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对于陌生人怎么展开话题我不是高冷装模作样,我只是有点小内向

我不是高冷装模作样,我只是有点小内向

        我们似乎更愿意歌颂外向的表现。对于内向,总是会产生不好的联想,比如“不会沟通”、“不好相处”、“不合群”等等。可是,这不该是我们评价人类这样多维度的生物该有的狭隘视角。

        “上周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见了两面,感觉不太好。”

        “是很渣吗?”

        “不是,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就是有点内向,不爱说话,好像很难相处,不太想继续联系了。”

        这是我上周在咖啡馆无意听到邻桌两个姑娘的对话。乍看是吐槽相亲男的,但也并没有听到什么狗血剧情,倒是她们提到的内向的这句话触动了我。

        “因为觉得他内向、不爱说话,所以他难相处”,这是那个姑娘在内心中认定的“合理”的因果关系,这个结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姑娘不再愿意与相亲男见面。

        姑娘的话蕴藏着没道明的一点嫌弃和遗憾,毕竟各方面都好,只是内向……好像内向是一个公认的缺点,甚至可以仅仅因为它就全盘放弃,舍弃一个大好的恋爱机会。

        我在脑海中搜索“内向”和“外向”这两个时常成对出现的词汇,竟然发现,我的记忆中,有不少次被人一脸沮丧的提问“我觉得自己很内向,这可怎么办?”关于外向的苦恼,好像寥寥无几。

        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粗略看过的一本书《内向者优势》,当时不觉什么,现在想来,为什么要单独提炼出关于内向者的优势这样的主题呢?为什么没有一本书写写外向者的优势呢?

        答案好像显而易见,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似乎更愿意歌颂外向的表现,外向的优势也是社会公认。对于内向,却总是会产生不好的联想,比如“不会沟通”、“不好相处”、“孤僻”、“不合群”等等。

        所以才有这样一本书横空出世解救内向者的困境吧,向世人证明,你看,内向者也有很多过人之处,内向也有内向的好啊!

        这不该是我们评价人类这样多维度的生物该有的狭隘视角,毕竟,内向和外向只是性格倾向之一,即便是要进行较量,天平上也绝对远不止这一个砝码。

        更何况,那些联想未必都是准确的,其中充斥着对内向者的误解。内向跟外向性格同样可能“不会沟通”、“不好相处”、“孤僻”、“不合群”。那些对内向者的不良揣测,也许仅仅是因为他们并不那么爱表达自己。

        什么是内向?

        心理学家艾森克描述了典型的内向性格: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

        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以往一刀切的把一类人称作“内向”也并不合理,因为内向也分为真性内向和假性内向。

        真性内向的人不主动和外界接触,偶尔有被动接触的情况,可能也只是应付一下,本质上他们不想和别人接触,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并且没有迫切想改变自己的意愿。

        假性内向可以简单理解为跟陌生人交流有一些障碍,他们会紧张、羞怯、语无伦次,但对于亲近的和熟识的人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他们渴望与别人接触、交流,存在沟通问题主要是受一些心理因素影响,并且他们迫切想改变自己的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可能“被伪装”成内向的表现。比如,聚会上其他人聊的都是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自然就不太想说话和回应,这种情况是因为话不投机;再比如朋友跟你聊起股票投资,而你刚刚在理财上损失巨大,不想揭开伤疤,只能岔开话题或者保持沉默,这叫做情绪所致。还有,就某事发生争论时,有人据理力争,有人缄默应对,这是因为要避免冲突。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暂时的沉默、不发表意见、不愿意与别人发生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的情况,也不叫内向,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受情境影响较大的应对方式。

        那些真内向的人是具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特质的群体,因为内向往往由基因决定。很可能在你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就有内向的特质。

        基因决定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生理差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内向者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本身,也习惯于从内在世界来获取动力。而外向的人则相反,他们更乐于关注外部环境和他人,习惯于从自身以外来汲取养分。他们的精力来源于不同的地方。外向的人需要社交来补充能量,而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氛围是他们耗损能量的场所。

        除了精力来源的不同,内向者跟外向者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第一,精力恢复的方式



        内向者精力消耗得较快,需要休息和独处来恢复精力,从思想、观念和情绪等内部世界中获得精力;而外向者则精力消耗较慢,且可以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迅速恢复精力、获得活力。

        相比之下,内向者比外向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精力,而精力的消耗却又比外向者更快。

        

第二,偏爱的刺激强度



        内向者有较高的内心活动水平,通常对刺激较为敏感,对外界较少刺激有较大的反应,因而常要减少外界刺激,以降低不适感;而外向者则相反,他们对刺激不那么敏感,较多的刺激才能“激活”他们,因而常会主动寻找更多外部刺激、追寻刺激体验。

        内向者在假期更喜欢安静地读书而非参加各种聚会,主要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跟一百本书相比,一百个人太刺激了。外向者则更喜欢结识陌生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如果场所太冷清,刺激太少或只有内部刺激,对外向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第三,对刺激的反应时间



        内向和外向的人血液流动的通路不同:内向的人的血液通路更为错综复杂,较多集中于内部。简而言之,外向者思考的路径较短,能够快速做出较多反应,而内向者思考的路径较长,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做出回应。

        常见的情况是,外向的人能够在聚会上频繁切换话题左右逢源,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内向的人却总是欲言又止。这一般是因为,外向的人习惯于边说边想(甚至先说后想),对与错不太重要,而内向的人习惯于思考好后再说,更重视谈话的“质量”。

        

第四,对事物探索的深度与广度



        内向者喜欢对较少的事情作更深的了解,他们往往限制外部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有较深体验。而外向者则喜欢了解更多的事物,对任何事物都知晓一点,却不怎么深入探寻,从外部世界了解的事物常常不会扩展其内在世界。

        内向者喜欢深度,喜欢将要思考的问题限制为一个或两个,对其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否则就会感到压力太大。而对于外向者来说,广度,或者说多样性,才是他们所爱,生活就是寻找刺激、丰富体验,他们随时准备做下一件事。

        内向者会在获取信息后再次思考它,促进更进一步的体悟。他们更能够抵御诱惑、耐住寂寞,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内心的思索。与之相反,外向者必须从外部刺激中补充精力,不停地“赶场子”、不断地寻求新异刺激,由于各种经历多而深入体会少,所以他们对事物的探索往往只能浮在表面。

        其实,我们无法单独从内向和外向的优劣势对比来分出孰好孰坏。毕竟任何一种性格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或者弊端。

        内向者不是不爱说话,只是没有遇到他们感兴趣且能口若悬河的话题;内向者也不是羞怯或者懦弱,他们只是不会刻意为了交际而交际,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不需要不必要的闲聊和客套;内向者不是不合群,他们只是不需要那么多朋友,几个亲近且可以持续交往的对于他们来说足矣;内向者也不是一直需要独处,独处和社交,他们只是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他们不是缺乏沟通的能力,只不过他们不想把精力花在与别人的交流上,与口头表达能力无关;他们更不是行为古怪或无趣,只是更喜欢通过内心世界来达成自我满足,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独特的乐趣。

        认定“内向是不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荒唐的观点,一个被主流价值观挟持造成的巨大错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于那些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人往往过于吹捧。

        以至于我们要对内向的性格扼腕叹息,觉得内向的人生有太多阻碍。你要知道,真正阻碍你的绝不是你性格本身的不足,而是没有关注到你的优势和长处,那才真正制约你的人生格局。

        当你认为自己内向的时候,应该同时看到专注;当你认为自己敏感的时候,应该同时看到细腻;当你觉得自己软弱的时候,应该同时看到谨慎;当你觉得自己犹豫的时候,应该同时看到谨慎。

        因为这就是你自己。它不仅是你的性格,也是你的命运和人生。握紧你的命运,同样能获得成功,甚至还有成就你的独特优势。

        再说说内向型的人如何社交,毕竟为了减少他人的误解也好,为了增强自己的价值也罢,这都是一个需要打破的瓶颈。

        内向的人比较适合相对简单的社交环境,喧嚣的场所并不适合。一群人的热闹也不适合内向的人敞开心扉,他们应该在参与者更少,且话题更为深入的场合下社交。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干扰,也就是减少对他们能量的损耗,同时也更有利于发挥内向者深度思考的优势。

        不要试图别扭着改变自己,努力变成一个外向的人是徒劳无功,且会伤害自己的。注重深度的社交会给你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减少对自我的损耗。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内,与几个趣味相投的人成为知己,经营好友谊,也将是会比一堆没有深度的泛泛之交更有裨益的事。

        聚焦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特别投缘的朋友,也不必向外向者一样普遍撒网,内向者更适合聚焦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寻找朋友,毕竟在这个领域汇聚的人跟你有共同话题,性格上的差异也会缩小,更适合深度交往。

        请相信,内向并不是交友的障碍。障碍在于内向让你慢慢自己远离人群,表现出自己冷漠不爱让人接近的一面。

        最后讲个故事。

        很多年前去丽江旅游的时候,客栈主人养了两只松狮,是我最喜欢的狗。

        其实不仔细看也不会觉得这两只狗有多么不同。住在客栈的几天时间里,我时常逗弄他们,却发现他们的反应截然不同。毛色浅的那一只叫路路,对投喂还有抚摸都反应热烈,平时也很活泼、讨喜。但是另一只毛色略深的叫七喜的松狮,却总是显得很孤僻,对于来来往往的人总是很害羞又很淡漠的样子。没事喜欢走来走去,而不是像路路一样跟客栈里的人玩闹。有人给他喂食,他也总是犹豫着观察一会儿才肯靠近食物。

        大多数人都会喜欢跟自己显得更亲昵的动物,所以客栈里的人都爱跟路路玩,有时甚至忽略了七喜的存在。七喜就像个孤独的诗人,每踱一步都像在进行一次深邃的思索;而路路像一个交际花,有它的地方一定热闹。

        离开丽江的两年后,我顺口问起了路路和七喜。老板磊哥告诉我,路路经常在客栈门敞开后就跑出去玩,去年跟对面新开的客栈的狗打架被弄伤了一只眼。喜没什么变化,依旧守着客栈的门口,安静又从容地看着人来人往。对于新来住店的客人它总是充满警觉,只有那个时候他才会叫上几声或者跑到老板跟前,像是在传话,快去看看,有陌生人来了。

        我忽然遗憾在丽江的时候没有太关注过七喜,但是如果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我去选择一个朋友,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想拥有七喜那样的同伴。尽管他们天生习性内敛,不会快速跟人建立联结,但他们会安然接受自己的人生设定,不做不必要的改变,就那么从容的、让人安心的守候着他自己该做的事。

        七喜有它的自在,愿内敛的你也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