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二号首长徐雅宫结局朝里有人好做官

朝里有人好做官

        经过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习生涯,厚积薄发的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已经具备了为官处世所有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应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首先是和珅被吏部录用,承袭了祖先留给他们家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务,正式踏上了仕途。

        按照大清朝的规矩,祖先留给后代的世袭职务,只能由一个人承袭。所以,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职务后,和琳就不能再承袭这个职务了。

        但是,很快,和琳也被吏部录用,他以满洲文生员笔贴式这一职务开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笔贴式”是满语,意思是“办理文件、文书的人”,主要掌管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工作。笔帖式升迁较为容易,速度较快,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由于和琳工作认真细致,政绩卓著,所以更是理所当然地不断升迁。

        此时的和珅已是乾隆身边的一个红人了。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和琳在和珅的帮助下更是如鱼得水了。

        和珅是怎么样帮助和琳的呢?

        其实,由于珅在咸安宫官学的内容侧重于文科,又比他的弟弟大几岁,所以为人处世的经验要比他的弟弟和琳多一些。

        正因为如此,与他的弟弟和琳相比,和珅更加懂得在官场中的游戏规则。这些游戏规则现在我们通常称为“官场厚黑学”。

        在和珅看来,这些官场中的游戏规则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全力以赴伺候好当时自己能够接触到的最高领导人。

        这个最高领导人在当时来讲就是乾隆皇帝。要掌握乾隆皇帝的喜怒哀乐和个人好恶,要利用各种时机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兄弟二人的才华,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出人头地的目的。

        上述这两种游戏规则,正是和珅本人的强项,在此游戏规则指导下,和珅做出的实际行动,我们在前面领略过一些。此时的和珅认为,自己已经出人头地,现在自己的弟弟和琳还暂时帮不上什么忙,倒是自己应该帮和琳一把。但是,自己应该如何帮助和琳呢?和珅想到了他心目中的官场游戏规则中的第二条。

        第二,要想迅速升迁,就要充分依靠当朝权贵、国家的股肱之臣的力量。

        和珅知道“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和珅心想,在当时的朝廷中,最为乾隆皇帝信任的满洲大臣就要数当时任军机大臣的阿桂和当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二人了。因此,若把和琳放到当时最为有本事、最让皇帝放心的大将阿桂或福康安手下,和琳最容易成功。因此,他决定,一定要与这两个人搞好关系,让和琳在他们的手下工作。

        和珅的这个希望会实现吗?很难实现!为什么呢?

        与阿桂和福康安这两个人搞好关系?在他们的手下顺利工作?这是非常困难的,简直难于上青天。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这两个大臣不但非常正直,而且很有些本事。

        先说阿桂。阿桂(1717~1797年),字广庭,号云岩,姓章佳氏,原籍满洲正蓝旗,后被抬入正白旗。他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父亲阿克敦是乾隆朝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很受乾隆帝的器重。他自幼聪敏过人,“闻人谈史事,即了了,能记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年),16岁的阿桂入官学读书,两年之后补为禀生。乾隆元年(1736年),为副榜贡生,随后以父荫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1738年),阿桂中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

        再说福康安。福康安(1754~1796年),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他是经略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乾隆皇帝的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因为福康安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皇帝追思爱妻娇儿,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以求安慰。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他更是被乾隆皇帝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宠臣之最。福康安19岁时即以头等侍卫统兵的身份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福康安还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福康安作战英勇,足智多谋,但生活奢侈,他统率的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前线血肉横飞,而福康安的兵营之中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但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信任却丝毫不减,乾隆皇帝承认自己和福康安的感情有如家人父子。乾隆皇帝早就想封福康安为王,让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于是便令福康安率军作战,建立军功,以作为封王的基础。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皇帝都精心为他挑选将领,选派劲旅,使其必胜。而其他将领也迎合乾隆皇帝旨意,有意不取胜争功,以归美于福康安。

        阿桂和福康安二人长期征战在外,可以说是出将入相,样样都能,是国家的股肱之臣。这样的人,是一点儿也看不上那种靠钻营起家的人的——尤其是和珅这样的每天都在家里研究乾隆皇帝的诗文笔体的人。他们认为官场中的游戏规则的第一条,应该是全力以赴忠于皇帝而不是伺候好皇帝,为人臣子的就应该在战场上为国立功,而不是每天都想着如何讨好皇帝。可以说,他们的想法在当时的社会里还有些赳赳武夫的味道,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二是这两个大臣素来看不上和珅这样的在朝廷中没有根基的人。

        各位读者,您想啊,军机大臣阿桂,比和珅大33岁,其父阿克敦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阿桂又是乾隆三年(1738年)的举人;福康安的父亲是乾隆朝的大学士,福康安的姑姑又是乾隆皇帝的皇后,福康安则是乾隆皇帝的内侄。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谋”。有这样家庭背景的人能轻易看得上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吗?

        所以,依照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身份和行事的习惯,他们只要能够做到不得罪阿桂和福康安这两个人就很了不起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呀。没有根基的人,你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做到迅速升迁吗?

        三是在不久前,和珅又刚刚与阿桂闹了些矛盾。

        矛盾从何来呢?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境内发生苏四十三(撒拉族、回族穆斯林反清起义首领之一)领导的人民起义。乾隆皇帝下令派一些将领带兵征讨,随后又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偕大学士阿桂前往督师。阿桂身体不舒服,敦促和珅先行。和珅到达甘肃之后,军中的战将瞧不起他,也不听他调遣。等到阿桂到达甘肃之后,和珅向阿桂告状,说这些将领不听调遣。阿桂听后不置可否,立即升帐派兵,诸将都听从号令,不见一丝不敬。阿桂转身问和珅说:“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意思是说,我怎么看不出来谁不听调遣呀?您说应该杀谁呀?后来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迅速调和珅先于阿桂回到京师,严厉地谴责了和珅一番。和珅从此才知道阿桂的厉害以及阿桂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位置。

        正是因为如此,和珅心想,如果把自己的弟弟和琳派到他们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就能达到一石三鸟的功效:

        首先,如果把和琳派到他们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和琳就能迅速出成绩,就能迅速升迁。您想啊,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和琳迅速干出成绩、迅速升迁的话,我们兄弟二人就可以出将入相,万无一失了。

        其次,如果把和琳派到他们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和琳还可以替我监视他们的行动,可以随时为我通风报信,让我干什么事都能提前有个准备,我也可以更快地升迁。

        最后,我们兄弟二人性格不同,处世方式不同,就如同唱戏的那样,一个演红脸,一个演白脸,一唱一和,互相扶持。如果把和琳派到他们二人的手下去工作,他还可以替我解释解释,替我为为人不是?

        因此,和珅迅速地利用时机把和琳派到了大学士、军机大臣阿桂手下。问题在于,和琳能够适应在阿桂手下工作吗?阿桂又会如何对付和珅的弟弟和琳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