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读库 阿里云盘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谁在那边唱自己的歌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流行音乐界因为扭曲了的面貌,失去了知识分子甚或社会大众的尊重,台湾近代流行音乐三十年走来,失去的比获得的多,十五年前①歌中的明天显然没有更好。

        我期待这是一个反省的年代。

        ――台湾资深音乐制作人 李宗盛

        70年代是台湾社会最动荡的年代,也是台湾文艺思潮发展与反省的年代。

        台湾的经济刚刚开始起飞,却在国际舞台上节节败退――被迫退出联合国、保钓运动、尼克松访华、陆续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断交,使台湾民族主义运动空前激烈。

        文艺思潮总是紧紧跟随在社会思潮之后。强烈的失落感促使台湾人在文化上努力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文学方面发生了现代诗论战与乡土文学论战,使诸多原本对现代派怀着一片虔诚的文学青年反戈成为乡土文学阵营中的骨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流行音乐方面,就是著名的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虽然一些民歌手曾经表示,自己从事中文歌曲的演唱创作与保钓之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并无直接关联,但在大环境之下,民歌的发展却无法脱离历史独自存在。

        这场由大专院校学生与知识分子发起的“唱自己的歌”运动也称民歌复兴运动,它的出现,标志着台湾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

        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从70年代中期开始至80年代初终结,共发展出三条主线:一是1975年开始的以杨弦、赵树海、韩正皓、吴楚楚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民歌”②,这条主线的发展可以延续到校园歌曲时期;二是1976年开始的以李双泽、胡德夫、杨祖珺为代表的“淡江―《夏潮》”,这条主线因政治原因无疾而终,但以原住民文化为宗旨的胡德夫依然活跃在战场上;三是1977年开始的以李建复、靳铁章、黄大城、施孝荣、苏来、梁弘志、蔡琴、齐豫、王海玲、包美圣、邰肇玫、施碧梧等为代表的“校园歌曲”,这条主线渐渐纳入到流行音乐的轨道,使商业介入最终成为民歌运动终结的原因。

        关于什么是民歌,《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说:民歌是指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这种对民歌的解释,与台湾学院派传统民歌论者对民歌运动口诛笔伐的理据是一致的――民歌不是某个人创作出来的,它必须产生于民间,一旦流传之后就演变为集体创作,且未被写定之前,它必须口头流传过相当长的岁月。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现代民歌”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用法。至于它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歌,或者是不是现代的,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当时的年轻人的确“有自己的歌可以唱了”。唱自己的歌,表面上看来并不是什么奢侈的要求,但在那个年代,并没有能够真正代表年轻人心声的作品――“年轻人除了一再复制老一代外省人从大陆落荒而逃的莫名恐惧,很难在生命的欲望及活力中找到什么出路”,电视每晚十点以后停播,年轻人在电视中能看到的除了当权者一再严厉指责的“靡靡之音”,就是琼瑶式你死我活的爱情悲剧。幸运一点的年轻人还可能读到《文星》杂志、乡土文学、30年代的影印小说,或者拥有驻台美军电台拷贝出来的美国排行榜塑胶唱片,但大多数年轻人的精神生活都贫乏而窒息。

        现代民歌运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这些学生的生活,三、五百元台币一把的吉他,多数学生都可以负担,“唱自己的歌”的口号蔚为流行。是这些年轻人拿起手中的吉它,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直至唱过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不应该被忘却。

        注释:

        ①指1985年罗大佑创作的《明天会更好》,受1984年欧美知名歌手集体演唱《四海一家》的影响,邀请60位歌手共同录制。1985年底在台湾大选中,国民党利用《明天会更好》的深入民心,打出“要一个更好的明天”的旗号,罗大佑还曾经因此蒙冤被讽刺为国民党的宣传工具。

        ②因杨弦的个人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而得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