他要奥特这样说,“由于日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去进攻新加坡,这时还是先同德国一起去消灭苏联为好,以便以后腾出手来向南挺进”。里宾特洛甫同时要求大岛帮助奥特一起做日本政府的工作,大岛大使拍着胸脯满口答应。由于之前日本已经决定暂缓对苏联的进攻,等待“熟柿”机会的出现,奥特和大岛的努力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通知完奥特后,松冈又口头告知苏联大使斯梅塔宁,日本会信守《日苏中立条约》的承诺,这让一直胆战心惊的苏联大使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天,松冈又向奥特保证说,他对苏联大使那样说不过是为了欺骗苏联人,事实上日本正在为进攻苏联进行军事上的准备。“光准备不动手”显然不能使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满意。奥特无奈向里宾特洛甫报告说,近卫和大部分内阁人员反对日本对苏德战争进行干预,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危害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地位。

        苏德开战的消息传到英伦三岛,希特勒的死敌丘吉尔同样长出了一口大气。可丘吉尔明白,这种喘息只是暂时的,希特勒干掉斯大林之后,会马上回过头收拾他。西方领导人明白苏联追求的目标与西方国家的利益相悖,但他们的疑虑在与轴心国的战斗面前必须暂时搁置。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眼中,不是斯大林很可爱,而是希特勒更可憎。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一贯坚决反共的丘吉尔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6月22日当天晚上,丘吉尔就通过广播发表了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演说。这个演说同时在美国播出。在演说中,他列举了此前的三次重大转折:其一,法国陷落;其二,纳粹德国试图对英国的入侵;其三,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对盟国进行援助。现在,“第四个转折来到了”。他要求全国民众赞同他提出的同苏联结盟的建议。“我们决心摧毁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残渣余孽,对此我们决不动摇,决不动摇!”丘吉尔夸张地描绘着德国对苏联的空袭,“德国的炸弹在苏联城市上空像雨点一般落下”。丘吉尔号召:“我们必须帮助苏联!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苏联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伟大事业!”此时此刻,老丘早已忘掉之前无数次咒骂斯大林的恶毒语言。在政治家眼里,什么都是浮云,需要就是一切!

        早在希特勒入侵苏联前八天,丘吉尔就致电罗斯福总统说:“只要对所有情报加以判断,就会感到德国对苏联的大举进攻已迫在眉睫。只有希特勒才是我们首先要打倒的敌人,我们要从这个原则上尽可能给苏联以鼓励和援助。”赫尔国务卿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美国收到上述电报时的反应:“希特勒要进攻苏联一事,我们早在半年前就掌握了确实的证据。因此当听到德国入侵苏联时,我们丝毫不感到震惊。”

        美国对日本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日本为了配合德国的行动,很可能积极实施北进,那样苏联就危在旦夕。国务院远东司司长汉密尔顿在6月22日当天提出的一份意见书中写道:“由于德苏开战,在日本出现了南进和北进两种意见,不过估计南进会稍许推迟些。因为日美之间虽然尚未缔结谅解协定,但日本仍然害怕同美国打仗。日本撕毁《日苏中立条约》向北进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6月25日,远东司副司长亚当斯又提出一份意见书,他主张:“判断——日本觊觎着海参崴,恐怕不会南进。日本的北进会推迟南进,从目前看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从打倒轴心国这一长远目标来看,则应设法予以制止。”

        罗斯福认为苏联现在已经从潜在的盟友变成了现实中的伙伴,为了组织日本从东面夹击苏联,他于7月6日给近卫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信中说“希望报道中所提到的关于日本打算进攻苏联一事传闻失实”,他要求日本政府就此事提出保证。7月8日,松冈代表近卫回答道,日本政府与苏联之间签订有中立条约,迄今也尚未考虑到同苏联开战的可能性。他还把日本在7月2日向斯梅塔宁所作的声明的抄本给了格鲁大使。松冈还说,日本的政策主要取决于未来的形势发展。

        松冈的话肯定是不能相信的,但是美国很快得到了日本7月2日御前会议的内容。他们凭借的不是间谍,而是已经能够成功破译日本外交电文的“魔术”系统。在持续10个月之久的日美谈判中,美国能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除了手里的牌着实不错,还在于拥有了不为外界所知的外交雷达——“紫色密码机”。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就开始启用“2597”式密码机,保密性能很好,美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破译。但1940年8月,随着一个怪杰的出现,“2597”式密码机的壁垒终于被打破,这个人就是美国陆军中校威廉·弗雷德曼。

        弗里德曼191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同年进入由费比恩陆军上校领导的里弗班克研究所从事密码研究。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密码专家”,此人性情内向,喜静不喜动,做事从不假设,最大的特点就是绝不承认“不可能”。1921年,他进入美国陆军通信部密码班,1929任通信谍报部部长。1938年,美国陆军通信谍报部决定同海军一起全力以赴破译日本的密码并仿制密码机,海军提供必要的截听电报并负担经费,弗里德曼则指挥19名部下专心致志地完成这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经过20个月呕心沥血的努力,终于在1940年8月通过一架仿制的“紫色密码机”首次成功破译日本的密码,这套破译技术之后被称为“魔术行动”。之后海军就开始制造这种密码机,第一批4台于1940年11月制成,至开战前夕共制成了8台,令人满意地发挥了外交雷达的威力。美中不足的是,“魔术”只能破译日本的外交密码,对于军事密码依然是束手无策,这也正是珍珠港遭到袭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威廉·弗里德曼凭借此功先后三次获奖。他第一次荣获“公民特别功勋章”是在1944年,当时由于战争还没有结束,只是颁发了奖章,并没有说明他到底立了什么功。战后他又获得杜鲁门总统颁发的“最高功勋章”和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颁发的“保障国家安全勋章”。1956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决议,奖励弗里德曼10万美元。在20世纪50年代这绝对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7月8日,“魔术行动”破译了日本外务省于7月3日拍发给日本驻美、德、苏、意等国大使的一份定为“国家机密”的绝密电报,核心内容就是在御前会议上决定下来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美国马上知晓自己之前的判断错了,日本马上要采取的行动不是北上而是南下。

        日本南进的策略大出美国意外。罗斯福对日本不去进攻美国的新伙伴苏联感到宽慰,但是也对日本甘愿冒着与英美开战的风险向南进军感到震惊。罗斯福认为,以德国势如破竹的进攻势头以及当年俄国人对芬兰交战时的拙劣表现,斯大林很快就会被收拾掉。海军部部长诺克斯也说:“希特勒可能在6个星期至2个月内就干掉苏联。”如果日本北进,从东面进攻苏联,这个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苏联倘若被德国迅速击败,那么英国继美国就必定会成为踌躇满志的希特勒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尽管民众中甚至有着希望希特勒尽快收拾斯大林的危险情绪,但作为政治家的罗斯福不能意气用事。他很清楚当务之急就是想方设法拖住日本,避免苏联腹背受敌,像法国那样很快倒下。用副国务卿韦尔斯的话来说就是,“欢迎团结起任何力量来反对希特勒主义,不论这些力量来自何方”。日本决定南下让罗斯福稍稍松了一口气。尽管在将苏联作为未来盟友的观点上与丘吉尔想法类似,但是罗斯福还不能像老丘那样上蹿下跳,他还要面对众多反战的美国民众,尚未参战的美国能做的事情也不算多。

        罗斯福思索再三,还是出了招。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之后,美国冻结了苏联在美国的4000万美元资金。6月24日,罗斯福立即发布命令解冻了这笔款项。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苏联所需物资和军事装备的工作组,准备根据《租借法案》再为苏联提供5000万美金的军需品。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至少目前苏联还得不到这些东西。

        与罗斯福积极的态度相反,美国军方的上层人士并不指望苏联能长时期经得起德国的进攻,他们对于向苏联输送大量作战物资并不十分热心,生怕这些物资一到苏联,很快就会落入德国人手中。

        7月5日,日本海军省召集了由海军高层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由及川古志郎海军大臣主持。泽本赖雄海军次官宣布:“在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对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问题已作为一项国策决定下来。”这一决定立即遭到了与会海军高级将领的强烈反对。

        航空本部部长井上成美海军中将认为此举必然导致同英美开战,一直反对与英美作战的井上厉声责问:“空军战备还未完成啊!如此重大的事情这样简单地决定下来,事隔三天以后才宣布,为什么事先就不能征求我们海军的意见呢?做出决定那一天虽说舰政本部部长出差在外,就不能提前打个电报让他回来吗?”

        舰政本部部长丰田副武海军中将立即以他特有的刻薄挖苦说:“正如刚才井上君所言,舰政本部并非只是海军省的一件装饰品。不能你们一说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我们只得随声附和:是,遵命。”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询问井上:“井上君,空军的战备工作做得如何?”

        井上回答说:“航空本部正在拼命准备,但进行得并不理想。”

        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海军中将也开始发泄不满:“像这样重大的事情连舰队司令长官的意见也不听一听就简单地决定下来,须知万一发生战争再叫舰队去应战,那是打不了胜仗的。”

        古贺峰一又转向永野军令部总长:“军令部对这件事的看法到底如何?”

        永野修身好像很轻松地把责任推了出去:“政府已经这样决定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听着永野这样不负责任的应答,古贺哑然,他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海军军令部最高长官的语言。

        与会者在海军大臣官邸用完午餐后便走散了。井上成美刚回到航空本部部长办公室,古贺峰一就跟了进来,长吁短叹地说:“看看永野刚才都说了些什么吧,真不像话,永野根本不知道军令部的责任。”

        这时候,山本五十六也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永野这个人没有一点用处!”

        “像是有什么好吃的糖果似的!”郁闷的山本这样说了一句,井上便拿出别人送的巧克力与大家分享。山本只咬了一口便说:“这巧克力好像并不怎么高级。”几个人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相比于海军的牢骚满腹,陆军的态度就积极得多。7月7日,东条陆军大臣和杉山参谋总长入宫觐见天皇,要求批准动员80万兵力做好对苏作战的准备。裕仁责问二人:“向北部和中国派兵,又向法属印度支那分出兵力,这是八方伸手,你们还有处理‘中国事变’的信心吗?”但天皇还是根据御前会议的决定给予了准许。

        一贯雷厉风行的东条,从皇宫出来后立即正式下令实施所谓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计划,第一次动员时间定在了7月13日。为了配合陆军对苏作战准备,海军也于7月5日新编了以两艘轻巡洋舰为主力的第五舰队。

        按照参谋本部的作战计划,日军发动对苏进攻的兵力至少不能低于25个师团,而当时日本驻中国满洲、朝鲜的兵力仅为14个师团。因此还需要从本土调入7个师团,从中国关内调入4个师团,另外再从关内抽调6个师团作为预备队。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所拥有的弹药仅可满足30个师团两三个月的作战消耗,粮食可供16个师团2个月之需,汽油可供16个师团5个月之用。因此,除了人员之外,还必须从本土调运大批作战物资。从7月至9月,参谋本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手段把预计参战部队和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满洲和朝鲜。到9月份,关东军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兵力70万、马14万匹、飞机600架,比动员之前扩充了将近一倍。为了掩饰真实的意图,日军特意把这次大动员称为“关特演”。

        对北方西伯利亚地区行使武力要受季节的制约,最迟必须在9月上旬展开,在严冬季节到来之前结束预定作战。7月12日,参谋本部得到从前线发回的情报说,苏联远东兵力西移很少,特别是在日军准备重点攻击的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尚无任何移兵迹象。8月9日,参谋本部负责对苏情报的第二部第五课根据7月底的形势,就德苏战争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他们的判断,认为德国无法在1941年迫使苏联投降,以后战局的发展也未必肯定对德国有利,德军所面临的很可能是和日军在中国一样的局面。第五课的分析结论是,日本北进所期待的“熟柿”状态在1941年不会到来,即使到了1942年能不能出现也是个问题。因此,德苏开战后出现在参谋本部的那种兴奋情绪已经逐渐低落下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曾经指责苏联无视《日苏中立条约》进攻满洲的关东军。实际上他们早在1941年就考虑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条件不成熟,作案未遂而已。

        既然北方不能立即采取行动,那就必须立即专注于南方。参谋本部于是做出决定:“无论苏德战场如何演变,取消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计划,专心致力于解决南方问题。”“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就此真正变成了一场军事演习。而后在参谋本部制定的《帝国陆军作战纲要》中规定:

        一、在满洲和朝鲜的16个师团对苏严加戒备。

        二、对中国继续执行既定的作战方针。

        三、对南方以11月底为期限,促进对英美作战的准备。

        参谋本部的决定立即通知了陆军省,并强调这个《帝国陆军作战纲要》只限于通知陆军,不要通知海军和政府。如此重要的决定不通知政府,说明在陆军眼里,政府不过就是个摆设而已,而不告诉海军更说明日本陆海军的矛盾对立,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北方暂时告一段落,南方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已是箭在弦上。为确保进驻成功,大本营陆军部于7月5日命令以近卫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为骨干编成第二十五军,由饭田祥二郎陆军中将为军司令官。海军方面也相应组编了南遣舰队。为了能够按要求在7月24日从海南岛的三亚港出发,第二十五军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这项工作大约要持续20天。

        军队加快准备的同时,外交工作一刻也不能停顿。7月10日,在收到美国对《松冈修正案》的回复近三周之后,联络会议重点研究了外务省就调整日美两国关系,特别是对赫尔口头声明所作答复的问题。由于此前赫尔针对外相的不信任声明,此时的松冈已近乎神经质,越发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外务省和军部的位置好像颠倒过来了,松冈强烈要求立即停止与美国的谈判,军部却建议还是不要一下子破裂为好,导致会议最后不了了之。

        7月12日联络会议再次召开,松冈照样大放厥词:“赫尔的说法简直是荒谬绝伦、蛮不讲理,对于他的声明应该一接到就立即扔回去。野村虽然是我的好朋友,但也真是老糊涂了,这样的东西也能接?还敢把它发回日本?只要我还是外相一天,就不能接受美国的提议。美国人的秉性是弱肉强食,在这个口头声明中,美国是把日本当作保护国甚至属地一样看待。要求世界上强大的日本改造内阁这类事简直是骇人听闻。我在此提议,拒绝接受口头声明,对美谈判也不要再继续下去了。”松冈称罗斯福是“真正的煽动家”,他正试图把美国引入战争。

        连一贯强硬的杉山参谋总长都看不下去了,代表军方出来表态:“虽然我和外务大臣感同身受,但是作为军部,马上就要面临这样一种严重局势,在南方不久便要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在北方又要加强关东军对苏联的战备。因此,在这种时刻同美国断绝关系是否太鲁莽?我感到还是为谈判留下余地较为妥当。”

        陆相东条也站出来说话了:“即使没有希望,我们也应该将和平谈判进行到底。我知道这样做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真诚交流,传达我们日本人的想法,他们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苦衷。”

        及川海相也难得地张开了嘴:“海军内部认为,美国国务卿赫尔希望能避免太平洋战争,日本也不希望在太平洋打仗,这不正好有达成和平的希望吗?”

        松冈依旧毫不让步:“我认为,不管日本采取哪种态度,美国的态度都不会改变。美国人一贯欺软怕硬,我觉得此时还是采取强硬态度为好。你们军人怎么这么窝囊?”他还非常过分地表示,“你们这些穿军装的人不懂外交,因此不要多管闲事,安分守己地管好自己的作战就行”。松冈的言论引起军方的极度反感。

        近卫首相也认为不应该把和谈之路一下子堵死,内阁成员纷纷赞同近卫的意见。由于近来松冈经常脱离内阁擅自对外发表言论,近卫也在试图通过军方来打压松冈。之前,他一直是通过松冈来牵制军部的。成了孤家寡人的松冈只好勉强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最后会议决定,拒绝赫尔的口头声明,同时向美国送去一份新的建议。

        7月14日,松冈外相抱病起草了给美国的答复意见。再次强调,即使在德、意、日、苏四国同盟瓦解之后,日本也绝对不会抛弃《三国同盟条约》,万一欧洲战争蔓延开来,日本政府将完全根据本国的需要决定自己的态度。同时要求美国敦促蒋介石与日本进行和解,并且不能介入具体谈判过程。

        正式回复很简单,松冈却用了冗长的篇幅指责赫尔的无礼行为,认为他的声明是“不全面和不适当的”,除非美国收回这个声明,否则日本将中止会谈。松冈提出将反对赫尔的声明先发给野村,几天之后再将对美国的完整回复发给华盛顿。近卫及其他内阁成员认为此举欠妥,因为单单驳斥赫尔的口头声明太过挑衅,可能会立即导致和谈的中断,因此要求将两个文件同时发给美国。

        随后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松冈不顾近卫的反对,指示外务省只把拒绝赫尔声明的文件电告野村,暂时压下日本对美国意见的回复。他在7月15日又把准备发给美国的文件发给德国,请求批准。

        松冈此举彻底激怒了近卫,他直接越过松冈向大桥次官和外务省美国局局长寺崎下令,把日本的完整建议电告野村,正面冲突终于在首相和外相之间发生。

        近卫被松冈弄得狼狈不堪,内阁已经出现了两种声音。近卫此时还没有和美国作战的决心和信心,但要继续和谈就必须搬掉最大的绊脚石松冈,此前近卫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纪律观念很强的东条认为,松冈的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他向近卫建议,立即把松冈免职。

        近卫还不想与松冈公开闹翻,《明治宪法》规定首相不能开除大臣。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内阁总辞,然后排除松冈后大家继续上岗。近卫首先取得了平沼、东条、及川、铃木的同意。这样,7月16日18时30分,在首相官邸召开了决定内阁总辞的临时内阁会议。冈有病在家无法参会,恰好借机把他避开。

        除事先参与商量并已知道内阁总辞原因的内相、陆相、海相和企划院总裁之外,其他内阁成员都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感到大惑不解。但大家听了近卫的解释后顿时释然,甚至没有讨论就一致举手同意总辞。看来大家对外相那喋喋不休的“演说”也实在是受够了,松冈在内阁已经是众叛亲离。接下来只剩下一个难题,如何巧妙地拿到因病在家的松冈外相的辞呈呢?接受任务的是富田健治书记官长,近卫特意嘱咐富田千万不要和松冈发生争论。

        肩负重任的富田冒雨访问了潮湿而寂静的松冈私邸,难办的事情有时办起来反而会出乎意料地顺利。面对松冈准备畅论一番的架势,富田巧妙地避开了话锋,大失所望的松冈爽快地递交了辞呈。

        当晚21时,近卫汇总了全体阁员的辞呈后冒雨前往皇宫,向天皇请安问候后呈递了辞呈,第二次近卫内阁就此宣告结束。

        7月17日17时05分,天皇授命近卫重新组阁,18日下午组阁完毕。所有人员不变,只是换掉了外相松冈洋右。近卫先让大家都站起来,再坐下去的时候,一个新人坐到了松冈原来的凳子上,那就是新外相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

        丰田外相也算是熟人,在日本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时丰田就是海军次官。要说这丰田也是个牛人,在“海兵”和“海大”都能以首席的成绩毕业,这可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情。贞次郎看来真有读书的天赋,在“海兵”时他有个同学就是后来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两人当时就被称为“两丰田——天才贞次郎和勤劳副武”。这位还曾经远赴牛津大学深造。按说这么高素质的人一般会淡泊名利,但丰田是一个十足的官迷,办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更可笑的是他对外交几乎是一窍不通。

        松冈终于离开了他恋恋不舍的政治舞台。许多人前来探望这位声名在外的“国民英雄”。虽然身体虚弱,情绪也低落到极点,松冈还是象征性地最后一次来到了外相官邸。从欧洲回来后,由于劳累和气愤,矮小的松冈体重下降了足足13公斤。他的离开让许多民众大惑不解,干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干就不干啦?记者让他描述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时,松冈拿自己不太多的头发自嘲,他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咳嗽着告诉记者,“一个下雨天赶路的秃子狼狈地摔倒在路旁”。

        松冈仅仅担任了12个月的外相,却让日本深深地陷入与美国的危机之中。由于坚持推行对美强硬的外交政策,他对日本造成的损害比其他任何人都深。难怪战后日本史学家把他与东条英机并称为使日本走向战争的两大罪魁祸首。

        3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松冈的顾问斋藤良卫博士拿着日美交战的新闻到松冈私邸,告诉了他这一惊人的消息。病容憔悴的松冈眼含泪水对斋藤说,“现在越发痛感缔结三国同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我主张建立三国同盟的目的是防止美国参战。但事与愿违,三国同盟竟成了太平洋战争的远因”。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陆军参谋本部也进行了局部的人事调整。大家熟悉的服部卓四郎大佐就任作战部作战课课长,辻政信中佐就任兵站课课长,这一对胆大包天的黄金搭档再次联袂。加上力主开战的田中新一作战部部长,铁三角霸占了参谋本部的作战决策领域,他们都是提倡对美开战的强硬派。他们充满敌意的世界观给整个参谋本部笼罩上了一种末日来临般的悲壮气氛。

        由于赫尔之前多次表示出对松冈的不满,新内阁中外相的更替甚至被误解为日本对美国的示好。在华盛顿,野村大使甚至为此感到了前景的乐观。对于松冈的下台,美国《纽约时报》曾经报道,“华盛顿高层希望,德苏开战可能导致日本出台新的政策,他们希望日本不但将在近期和轴心国决裂,而且会掉转矛头反对德国的战争”。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专家都看走了眼,这一近似示好的举动马上被随后的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完全抵消。

        对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原计划是和平进驻,无法实现时再行使武力,所以同法国的交涉从7月14日就已经开始,由加藤外松驻法大使直接和维希政府进行谈判。两天后才下台的松冈外相,命令加藤大使务必使法国同意以下几点。

        一、日本要向印度支那南部派遣“必要数量的陆军、海军和空军”。

        二、日军要占领位于柬埔寨和越南的八个空军基地,租借金兰湾和西贡两个海军基地。

        三、日本军队在上述地区享有完全的行动自由。

        松冈要求加藤大使向法国说明,如果维希政府同意日本的要求,东京将继续保证法属印度支那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果拒绝,“印度支那的局势或许会发生严重的变化”,日本乐意通过武力来达到目的。最后强调,为了防止美国或英国先发制人,日军将在7月20日开始行动。从内容和口气来看,这无疑是一份最后通牒。

        为了达到和平进驻的目的,日本很有必要取得盟友德国的帮助。早在6月21日,松冈就对德国大使奥特说,由于已经没有取得谅解的可能,日本不准备同荷属东印度恢复谈判。日本准备对南方进一步使用武力,为此必须首先取得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一些军事基地,“以使日本能对大不列颠和美利坚合众国进一步施加压力,作为日本对共同战线的宝贵贡献”。他保证说:“当你们德国人打仗的时候,我们日本人绝不会采取骑墙态度。”松冈同时命令大岛大使请求德国政府说服法国维希政府同意日本得到这样一些据点,德国政府对东京的提议态度冷漠。

        毫无疑问,德国对日本之前拒绝一起进攻苏联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对日本同美国进行和谈一事十分生气。希特勒多次表示,“美国在大西洋上正在进行反轴心国的猛烈扩张”,而作为盟国,“日本正在逃避参战的责任”。德国政府明确告诉大岛大使,由德国出面调解东京与维希政府之间关于法属印度支那的纠纷十分不恰当。上次协调入驻北部时,德国只是说自己能力有限,这次干脆给予拒绝。

        7月14日,加藤大使对法国维希政府提出了上述苛刻的要求。近卫假惺惺地给贝当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采取这一行动是出于日本自身的防卫需要,日本保证尊重法国对殖民地的主权和尊重这些殖民地的领土完整”。但是贝当却不肯轻易同意,他迅速把日本的要求告诉了美国大使莱希海军上将,试图在拖延时间的同时争取美国的支持。贝当还告诉日本人,他还要与德国政府商量。松冈则要求德国人不要给法国人任何支持,相反,应当劝告法国人接受日本的要求。这个不算过分的要求柏林倒是爽快地答应了,毕竟大家还算盟友嘛!

        其间由于内阁改组,7月18日才上任的丰田外相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第二天再次电训加藤大使:要求维希政府在7月23日中午12时以前必须给予答复。限期一到,不管法国同意与否,日本军队都将义无反顾地开进去。由于得不到德国、英国、美国的有力支持,法国无法拒绝日本的要求。既然之前进驻北部都答应了,南部再答应也没什么丢脸的,破罐子破摔了。7月21日,法国有条件地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双方就关于共同防御法属印度支那问题达成了谅解。7月29日,加藤大使与维希政府代表达尔朗海军上将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防御法属印度支那的议定书》。

        加藤大使得意扬扬地给东京拍了一个电报:“法国人如此痛快地接受日本要求的原因是,他们看出了我们的决心是何等坚决,我们的意志又是何等顽强。总之,他们除了让步之外,别无选择。”

        由于协议事先已经达成,大本营立即向第二十五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发出自7月24日从三亚港出发,开始进驻的命令。在签署批准行动计划的文件时,有人听到永野军令部总长在自言自语:“这意味着与美国的战争。”

        早在7月14日开始,饭田中将的部队已经从广东乘船出发,一批又一批地向着海南岛的三亚驶去。接到命令后,饭田中将于25日率领满载着二十五军士兵的船队从美丽的三亚港起程。28日和29日两天,第二十五军约40000名官兵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逐次登陆,按原定计划完成了“和平进驻”。该地区八个空军基地和两个海军军港不费一枪一弹落入日本人之手。

        华盛顿时间7月19日,美国的“魔术”破译了一份日本驻广东领事馆7月14日拍给外务省的电报。该电报声称,他们从当地日本陆军当局那里获悉到有关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详细计划。电报提供了有关日军即将占领印度支那南部的具体情况,其中提到占领之后的目标是:“如果国际形势容许,就以法属印度支那为基地迅速采取行动,下一步计划就是向荷属东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该地区的海空军基地将在今后占领新加坡时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要以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断然一举摧毁英美的军事力量。”电报明确指出,“此举是为将来进攻荷属东印度和新加坡铺平道路”。

        7月25日,日本开始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这一天,美国电台广播了“日本军舰出现在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海面,并且有12艘日军运输舰正从海南岛南下”的新闻。

        初看起来,占领了北部再占领南部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其实不然,日军占据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等于将进攻出发点大大前移。一旦进军英属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机会成熟,如果从海南岛及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的日本基地起飞,轰炸机的续航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从南部起飞就可以。日本此举使得英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基地、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以及荷属东印度、英属马来亚、缅甸,甚至美国领属的菲律宾都处在日本的直接打击之下,造成了对英美而言,犹如刀尖顶住喉咙一样的冲击。

        日本政府在公开发表《关于共同防御法属印度支那的议定书》以前,就于7月25日特别训令野村大使,将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意图直接通知给罗斯福总统,“日本的进驻只是出于自卫和经济目的而并非军事目的”,同时强调日本将努力改善正在举行谈判的日美邦交。这样滑稽的说法,简直让罗斯福和赫尔哭笑不得,这不等于在桌上讲廉政在桌下收钱吗?以为我们都是小孩子呀?

        野村大使强烈反对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他认为此举会给自己在美国的和谈工作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也势必使日美关系走入死胡同。早在第一次向东京发回《日美谅解草案》时,野村就表明了自己反对南进的立场。他提醒国内,“美国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日美之间的战争问题,正准备动员全国的力量进行一场扩日持久的战争”。5月8日,他电告外务省,“美国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其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同日本和德国开战的前景”。7月3日,他再次警告东京,“如果政府决心武力南进的话,日美关系就将无路可退”。他特别提醒,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即使不会立即带来战争,也必然会招致美国全面的贸易禁运。到底是身在现场离得近,野村看得还算比较准确。

        对于野村多次发回的建议,很少有人表示过担忧。在7月24日的联络会议上,丰田外相曾提出,进驻南部如果带来美国的石油禁运,那将是个“大麻烦”,但在参谋本部的记录上却认为,野村的报告是“歇斯底里”的,丰田的担忧也属于杞人忧天。大家确信只要军事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后不采取新的行动,美国就不会实行石油禁运和其他过激措施——就这点小事,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

        7月18日,针对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可能性不断加大,罗斯福召集内阁会议研究对策,会议原则同意加强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争论的焦点就是要不要实施石油禁运,这一禁运会不会立即带来战争。代表海军发言的是战争计划部部长里奇曼·凯利·特纳海军少将,请大家留意一下这个名字,他在今后的主战场还会无数次被提到。特纳反对全面的石油禁运,因为这可能“在战争初期就把美国卷进去”,而美国海军尚未做好这种准备。海军认为就目前而言,金梅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太平洋舰队,不管实力还是技术能力,都不是山本五十六手下那支联合舰队的对手。

        7月21日14时,第三次近卫内阁召开了首次政府与大本营联络会议。从这一天开始,所有的联络会议均移至皇宫内举行。

        杉山参谋总长率先做了发言:“社会上似乎有人在想,三国同盟会不会削弱?是不是要回到依靠英美的老路上去?这种情况绝对不应当出现,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国内的普通民众,也会对在第一线奋勇作战的官兵的士气造成重大打击,所以在政治上要特别注意。”

        新外相丰田贞次郎随即说明,之前在7月19日已经向驻德、美、苏、意等国大使发出通报,在政治上要特别注意内阁更换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德国和意大利,要充分向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说明,虽然外相更换,但日本的对外政策不变。

        在这天的会议上,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的话格外引人注意。他指出,目前我们还有取胜美国的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到明年下半年日本就根本不能与对手相匹敌,再往后情况会越来越糟。美国恐怕会在完成军备之前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因此拖延时间对日本极其不利。如果能够不打仗就解决问题,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最后,永野说,“但是我希望提醒大家知道,如果冲突确实难以避免,那么战争来得越快越好”。

        同一天,美国“魔术”系统破译了外务省7月19日拍给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的电报,内云:“内阁的更迭纯粹是为了处理国内问题,并无其他用意。日本的对美政策不变,并将继续恪守《三国同盟条约》所确定的原则。”美国立即明白,改组后的第三次近卫内阁没有放弃亲德方针以及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计划。

        副国务卿韦尔斯立即约见了日本驻美公使若杉。韦尔斯提出:“根据从各方面获得的可靠情报来看,日本在最近几天内将以武力方式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这种行动是明显背离日美两国间为维护太平洋和平而进行谈判这一基本精神的。”美国“只能认为日本政府打算推行武力政策和征服政策”,日本人“通过在南洋地区攫取更多的领土之后,马上就会在该地区开始推行极权主义的扩张政策”。韦尔斯接着说,赫尔国务卿认为此举导致他和日本大使所举行的会谈目前已失去继续进行的基础,并要求日本立即停止进驻活动。

        若杉公使还想借机从韦尔斯嘴里套话,他明知故问:“你所说的‘可靠的情报来源’,指的是美国驻日使馆吗?”韦尔斯也不傻,当然不会说是我们的“魔术”系统破译的,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的情报是准确的。”若杉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答应马上去落实此事并将韦尔斯的建议发回国内。

        7月23日,已获悉日本南进计划详情的韦尔斯打电话给正在西弗吉尼亚州休养胜地白硫黄泉的赫尔国务卿。赫尔告诉韦尔斯,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为大规模攻击西南太平洋进行跳跃的最后阶段”。之前赫尔就曾跟韦尔斯说,“我就是要我们的人不要轻信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但为了达到我们推迟他们采取进一步行动的目的,我们还要装成很相信的样子,能装多像就装多像”。韦尔斯随后约见了野村,表明美国“只能认为日本政府打算推行武力征服政策”,日本人“通过在南洋地区攫取更多的领土之后,马上就会在该地区推行极权主义的扩张政策”,因此,赫尔认为“他和日本大使所举行的会谈目前已失去了继续进行的基础”。这相当于宣布美日之间的会谈暂告终止。

        第二天,韦尔斯向报界发表了一个声明,强烈谴责“日本的行动只能认为是侵略和征服南洋地区政策的确凿证据”,并断言“这种行动危害了美国采购必需物资的工作,并使邻近的太平洋地区包括菲律宾群岛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美国国务院也公开谴责这个行动预示着“进一步的更明目张胆的征服行动”。

        似乎是为了配合美国的行动,7月23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爵士也不甘寂寞地发表了声明,提出日本指责“英国在策划侵略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报道是毫无根据的。英国驻日本大使罗伯特·克莱琪访问了丰田外相,对日本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表示强烈抗议。他以反常的过激语气告诉丰田:“你们总说我们在缅甸、马来亚、中国等地方策划包围日本,这根本就不是事实。如果你们继续这一占领的话,我们则必须拿出对付你们的新办法!”同一天,英国政府已经通知华盛顿并向各自治领政府、荷兰政府和自由法国提出了冻结日本资产的建议。两天后艾登宣称,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行动是对英国领土的公然威胁,马来亚和新加坡正在采取和加强必要的军事防卫措施。

        7月24日17时,野村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见到了罗斯福总统,当时斯塔克和韦尔斯也在座。罗斯福告诉满脸焦虑的野村,他很高兴地得知新外相丰田贞次郎是野村在海军的老朋友,这会给未来的会谈带来新的希望。罗斯福提出,美国政府猜测日本的南进政策是由希特勒主导的,之前他已经好几次这样告诉过野村。野村对此是坚决否认。罗斯福含蓄地指出,“迄今为止,我本人一直坚持说给日本石油是为了太平洋的和平。但是现在看到,日本还是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占领区”。罗斯福告诉野村,如果日本试图使用武力来取得荷属东印度的石油,美国给予日本的将不仅仅是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经济制裁,很可能就是战争。这是美日会谈以来罗斯福第一次明确表示美国会在什么条件下在太平洋发起战争。可以说,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行动使罗斯福和赫尔对于日本内部所谓“温和派”能够有所作为的希望完全落空。

        在接到野村大使关于继续进驻可能导致石油禁运的报告之后,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陆海军统帅部,对形势的估计均持盲目的乐观态度,大家都认为美国不会采取那样的措施。不就是从北部到南部吗?犯得着吗?据前外相币原喜重郎的回忆录记载,在满载着前往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士兵的轮船起航两天后,近卫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他。币原立即断定“这势必会引起大规模的战争”,竭力劝近卫下令调回船只。近卫一脸疑惑地反问他:“为什么呢?我们仅仅是驻兵而已,又不是要打他们,至于吗?”这样幼稚的话,老酒听了都笑了。近卫的话,让币原无言以对,这就是近卫文麿,堂堂大日本帝国的内阁首相。这话要是被明治时代那些老鸟听到,估计能气得翻身活过来。

        为了挽救迫在眉睫的危局,罗斯福甚至向野村紧急提出一项大胆的建议:如果日本放弃军事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或者在目前已经进驻的情况下愿意撤军,美国将向日本保证,尽一切可能协调中国、英国、荷兰一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法属印度支那成为像瑞士那样的中立国,日本也需要做出同样的承诺。他将努力取得保证,使印度支那法国当局将来不会受到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干预。倘若日本人当时同意这个建议,美国也许会许可对日本输出某些物资,包括石油。

        这是美国所能做出的最及时也是最大的让步,凸显了法属印度支那的战略重要性,占有该地,则进可攻,退可守。此处还向美国提供锡、橡胶以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美国90%的橡胶和锡都是从东南亚进口来的。野村答应马上将罗斯福总统的新建议电告日本政府。

        这边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忙得脚不沾地,那边美国驻日大使格鲁也不会闲着。格鲁大使已经60岁了,仅仅比野村小4岁。格鲁可以说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但在1932年就到了东京,而且他的夫人就是佩里准将的侄孙女,佩里就是《太平洋战争1:山雨欲来》开头率领舰队打开日本国门的那位。格鲁与罗斯福、韦尔斯都毕业于美国有名的格罗顿中学,在罗斯福眼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战争后期还担任过副国务卿。他的外交履历极其丰富,在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中几乎担任过美国外交领域所有级别的职位。在日本已经生活了8年的格鲁对东京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和野村一样为了日美和谈殚精竭虑,奔走呼号,最后仍以失败告终。战争爆发后,格鲁被日本扣押,次年春天与同样被扣押的野村和来栖交换遣送回国——一个换两个也不算吃亏。这些难忘的经历,使得格鲁战后的回忆录内容丰富,成为研究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著作。

        罗斯福总统有关法属印度支那中立的建议在告诉野村的同时,也发给了东京的格鲁大使。到底是老同学,心有灵犀,敏感的格鲁马上理解了总统此举的重要意义。7月27日,收到电报的格鲁第一时间就拜会了新外相丰田,但是丰田根本不知道格鲁在说什么,这让格鲁大吃一惊。难道野村没有向国内发回如此重要的电报吗?

        丰田让人马上查一下最近有没有从美国发回的相关电文,结论是没有。不知道是野村没有发,还是被主战人员故意隐藏了。格鲁无奈,只好自己向丰田外相解释罗斯福的方案,丰田对此似乎并不很感兴趣。他告诉格鲁,他只能非常遗憾地表示,罗斯福的建议来得太晚了,日本民众已经因为头一天美国冻结日本的资产而变得义愤填膺,日本政府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立场。心有不甘的格鲁还想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他以非官方的身份提醒丰田,倘若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日本资产将会获得解冻。但丰田只对自己的官位感兴趣,不愿意去冒任何风险。

        平时为了一点屁事就会召开马拉松一样的会议,但对于罗斯福如此重大的建议,竟然没有在任何会议上进行过研究。罗斯福的建议来得确实不算早,但近卫也没有抓住机会,在内阁中也没有一位大臣能够挺身而出,强行解除阻挡两国关系的障碍,而坐视两国的外交危机不断升级。这样一群酒囊饭袋,却要带领日本去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

        罗斯福总统在下令冻结日本资产的前夕,曾在华盛顿民间国防局市民义勇委员会上作了如下演说:“现在这里有个叫日本的国家。先不说这个国家、这个帝国这时是否怀有向南方扩张的侵略目的,反正在北方是没有一点点他们所需要的石油的。所以如果我们切断了石油,日本也许一年前就已经到荷属东印度去了,而且我们也许已经进行了战争。”罗斯福总统之前对野村提醒的切断石油和冻结资产,已经变成了冷酷的事实。

        美国同时以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名义向各地区拍发了一封电报,电报的接收者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亚洲舰队司令哈特、大西洋舰队司令金以及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海军指挥官。电报告诉这些前线将领,美国即将冻结日本的在美资产,同时强调:“海军作战部部长和陆军参谋长估计,日本不至于立即以军事手段采取敌对行动。但为了便于你们采取适当的警戒手段,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态,特将此情报转告你们。”

        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所有在美资产,美日之间的金融、商业活动至此中止。接着,英国及英联邦各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也采取了同样措施,美国占据的菲律宾也不甘落后,荷兰也于27日照此办理。英国于同日通告废除1911年签署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1924年签署的《日印通商条约》和1937年签署的《日缅通商条约》,随后加拿大、新西兰、埃及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一时间,各国的声明如天女散花,煞是好看。

        7月28日,作为报复,日本政府也宣布冻结美、英、荷等国在日本的资产。

        《纽约时报》同时撰文指出,这一措施“是除了开战以外的最严厉打击”。而日本舆论则认为,“两国在经济上已经宣战”,不难想象“下一步将会是什么”。

        罗斯福手下的两大强硬分子也狐假虎威地跳出来,摇旗呐喊。6月30日,美国海军部部长诺克斯海军上将在波士顿发表演说,“当前正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时候”,接着在7月23日又公开声明,“为了推行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海军可以断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一直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赫尔和野村之间的会谈。他发现日本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以后,心中窃喜,“看来赫尔已经拿定了主意,我们已到了任何可能的绥靖的尽头。”他也公开宣称,“对日本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除了坚定的政策和武力本身”。

        为了加强菲律宾地区的防务,美国在7月26日宣布正式设立美国陆军远东司令部,又一个牛人走上前台,已经退役被返聘为军事顾问的原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中将被再次列入现役并出任美军远东总司令。罗斯福还从总统应急资金中拨出1000万美元供麦克阿瑟动员菲律宾的军队。归他指挥的部队有美国陆军菲律宾派遣军和在宣布紧急状态时可动员起来的菲籍部队。到开战前,菲律宾共有地面部队约13万人,其中美军1.2万人,菲律宾正规部队1.2万人,民兵11万人。

        数量看起来似乎不少,但这些部队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真正拉到战场上管用的也就是3万人左右。驻扎在菲律宾的亚洲舰队更加可怜,哈特海军上将手下只有老掉牙的旧式巡洋舰3艘、驱逐舰13艘、潜艇18艘。唯一让人欣慰的是空军,共有飞机140多架,其中有35架是最新式的B-17重型战略轰炸机,并且还将有更多的B-17来吕宋岛。麦克阿瑟得到承诺,到1942年2月,他将优先得到这样的飞机128架。这支武装部队连同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以及新加坡基地即将到来的英国“Z”舰队,成为盟军在远东对抗日军的三大打击力量!

        7月29日,荷属东印度政府做出决定,停止《日荷石油协定》,向日本出口的一切物资必须经过政府特别批准。

        7月31日,日本已经知道美国要禁止对日本的石油输出,天皇随即召见了参谋总长杉山和军令部总长永野。天皇关切地问道:“听说美国要禁止对我们的石油输出,海军对此有何看法?”

        永野挺直庞大的身躯,昂然说道:“如果我们的石油供应被切断的话,两年内我们就将用完所有的库存。这还是在和平时期,如果战争爆发的话,我们的石油只能勉强维持18个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使日本的存活概率最大化,我们除了向南进攻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我们能够打一场大胜仗吗?就像当初在对马海峡对付俄国人那样?”裕仁一脸关心地追问。

        “我连获胜都不敢肯定,更别提在对马海峡取得的那种巨大的胜利了。”永野回答道。

        “啊!那将是多么不计后果的一场战争啊!”裕仁的嘴一下子张得好大好大。

        8月1日,美国正式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的油管被彻底切断。赫尔在回忆录中写道:“从此以后,我们与日本和谈的主要目的就是准备国防而争取时间。”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布托所说,“在日本看来,石油禁运是ABCD国家对日本形成的包围链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离开皇宫的军令部总长永野公开对外宣称,“除了用战争来打破扼杀日本的铁索之外,别无选择”。

        格鲁大使也在日记里写道:“现在已经进入了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除非世界上有什么奇迹出现,不然很难看到恶化的势头被遏制或将要持续多久,显而易见,最后的结局就是战争。”

        日本军事和工业部门正以每天12000吨的速度消耗着国家的石油储备,如果找不到新来源,日本的石油储备将在第二年完全耗尽。用不了多久,那些威武的战舰就会像被抛上沙滩的鲸鱼一样动弹不得,任人宰割。日本就像是在一个不断漏水的池塘里的鱼,油表已经成为战争倒计时的时钟。

        但是上层依然犹豫不决。日本基层军官中充斥着对政府和军界领导层强烈不满的情绪。陆军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机密战争日志》上,有如下的记录:

        耽搁一天意味着浪费多少石油。

        耽搁一天意味着要多付出多少流血牺牲。

        我们绝不能和美国打一场百年战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