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儿童歌曲《中国梦》第一节 中国梦想3.0

第一节 中国梦想3.0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既需要务实主义,又需要理想主义。梦想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它有自身的创造性,也有实践性。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从没有听到英国人谈起“英国梦想”,而更多的则是感觉到他们依然怀有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荣耀。我后来到美国工作的时候,发现美国媒体经常谈论“美国梦想”,其中一条就是人人拥有自己的房子。中国经济巨人在近代跌倒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因为缺乏战略眼光,也可以说是败在缺乏想象力上。明朝1433年之后的“禁海”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战略失误,其原因就是没有想象到工业创造的财富会远远超过农业。所以,中国经济的复兴一定要汲取历史教训,不能没有想象力。我在这里谈论对“中国梦想”的想象力,并不是在“中国大变局”的深远影响上画蛇添足,而是有经济内涵的。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做城市规划时,确定为城市人口100万,而现在是1400万,超过当年设想的14倍!

        2003~2005年,我在美国华盛顿周边居住时,每天早上上班需要开车到地铁站,最担心的是去晚了没有停车位。等我回到北京,我惊讶地发现北京地铁13号线的许多站点没有停车场,公路沿线停满了家用汽车。这说明当年设计13号线的人,没有想到中国的汽车会普及得这么快。在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000亿美元时,谁也想不到几年之内就会冲破2万亿美元大关。有一次一个外国友人问我:“中国满街的自行车都到哪里去了?”我瞠目结舌,竟没注意到这个社会现象。

        自1949年以来,中国制定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追求自身经济复兴的雄心壮志,其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富国裕民,也反映了对人类经济发展的责任感。1949年,中国实现了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争取在短期内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工业化目标是中国近代救亡和图强愿望的集中体现,具有浓厚的历史情结。毛泽东在1949年建国前说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较为单一的工业化目标实现之后,中国提出更为全面的现代化新梦想。现代化是中国与世界在近代形成差距的自我认知,是强国梦想的延续。中国不仅只考虑到自己的人民富裕,还时刻惦记着对世界的贡献。1956年,毛泽东指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从1966年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这是中国第一次郑重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称之为“中国梦想1.0”。然而,“中国梦想1.0”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而被迫中断。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梦想1.0”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处在“文革”后期的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了中国要重回经济发展轨道的强烈信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作了一个精辟的解释。他说:“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对世界开放,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内作茧自缚到全面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短期内完成了气势磅礴的经济政策和战略大转变,实现了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新的“中国梦想”,我称之为“中国梦想2.0”。

        邓小平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中国梦想2.0”,还构想了“两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提出用2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时,称这是雄心壮志。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大平首相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大平正芳的这个问题,使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宏大设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邓小平当时立足中国人均收入仅仅300美元左右的国情,想象20年后的中国人民丰衣足食的生活,可谓既有远大理想又不失务实稳健。对邓小平提出的目标,当时国际经济学界基本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人均收入必须在20年内连续保持7%的年增长速度。也就是“日本奇迹”或者“东亚奇迹”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复制,这是难以想象的。邓小平自己后来说:“这个回答当时是不准确的,但也不是随意说的。”事实上,他的回答很准确。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表明了国民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上,把它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2001年,中国经济正如邓小平当年设想的那样,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的历史性目标,“中国梦想2.0”顺利实现。

        中国经济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几年的高歌猛进,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20世纪末中国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目标这个雄心壮志即将变为现实。邓小平进一步构思了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动人心弦、如梦如诗又气势恢宏的“中国梦想3.0”。古罗马恺撒大帝驰骋疆场,所向披靡,他的名言是,“我看到了,我来到了,我征服了”。恺撒大帝的气魄只在于地域的开拓,而邓小平“中国梦想3.0”的气魄是超越时空、震古烁今的。无怪乎美国《时代周刊》两次把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并在1979年第1期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提出:“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20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30年到50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在后来多次的谈话和讲话中,他反复提到这个“中国梦想3.0”。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以后,“再过5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那时,15亿人口,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亿美元,这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随后,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第一次提出了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设想。他是这样表述的:“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9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标,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第三步是在21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邓小平的设想,明确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再次确认到21世纪中叶、跨度长达50年的发展目标。

        但是,三个战略目标难度是不一样的,最难的是第三步。邓小平说:“现在我们可以说,第一步的原定目标可以提前在今年或者明年完成。这并不意味着第二步就很容易。看起来,第二步的目标也能完成,但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已经过去的8年多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但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

        1997年是在平静中开始的。大型纪录片《邓小平》在全国热播。邓小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静静地在病床上看完了讲述自己的《邓小平》。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伟大历程》中这样描述道:“从邓小平病重到逝世,中间有两个多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邓小平的思维依然清晰,但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对邓小平来说,南方谈话就是他最后的嘱托。”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最后嘱托呢?查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以1992年南方谈话为最后一篇结尾的。在这篇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20年。如果从建国起,用10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原来,邓小平在辞世之时,心中挂念的是中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即“中国梦想3.0”。

        1997年2月19日,世纪伟人溘然长逝,全世界为之震动。当时,我在英国读书。英国BBC破例中断所有正在播出的节目,播发邓小平生平。第二天,几乎英国所有重要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有外国同学告诉我,你们国家领导人去世的影响力不可思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发表谈话,高度赞扬了邓小平,同时也呼吁要关注“中国的意图”。世界关注的不光是邓小平在世时的中国,更关注邓小平去世后中国的发展,那是终将改变人类经济发展命运的中国经济复兴。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率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逼近“中国梦想3.0”。

        1989年6月,邓小平同志就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50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明显增强,党中央和国务院远见和务实兼具,坚韧与果敢融合,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非常准确,重大政策出台的时机把握也非常到位。

        在第二步到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间,2002年党的十六大巧妙地垫了一步,设计了“中国梦想2.5”。根据国际经验,从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人均收入4000美元,中国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中等收入国家被低工资的穷国竞争者和技术先进的富裕国家挤压在了中间,处于两头都不是的尴尬境地,成为“夹心饼干”。中等收入国家过去擅长的低成本战略,已经不适用了,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和品牌塑造,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党的十六大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不是没有可能长期在一两千美元之间徘徊的,不失时机地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中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地区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拉大。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继续确认了十六大目标的同时,提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次从个人收入水平角度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经济体从人均1000美元到人均4000美元的过程中将面临复杂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积极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有魄力地提出了“中国梦想2.5”,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显示了中国向着千年追求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想社会的努力。2008年,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0%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这说明实现“老有所养”进入“中国梦想2.5”,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人均收入已达到4万美元以上,但还有约4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医疗改革成了最棘手的难题。2009年中国新医改宣布了使全体国民“病有所医”的宏伟目标。与“美国梦想”相比,在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实现“中国梦想2.5”,更显示出雄心壮志和坚定的意志。

        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想2.5”到2049年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梦想3.0”,中间又相隔长达29年,其中要经历“高水平制造业陷阱”以及新生产力革命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主导产业发展得太精致,当新的生产力革命爆发,新兴产业需要出现和成长时,会出现“赢者诅咒”,高收入国家会锁定在传统主导产业上无法自拔。中国近代迟迟不能走上工业经济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陷入农业经济的“高水平动态均衡”中不能自拔。日本经济自1991年以来的长期停滞,就是因为制造业太发达,陷入“高水平制造业陷阱”,信息产业发展不起来。“中国制造”会引领世界制造业,但从2020年到2049年,中国经济要警惕被锁定在“中国制造”的道路上,对制造业衰退要有心理准备,必须及时发展起“中国新经济”。

        从国际经济金融竞争大格局上看,中国经济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虽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但从长期看仍会有年均2%~3%左右的增长,在信息经济领域继续独领风骚,而且在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时代来临之前的储备也大大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所以说,美国在新兴产业上是中国经济的“标兵”。印度1991年后靠“印度服务”实现了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印度制造”开始有起色,今后“印度制造”有可能会迅速崛起,增长速度可能超过中国,在制造业上是中国经济的“追兵”。

        想象力催生远见,远见决定成败。美国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巨头在20世纪90年代满足于市场对其小卡车和吉普车的高需求,对日本汽车在小车型的竞争置若罔闻,也不对节能型汽车进行大规模研发。等到2007年世界油价大幅度飙升时,高耗油的小卡车和吉普车需求急剧下降,对三大汽车巨头造成重创,濒临破产的边缘。2009年1月,中国汽车销售量竟然超过美国。虽然这个数字不具有稳定性,但说明了中国现实和潜在市场的巨大规模。通用汽车没有想象到“自行车王国”会在短短的30年里变成为“汽车大国”,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化进程,中国不远的未来就会成为“汽车王国”。最早把合资概念介绍到中国的正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可是合资没有成功。要是通用汽车公司在1980年就进入中国,当时处于二流汽车制造商的德国大众就不会抢得先机了。那么,今天在中国大街小巷跑的最多的将是通用汽车,而不是桑塔纳和奥迪,通用公司可能也不会在金融危机下如此不堪一击。

        中国领导人不但务实地瞄准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梦想2.5”,而且还为2049年的“中国梦想3.0”作出了有远见的战略性准备。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6年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他说:“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7年,党的十七大还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因为中国经济还会在“中国制造”的道路上继续发展,现在还难以体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远见卓识,2029年之后“中国新经济”才会逐渐显露端倪。

        2008年11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国情分析室主任胡鞍钢在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鼓励国人要勇于做梦。我认为,现在看来,虽然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和其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使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达到4000美元的目标将会提前完成,中国将超越“中国梦想2.5”。中国经济将可以如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预期的那样,在2029年重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2029年之后,中国将进入追寻“中国梦想3.0”的激情时代。中国是一个梦想驱动的经济。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