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读库官方旗舰店这一夜,我们说TVB顾文瑾

这一夜,我们说TVB顾文瑾

        如果多年以后,有人要拍关于香港电视剧历史的一部纪录片,那么它的男主角,一定是tVB。

        在英文还不太熟练的年代,我们常常在和《大运河》后,看到一个叫做“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名字。这个记忆是留得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很多年后,参加自由行的人们来到香港,不会觉得些许陌生,因为署名“无线”的剧集中,早就为我们详尽清楚地介绍了香港的一草一木。

        李碧华在里写,世间每一个人,都有其依附之物,正如娃娃依附娘亲,婴儿依附脐带,不离不弃,莫失莫忘。而香港人对于tVB,亦是一种脐带式的依附。凭它供给给养,靠它鼓舞斗志,兜兜转转一路走下来,到今天,已经是第39个年头。

        在39年后的今天总结成词,会发现1966年的邵逸夫的商业头脑之灵光。上个世纪的60年代,正是黄梅调电影《梁祝》、《江山美人》打下“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金字招牌,令邵氏业走进黄金年代的时期。而他能清醒地看到电视作为新兴行业的潜力,投资在清水湾电视城创办了无线电视有限公司,也就是英文简称的tVB。

        自此,无线电视走进每一个香港的平凡家庭。之于港人,它是他们心路历程的最佳佐证,刚刚有天星小轮的时候,已经有它的存在。《太平山下》的重要性,比港督就任离职更为让人关注,而《欢乐今宵》作为长寿的综艺节目一直是每个香港家庭周五的习惯节目。二十年间,tVB吃进了世间亿万财富,回报以大量的新闻资讯节目和无数脍炙人口的电视剧集,以及一拨又一拨在演艺界呼风唤雨的明星

        而一个个随时代特色催谷而出的电视剧集,在尺寸的转轮定格之间,更伴随一代又一代的港人成长。回朔这些剧集,像是从遥远的河流逆水而上探访香港的岁月变迁。

        切换另一个角度,自1983年,《万水千山总是情》、《霍元甲》等香港剧集进入大陆市场开始,香港的剧集人生亦成为内地人的共同记忆,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成长期的所谓“生于七十年代”。

        在内地生长的我们,对于香港电视,对于tVB是一些片段的记忆,如一些闪光的水晶珠宝链,装点了物质缺乏的年少记忆。对于tVB的记述,也许是一次集体的怀旧。那些剧集,那些我们少年时爱过的偶像,在某个意义上,之于罗大佑,之于蔡琴,担负了同样的责任。

        每一个时代的tVB,都是一场热闹的广东大戏。生旦净末。鼓声若响。翡翠与明珠,光芒万颗,都是照亮香港人的漫漫前路的明亮道灯。但对于我们这样的旁观者,它更是一段岁月的积淀,一种文化的嬗变。于是,就这样默默地守候下去,直至年华老去那一日。

        第一场:做一场民国春梦

        演员上场:郑少秋,汪明荃

        tVB的第一个10年,隐身于李翰祥式风靡整个东南亚的旧瓶新酒的黄梅调电影的光芒之下,一直属于默默向上游的示例典范。对于资讯隔绝的我们,那些遥远的名字,模糊的记忆,不足以装点一整个时代。

        关于tVB的记忆,要走到70年代,才会得郑重登场。

        有一个名字,是应当记取的,他叫做陈振华。或许大多的tVB们都不会知道他的名字,但,这位年轻人却是tVB草创时代最著名的皇牌小生,他主演了无线早期的电视剧《梁天就》、,给黑白世界带了tVB的第一抹清风。很多年后,王家卫在拍《阿飞正传》时说,他的主人公,当年,就应当是看这样的片子的。

        70年代中期,应该说是tVB的第一个盛世华年。武侠片携粤语长片风雷之势,席卷电视舞台。朱江主演的《小李飞刀》起到万人空巷的效果,主题曲更成为香港歌星在外地登台的必唱曲目,不然便会被哄下台来。到了现在,那么有上海情怀的王家卫在沪上拍,和刘镇伟等一众同伴出外唱K,亦必点这首“难得一身好本领”。同一时代的播出也得到不俗反响。

        但,关于那个时代,更深的印象,来自于一系列的民初题材的剧集。

        《万水千山总是情》里汪明荃的庄梦蝶扮相,清丽中嘴角却带坚毅的表情,一曲《勇敢的中国人》我们都曾唱过。同名的主题曲,也是大多数内陆人学习粤语的启蒙歌。汪明荃也因此成为了tVB的镇台之宝,又曾以政协委员身份投身政界,时至今日,地位已是万人尊仰。

        《万》剧讲述了两大家族随颠簸时代的变迁。某个层面上,表达了南方人对于传说中记忆里遥远的北方的怀想。事实上,北方、民国,对于港他人是有种血脉深处的共通与生活里的疏离共有的存在主义。像亦舒小说中对殖民地奴化教育的形容:男主角中学历史只学到辛亥革命,入学试用英文考,上大学学医科名正言顺忘记历史。也许是这种集体式的失忆才引发了选择性的集体怀念。

        而港剧意义上的民国故事,莫不深深打上香港烙印。当时王晶留学归来,师从乃父著名监制王天林,在tVB旗下推出一系列民初背景的赌片,就充分融入了澳门式赌博的内容。《千王之王》、《千王龙虎斗》里,描画了杀伐决断的王式赌片的最初模样。那些眼花缭乱的桥段,由成名已久的谢贤潇洒演绎。红了半生,40出头的人了,披一件浅色外套,挂一白色围巾出来,仍然让人心醉神迷。他像千年不败的黑山老妖,到今天仍然可以一头黄毛一身金色背心秀着肌肉去颁香港电影金像奖。谢贤,这位著名的“白相人哥哥”,是香港这个妖兽化的不肯老的城市留给我们的一支孤挺之花。

        但是整个70年代,还是属于郑少秋的。

        《楚留香》的推出更推出穷尽30年仍可以挂头牌演20出头小生的郑少秋。仍然可以清晰记得,郑的丰神俊朗。楚那么花心的一个角色,由他演来就是那么有说服力。而生活中的他,那个时候,出现在明报周刊的封面上,是和沈殿霞一起穿紫色的情侣装,以超凡脱俗的男女配搭引得世人侧目。

        在当时,能有资格跟郑少秋演对手戏的都是最红的花旦,赵雅芝就是其中一个。1978年她在中演周芷若,受欢迎程度直逼第一女主角,演赵敏的汪明荃。从此她升上正印花旦之位,无线由汪明荃、黄淑仪、李司棋三花鼎立,变成四花分天下的局面。

        不可不提的还有刘松仁与米雪,两人合演的《武侠帝女花》、,至今仍是银幕情侣的代表作;嘟嘟郑裕玲当时也是新人,与周润发合演《网中人》时,那青涩的气质,与如今的爽利快言有天壤之别……

        70年代后期,一群新浪潮导演留学回国,曾经营造了不一样的tVB气氛。许鞍华和王家卫曾经拍过著名的《狮子山下》,连徐克也曾为tVB效力。只是,他们的停留太过短暂,更适合他们的是大荧幕的挑战。等待他们的,是《投奔怒海》、,还有《阿飞正传》。

        第二场:双雕光芒万丈

        演员上场:五虎将

        80年代第一个年头,是属于《上海滩》的。这部内地观众至为熟悉的港剧,在延续70年代民国剧的特色之外,别开“枭雄剧”之先河。至此,上海题材的故事有如一个聚宝盆,成为制片商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水宝地”。

        但是一整个80年代的舞台上,最闪光的演员,无可否认,是五虎将。

        彼时的香港有点像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无线电视台更像足一个梦工厂,一个造梦的机制趋于成熟,若干勤奋而出身平凡的孩子在这个机制下凭借努力赢得机会,在公司的造星机制下,成为万众景仰的偶像。

        1981年2月播映的《过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李添胜大胆起用新人,选就了黄日华、苗侨伟成为偶像型小生,黄日华在这部戏里成功塑造了一个有一些自卑而且自闭的年轻杀手形象。表明无线电视孕育的第二代小生班底已经正式启动,滚滚长江,前浪后浪,周润发和郑少秋们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了威胁。

        在那个时候,吸引伦敦的华裔少女张曼玉回香港的极大理由,是她在唐人街播放的港剧《过客》中迷上了黄日华,想到香港去看自己的偶像。所以当她因为获得香港小姐亚军而参加无线的很多演出看到黄日华的时候,心中的激荡无人可比。

        1982年12月,《猎鹰》发掘了刘德华。他在剧中演卧底的青年警察江大卫,和20年后他演出的《无间道》角色是一个镜像的对比。他那突出的鹰钩鼻子在合身又笔挺的警服衬托下为他增添了几分职业特征。此剧一出,刘德华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3年,风水轮流,转到苗侨伟身上。他在中扮演杨康,角色的矛盾挣扎,让他细细演来,赢得观众认同。无线更把他和翁美玲捧为银幕情侣,度身定做《决战玄武门》及《天师执位》等剧力捧。

        同一年,梁朝伟主演了著名的《新扎师兄》,这部在24年后的今天还被翻拍成电影的剧集,酷爱表演的梁把警察张伟杰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中的韦小宝又带给观众另一种风格。今时今日的嘎纳影帝梁朝伟,回头来时路,亦承认,tVB是他最早磨练演技的温床。

        开始也许是一种各自奋斗,但是五个年轻人同样取得的好成绩让无线刮目相看,公司有意将他们推上更高峰。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手段,五虎将这个名称被一直沿用下来。这是无线电视第一次成功的集体造星运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还在1987年推出了银河十星,著名的邱淑贞,吴家丽等都自此出道。90年代的四大天王的宣传运做,恐怕也其来由此。

        整个80年代,香港经济和国际接轨,也吸收了国际时尚,翻现出华丽而繁复的魔幻现实主义。无线重拍及开拍了金庸所有的长篇武侠小说(共12部),五虎主演了这些剧集的大部分。在武侠剧仍是无线主力制作的年代,五虎实在是囊括了所有的重头角色。

        五虎的全盛时代,实际上也是港剧的全盛时代。

        到80年代中后期,五虎与无线的合约终止,不欢而散,除黄日华外纷纷离巢,无线一时闹起小生荒,出现青黄不接之窘态。温兆伦等的出位便与时势有关。而港人心态随着经济富庶,逐渐回落到生活层面的时装剧来。《义不容情》在1989年的大红大紫,标志着第三代小生已经正式接棒,也代表着五虎将时代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武侠剧黄金时代的谢幕。

        第三场:长剧时代兴亡成败

        演员上场:罗嘉良、温兆伦、刘青云、郭蔼明、关咏荷

        90年代初期,正是香港最富庶的岁月,节节高升的股市让市民有了更多的消费欲望,目光也转向休闲生活的各个领域。此时,80年代略显粗糙的古装剧与家长里短的亲情剧,已经无法吸引收视者的目光。商界波澜壮阔的争斗,才是梦想成为豪门一员的普罗大众的喜爱。同时,随着香港各特别社团的力量加强,黑道题材片也渐渐得到重视。于是tVB在90年代初推出的台庆剧,几乎全部是有关于这两个题材:《巨人》、《大家族》、《笑傲有明天》等等。主角选择了极有“大哥”气质的万梓良。从他开始,tVB的家族剧时代拉开了帷幕。

        1991-94年,应当算是tVB占尽风华的四年,靠了剧集炼成的深厚功力,把竞争者AtV完全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在tVB收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剧集十大排名中,1990-94年所摄的就占了三部。分别是《我本善良》、《今生无悔》、《大家族》,而它们在tVB史上的最大功绩,便是打开了家族剧的一扇新窗。

        家族剧的地位,在港剧中可称为举足轻重。tVB采取集中投入的方式,以大牌荟萃的明星阵容和纵横一个时代的家族视野,打造流水长篇的大型剧集。一般说来,家族剧短则40集,长过100集,有份量的名星超过6位,多在当年台庆时播放,而且必然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80年代末的《流氓大亨》是家族剧成熟的标志,而90年代则是其高峰产出期,其中经典的有《大时代》、《天地男儿》、《天地豪情》、《笑看风云》、《创世纪》等。也因此连带捧红了罗嘉良、温兆伦、刘青云、郭蔼明、欧阳震华、郭晋安、周海媚、陈慧珊、关咏荷、蔡少芬等一系列电视剧明星,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tVB才艺员有了与香港影星同等的江湖地位。

        《大时代》,可视为家族剧的代表之作,它四十集的故事发展,虽然于摄于1999年的107集《创世纪》无法相比,但在1991年而言,集合了郑少秋、刘青云、蓝洁瑛、周慧敏、刘松仁、郭蔼明、陶大宇、李丽珍的它,已经是当时少见的大制作。故事以70-80年代的香港股票交易市场做为背景,以两个家族的生死情仇为主线,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它所描写的变迁时代,正好是香港金融界风云际变的写真,因此,醉心于投资的香港普通市民,对剧在的逼真描写,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此戏不但捧红了演技派的刘青云与郭蔼明,更成就了这一对银幕情侣的双宿双飞。更重要的是,它在香港市民中的影响,是任何一部家族剧都未曾有过的。因此,还专门产生了一个叫“丁蟹效应”的金融名词,即在剧中扮演丁蟹的郑少秋,此后只要有任何一部片子在tVB播放,股市就必定大跌。后来有人笑言,秋官在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得不到tVB重用,也有广大民众抗议的原因所在。

        进入95年后,家族剧虽余威仍在,但已不得不让位给新的职场剧,一大批描写专业人士生活的剧集纷纷出炉,其中又以警察剧、法律剧与刑侦剧为主,描写厨师、医生、消防员,设计师的的作品也有不少。其中尤以《刑事侦缉档案》、《一号皇庭》与《妙手仁心》最为观众赞赏。通过这些电视剧的细致刻化,市井民众深刻了解了香港政府各个部门的运作方式,既保证了收视率,又起到了良好的政府公关效果。因此,当时讲求精英化的港英政府,对此类职业剧格外支持。而借这批剧集而成名的翁虹、吴启华、古天乐、王喜,也都登上了香港政府各种公益活动代言人排行榜的前几位。

        1998-2000年,是AtV亚洲电视发力对tVB进行反攻的一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以奇情剧吸引了大批收视率,更以外购剧为手段,抢走金融风暴后需要新鲜感的观众。一时之间,tVB有力不从心之感,于是为了对撼AtV的强大攻势,无线又再炒《刑事侦缉档案》的冷饭,推出第四集,然而收视率欠佳。情急之下,便推出新的组合,召集张智霖、薛家燕与新旦佘诗曼合演《十月初五的月光》,以普通市民伦理情常的小制作,成功阻击了AtV的进袭,此后又陆续推出《庙街·妈·兄弟》、《澳门街》等类似的剧目。至20世纪结束之日,tVB仍保有港剧的大半江山,这些剧集的确功不可没。

        第四场 重归《狮子山下》

        演员上场:马浚伟、马德钟、《勇往直前》、《冲上云霄》、《青出于蓝》、《锦绣良缘》、《皆大欢喜》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二十一世纪初,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引用二十年前的tVB名剧《狮子山下》的歌词作为他第一份财政预算案,有如神来之笔,带起全城回应,令港人重新忆起香港当年的奋斗精神,赢尽当时港人心。后来他的卸任与情事,的确也几分娱乐圈式的大起大落,但即便是“阿松”自己也未曾想到,tVB励志剧的新一轮浪潮,便是由他的一时兴起而引发。

        2002年以后的无线大戏,励志剧的戏份占了大半,其实拍此类片子颇为讨好,只消选好行业,做足功课,故事是一成不变的受到挫折终获成功,再加入少许情爱纠缠,无需复杂编剧或大牌小生花旦,一样看头十足。港人此时,正从经济衰退中渐渐复苏,急需此类康复题材的剧目来抚慰心灵,故此,虽然励志剧的收视率仅是徘徊在二十八九点,但tVB仍然一部接着一部,原因无它,按后任财爷曾荫权之语言,“慰市井之心耳”。

        另外的剧集时间段,则被欢喜剧瓜分,从《男亲女爱》和《锦绣良缘》起,到《皆大欢喜》止,古装的喜剧片几乎主宰了9:30的黄金时段,似乎经历了一天辛苦的港人,特别需要在晚间得以彻底的放松,因此,这些充满着无厘头、借石讽今、以及大量粤语笑话素材的剧目,便得到大力追捧。布景粗糙无妨,但胜在华美绚丽;编剧性节夸张,但观众照样爱看,这一股喜剧潮,从2001年一直刮到2004年末,至今无线仍在放映《皆大欢喜》时装版,在电视剧史上,也算是深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时期,也是无线普通男艺员群起的时候,tVB近年来的新星多是中规中矩,却缺乏才华横溢之辈离开了大牌小生光芒的势力范围,以往的配角们都散发出夺目的光辉,纷纷有夺权之势。马浚伟在《勇往之前》之中,已经从《一号皇庭》第四部和第五部里的绿叶位置,提升到可以与蔡少芬演对手戏的红花境界;而《冲上云霄》,则是吴镇宇和马德钟双生配一旦,扶持着陈慧珊走完她无线当家花旦的最后岁月,又连带拉起了港姐季军出生的胡杏儿;林文龙、文颂贤、阮兆祥、郑中基等人,从原来的搞笑配角晋升到幽默大鳄,也仅仅是花费了两三个剧集的时间。

        但,无线一向女强男弱的演员情况,也正是在此时出现了变化,陈慧珊的离去,宣告着tVB白领专业女士时代的结束。而后起之秀的宣萱,虽也在多部剧集中担纲,却仍然不具傲视群伦的气质;张可颐在2003年台庆夜得到“我最欢迎的女演员奖”,却被认作是派戏斗争的结果,引来嘘声一片,蔡少芬、蒙嘉慧等当年的花旦,此时再也找不到独占整部大戏风头的风姿,只能以“五花金花”自居,视无线上层的安排而为男艺员配戏。往日的风流时光,再难追寻。

        但,由于无线一直走的是精品艺员担纲的路线,两三年来众多的新人窜起,但均无亮点,而老将们又纷纷退去,难免造成剧集质量不高的情况,特别是与90年代相比,简直有数量级方面的差距。于是坊间纷纷评论,认为2003是是tVB艺员架构走向衰落的一年。

        所幸进入2004,tVB的新戏风格又是一变。或许是受到大陆“戏说”的余风影响,《金枝欲孽》一出,令习惯了无线古装风格的观众都是眼前一亮。一改同类型体裁电视剧中容易出现的肤浅弊端,在讲述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时穿插了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情节紧凑曲折,扣人心弦,剧本严谨,人物刻画深沉内敛。戚其义的金牌编剧保证,远赴大陆数月拍摄的心血,换来了精美的戏装、臻美的布景与起伏跌宕的情节。张可颐、黎姿、佘诗曼、林保怡、陈豪的豪华阵容则守定了收视率30点以上阵势,再加上老将邓萃雯的辛辣演技。称它为四年来无线少有的力作,绝不为过。

        接下来的台庆新剧《争分夺秒》,故事以警匪纷争为线索,被视为《无间道》的电视版,更与美国大剧《24小时》有颇多类同之处。无线动用了谭耀文、陈豪、方中信、郑嘉颖,只有蒙嘉慧一位女星插花演出,是地地道道的男人戏,与《金枝欲孽》众女争春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故事情节仍然是同样的曲折诡异。看来,在经历了两三年的调整后,无线已经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虽然培养金牌艺员还有待时日,但多重主角+复杂情节的模式,却已能让再拾昔日雄风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