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电影《邪不压正》零叁 隆庆池畔

零叁 隆庆池畔

        那妖僧慧范,命几个黄衣力士,搬土运石,将洞口牢牢封死,然后策马直奔长安的隆庆池边,密报给太平公主。此时长安城内的隆庆池畔热闹非凡,这里矗立起临时用绸帐扎成的一座彩楼,当今天子唐中宗高坐其中,正在大宴群臣。他命人招来江湖艺人耍弄杂艺百戏,还牵来南诏进贡的舞象助兴。这些大象锦襜加身,金丝为络,浑身的皮毛被打理得十分清洁光鲜。

        当时大唐中土的人们很少见到象这种动物,而这些皇家舞象居然还会随着音乐摇头摆尾,前踢后踏,非常合乎节奏。人们都觉得大开眼界,一时间歌管喧天,酒香四溢。

        却说这隆庆池在则天女皇掌国的时候,还是一片叫隆庆坊的民宅。但突然有一天,一个水井开始像涌泉一样往外冒水,后来地面也渐渐塌陷,居然变成一个约十顷地大小的水池,所以得名隆庆池。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两个哥哥都被武则天相继害死和逼死,只有他和弟弟李旦得以偷生。如今李显长得肥肥胖胖,红光满面,这几年可以说是他生命中最舒服的日子了。母亲武则天在世时,他被贬往偏远的房陵小邑,住在简陋不堪的居所,终日里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就一道诏书过来,赐他毒酒或白绫,让他三更死,他就活不到五更。

        还是当皇帝好啊,生杀大权在自己手里,天下人无不看自己的脸色行事,这感觉多舒服!不过当皇帝也有不省心的地方,整天要防备别人来抢自己的位子。李重俊!唐中宗想起这个名字来就心痛:他是朕的亲生儿子,居然也带兵谋反,想夺朕的皇位!

        现在李重俊死了,他的人头还放在太庙里,以警告其他子孙,这就是犯上作乱的下场。但唐中宗好几次在梦里,都见到那个场面:李重俊一身铁甲,带着千百名精兵,手中全是闪着寒光的利刃,要冲开玄武门,杀掉和自己一起房陵患难的韦皇后,杀掉他最心爱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然后把自己幽禁起来,不见天日。

        亲生儿子都不可靠,何况他人!

        唐中宗现在只和三个女人最为亲密,除了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她们俩,他最信赖的就是上官婉儿了。这个女人不像韦后那样狠毒霸道、目光短浅,更不像安乐公主那样刁蛮任性、无法无天,而是婉顺可亲,达观明智。

        中宗现在很明白,怪不得母亲武则天在世时,也让上官婉儿参与各种机密要事。如今的李显,已将她当作最亲密的心腹智囊,无事不询。

        中宗之所以今天在隆庆池泛舟戏象,饮宴歌舞,起因却是这样一件事。

        前两天,安乐公主气呼呼地来到宫中,和中宗说:“父皇,我听人说,隆庆池里在泛王气,我们可要小心那‘五坊小儿’!”

        中宗正在御塌上陪韦后玩双陆棋,他知道女儿口中的“五坊小儿”,是借指弟弟李旦的五个儿子:长子李成器、二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他们都住在隆庆池的北面。这五子中,李隆基尤为英气逼人,有帝王之气概。

        韦后气呼呼地一扬手,把百宝螺钿镶就的双陆棋盘掀翻在地,青、白两色的玉棋子洒落一地,两旁的宫女们吓得浑身发颤,却也不敢贸然上前收拾。因为前几天,刚有过这样一件事。

        韦后晨起时,对镜梳妆,发现眼角有几丝皱纹,就突然大怒,把镙钿葵花纹铜镜还有雕花象牙粉盒都扔在地上。宫女蕙儿手脚利索,连忙去收拾,结果没料想韦后更加暴怒,命人将蕙儿拖出去痛打四十棍,关进掖庭的炭房里。蕙儿呻吟了半夜,清晨时身体早就僵硬了。

        中宗脸上闪过一丝不豫之色,却听韦后厉声喝道:“依我之意,趁早下手杀了‘五坊小儿’那一窝人,还有那个南山女妖!”

        唐中宗知道韦后口中的“南山女妖”,说的是妹妹太平公主。他这个妹妹相貌和气质上都像极了母亲武则天,杀伐决断,极富魄力。虽然中宗是兄长,但是见到这个妹妹,心中总不免生起一丝怯意。

        不是没有机会和借口,然而中宗总是狠不下心肠。他想起武周时遍地血腥、骨肉相残的一幕幕,实在不忍心再擅动刀兵,大开杀戒。难道就没有不杀人、不流血的方法来治国吗?因此,韦后今日重提要诛灭妹妹的主张,中宗只是低着头默然不语。

        安乐公主和她母后一样,也是火暴的脾气,她见中宗不说话,就急吼吼地催促:“父皇,你倒是宣个旨意啊,难道任由他们王气旺盛,终有一天酿成大祸不成?”

        中宗不答,转而问道:“这隆庆池王气腾盛之说,是出于何人之口?”

        “听说是渭水桥边一个疯道人所说。”安乐公主话刚出口,却见韦后对她大使眼色,心想糟了,说是道人所说也罢了,还加上一个“疯”字,这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吗?

        果然只听中宗说道:“既然是疯子所言,怕是无稽之谈……”话还没说完,韦后截断他的话说道:“仙道高人,往往装疯卖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中宗面露难色,一时不知所措。正在此时,只听有人传呼:“上官昭容到!”

        话音未落,满面春风的上官婉儿就款步走了进来,虽然年逾四十,上官婉儿的皮肤依然嫩滑粉白,五官也生得玲珑可爱。她的身躯本来就不似韦后那般丰硕肥胖,如今身穿一件宝蓝色瑞锦长裙,外罩平金绣鸳鸟纹锦半臂,显得袅袅盈盈,妩媚多姿。

        只见上官婉儿眼波一转,看出来是这母女俩又在让中宗左右为难,问清原委后,她嫣然一笑道:“百岁医仙孙思邈先生有言:‘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皇后和公主都是见识不凡,忠心为国分忧啊。”

        婉儿看韦后神色渐和,又对中宗说道:“请圣上勿忧,慈恩寺近来入驻了一位天竺神僧,法术通玄,待我派人向他请示禳解之术,定能将隆庆池所谓的王气镇压禁制。料那五坊小小的‘王气’,怎比得上陛下洪福齐天的瑞气!”

        中宗听了,顿时龙颜大悦,胖脸上笑逐颜开。

        接着,婉儿又眼眉一挑,神神秘秘地说道:“请皇后移步内室,我有要事禀告。”安乐公主心直嘴快,跟着起身道:“什么事情啊,我也去听听。”只见韦后突然脸上一红,少见地露出一丝忸怩之色,轻声叱道:“裹儿,别啰唣!”

        只听韦后和上官婉儿轻声谈笑着携手走远,安乐公主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对中宗说:“那个上官婉儿啊,肯定又是给母后物色了清俊美貌的少年郎君了!”中宗装聋作痴,懒懒地挥手道:“休得胡说,下去吧!”

        这隆庆池畔的饮宴和戏象,就是上官婉儿提议的禳解之术,据说来自那位天竺神僧的推算。安乐公主最喜欢的就是饮宴和热闹,首先拍手赞同,唐中宗见这办法不动刀兵,十分和谐,自然依从。

        韦后虽然觉得这个举措有点隔靴搔痒,不够解恨,但前天晚上品尝了上官婉儿新物色的那个美少年后,心怀大畅,心里只惦记着再去秘所私会,于是她也没再生事取闹,只是假借身体不适,没有去隆庆池饮宴。太平公主虽然勉强前来,但没多久,就借故告退了。中宗情知此事定然令她大大地不快,不免心中有愧,所以也不阻拦。

        一头大白象用鼻子卷起白玉酒碗,里面盛的是黑如纯漆的龙膏酒,这酒传自波斯,名贵非常。只见大象摇摇晃晃地来到御席前,给唐中宗敬酒,一时间千百名大臣、兵士和百姓齐呼万岁,江山在手,万众蚁服,这感觉真好啊!唐中宗未饮先醉,早已醺然。

        安乐公主最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了,她今天特地将百鸟裙穿了出来。为了给安乐公主做这件百鸟裙,宫里特意派十万大军到岭南捕鸟,一路上搜山荡谷,使得山林中的鸟兽无端遭遇了一场大劫难。工匠从上千只鸟中,选用最漂亮的几百根羽毛精心织成了这件百鸟裙。

        此时安乐公主站在肩舆之上,手持斟满美酒的缠枝纹八棱金杯,由轿夫抬着绕行一周,只见这件裙子真是宛若云霞变幻,瑰丽无比。从正面显出宝石般的碧蓝,而随着肩舆的移动,似乎又变幻成了藕荷,在阳光下一映,呈现出金灿灿的明黄色,而走到阴影中又是水汪汪的湖绿,而且裙上还隐约闪烁着百鸟图案,令在座的人们咋舌不已。

        驸马武延秀走过来,小心翼翼地托起安乐公主的裙摆说:“公主累了吧,还是到席中来坐吧!”安乐公主柳眉一竖:“你来做什么?滚一边去,本公主还要乘舟到池中玩呢。”武延秀赔着笑,躬身退下了。

        安乐公主要了一艘画船,到了隆庆池中,她非要亲自撑篙掌船,仆人们不敢不依,只好答应。但她哪里会使船,这船被她弄得东倒西歪,险些翻掉。她低头一看,池水溅湿了那件百鸟裙,不免又对仆人大发脾气。

        等安乐公主回到岸上,只见六个大力士正和大象拔河为戏,这六个力士都是胡人,身高足足一丈,胳膊和池边的小柳树一样粗,六个人肌肉突起,正全力和大象较劲,正当大家凝神注目地观看时,突然“砰”的一声,绳索从中断开,六人猝不及防,一起倒地。

        众人哄笑叫好,安乐公主却大声对中宗道:“父皇,人和大象拔河,我都见过多次了,没意思,不如让大臣们拔河,先让品级最高的官儿拔一下,看看谁最厉害。”

        中宗笑道:“那就让老宰相唐休璟和韦巨源两人试一试。”唐休璟和韦巨源已是发白如雪的老头,都是三朝老臣,突然听到皇上竟然任由安乐公主胡闹,命令自己拔河为戏,心中羞怒万分。但圣上有命,不敢不依,只好装模作样地拿起绳子摆了个姿势。

        安乐公主看出两位老臣出工不出力,于是抱过她驯养的黄毛花点猞猁,口中呼哨一声,只见那猞猁跑到拔河的缰绳中间,咬住绳子用力一扯,韦巨源和唐休璟这两老头一起倒地,半天爬不起身来,安乐公主和唐中宗等哄然大笑。

        上官婉儿此时却凝眉思索,对眼前的闹剧似乎视而不见。她在想,隆庆池畔这一闹,那英武睿智的李隆基肯定会有所察觉,他会如何反应呢?忍气吞声不是他的性格,上官婉儿脑海中闪过这样一幕:

        女皇武则天当政时,长安城内溅满了李姓皇族的鲜血,而武家子弟如武嗣宗、武三思、武懿宗等人,都是气焰熏天。这武懿宗虽然相貌丑陋,身材短小,指挥打仗时愚蠢无能,但屠杀百姓是心狠手辣。河北百姓被契丹人掳掠去,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他居然斥为通敌,将这些百姓活生生地剖腹挖肝,真是惨绝人寰。

        这些情况上官婉儿知道得很清楚,因为当时她在武则天身边执掌机要,批阅过不少控告武懿宗的奏折,当真是声声是泪,字字是血,但有武则天的庇护,武懿宗仍旧稳做高官。当时有一天发生的情况,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年,李隆基刚刚七岁吧,自己也还是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那一天,李隆基这个小家伙在几个甲兵的簇拥下去朝堂拜见祖母武则天,正好碰到武懿宗值殿宿卫。獐头鼠目的武懿宗借故呵斥李隆基的卫兵,以显示他们武家的威风,没想到尚为小小孩童的李隆基,却高声叱道:“这是我们李家的朝堂,有你什么事?”

        “李家的朝堂”,要知道当时李姓皇族,能活下来的也都改姓为“武”,谁还敢说是“李家的朝堂”?上官婉儿当时心就一揪,生怕这孩子惹怒了武则天,马上就有无妄之灾。可出乎意料的是,女皇脂粉掩饰下的老脸,却少见地绽出了温和的微笑,这一刻,她似乎变成了民间一位慈祥的老祖母。

        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是上官婉儿非常拿手的本领,但她一直不明白,当时的武则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出于疼爱小孙儿的天性,还是从李隆基这个小家伙身上看到当年自己要制服“狮子骢”的骄傲无畏之气?

        李隆基,这绝对是个不能忽视的人物,加上太平公主也是他的强援,他更是如虎添翼。上官婉儿又往彩楼上看了一眼,心想:肥头大耳的唐中宗,简直就是头猪,安乐公主就知道胡闹,韦后虽然表面凶恶霸道,但对军国大事却是懵然不得要领。

        但是上官婉儿内心希望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这是她一生中最风光快乐的时候。在女皇身边时,她并无半分权柄,只是每天身心疲惫地处理各种烦人的文书奏折,还要小心翼翼地揣摩女皇的心思,稍有不慎,就有灾祸加身。

        那天,她只不过是多看了一眼女皇的男宠张宗昌,眉目里流露出动情的神态,结果就被女皇用金簪狠狠地往眼睛上扎去,她慌忙中一躲,刺在眉心处,至今留下一个疤痕,不得不刺成梅花形状来掩饰。

        每天清晨,她对镜梳妆时都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了眉心上的这块疤!什么是地位?地位就是有的人在吃,有的人却只能看;有的人坐着,有的人却跪着;有的人可以随意打人,有的人却必须忍受。

        她永远忘不了,作为一个卑微的宫女,那身份有多恐怖,一个总管宦官瞧你不顺眼,就可以把你活活杖打至死。你弱时,任何人都可以欺凌你、践踏你,而你想出头时,又有多少血红的眼睛盯着你,要扼住你刚昂起的头颈。

        她不是皇亲国戚,不是生有皇子的宠妃,她是罪臣之女,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她度过了多少偷生忍辱的日子,又有多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岁月!

        所以,得势后的上官婉儿不愿意再居于深宫,她知道,这宫里虽然到处都弥漫着沉香瑞脑的气息,但还是掩盖不住背后那浓浓的阴气,有着发霉的味道、朽坏的腐臭。一到暗夜,仿佛就有无数的冤魂凝集成一片片血浆般黏稠的雾霭,随着殿角的阴风吹来荡去。

        然而,婉儿虽然在长安坊巷里置下好几处私宅,但她还是没办法脱离这个华丽而阴森的皇宫。她敬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英武决断,却还是不得不和令人恶心的韦后一党搅在一起。因为如果是李隆基执掌了天下,自己又将置于何地?又哪里会有这样的权柄风光?

        当然,上官婉儿也不希望中宗和韦后彻底消灭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没有危机感的韦氏一族,还会把自己倚为臂膀,加以重用吗?所以,只有这两大势力平衡,自己才是一颗决定天平倾斜方向的重要砝码,虽然她的分量并没有多重。

        婉儿正在遐思中,突然见慧范鬼头鬼脑地悄然过来向卫士们低声询问,不免大起疑心,此人是太平公主的亲信,此刻急匆匆前来,不知又在弄什么古怪。眼见他得知太平公主不在,就匆匆离去,心中颇有些后悔,何不将他唤住,套问些口实?

        正在此时,一个贴身侍女递上来一个花钿锦盒,打开后,只见里面是一柄金丝镶边玉版做成的小团扇。婉儿心中一惊,忙吩咐侍女:“你们留在这里,要是皇上问起,就说我身体不适,先回府了。”

        上官婉儿虽然名分上是宫里的昭容,但她并不常在宫中居住,而是在延庆坊等地修建了不少宅院。这些宅院,远不及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的府第富丽壮观,但十分玲珑精致,处处可见匠心独具的小心思。

        进得婉儿宅第,但见径曲屏小、松古石怪、亭朴竹疏、泉涌花闲,说不出的清幽别致。没有金玉满堂的俗气,却有几分山林隐逸之士的素雅。内行人知道,这样的池馆,花费的钱财并不少,像中庭那棵隐映在松柏中高三丈的玉石树,就是万里迢迢从天山脚下运来的,而花丛中间杂的白玉珊瑚,也都是宫里少见的珍品。何况婉儿的宅第据说也是机关重重,宝器秘藏,别人难窥究竟。

        刚才说的那个是婉儿最常住的地方,叫作“天台苑”,但婉儿的宅第不止一处,这一次她赶去的是最隐秘的一个宅第,婉儿将这里叫作“天枢馆”,是专门处理机密事务的地方。当然,这处宅院朴实无华,就是长安城中一般富户的宅第形制,匾额上也并无“天枢馆”的字样,这个名称也就上官婉儿和几个亲随知道。因为里面放满了古书,几个亲随都误以为是“天书馆”。

        此时天枢馆的几案上,放着一封蜡丸封好的密信,信中说:

        毗沙门后人重返长安,窥伺神器,为我所擒,何用何从,望面见商榷。

        “毗沙门”,这个名字婉儿似乎感到很熟悉,她知道,若非很重要的事情,扇儿是不会这样急促地约自己相晤的。她移开墙角的屏风,拉动墙上的两个铜环,走进一间暗室。

        暗室里,赫然放着一尊六尺多高的金佛。这尊佛和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一模一样,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嘴边微露笑意,神情带着三分威严和七分慈祥。

        这尊佛是参照武则天当年的模样铸就的,也是当时开凿石窟时的模本,背面铸有八个古篆写就的字:“足金造佛,如朕帝身。”所以,在毕生畏惧武则天的婉儿眼中,这尊像的感觉就远没有外表那么慈和可亲。

        此前,这尊金佛深为武则天喜爱,常供奉在其寝宫旁的一个佛龛内。神龙宫变之后,武则天已是缠绵病榻,无心再理这些事情。依她的意愿,此佛大概是应该陪葬乾陵的,但是当时人心惶惶,中宗等只顾自己登基即位后的军政要事,哪有多余的心思理会这等小事!于是上官婉儿就藏下了这尊佛,放到这间密室中。

        金佛放在这里,婉儿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一般人不会发现这间密室,而且,即便发现了这间密室,掠走了金佛,也不是太要紧。因为,金佛并不是此处最重要的秘密。

        婉儿移开密室角落处一个陈旧的蒲团,又轻踏了两下墙角的一个青瓷花砖,只见地面上,一个三尺见方的石板翻转下去,现出一条密道来,这才是更重要的秘密。如果有人发现了这间密室,目光肯定会先被那尊金佛吸引过去,想试着搬动金佛,而金佛只要一被搬动,那密道的机关就会被卡死,一时就难以发现和打开了。

        幽冷的暗道中,有几个跪伏在地上的青铜人俑,头顶着一盏盏油灯,发出摇曳着的光芒。婉儿轻击两掌,一顶小轿由两个盲仆抬过来。这两人因为长年生活于地下,面目惨白,犹如鬼怪,婉儿有些厌恶地皱了皱眉头。

        盲仆抬着婉儿,走过长长的地道,约摸走了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一个刻满经咒的石幢前。盲仆扯动上面的铁环,打开了一道通往地面的暗门,却不敢再往前走了。婉儿下了轿,款步踏上石阶。

        这是一间幽深晦暗的殿宇,厚重的金黄色帘幕深深地低垂,婉儿叹了口气,说:“即便是我,你也不肯当面相见吗?”

        帘幕后却是可怕的寂静,隔了许久,才有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声,仿佛是风吹落了一颗微尘般的细微,却又似乎凝结着千年幽怨一般的沉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