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对倒是什么意思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

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

        

电影《花样年华》与小说



        今年八十二岁的刘以鬯,有人称之为“香港文坛的教父”,有人称之为“末代书生”,也有人称之为“沙漠中一棵劲草”,时常挂在他口头的却是“卖文为生的稿匠”。记得,多年前,学者黄继持这样写道:“不写近三四十年的香港文学史则已,要写便须要先着力写好刘以鬯这一笔。”

        “‘特别鸣谢’我,你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你应该去问王家卫,我不好代他回答。”

        《花样年华》的电影剧本,并非改编自刘以鬯的小说。不过,刘以鬯先说了三件事。

        之一:《花样年华》电影海报上,印有三处字幕引自刘以鬯的小说。

        之二:影片《花样年华》首映不多久,一部《<对倒>写真集》在香港面世,书中的视觉影像,选辑自电影《花样年华》,几乎都是电影中没有出现的镜头,而文字摘自刘以鬯的小说。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以《花样年华》中没有出现的剧照,来诠释小说?这部写真集,由王家卫策划。

        写真集的前言,王家卫如是说:“我对刘以鬯先生的认识,是从这本小说开始的。”“对倒”是邮票学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连邮票。小说是由两个独立的故事交错而成,故事双线平行发展,是回忆与期待的交错。王续说:“对倒”不仅是邮学上的名词或写小说的手法,“它也可以是电影的语言,是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的交错”。“对倒”甚至可以是“时间的交错”,“一本一九七二年发表的小说,一部二〇〇〇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一九六〇年的故事”。

        之三:刘以鬯说,他与王家卫见过面,似乎有两三次。王家卫最初是对刘以鬯的小说有兴趣,想改拍电影。见面时,他送了一本小说给王家卫,后来,听说王家卫对兴趣更大,再后来,就没有了讯息。刘以鬯明白,拍一部电影不容易。时间一长,他也没再当一回事。

        有一天,刘以鬯拿到两张《花样年华》电影试映票,他与太太同往,影片结尾出现“特别鸣谢刘以鬯”字幕,刘以鬯一时没明白,问身边的太太,他太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又有一天,王家卫派了李正欣去采访刘以鬯,谈的是的意念。这时,他才略微梳理出一些与《花样年华》的关系。

        《花样年华》说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

        说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从上海移居香港的中年男子,一个是在香港本地长大的少女。

        可以说,是刘以鬯小说中,电影感最强的一篇作品。小说叙事常常运用电影镜头的手段,而文学成分却十分独特,有男主角大量的幻想和内心独白。

        刘以鬯说,小说中年龄趋老的男子,在故事里从始到终,都在回忆过去,而年轻的女子没有什么往事可以回忆,只是幻想未来。小说力图写出七十年代普通小市民的思想、情感和心态。在小说的结尾,他俩仍不相识,各自买了电影票,却坐在相邻。他俩没有直接的关系。

        刘以鬯说,这是“擦身而过”。

        刘以鬯说,擦身而过是一种间接的关系。

        刘以鬯说,《花样年华》的男女主角,在影片的头几场戏中,也是擦身而过。

        刘以鬯说,在剧情的发展中,他俩终于有了关系。

        刘以鬯说,影片的艺术性相当高,看得出导演的执着追求。剧中的梁朝伟是在报馆工作的作家。一天,王家卫打电话问刘以鬯,六十年代作家写稿是用什么笔,用什么纸。他是要拍一部十全十美的影片。

        刘以鬯还说,小说的男主角,常常回忆当年周璇和姚苏蓉的歌声,而影片中也用了不少周璇等歌星的名歌曲,都是那个时代流行一时的好歌。这是香港一段历史的一个印记。

        可以说,电影《花样年华》的表现形式,与小说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相同处,小说的氛围和许多细节,也都在电影中有展现。

        不妨这样认为,王家卫创作《花样年华》的灵感,源自小说。

        (录自《对倒·附录》,作家出版社二〇〇一年二月出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