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太平洋》纪录片读后感东条英机横空出世

东条英机横空出世

        三度出任首相,三次带领日本深入迈向战争的近卫文麿,终于偃旗息鼓,退居幕后。国不可一日无主,况且是在内外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虽有天皇高高在上,但裕仁除了研究海洋生物之外,对具体政务并不很感兴趣,当务之急是尽快选出新的内阁首相。

        对于继任首相的人选,陆海军统帅部颇感忧虑。他们担心内阁的更迭会出现国策执行上的空白状态,导致预定的作战准备摇摆不定。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信的,那就是不管谁出来组阁,都必须接受军部提出的开战要求。尽管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万一选出来一个死活都不想打仗的内阁,那不还要耽误工夫把它推翻吗?后来的事实证明,军部的担心纯属多余。

        按照惯例,产生新任内阁首相的顺序是首先召开重臣会议产生候选人,然后把候选人上奏天皇,如获批,则候选人入宫觐见接受天皇勉励抚慰,听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然后任命下达,新首相开始组阁成立新一届政府。从过往的经历来看,第一步产生候选人是最重要的。

        在首相推选过程中,内大臣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内大臣是天皇的代言人,其责任范围几乎无限大,又不能过多抛头露面。国家事务主要由内阁总理大臣负责,内大臣虽然只是向天皇提出建议,但实际上发挥着决策者的作用,他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天皇。

        以前向天皇提出候选首相人选的是四世重臣,德高望重的西园寺公望。自1940年11月西园寺去世之后,这一任务就落到了内大臣木户幸一头上。木户幸一是著名的“明治维新三杰”木户孝允的孙子。孝允辅佐睦仁,幸一辅佐裕仁,“爷爷对爷爷,孙子对孙子”,也算专业对口。木户还是长州军阀的核心人物,有明治第一智将之称的儿玉源太郎的女婿,他的妹妹也嫁给了儿玉的儿子,可谓亲上加亲。他和近卫都是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的弟子。身材矮小的木户留着两撇小胡子,戴着金丝边眼镜,总是穿着无可挑剔的深色西装,看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侍臣。躲在天皇背影里的木户,实际上是操纵木偶的人。和东条英机一样,木户对天皇无比忠诚,以皇室守卫者自居并引以为豪。正如木户自己说的:“我之对于天皇,就犹如哈里·霍普金斯对于罗斯福总统一样。”

        近卫在向木户提出辞职的同时,推荐皇族的东久迩宫稔彦王出任新首相,还说这一建议东条英机也赞同。木户对此并不同意,他认为在这一敏感时刻让天皇的叔叔参与政治是不明智的。如果陆海军不能协调一致而避免战争,皇族成员就不能出面组阁。现在看来选择战争的可能性很大,战争就有失败的可能,皇族成员组阁就很可能牵连天皇。对木户来说,皇室永远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木户心中此时并没有首相的合适人选,但近卫所说东条也同意东久迩宫的话,让他突然想到了东条。他忽然觉得这个人就挺合适——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木户心血来潮,马上向近卫提议由东条英机继任首相。近卫对此颇感意外,这个人选,他以前和木户一样,想都没想过。

        人想干一件事时,总会马上找到一大堆理由。在木户眼中,东条“有骨气,没有政治野心,直率,不耍阴谋”,几乎全身都是优点。木户紧接着对这一提议进行了解释:“就目前来看,9月6日御前会议的决定看来是必须取消的,这简直就是一个毒瘤。取消这一决定应该在熟悉时局的人领导下进行,因此新首相不能是局外人,而必须是之前参与过辩论的人,这样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及川和东条了。既然目前的危机是东条一手造成的,而及川又曾对战争结果表示怀疑,看来应该选及川才是。但实际主宰陆军的少壮派军官是不可能接受及川的,如果及川组阁,陆军很可能会拒绝派出陆军大臣,甚至可能酿成叛乱。”

        木户接着解释,“东条拘泥于9月6日御前会议的决定,正是出于对天皇的忠诚。因此索性起用东条,利用他的忠诚就可以贯彻陛下极力避战的意图,同时也可以压制陆军的主战派,一旦开战,还可以不连累天皇”。木户忽然对自己一石三鸟的天才想法感到非常得意。事实表明,他与他爷爷看起来很类似,缺少的就是政治眼光。他只是一个对政治似懂非懂的小人物,见识也不过比老酒高出一点而已。

        木户认为文官和武官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军人最终成为杰出的政治家,也有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最终成为杰出的军事将领,比如拿破仑、格兰特。在这乾坤一掷的关键时刻,实际上是木户决定了日本的命运。他任内的最大“贡献”,就是推荐了两个把日本带向战争的首相——近卫文麿和东条英机。30年后,木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他推荐东条也是出于无奈。按照当时的形势,战争已不可避免,要制止战争,也只有鼓吹战争的东条能够做到,就是俗话说的“以毒攻毒”。

        “东条内阁……”听了木户的解释,近卫顿时觉得木户的主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他对木户的建议表示了认同:“我想他不至于一当上首相就推动战争。如果能得到天皇的劝导,他将会更为谨慎。那就召开重臣会议讨论一下吧。”

        10月17日13时10分,决定继任首相候选人的重臣会议在皇宫西备用间召开。所谓的重臣,基本上就是那些曾经出任过首相的人。参加会议的7个人分别是:第二十三任首相清浦奎吾、第二十五任和二十八任首相若礼次郎、第三十一任首相冈田启介、第三十二任首相广田弘毅、第三十三任首相林铣十郎、第三十六任首相阿部信行、第三十七任首相米内光政。其中阿部是陆军大将、冈田和米内是海军大将,军人出身的前首相超过半数。由此可以看出军人地位的显赫。

        除此之外,参加会议的自然不能少了担任会议主持的内大臣木户幸一,另外一个就是枢密院议长原嘉道。本来三次出任首相的近卫文麿也应该参加,他此时已经由首相变成重臣。他还必须向会议解释辞职的原因。

        近卫以身体状况不佳为由拒绝参加会议,只是派人送来解释辞职的文件,由木户在会上代为宣读。这似乎对已经91岁,从遥远的热海被夫人、主治医生和护士抬到会场的老爷爷清浦奎吾有点不敬。大家对近卫也有些不满,都下台了,还摆什么臭架子?只有木户清楚其中的原因。近卫之前已经接受木户让东条出面组阁的建议,而他的内阁恰恰是被东条打倒的。要亲自去赞美那个刚刚打倒自己的人,对于刚刚卸任的近卫来说,也实在有点难。

        相比于联络会议和御前会议的庄严肃穆(那些会议的发言顺序和会议决议往往是事先拟定好的),重臣会议就显得轻松许多,毕竟参加会议的都是一帮离退休干部,发言也相对自由。大家先是瞎扯,诸如美日是否会开战,最近的经济形势,石油不够用,等等,聊了半天,才逐渐转到正题上。

        “我经过多方认真考虑,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海军的伏见宫大人。”最先表态的是九一八事变中著名的“越境将军”林铣十郎。伏见宫4月刚刚从当了8年的军令部总长位置上退下来,是绝对的强硬派。林大将指出,“如果真要和美国开战,海军才是战斗的主力。如果决定不开战,也只有伏见宫大人才能压制住陆海军中的少壮派军人”。

        木户当即表示反对,理由和之前反对东久迩宫亲王一样。“我不赞成。抛开伏见宫大人作为海军将领对政治一无所知不说,在此决定战与和的关键时刻不能让皇室的人参与,这可能会影响到天皇。”最后他补充道,“皇室成员只能在和平时期参政。”

        “那内大臣的意见呢?”说话的是若礼次郎。

        “我觉得东条英机就是合适的人选。”木户抛出了自己事先和近卫商量的结果,“东条充分了解时局的来龙去脉,同时是绝对忠诚于天皇陛下的人。目前这种状况,只有他能够压制和控制主战的陆军,并使陆军、海军之间能相互协作。”停顿了一下,木户接着说:“华盛顿那边也一直说,由一个文官出身的日本首相做出的任何保证都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日本陆军会阻止他遵守这种保证,东条也是一位善于处理日美谈判的人物。”老酒真不知道木户最后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木户提出的是大家之前谁都没有想到的人选,会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眼看冷了场,木户只好补充道:“东条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在此非常时期足以肩负重任。”

        “我曾经听说有人要推荐东久迩宫大人,但我认为东条也是不错的人选,他毕竟是现役的军人。”清浦奎吾第一个表示赞成。

        若礼次郎却不这么认为:“我觉着宇垣一成比东条更合适一些。不过这样的话陆军一定不会同意吧?”宇垣一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主持过著名的“宇垣军缩”,裁减过陆军的4个师团,把娘家彻底得罪了。在陆军眼中,宇垣是个吃里爬外的家伙,让他组阁的话,陆军铁定反对。陆军要是不派出大臣,他连阁都组不起来,以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了。

        “我反对东条继任,他必须承担近卫内阁倒台的责任。”说话的是在“二二六事件”中大难不死的冈田启介,“海军绝对不会允许东条来组阁,我和若一样,认为宇垣一成才是合适的人选。”

        木户再次指出:“只有东条出任首相,陆军和海军才能真正合作,天皇也才会重新考虑9月6日御前会议关于外交谈判不成就开战的决定。”木户把天皇搬出来,使得这句话对在场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广田弘毅忽然发声:“新内阁准备让东条英机兼任陆军大臣吗?”

        “是的,我想应该先从军队内部的控制做起。”木户回答。

        “这样的话我没有异议。东条兼任陆相就能便于控制陆军中的激进分子。”广田弘毅的这一席话,成为他战后成为唯一被判处绞刑的文官代表的直接证据。

        “我也觉得东条还不错吧。”受广田发言的启发,阿部信行也随声附和。

        议长原嘉道也说:“我对东条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提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暂时支持这个提议吧。”

        清浦、阿部、广田、原嘉道,加上木户本人,赞成东条的人占了大多数。事情稀里糊涂就这样定下来了。这就是日本的所谓“重臣”,他们明明知道东条主战并因此摧毁了试图求和的近卫内阁,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已经退休了,谁当首相都无所谓。木户自诩为“霍普金斯”,也实在可笑,他比他爷爷和霍普金斯差远了。始终没有查到米内光政在会议上的发言记录。

        15时35分,新首相候选人东条英机诞生——这是一个特别的历史时刻,东条英机横空出世,正式走上前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时间问题。

        一些清醒人士对东条的上台表示了忧虑。比如东条和近卫都赞成的东久迩宫本人,这位亲王对木户向天皇推荐东条大惑不解,认为此人是“如此好战”,天皇又怎么能轻易表示同意呢?

        让东久迩宫颇感意外的是,极度信任木户的天皇认可了重臣会议的推荐。他告诉木户:“没有磨难就不会有收获,你说是吗?”这句话来自中国的俗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里的虎穴指的是军部,那里有一群叫嚣着要求开战的军人,虎子当然指与美国达成和平。

        此时的东条还一无所知。他正忙着把自己在陆相官邸的私人物品搬回家里,此时还在担心近卫内阁倒台是否会遭到天皇的训斥,将会调他去何方。陆军省的人都知道皇宫正在召开重臣会议以确定继任首相的人选,但没人想到首相就会从他们身边诞生。17时30分,皇宫打来电话,让东条立刻进宫见驾,他将一些可以支持他主张的文件塞入公文包后,匆匆离开了陆相官邸。

        原以为进宫定会挨骂的东条得到了意外的惊喜。裕仁授命东条:“朕授命卿负责组建新内阁。目前时局紧张,事态严重,此时你应该切实把陆军和海军紧密团结起来。我随后会召见海军大臣跟他再说一下。”按照惯例,被提名者一般都要谦虚一下,说一些谢谢陛下,自己能力不足,给点时间让臣考虑一下之类的客气话。但因为之前绝对没有料到,东条愣在那里,连这些话都忘了说。等了半天,不见东条客气,裕仁只好主动说:“我们会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好好考虑一下。”

        就在东条回到西备用间休息时,海相及川奉诏进宫。天皇将及川叫到面前,要求海军务必与陆军紧密合作。

        及川回到西备用间和东条会合后,木户内大臣紧跟着走了进来:“我来传达陛下的旨意。”东条和及川马上起立立正。“陛下希望新内阁能尽快决定今后指导国家的基本政策,把陆军和海军紧密地团结起来。新内阁不必拘泥于9月6日御前会议的决定,要彻底分析内外时局,重新慎重考虑。”这便是今后要多次提到的“收回成命的御旨”——史无前例。过去从没有过天皇撤销御前会议的决议。东条受命要“还原到白纸上去”,重起炉灶,与美国议和。

        自己摧毁了第三次近卫内阁,天皇不但没加怪罪,反而下令让自己组阁,东条对此可谓感激涕零。他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裕仁吟诵明治天皇亲笔诗的情形。他知道自己正面临崭新的生活,从今天开始,他必须以一个文官而不是一个军人的身份来思考问题,要按照天皇的旨意谨慎行事。他发誓要用新的座右铭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那就是“以吾皇为吾行动之借镜”。在东条眼中,天皇生来就公正无私,不属于任何阶级的,只反映国民的利益。目前他要做的就是遵从圣意为和平做出最后的努力,这是三天前东条还在逼迫近卫做出决定的问题,现在轮到他自己重新做出相反的决定。

        在往届日本首相中,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这个东条英机,原因就是他恰恰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就位,在战争最关键的1941年至1944年掌舵,在战争进入不可挽回的绝境中下台。战后,东条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被并称为“二战三大元凶”。其实比起那两位,老酒认为东条英机稍稍有些名不副实。

        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出生在日本岩手县的一个武士家庭,出生不久便举家迁往东京,所以说也应该算是城里人。其父东条英教,前文多次提到,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首期首席”,是牛人中的牛人。据称,东条英教是日本陆军中能够看懂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第一人——第二个就是“昭和三大参谋”之首石原莞尔。东条英教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在战争中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高分低能”这一词语。由于没有特殊的战功,加上长期受长州藩派系的压制,其最高职务只干到少将旅团长,退役时才被安慰性地晋升陆军中将。东条英机是英教的第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出生不久就相继夭折,因此东条英机被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寄托了毕生未酬的壮志和希望。

        为了儿子的教育,东条英教可说是煞费苦心。他强迫在贵族学校就读的东条英机自带饭盒徒步上学,聘请武士传授儿子武术。这样的教育使得东条英机自幼就立志成为一名帝国军人,驰骋疆场为天皇效命。少年时代的东条英机不是省油的灯,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却以调皮捣蛋著称,在小学时期就赢得“打架王”的美誉。

        1899年,东条英机进入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学习,同学中就有同样大名鼎鼎的土肥原贤二。东条英教的出类拔萃似乎带走了家族的所有灵气,的高智商没有遗传到儿子身上,资质平平的东条英机在校成绩非常一般。和其他陆军将领的经历类似,1904年5月,21岁的东条英机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七期,翌年4月以陆军少尉的身份参加了日俄战争。其间看不出东条有任何过人之处。

        为了进入陆军部最高学府“陆大”深造,东条整整考了三次才如愿以偿。就这还有人说,是“陆大”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看在他爹“首期首席”的面子才破格录取的。老酒窃以为,这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出息他,凭东条能干到陆军大臣、内阁首相的能力,想考个首席或军刀组有点难,但考上“陆大”还是问题不大的。1915年,东条从“陆大”第二十七期毕业时已经31岁,距离他走出“陆士”已经整整10年。

        “陆大”毕业后的东条进入了陆军省,接着被外放任日本驻德国使馆武官。要知道,日本陆海军中只有出类拔萃的青年军官才会获得外放镀金的机会,所以过分强调东条的平庸不一定合理。与东条一起外放的还有其同龄人山本五十六,不过山本是到美国使馆当的海军武官。在德国,东条有幸和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结识,成为“巴登巴登”四人组的一员,从此崭露头角。由于和永田铁山的观点近似,东条在永田被刺后,逐渐成为“统制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从欧洲回国后,东条先后当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参谋等职。1929年8月,东条45岁时才成为步兵第一联队的大佐联队长。说大器晚成都实在勉强,晚也不能晚成这样啊。1931年8月,东条到参谋本部任整备局动员课课长。1933年3月,49岁的东条终于晋升为陆军少将。当时的陆军省军务局局长、“统制派”总瓢把子永田铁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说了一句足以让东条受用终生的话:“东条君是肩负大日本帝国陆军未来的扛鼎人物。”获得永田如此评价,东条欣喜若狂。

        永田铁山被刺,没有成为东条英机后来平步青云的提携者。日本陆军内部对东条的看法,可谓毁誉参半。东条短于思考,长于行动,办事雷厉风行,以永田铁山为代表的一类人对其干练果断的执行力赞誉有加。但更多的人却对其思想能力提出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被誉为“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尔。在石原眼中,东条不仅无德,而且无能。俗话说“仇人眼里出东施”,石原甚至连东条的相貌都难以忍受,背地里说东条的坏话那是张口就来。石原对东条的评价是:“他的能力只能保管好仓库里的20挺机关枪,超过20挺就无能为力了。他能不厌其烦地把所有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但如何运用这些笔记的内容,就超出了他的智力范围。”石原曾当面讥讽当时已经晋升陆军中将的东条英机为“东条上等兵”,引得周围的人无不像石原的名字那样“莞尔”。战后东京审判时,盟军检察官问石原是否曾经和东条意见对立,石原的回答是:绝对没有,东条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见,和没有意见的人怎么可能发生意见对立?将两人的素质和经历做一对比可见,石原拥有谋略却缺乏机遇,东条办事干练却缺乏谋略。

        相对于石原的恣意妄为和不修边幅,东条永远是一脸严肃,衣帽整齐,可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日本陆军元老级人物宇垣一成与东条素来不睦,日本战败投降后,他曾经回忆说:“提起东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动不动就拿出笔记本不停地记这记那,根本就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人竟然也能当上一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看来,石原“东条上等兵”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知音。

        东条还真算有自知之明。青年时期的他就曾经说过:“我并不聪明,除非我特别努力,否则我不会成为伟人。”在成为高级将领后,他又说:“努力和勤奋是我终生的朋友,因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具备卓越的才能。”尽管资质并不出众,但东条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这样的人显然是缺乏个人魅力的。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遵守纪律和效忠天皇,他要求别人也必须这样做。他的名言就是:“军人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包括吃饭和睡觉在内,都在为天皇效忠。”他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天皇不是人,是神!”初听有点像骂人。

        东条生活自律,为官廉洁,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任用部属均以能力和经验为标准,放在当今,绝对是官员的楷模。他追求平等,鄙视裙带关系,反对特殊化,喜欢与下属吃一样的饭菜,对细节的关注几乎到了神经质的地步。东条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的笔记强迫症。他每天都要在3个不同的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经手的所有事件,还按照时间对这些笔记小心翼翼地归类整理,梳理出哪些事情是正在做的,哪些已经结束,哪些需要向上级汇报,哪些要向下级训示。整理这些资料,东条从不要任何助手帮忙,这是他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说他在外驻军时,连给夫人的家信都要认真进行编号,以方便管理,防止丢失。在当了首相之后,他经常在早上抽时间去检查路边的垃圾箱,看看里边有没有鱼骨头,借以观察日本民众是否吃得好,是否有人在铺张浪费。对于东条的做法,有人赞赏,认为他是关心民众疾苦的亲民首相;也有人反感,认为他是在作秀,讥讽他为“垃圾首相”。

        东条可以是一个杰出的行政官,却不是天才或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缺点。他不邪恶,但小肚鸡肠、睚眦必报,对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会严厉报复那些批评他的人。有一次,军事参议官西尾寿造大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随口说了句:“这个事情我不知道,你去问那个每天早上翻垃圾箱的家伙吧,他清楚。”这显然是在讽刺东条,西尾很快就被打入了预备役。东条在和平年代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官吏,但显然缺乏领导人能力和气质。借用咱们的一句古话,东条可以是“治世之能臣”,却无法成为“乱世之奸雄”。他可以当好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市长,却当不了一个正确把握全局和方向的市委书记。

        1934年3月,东条回到母校陆军士官学校任教官,随后先后任职于步兵第二十四旅团和第十二师团司令部。东条是如此默默无闻,受忽略的程度甚至到了在第十二师团上不上班都没人关心的地步,师团连办公桌都未给他安排。如果是老酒,那就真美到姥姥家了,可以专心写帖子,还有人发钱。但东条的志向绝非老酒可比。1935年9月,受尽委屈的东条受命到关东军当宪兵司令官。堂堂陆军少将去管宪兵,就像野战军干了武警、警察一样,一般人都嫌丢人。可东条不这样想,他不但欣然就任,还凭着强烈的责任心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东条到任之前,关东军的宪兵队不到200人,基本上属于一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边缘队伍。在东条的苦心经营下,短短一年时间里,这支队伍的规模就扩大到了千余人,成为由他亲自编织和控制的势力网。东条还通过实施警宪统一等办法将伪满民政部的警察、日本领事馆的警察和关东厅的警察置于宪兵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之下。东条的这一“剃刀”作风,使得关东军内部许多对他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他在关东军中的“威望”。

        1936年,“二二六事件”为蹉跎半百的东条提供了飞黄腾达的绝佳良机。“二二六事件”的消息传到满洲,关东军内部一片混乱,“统制派”和“皇道派”争论不休,局势随时面临失控的危险。东条从法治观念出发,认为这种“下克上”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已经成为“统制派”中坚力量的东条危难之时显身手,当即声明支持平叛,并迅速利用其掌握的宪兵队伍对“皇道派”成员进行拉网式的大搜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关东军中所有的“皇道派”军官一网打尽。东条还不失时机地向天皇和军部发出通电,表明关东军坚决反对“兵谏”的立场,誓死支持和效忠天皇。东条的果断行动与东京的“平叛”行动遥相呼应,使“统制派”牢牢控制了这支“皇军之花”。凭借此次惊艳表现,东条赢得了天皇和军部上层的侧目。1936年12月1日,东条晋升为陆军中将,并于翌年3月接替板垣征四郎坐上关东军参谋长的宝座。后来有评论家称:“从东京被踢到关东军对他来说,就像一个人掉进阴沟却捡到了一块金表一样。”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内部立即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东条当然属于强硬派的中坚分子。战事扩大后,东条积极组织了对华北察哈尔地区的进攻,他率领的兵团也被称为“东条兵团”。听着很唬人,其实也就一个旅团加一些辅助部队而已。尽管兵力只有区区数千人,但东条凭借其“闪电战术”,竟然取得不俗的战功,迅速击溃数万中国守军,占领整个察哈尔地区。“东条兵团”在华北的行动成为关东军作战史上鲜见的亮点,连石原莞尔都给予有限的认可。当时的陆军省次官梅津美治郎对此禁不住赞叹:“关东军在华北取得的不朽功勋,实得力于干练果断的东条参谋长。”察哈尔之战带给东条英机的不仅仅是名声,也是对其作战能力的肯定。大本营为此向东条颁发了七七事变后侵华战争第一枚二级“金勋章”。战场上的战绩,可不是像老酒这样动动嘴皮子就能吹出来的,此举更说明了东条绝非传言中的等闲之辈。

        1938年5月,板垣征四郎出任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取代梅津美治郎出任陆军次官,第一次进入了国家决策中枢。1938年8月,中苏边界发生“张鼓峰事件”,板垣征四郎因此被天皇骂得狗血喷头。板垣也实在是有点冤枉,事实上主张“对苏中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正是作为陆军次官的东条英机。1938年11月28日,东条次官对外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快赶上慈禧老太太了。狂言一出,举国哗然,东京股票市场“飞流直下三千尺”,连战争狂人云集的参谋本部都无法忍受东条如此激进的观点。东条无奈下台,改任陆军航空总监。

        1940年7月,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东条被起用为陆军大臣。1941年1月8日,就在明治天皇颁布《军人敕谕》60年之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发布了《战阵训》。这部由今村均中将和岩畔豪雄大佐编制的“名作”,堪称昭和时代的《军人敕谕》和《教育敕语》,意在进一步对官兵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激发他们孜孜以求的自律品质。在文中,东条要求全军“攻必克,战必胜,勇往直前,百事不惧,沉着大胆,处理难局,坚忍不拔,以克困苦,突破一切障碍,一心为获得胜利而迈进”,号召全体官兵为天皇敢于战死,发扬武士道精神,“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遗罪祸之污名”。《战阵训》中的“生而不受俘囚之辱”,是日军很少投降成为俘虏的主要理论依据。尽管当时日本严重缺纸,很多刊物停办,但《战阵训》被大量印刷成册,发给每一个士兵,普通民众也能在街上买到东条英机背诵《战阵训》的留声机唱片。

        其后的经历前文已有所述,东条以“绝不从中国撤军”以及“尽快与英美开战”逼迫近卫第三届内阁倒台,大器晚成的东条意外走上前台。

        相比同时代那些政治家,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东条的背景和经验都相对浅薄,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更是有限。他无疑是其中最逊色的一个。这些人中,只有他在战争中途就被赶下了台——罗斯福逝世和丘吉尔下野时,战争大局已定。

        除了能力的欠缺,东条还要与日本冗长、烦琐的决策程序做斗争。东条既不能像希特勒和斯大林那样一言九鼎,又不能像丘吉尔和罗斯福那样依赖民意。日本军政分离,陆军、海军又代表两个独立的对立集团,军种之内还有派系之争,意见和利益经常发生冲突。理论上天皇是最高统帅,但事实上他作为一个偶像几乎没有主动决策的能力,这也导致日本战时政府中没有一位真正的决策者来高瞻远瞩,一锤定音,更无法形成目标明确的统一大战略。这种情况属于长期自然形成,东条根本无力改变。就在东条组阁之时,日本陆海军的全部战争计划已制订完毕,帝国命运已完全掌握在军人手中。如果将当时的形势比喻成一颗定时炸弹的话,东条不过是引爆炸弹的引信而已。别说是能力并不出众的东条,就是西条、八条、幺鸡一起上,也同样如此。

        东条不能被称为一个独裁者。他是被天皇挑选当上首相的,接受任命的前一刻,他还以为自己要被解除职务和面临惩罚。后来的战争进程,他照样无法把握。中途岛海战过去很久,东条才知道海军失去了最好的4艘航空母舰。1944年,塞班岛失守后,失去天皇信任的东条连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只好背起行李黯然回家。没有希特勒的德国和没有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肯定大不一样,但是没有东条的日本,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可能更加疯狂。

        东条有“三大元凶”之名,却没有“三大元凶”之实,至少没有“三大元凶”之能或之权。老酒认为,东条能够“位列三甲”,有搞对称的嫌疑。同盟国这边搞出“三大伟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轴心国的元凶最好也搞三个,对应起来。希特勒、墨索里尼,还差一个,拿东条英机凑数正好。如果西班牙参加轴心国作战,佛朗哥成了“四大元凶”的话,说不定咱们的蒋委员长也能上榜。

        东条英机是左撇子。他对儿子异常严厉,对女儿却十分溺爱。他被国民诟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鼓励所有人去战斗牺牲,但他的三个儿子没一个从军。

        东条上台后,参谋本部的《机密战争日志》中这样写道:“虽然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但是新内阁注定是一个战争内阁。开战,开战!此外没有陆军能走的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