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对新时代的热爱与期盼7、汽车制造业——风雨来时无人可救

7、汽车制造业——风雨来时无人可救

        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下跌的趋势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没有哪家企业能够从中侥幸逃脱,留给全行业的,将是在未来的10年中紧缩银根勉力存活,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经济腾飞到来之前,全球的汽车行业的日子都将极不好过。

        主题介绍:躲不开的产能过剩——并购带来了什么

        

7.1:躲不开的产能过剩



        “在汽车制造业中,绝不会有永远的赢家,不惟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在半个世纪前,当克莱斯勒的总裁科尔伯特在美国参议员中发表如此言论的时候,他或许没有预料到,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预言竟然准确到分毫不差。

        在过去的十年里,老牌商家克莱斯勒倒掉了,通用汽车解体了,甚至于连全球第一大的汽车行业厂商丰田公司,也在2009年向外界郑重宣布——自从进入汽车业70年来,丰田公司遭受了最大的一次运营亏损!

        看上去,世界汽车制造业的现状极尽惨淡,似乎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紧迫的危机。

        假如我们要为这一次的危机现状寻找原因,那么其最直接的因素一定要归结于最近的全球经济衰退,不惟汽车行业如此,甚至于全球的每一个产业都深受其害,事实上,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过程中,能够独善其身的行业实在屈指可数。

        然而,在汽车行业背后所发生的故事,远远不止如此,假如我们简单地将汽车行业的困境归结于经济衰退,那么就陷入了为表象所迷惑困局之中。

        早在数年之前,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中利好因素的驱动,许多汽车生产厂家都摆脱了传统的保守主义思维,将现在看起来过于夸张的快速扩张计划付诸实施。

        然而,没有人想到,全球经济衰退的速度居然来的如此之快,程度来的如此之迅猛,于是也就自然没人能估计到汽车销量飞速坠落的结果。

        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尽管全球汽车制造业并不是受灾最严重的产业,而且由于各国政府都对这一行业保持了呵护的态度,但是综合整个行业来看,那些实力较弱的公司,仍然会因为受到严重的损失而被迫关门大吉。

        事实上,这样的局面已经在世界各国广为出现,根据专业数据显示,全球汽车过剩产能已经高达每年200万辆,对于中等水平的汽车装配工厂来说,这一数字相当于起码80家工厂的产能,而对于这些工厂来说,每多开工一天,多生产一辆汽车,都意味着赔上更多的资金。

        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下跌的趋势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没有哪家企业能够从中侥幸逃脱,留给全行业的,将是在未来的10年中紧缩银根勉力存活,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经济腾飞到来之前,全球的汽车行业的日子都将极不好过。

        

7.2:并购带来了什么



        无独有偶,在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国内的一次汽车高峰论坛上,也曾经抛出过这样的观点:

        “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定会因为成本问题破产。”

        此言一出,招致了许多人的不屑与冷嘲热讽,然而时间还不到十年,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克莱斯勒与通用汽车的命运,竟然真的被李书福言中,而另外一家硕果仅存的福特汽车,在将自己名下一系列资产出售殆尽后,也已经开始了节衣缩食的“避难生涯”。

        然而,尽管李书福在预言方面洞察力过人,却也无法摆脱中国汽车制造业所面临的宿命。

        根据国家政策判断,在未来的10年里,汽车市场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形成2到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到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通过这样的产业整合,争取将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我们知道的是,在任何一轮产业洗牌中,出局的往往是那些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尤其当这一次产业调整明确了市场集中度的前提时,对于小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似乎已经无需赘言了。

        除此之外,和大部分中国制造业一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和国际著名的汽车企业相比,也存在着缺乏核心技术、制造工艺落后,品牌知名度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对于汽车这样一个高级制造业来说,都意味着难以逾越的门槛。

        面对这样的问题,当下最流行的解决手段就是并购,即趁国外先进企业萎靡不振的机会,以最低的价格炒领先者的底。

        在美国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陷入困境之后,对于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而言,似乎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在竞争对手最危急之时,以最低的价格抄取其低价的优质资产,用最少的资金买到其积累百年的雄厚技术,在此之前,这似乎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梦寐以求的事情。

        于是,在今年汽车市场的一片疾风骤雨之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正频频出手,开始了一场夺人耳目的海外并购大战。

        然而,当我们热衷于这种“捡便宜”的行为时,却似乎忘记了重要的一点——在历史上,汽车企业之间海外并购的案例,尤其是落后者对领先者的并购,往往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抛开汽车工业不谈,我们似乎还忘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案中的多次失败,忘记了中国的独有国情,忘记了除了国有资本之外,民营企业可以拿出来交学费的资金并不多,更忘记了对于中国汽车来说,其难于实现强大目标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不足,忘记了我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资本运作那么简单。

        在一个汽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迷,仅仅一个丰田汽车的单季度亏损就高达77亿美元,经济复苏遥遥无期的年代,我们的汽车企业究竟能够从海外并购中获得多少,又究竟能够在未来的10年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实在是一个叵测的命题,我们唯一可知的是,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通往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