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英帝国解体真实原因争夺白热化:失去安全阀

争夺白热化:失去安全阀

        我们已经谈到过格莱斯顿和他的自由党人一方的坚定信念,即不再从事新的冒险,事实上是要缩紧帝国的边界。在这方面他们对人民变化的情绪不以为然,那么根据新的精神氛围调整国家政策,并大大增进英国的帝国属地的使命,只能留给保守党的索尔兹伯里勋爵来承担了。上文讲述了这些年的帝国主义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帝国主义的相似之处。相当奇怪的是,在英国的第二次伟大扩张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由两个服侍过伊丽莎白女王的塞西尔——包括第一任索尔兹伯里伯爵——的一个后代作为首相为她效力,而且又完全无意识地重新启用特许商业公司,它们今天在帝国扩张中发挥着与它们的前身在大约三个世纪之前的都铎王朝时代极其相似的作用。重要的有上文提到的东非公司、皇家尼日尔公司和南非公司。罗得斯公司的具体工作我们下文再叙,但这里可以概略地交代列强之间对非洲的大分割。它也许是索尔兹伯里最大的成就,因为他经过努力使得这一过程和平地进行。

        对非洲领土的争夺热始于1870年。到1890年代末实际上所有非洲大陆,主要是阿比西尼亚和摩洛哥除外,都被欧洲列强的这个或那个占有。解决领土主张纠纷的最早尝试发生在格莱斯顿担任首相时期,当时外交部政务次官迪尔克与葡萄牙起草了一份协定,获得了政府的批准。葡萄牙的领土主张面积最大,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自然,法国、德国、比利时反对不经过协商而对广袤的刚果地区的命运做出任何决定。格莱斯顿政府,此时因为埃及的局势正在逢迎德国,1884年6月不得不有失体面地废除了英葡协议。这年秋天,十五个国家在柏林召开大会,由俾斯麦主持,最紧迫的刚果问题获得解决,但是随后五年的争夺最为激烈,其中索尔兹伯里和俾斯麦作为政治家中的领军人物,在避免战争方面贡献最大,直到后者下台。

        虽然在白热化的竞逐中,1890年签订的各种协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也包含了未来麻烦的种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俾斯麦对非洲殖民地的价值目光短浅所致。勘探黑色大陆的大部分工作以及开辟商贸关系是由英国完成的,但是法国是所有列强中第一个看到未来的国家。在解决方案中,它获得了最大的份额,包括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而英国对这个岛屿的主张有充分得多的依据。

        实际上法国无所作为,除了在格莱斯顿主政的数年中一直驱逐英国商人,并靠武力建立了一个保护领地。格莱斯顿政府之所以放纵法国,部分原因在于自由党人对扩张缺乏兴趣,部分原因在于不希望在陷入埃及焦头烂额之时过于惹恼法国;埃及的局面对当时英国的国际政策影响很大。虽然刚果的大部分已经落入比利时之手,法国也在这个地区争取到了一块富饶的土地,面积大于所有德国非洲殖民地的总和。

        葡萄牙浮夸的以历史为依据的主张,最终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获得解决。它获得了一块比它所主张的面积更大的沿海地段,但对马绍纳兰和尼亚萨兰的含糊的所有权让出给英国。英国还在1890年的一揽子方案中获得了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肯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被划定,以阻止德国向尼罗河上游地区推进。在这一点上,埃及再次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已然改变态度,允许俾斯麦政府在东非的扩展。在西边,德国几无所获,除了喀麦隆长条地带,以及西南非洲殖民地的小幅扩张——这样它就可以与赞比西河连接起来。然而英国取得了极其富饶的商贸地区尼日利亚的所有权,虽然后来英法之间对于这里的边界发生了纠纷。

        如果德国在非洲争夺中被远远抛在后面,必须记住这主要归咎于它自己的政策。英国没有给它设置路障,而是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与扩展殖民地相比,俾斯麦的兴趣更在于巩固他在欧洲所创建的这个新帝国的地位。德国军事领导人认为英国拥有一些东西,重要到足以交换在非洲的广阔属地,即使在俾斯麦被解职以后还持这种观点。把英国自1807年就占有的、几乎无人居住的北海小岛赫里戈兰与非洲正在易手的广阔领土相比,乍看似乎有些荒唐,但是通过加固要塞防御工事之后,它不仅控制易北河和威悉河的入海口,而且扼制德国正在修筑的基尔运河的西端。德国把它看作未来成为一个海军强国的关键。英国没有预见到其最终的重要性,同意把它割让给德国作为非洲殖民地谈判的一部分。这场交易大大增强了德国的军事地位,无论是防卫还是进攻,同时使得德国后来发出一种抱怨,声称它在对一个大陆和一块“阳光下的地盘”的分割中没有得到应当的份额。

        奥匈帝国根本没有参与非洲殖民开拓事宜。意大利认为本该属于它的猎物被部分地拒绝。在英国的支持下,它获得了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在索马里的大片领土上宣布了一个保护领地:前者的边界直达红海,后者突入亚丁湾,两者紧临英国到印度最短的航线。这两者之间及背后是阿比西尼亚,非洲唯一的本土信基督教和部分开化的国家。经过几年战争后,意大利与该国皇帝签订了一项条约,根据意大利的解释,是赋予皇帝的国家一个保护国的地位,但是随后皇帝宣告废约,两国重新爆发战争。1896年意大利军队在阿杜瓦受到重创,于是放弃了征服努力。后来意大利和英国担保阿比西尼亚的独立,但是早期的片段耐人寻味,不仅在于它导致墨索里尼的征服,而且因为在分割非洲的过程中阿比西尼亚人被证明是唯一能够打败掠夺者的民族。对它的征服需要等到飞机和毒气的时代,此乃下一个世纪欧洲文明的成果。

        分割不仅仅是宣布所有权。每一次划分紧随而来的是占领、管理和在一些地区的开发。不同国家采用的方法差别甚大。比利时刚果的做法最糟糕,国王利奥波德本已经循着高尚的动机顺利推进,现在转向通过强制劳动和其他手段指望快速致富,提供了也许是现代历史上先进民族控制落后民族的最坏事例。比利时刚果在国际社会臭名昭著。法国人一直与野蛮人、异邦人相处很好,他们比利奥波德对待当地人好得多,虽然他们会把当地人当作炮灰。因为他们也把自己的殖民地看作法国贸易的封闭专属区域,努力通过高额关排斥其他国家,所以这些殖民地发展缓慢。德国人从来没有从他们的殖民地获得回报,他们过分强调纪律和效率观念,对待黑人过于苛刻,结果暴乱频繁发生。

        总体上说,虽然英国的记录远非没有污点或瑕疵,但我认为可以公平地说,英国的方式是最好的,非洲的大部分掌握在英国手中对非洲是好事。英国在管理处于各种条件下的臣服民族方面比其他国家经验丰富得多,虽然他们在社会关系和婚姻关系方面划出了红线,这点与法国人不同,但对于这些受到他们保护的落后种族,他们发展出了一种托管的理念,除了美国人没有别的国家仿效过这一做法。这句话远远不是意味着英法两方面都完美无缺,而只是相比而言。总体上,英国治下的数百万非洲人有理由感到满意,在继承他们的传统生活方面比在别的国家统治下有更大程度的自由。另外,英属非洲的市场比其他大国控制下的非洲部分,更加自由地向全世界开放。

        相对而言尝试还是新的,但总的来说,对于早已沦为最低等、最残酷、最堕落野蛮状态的非洲人而言,被欧洲侵占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一件幸事。土著冲突和奴隶贸易,过去夺去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现在几乎完全停止了;许多可怕的习俗被废除;许多热带疾病被现代医药攻克;医院、学校、铁路和河流上的蒸汽船把文明带进丛林;当地人认识到财富可以通过和平的产业赚取,而不是依靠在野蛮的战争中劫掠。社会图景并非没有深色的阴影,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世纪前从开普到开罗的本土非洲人的生活往下看,再审视今天整个人类的场景,我认为,除了欧洲剥削者得到的任何收益,本土人自己也获得巨大的人道福祉。

        如同早先16和17世纪伟大的勘探和开发时代,19世纪末欧洲血管里的狂热驱使男人去到世界各地。非洲,以其幅员辽阔、富饶以及估计达1.18亿的人口(1920),自然在一代人以前瓜分世界的场景中占据了中心。但是,远东和太平洋岛屿也是国际角逐的目标。英国宣布马来半岛为其保护领地,吞并了婆罗洲的整个东北部沿岸地区,以及一百多个太平洋岛屿,其中许多被交给新西兰管理,新西兰从而成为一个广阔的岛屿帝国。我们将在下文连同澳大利亚一起叙述新几内亚。其他国家也很忙碌,包括美国,它在1898年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有过一阵短暂的帝国主义发作,尽管美国人作为一个民族从来不在乎海外属地和责任。

        随着竞逐的结束,世界以及英帝国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英帝国内部,帝国主义的狂热几乎完全压倒了格莱斯顿自由党人对因殖民扩张而要承担责任和代价的犹豫。英国,已经习惯于一种世界主导地位而又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地位,游离于某些高级圈子之外。它的世界贸易比较值正不断下降,还在对新领土的角逐中成功地竞争着。日本实力的前景难以理解,中国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有分量的是欧洲列强和美国。

        至于那时已经确立了地位的大国,到1899年只是其中五个,就占据了地球上一半的领土。英帝国遥遥领先,领土面积达1200万平方英里。依次排列:俄国850万;美国人口第三,却只有350万;法国450万;德国只有125万平方英里,但拥有7000万强健和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口,而且正在生出一种强烈的怨恨,因为它早先没有提出主张,而现在世界几乎定格。帝国牺牲属地换来的赫里戈兰岛,眼下看起来还微不足道,无论是作为权力还是作为威望的象征。

        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之间的一个新的和重要的同盟已经形成。为了简洁而连续地叙述英帝国,我们受到很多限制,如同一个传记作者在叙述某个人一生的故事时不可能交代各相关时代的历史。虽然外交政策和外国的政策对英帝国的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对此只能轻描淡写。因此,我们不触及细节而满足于指出,只要俾斯麦继续掌权,他就是错综复杂的、通常是秘密的和不道德的条约和联盟体系的中心。

        正如我们所见,埃及局势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法国的敌意,导致英国去讨好和支持这位德国宰相。他通过令人难以捉摸的秘密条约,构建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并通过其他秘密条约使俄国左右为难地卷入其中。巴尔干半岛的麻烦以及该地区政治版图的重划,使沙皇领悟到了一个事实,即在任何利益冲突中,德国都会站在奥匈帝国皇帝一边,而不是他这一边。在对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依赖上,奥匈帝国与俄国发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英国担心俄国对印度有所图谋,虚与委蛇地跟在三国同盟后面。局势使得法国与俄国成为明显的盟友,在俾斯麦于1890年去职后,德皇威廉二世的政策使得法俄结盟愈加必要。1887年俾斯麦在一封其措辞今天听起来阴阳怪气的私人信件中向索尔兹伯里暗示,德国、奥匈帝国和英国现在都是心满意足的大国了,而法国和俄国会是侵略者。两年后他提议建立英德同盟,但只反对法国。他认为德国不能冒险立即在双线开战,因此必须与俄国保持良好关系,虽然他与那个国家订立的条约当时还不为人所知,该条约是与建立三国同盟的目标相抵触的。既然英国视俄国而不是法国为最大的潜在敌人,俾斯麦实在提供不了什么诱惑,索尔兹伯里拒绝加入三国同盟作为其中第四大国,尽管数年中在英国与意大利之间有一个防御条约。

        虽然很难理解俾斯麦在外交上的捭阖,但他说德国满于现状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在一代人的时间之内一个大国被紧密结为一体,而他本人在整个欧洲外交中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我们所言,比起世界扩张,他的兴趣更多在于看到他所缔造的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他对英国的世界帝国地位极少有或者毫无嫉妒之心,也不曾有过年轻皇帝威廉二世在1896年的一份声明中表达的雄心壮志:“德国的未来取决于海洋。”在他所巩固的柏林与维也纳之间的密切联系中,种下了泛日耳曼主义的种子,它将在我们这个时代绽放出希特勒的“纯正种族”之毒花。但是如果说索尔兹伯里不领会俾斯麦的所为,那么俾斯麦自己也不明白,在幼稚蛮干和缺乏经验的年轻皇帝的领导下,他所称的“来自大渊”的力量将把他的国家带向何方。可是,在我们这里简短的描述中,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出,“未来事物的轮廓”已经形成。

        不仅世界被瓜分完毕,以至于那些广阔的空地和未先占的富庶地区不再为新兴国家的野心提供一种安全阀,而且“欧洲协调”被拥有现代战争工具和庞大征兵制军队的两个军事阵营所取代,即三国同盟和两国同盟。这是一种新的世界形势,充满了可怕的危险。有一句美国俚语:“穿戴整齐,无处可去。”这句话或多或少准确地描述了1894年至1914年的欧洲。在早期殖民时期,旧世界通过地球上的空地得到拯救而免于毁灭,具体而言就是美洲;在社稷已立的东方,如果有未占的和空闲的地盘,西方对于其中的不满和叛乱因素起到了一种安全阀的作用。

        现在整个世界被分割一空,欧洲的五大国形成了两个相互嫉妒的联盟,它们全副武装却无处可去,除非彼此征服、征服别国的欧洲卫星国或海外属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扩张,都意味着在欧洲的心脏发生冲突。英国隔着狭窄的海峡,一度保持“光荣孤立”,凭借其不可战胜的海军监管七大海域,但正如我们现在所知,也不能免于被拖入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之中,这样的战争将会导致另外一个国家称霸欧洲和全球。在贸易方面,与德国相比英国正在迅速输掉竞争。日益壮大的德国海军、基尔运河、赫里戈兰岛的割让、上文引述的年轻皇帝关于国家未来命运的名言,很大程度上未引起注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