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facebook下载官网入口第四章 遇到第一个大麻烦

第四章 遇到第一个大麻烦

        看看你周围的那个世界,只需要在正常的位置轻轻一推,它就能够被倾斜。

        随着2004年秋季学期的临近,facebook濒临一场严重的危机。在暑期,其会员人数几乎翻番,从大约10万上升到20万。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达斯汀·莫斯科维茨说:“我们真是幸运,这一轮用户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对公司的基础架构造成彻底损伤。”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投入大量工作才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服务器超负载了,但我们知道,在秋季的全负荷运行将会使服务器的压力加倍,服务器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但造成这场危机的并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公司的小决策团队中,剑拔弩张的气氛越来越强烈,他们争论的重点是,是否应该把facebook网站定为他们唯一的重中之重。扎克伯格对wirehog越来越有兴趣,他的一个并行发展计划是使facebook的用户共享图片和其他媒体的点对点文件。

        在整个暑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学生机构一直通过发电子邮件、发短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向facebook提出请求,希望把他们的学校加入到该网站目录中。有些人是以寄信的方式,在信中包裹了糖果或花,或者干脆到facebook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总部去。人们简直是求神拜佛似的想加入到服务器中。

        萨维林仍然严格掌控着财政大权。扎克伯格用自己的钱来支付所有费用,他和他的父母借给了公司约6万美元。但facebook的工作人员知道,如果在学校开学时没有足够的服务器,业务恐怕就会渐渐停摆。莫斯科维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确实很担心公司会成为第二个friendster,我们觉得friendster没有成为校园网络霸主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在发展方面遇到了阻碍。”

        此时,另一个类似friendster的公司在他们眼前显现。orkut(google公司推出的一个社交网站)在一小段时间似乎与myspace并驾齐驱,但现在,它因为性能问题陷入困难,并受到巴西并购案的影响。如google这样了不起的公司也不能一帆风顺地培养一个社交网络。

        在初创公司的财务方面,facebook是一个异类。在融资方面,它并没有硬要外部资金的注入。到那时为止——成长前景被看好、成本增加,这样一个新成立的硅谷公司一般会寻求风投们注入大量现金,对facebook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投资额大概是几百万美元。但如果风投们确实投了大量资金,那他们将厚颜无耻地拿走公司的优质资产而获益——例如,公司的极大一部分资产,也许是1/4,甚至可能是1/3。帕克在plaxo公司曾经经历过这些,在该公司与风投们的意志之战中败北,结果被踢出了他自己的公司。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糟透了。他对风投的厌恶成功地影响了扎克伯格的看法。他俩下定决心,要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保持绝对控制权。说到底,他们只是需要几十万美元来多买几个服务器。

        在肖恩·帕克加盟facebook几天之后,他打电话给他的朋友,linkedln的创始人雷德·霍夫曼。霍夫曼也是一个愿意向小型初创企业或创业者提供大量创业资金的投资者。在帕克和plaxo闹得很僵的时候,霍夫曼一直指导着他度过那段痛苦的时光,并成了他的密友。帕克是个讲求实际的人,他知道,让facebook保持六度空间的那种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霍夫曼几乎是马上就看上了facebook,但由于他自己是linkedln的创始人,因此并不想成为facebook的最大投资者。到了2004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社交网络体系是否会最终合并为一个大型网络。尽管霍夫曼个人并不这么认为,但他知道,如果他成为facebook的最大投资者,有人会将之视为利益冲突。因此,他安排帕克和扎克伯格与彼得·泰尔会面,彼得是财务融资方面的天才,有着一头浓黑的头发,他是paypal的联合创始人,并曾担任公司的领导人,现在是一位私人投资者。

        霍夫曼是硅谷里一个与众不同的亚文化群(paypal公司以前的富裕员工)的一名重要成员,他与paypal公司以前的很多同事都保持着密切关系,包括泰尔。paypal创立了第一个成功的大规模网上支付系统,并在2002年10月将公司以15亿美元卖给了ebay,paypal其实是在2000年由两家初创公司合并而成的。早在投资paypal之前,泰尔就已经是一个专业投资者,现在主要投资于初创公司,并正准备建立一支对冲基金。他在friendster和linkedln都有投资。

        从结果来看,泰尔投资facebook对双方来说是双赢。他以在paypal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来看待这个领域。泰尔是肖恩·帕克的狂热支持者之一,他在plaxo公司结识了帕克,并在friendster公司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泰尔也是一个逆市而行,有自己想法的人。一般投资者仍在观望消费互联网公司,并回想当网络泡沫破灭时他们的损失有多么巨大。泰尔回忆道:“因此,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潜藏机遇的领域,而且在消费互联网这个领域内,社交网络系统似乎处于萌芽阶段。但在2004年,社交网络被认为是一种朝开暮谢的行业,人们觉得投资于这种公司就像投资于一种牛仔裤品牌一样。人们怀疑,所有这种类型的公司是否会像流行时尚一样昙花一现。”

        但是泰尔所了解到的facebook的意义给予了他信心。在他的办公室里,肖恩·帕克、马克·扎克伯格和公司的新律师史蒂夫·温内托(steve venuto)齐集一堂,泰尔也邀请了霍夫曼和他在linkedln公司的追随者马特·科勒(mattcohler)加入。一头棕发的马特是耶鲁毕业生,性情乐观开朗。才24岁的帕克已经是个老练的销售员,整个会议过程几乎都是他在讲话。他解说道,facebook之所以相对来说规模仍然较小,那是因为注册为会员必须要提交一个教育网站的电子邮件地址。facebook刻意限制了潜在用户的规模。只有被选中的学校学生才可以加入该网。facebook一旦对一个新学校开放注册,用户的热情着实令泰尔心动不已。几天之内,几乎所有学生团体都被揽入facebook旗下,而且每天有超过80%用户不止一次访问该网站!从来没有第二个互联网初创公司能够达到如此出众的成长和使用率。

        扎克伯格穿着那时统一的服装——t恤衫、牛仔裤、阿迪达斯露趾的橡胶人字拖鞋,穿这套行头肯定不是为了给泰尔留下深刻印象。泰尔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觉得他似乎有点内向。扎克伯格说话不多,时不时回答一下问题,也问了几个问题。确实,他们收到来自几百个学校的请求,希望把学校列在facebook的目录上。在事业应该如何发展方面,他提出了几个想法,还简短地讲了一下他对wirehog的期望。他并没有半分示好的意思,结合facebook在当时取得的实际成就,使得他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他并不需要穿正装来说服别人——他是一个值得支持的企业家。

        但扎克伯格并未装腔作势,也没有不懂装懂。当谈话内容很快转换到投资的技术性细节上时,有关投资合作事宜,泰尔抛出了一堆技术术语和行话。扎克伯格不断打断他的话:“向我解释一下,那个词是什么意思?”

        几天之内,在与帕克来来往往地进行了一些交流之后,泰尔同意了这项投,这也许是硅谷历史上最重大的投资之一。他决定向facebook投入50万美元换取公司10%的股份。那么,公司的估价则为500万美元。起初,泰尔同意以借款的方式提供一些资金,因为直到萨维林把账目弄清楚之前,一项正式的股份投资买卖仍然面临着法律障碍。相比其他人摆在扎克伯格面前的条件,500万美元的估价稍低,但他很高兴能找到一位这样的投资者,他觉得泰尔应该不会对他的经营设置诸多限制。

        泰尔回忆起这一情节时说道:“他们追求原定的发展方向,我对此并无意见,而当时500万美元是非常合理的估价。我觉得它将是一项非常可靠的投资。”如今,他所占的股份价值至少为几亿美元,泰尔也加入了公司的董事会。

        霍夫曼投入了4万美元,他的朋友马克·平卡斯,以及公司的几位友人也注入了小额投资,这使得总融资额达到了约60万美元。帕克认为,拉平卡斯和霍夫曼入伙facebook是明智之举,因为他们持有关键社交网络的专门执照。霍夫曼的支持者马特·科勒出席了投资仪式,他对此深感兴趣,希望能够购入一些facebook的股票,但扎克伯格和帕克不想再售出任何股票。不过科勒此后还是想办法得到了一些股票。

        当哈佛大学的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summers)向2004年秋季的准新生们打招呼时,他宣称自己已通过查看很多学生在facebook上的简历来熟悉了解了他们,学生们对此感到既荣幸又惊讶。哈佛大学的服务器当时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准大学新生们听说后就在到学校前在facebook上建立了各自的简介,但他们列出的信息是为了给其他同学留下印象,而不是为了给大学校长看的。这使得一些人感到不安,觉得他们的私生活细节和琐事现在是完全对校方当局(例如:萨默斯)开放了。facebook已经使人们开始思考——在网上自曝私隐,什么程度才叫适当?

        无论如何,facebook确实满足了哈佛和其他大学学生的一个真实需求。纸质的“花名册”在大多数学校的新生入学年分发,通常上面只印有每个学生的照片、名字和所毕业的高中。尽管有诸多限制,但它渐渐在学校的社交生活中起到了极广泛的作用。如果你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一个家伙,第二天早上,你就可以找出花名册,让你的室友看看那个人长什么样。如果你现在是大学三年级,那花名册上的照片大概会是你两年之前的样子,但这仍然算是你能找到的最佳选择。在一些学校,该书被称为“新生名册”,如果学生在星期五晚上感到无聊,他们会用它来玩游戏。

        因此,在哈佛、达特茅斯、哥伦比亚、斯坦福、耶鲁和其他学校,facebook很快变成了一个基本的社交工具——对过时的纸质书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如今,如果一个女孩在一次兄弟会聚会上认识了一个男生,一套详尽的网上搜索工作就会展开。如果你真的喜欢他,那这个行动就更为重要了。最关键的问题首先是,那个男生是否马上就在facebook上加你为好友。如果他没加你,就预示着你们之间没戏了。在那时,任何学生都可以看到他们学校其他任何人的个人简介。另一个关键行为是——仔细调查你新认识的那个人的朋友。在facebook上会显示你们共有的朋友,如果共有的朋友数量很多,那你们之间的未来可能不错。

        facebook具有强烈的性暗示。你被要求列出你的关系状况、你的性取向。该网站的其中一项标准数据栏被标示为“正在寻找”,可选的答案包括“约会”、“一段感情”、“任意玩伴”以及“谁都可以”。虽然其中一项功能——“捅你一下”使得调情极度容易,然而在facebook上,调情已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在那段日子里,大家都特别热衷于“捅你一下”,即使在那些被认为是老于世故的哈佛学生中也是如此。在facebook中使用“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并不一定代表着调情——至少在理论上,它可能被认为仅仅是一个友好的表态动作——所以,就算是害羞的人也会时不时地鼓起勇气点击这个功能。事实上,“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意义极为模糊。它可以意味着你喜欢某人,觉得他们有魅力,喜爱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评论;或者想使正在做家庭作业的某人分心,又或者只是想让别人关注你。你接收到这个信息只是代表他或她对你使用了“捅你一下”这个功能,到底是何用意,你就自己慢慢想吧。什么是恰当的回应呢?你也“捅”他一下呗,这也是facebook上的软件程序鼓励大家去做的。

        从一开始,和在friendster和myspace一样,facebook上的“加为好友”功能有一些竞争的味道。如果你的室友加了300个好友,而你只有100个,你肯定会努力多加一些。“竞争绝对使得facebook在达特茅斯大学发展更迅速了。”2006届的苏珊·戈登(susan gordon)如是说。2004年3月,facebook几乎在一夜之间席卷了达特茅斯大学,当时她正在罗马进行一个有关意大利的研究活动。她开始收到来自朋友们的电子邮件,告诉她必须要加入,不然等到她在该季度末回校时将会与朋友们脱节。她说:“它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非常有意义。一个在线的绿皮书——多有意思!”(达特茅斯的花名册是绿色封面。)facebook当时只面向名牌大学开放的事实,也使学生们拥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在哈佛起步,肯定不会差到哪去,人们都这样想。

        为了使你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潜在好友,你得好好在自己的简介细节上做文章,这占用了这些刚成为网上达人的名牌大学学生们的大量时间——找到那张你最上相的照片,时不时地修改简介信息,认真考虑如何描述你的兴趣。由于每个人的课程都被列了出来,为了在其他人面前展现出一种形象,一些学生甚至开始选择这些同学学习的课程。而且很多学生选择课程完全是根据facebook上所显示的——哪些人也会选择相同的课程。一种微妙的偷偷摸摸的跟踪模式变成了家常便饭——如果你对某人感兴趣,你就安排自己去了解他(她)。你们已经共有的朋友越多,那么你们了解彼此的过程一般就会越容易。你在服务器上的简介开始被称为你的“脸谱”,慢慢地,它成了你公开的脸面。人们通过它来了解你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们花了大量时间在网上浏览其他学生的简介,开始只限于校内学生,但不久之后,通过facebook网络,他们也能了解到其他精英学校的学生信息。哥伦比亚大学2005届的尼克·萨默斯(nick summers),他在facebook上的用户号为796,萨默斯回忆称,当时自己按照a到z的顺序,从网上浏览整个服务器中每个用户的脸谱。除了维护你自己的简介、添加好友、“捅”人、查看其他人的简介之外,在网站没有太多你能做的事,但学生们却花海量的时间去了解其他人简介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可以要求facebook随机显示你所在学校的10个学生的资料供你仔细研究,或者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参数来搜索到人。这吸引了整整一代人中潜藏的爱八卦的性格和好色之心。

        9月份,facebook增加了两个功能,这给了学生们更多理由花时间在它上面。在用户简介中增加了名为“留言墙”(thewall)的功能,该功能允许任何人在你的简介上写下任何内容,可以是一条给你的留言信息,也可以是对你的一条评注——相当于是一条公开的电子邮件。任何对你简介的访问者都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你不只可以在网上冲浪查看人们的信息,还可以对你了解到的信息作出回应。或者,你不妨邀请某人在某个自助餐厅迟些时候与你会面;或者,你可以做出一个吸引人的评价。而另一位朋友可以对此在“留言墙”上发表评论。突然之间,每个facebook的用户都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公告板。

        在那个夏天,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和帕克组建了一个团队,研究学生们是如何使用facebook的,他们自称“冥想之队”。一旦你开始彻底搞清楚了facebook,保持其正常发展就是非常容易的事。帕克说道:“那时,学生们简直迷上了这个网站,不停地点击、点击,来回浏览不同的简介,查看数据资料。”开发“留言墙”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户在服务器内有更多的内容可读,使他们花更多时间在该网站上。这招似乎起了作用,“留言墙”功能几乎立刻成了facebook上最受欢迎的功能。

        另一个新增的功能是“群组”。开通功能后,任何一个用户都能够以任何理由在facebook上创建一个群。每个群都拥有自己的网页,与简介差不多,包括与“留言墙”相似的评论公告板。马上,在哈佛,毫无意义的群组像雨后春笋般横空出世,例如“我吐出维生素水”这个群莫名其妙地一下子成为拥有1000名成员的群。哈佛2005届学生埃玛·麦金农(emma maon),当时正在就哲学家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写她的毕业论文。她记得自己加入了一个名为“我讨厌我论文所写的那个家伙”的群。这个群的成员都是女性,而她们所写的文章与某个男子有关。她回忆说:“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描述的是‘为什么我真的喜欢他’。”

        很多学生开始不再使用他们的地址簿,因为只要在facebook上键入想寻找的人的名字,就可以与对方取得联系,你不需要去牢记或存储任何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你想马上与某人联络,几乎每个人都将其手机号码和他们的即时信息联络地址列在了他们的简介中,这与一个即时信息聊天室里的匿名身份可不是一回事。互联网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时期,它变得个人化了。

        facebook在加州的全职员工减少了,只剩下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帕克和前任ebay网工程师哈利奇奥格卢住在圣何塞以南20英里的住所里,哈利奇奥格卢那时是facebook的业务经理。安德鲁·麦克科伦也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仍然以wirehog为重心。泰尔投入的资金使得他们能够购买大量新服务器,他们疯狂地把网站扩张起来。在秋季学期的第一个星期,他们新拓展了15家大学。facebook很快失去了其精英优势。到9月10日,网上的名单包含了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

        由于他们不得不从简陋的夏季转租屋中搬出来,所以他们重新在洛斯阿多斯山(losaltoshills)以南几英里的位置租了一个地方办公。这个地方的后院与州际280公路毗邻。这帮助解决了与邻居产生麻烦——那里整天是一片嘈杂,没人会注意到聚会的吵闹和深夜的古怪行为。但高速公路上过往车辆扬起的灰尘使得肖恩·帕克难以居住,在那里,他对灰尘的过敏症几乎要了他的命。幸好他的女友让他搬到她家里去住。

        他们对管理一个网站很在行,但对管理一间屋子可不怎么行。他们把起居室改为一个临时办公室,用白色书写板作办公室的墙壁,桌子零乱地摆放着,上面放着手提电脑,纸张散落得到处都是。扎克伯格的一个高中时期的朋友顺道来拜访时注意到,所有的桌子都被推到房间的一边。原来是因为屋子里配线太多,有人被线绊倒,使得一个断路器松开了,导致一些电源插座断电。但他们没有去找电路盒,而是把电器插头移动到了剩下的电源插座上。这位来访者找到了断路器,合上了开关,这些书呆子们这才从拥挤中解脱出来。屋子里其他地方都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胡乱摆放的床垫和一堆打好包却从来没有拆开过的行李。

        屋子里的卫生状况也在不断恶化。脏碟子在厨房里发出臭味,从没有人倒过垃圾,到处都是蚂蚁。扎克伯格每喝完一罐饮料,就把空罐子留在那。20岁的大学生就是这么生活的。

        尽管家务方面可能一直不成熟,但公司的发展却不是。从其新架构和快速增长的会员数来看,facebook似乎处于成长阶段,需求比他们所期望的更加强烈。单只9月份,他们的会员数就差不多翻了一番,接近40万人。在10月21日,会员数达到了50万,其增长速度从此开始加速。他们在夏季想出了办法来自动解决新增一个学校所需的大量步骤,此后汇编寝室列表和课程表那些费力活就不再是麻烦了。

        随着泰尔的注资,公司的最新组织架构有一些与众刁;同的规定。董事会包含了4个席位——投资者泰尔占一席,帕克占一席,扎克伯格占一席。第4个席位空缺,扎克伯格拥有决定权。这么安排是为了使公司以外的人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从而保证未来的投资者不会篡位控制公司。由于泰尔自己也是个企业家,而且他信奉一点——企业创立者应该控制他们创建的公司,所以这样的安排他并没在意。

        这是帕克赋予该公司的特性的关键一环。他曾经被解雇过两次——被napster和plaxo扫地出门。他可不想被facebook开除,他也不想扎克伯格有被解雇的危险。帕克说:“我对马克说,我将尽力支持他,从来没有人这么支持过我。我想成为类似守护者之类的角色,保卫他,使他手上有权力,如此一来,他就算犯下错误也不打紧,而且能够从错误中学到教训。”公司文件中的另一个规定承诺——如果公司的任何一个创立者,或者帕克,以任何原因离开公司,他们可以保留他们在公司的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提电脑。在被plaxo公司踢出局后,帕克失去了以上的两样东西,因此后来没人能与他取得联系。

        莫斯科维茨说:“帕克是公司的创立者之一,而且又在其他公司吃过苦头,这对我们来说受益匪浅。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组建一个公司,也不知道如何获得融资,但我们拥有最保守的人士之一来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设法保护我们的利益。”他称帕克为保守人士,并不是指他的个人风格。帕克有时也会做奇怪的事,也会不靠谱。尽管此后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但莫斯科维茨对那段时光帕克在公司起到的作用记忆犹新。帕克达到了法定允许饮酒的年纪,他知道如何举办一个好的聚会(不仅仅包含啤酒狂欢),而且他了解风险资本。“有他在身边,我感觉非常好,”莫斯科维茨说,“帕克好像是一个容易兴奋和有些疯狂的人,但我们这些书呆子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整天做着枯燥的工作时,他通常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趣。”对这些20岁的小伙子来说,24岁的帕克似乎老于世故。

        也许一直以来,扎克伯格比帕克更专注、更稳健,但他也有怪癖。不管怎么说,他们主要是一群高智商、喜欢掉书袋的人。例如,他有一套强调谈话的方式,当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时,他会忽然念出一句“现在你知道你战斗的对手是谁了!”——这句话引自他最喜欢的电影之+《特洛伊》,那部电影是在2004年5月他20岁生日时与朋友们在哈佛广场观看的。扎克伯格曾经热爱研究经典作品。在电影中有一个重要场景,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希腊神——战士阿基里斯,对抗其在特洛伊的对手海克特(or):

        海克特说:“我有个建议,胜者允许败者享有厚葬的权利。”

        阿基里斯说:“猛虎不与劣狗谈条件。”

        (他把矛插入地下,脱掉头盔,扔到一边)

        阿基里斯说:“现在你知道你战斗的对手是谁了。”

        扎克伯格不只是个古典文化的热爱者,还是个想成为希腊战士的人,也是个击剑手。击剑手用的护垫是现代版本的阿基里斯护甲,花剑相当于他的矛。这个世界可能对扎克伯格来说,就像一场击剑比赛,一个竞技场,在这里,最完美的一击就是——趁对手不备一剑砍倒他。

        在此后即将迎来的一场战斗的对手是文克莱沃斯和纳伦德拉组成的联盟。facebook当时雇用了另一家法律事务所,目的是为了在诉讼中为其辩护。这件诉讼案由此开始,闹到了波士顿联邦法院,并吸走了不少公司原本就有限的资产——每个月大概要花去2万美元律师费。在与律师们谈了一通电话后,扎克伯格将最新消息告知了莫斯科维茨,然后,他站直了大声宣称:“现在你知道你战斗的对手是谁了!”比起其他时候来,这句话放在这里还比较应景。

        虽然不知为什么,引用不合时宜的电影对白给扎克伯格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不然的话,他经常就是长时间不说话。他还把这些对白穿插入了facebook中。在那时,不论你搜索什么,总会在搜寻结果下有个小方框。起初,上面有一些小字,写的是:“我会找到东西放在这。”后来,这句话被代替为:“我甚至都不知道鹌鹑长得是什么样。”那是《婚礼傲客》(the wedding crashers)中的一句信口而言的台词。另一句出现在那儿的引言是:“太近了,不方便发导弹,换成用枪。”那是汤姆·克鲁斯在《壮志凌云》中扮演的飞行员在一个关键时刻所说的台词。

        这些没有前言后语的引用词晦涩难懂,像一种学校男孩之间才懂的笑话一样,渐渐概括成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尽管其在表面上显得复杂,并有一些幼稚,但它俏皮、鼓舞斗志。美国各地的大学生们花大量时间争论这些令人费解的名言的意义。在此之后不久,阿伦·西锡格设计了公司的t恤衫,上面显示一架战斗机飞快地从几只鹌鹑旁边掠过。

        他们在夏季购买的那辆有12年车龄的福特explorer终于彻底玩完了。某一天,车子打不着火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扎克伯格和帕克在此后的董事会会议上向泰尔提出这个问题,泰尔同意购买一辆公司用车但告诫他们说:“不要超过5万美元。”他们买了一辆黑得发亮的新车——英菲尼迪fx35,豪华多用途跑车。该车是流线型设计,外观隐约显示出“坏小子”的感觉,它似乎做好准备跳到某辆没有防备的福特车头上一样,“现在你知道你战斗的对手是谁了!”他们经常在他们的x-box游戏平台上玩视频游戏halo,在某次疯狂玩过该游戏后,他们给这辆车起了个昵称——疣猪。公司使用的非办公用具越来越高档了。

        facebook似乎正在茁壮成长,但扎克伯格对wirehog的期望也是一样大。“在当时,facebook发展的规模太异乎寻常了,”肖恩·帕克说,“马克只是不完全坚信它会发展得那么好,他想花精力把其他所有的事业做好。”扎克伯格觉得,他有必要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他担心,一旦facebook开始试图扩张,跳出目前以大学为中心的业务范围,可能会遇到大量阻力。对于哪一门事业将最终为公司带来最好的效益,他真的不确定,而且这不仅仅是做生意。扎克伯格与他刚从艾斯特高中毕业时并没有太大不同,他当时和德安杰罗一起开发了一个mp3播放器插件,但拒绝了synapse公司百万美元的加盟邀请。变得富有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并不是觉得前者不重要,他只是觉得后者更加重要。

        不管怎么说,他有信心他的其中一个事业将会大获成功,也许会是wirehog。“马克经常说,他就是喜欢创业,尤其是那个时候,”莫斯科维茨如是说,“就好像他说,‘我的人生计划基本上就是——我将以大量的这种计算机应用程序为雏型,然后试着找到人才来为我运营它们。’”

        另一方面,说到底,帕克仍然坚决反对投入大量精力到wirehog。他回忆自己曾经说过,“我特别提到了,wirehog是一个很糟的点子,它会分散我们大量精力,我们不应该继续投入发展它。”但扎克伯格还是说服了帕克,帕克不情愿地聘请设立facebook公司的那个律师创建了wirehog公司。为了设法吸引到帕克的支持,扎克伯格使其成为wirehog公司的5位股东之一,其他3位是麦克科伦、德安杰罗和莫斯科维茨。而莫斯科维茨对wirehog的感情是矛盾的,他回忆说:“我需要马克把注意力放在facebook上。”回想这段往事,扎克伯格承认,他并不总是让他的搭档们好过,“达斯汀当时完全看好我们所做的事业(与facebook相关的业务),而我总是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在我们遇到这个巨大的转折点之前,据我当时的分析,它也许不值得投入如此大量的工作。”

        团队分工作业。麦克科伦和德安杰罗几乎把精力全放在了wirehog上,而帕克和莫斯科维茨只专注于facebook。扎克伯格对这两个公司两手抓。德安杰罗说:“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社交网络有很多,但wirehog更有吸引力。我自己就使用wirehog,我对它极有兴趣,它在技术方面也更有意思一些。”

        wirehog是一个单机程序,用户可将其下载到他们的电脑上。创立者为它在facebook设立了一个小的简介工具条,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朋友们,而且了解到他们是否也下载了wirehog软件。它给予用户一个与其他人在电脑上交流的手段,让你可以知道其他人愿意分享的文件是哪些。wirehog起初的用意是图片方面,因为那是facebook的用户大声疾呼要求与他人共享的功能。(在当时,用户只允许在简介页面中上传一张自己的图片。)但在wirehog上,你还可以分享视频、音乐和文件。“我们差不多是把wirehog当成我们建立的第一个应用程序(除了facebook之外)。”德安杰罗如是说。扎克伯格也是,他谈及wirehog时,就像他们第一次将facebook视为一个承载其他各种应用程序的平台时一样。德安杰罗在那个秋季一直为wirehog写编码,一直到他返回加州理工学院上学为止。

        由于帕克和莫斯科维茨的反对,wirehog作为一个需要邀请才可加入的网站,在2004年11月才面向几个大学开放。在facebook上有一个网页解释道:“wirehog是一个社交用途的应用程序,使朋友们可以通过该网站互相交流各种类型的文件。facebook和wirehog是兄弟公司,因此wirehog知道你的朋友是哪些人,这样就可以确保只有你的网络中的那些人可以看到你的文件。”其网站上列出了你可以利用网站来进行的功能:“与朋友分享图片和其他媒体文件;通过该网站浏览并存储文件;经由防火墙转送文件。”

        但是,正如帕克所预料的,对于大多数facebook用户来说,wirehog太复杂了。他拼命地想关闭这个项目,以避免将来会对facebook造成损失的诉讼。它们虽然是两家不同的公司,但用户是通过facebook来下载wirehog软件的。不久,连扎克伯格也开始把wirehog打入冷宫。莫斯科维茨说:“他只是认识到了现实,他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

        11月2日,myspace的用户达到了500万,在facebook总部的经营者们感到很茫然了。他们觉得他们正在创立一个与myspace逆向的企业。myspacc服务器无限制、健康运行、不受约束,而相对较小的facebook,其灵活性有限,且有诸多要求;myspace并不在乎你的资料是否属实,而facebook通过你所在大学的电子邮件验明你的真身,你没得选择,必须正确地说明自己;在myspacel,默认设置是你可以看到任何人的简介,而在facebook上,默认设置只允许你察看你学校的其他人的简介,或是那些明确地接受你加为好友的人的简介。其内置了一定程度的隐私保护。扎克伯格说:“在myspace上,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简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我们对用户做出些许限制,他们将会分享更多信息,因为他们会觉得网站更有秩序,更有安全感。”

        当扎克伯格对myspace的扩张感觉到有些许慌乱时,他对学院方面的竞争也同样担心。其他很多以大学为重心的社交网络被迅速创建起来,从它们之中脱颖而出成了facebook的首要任务。其中一个网站名为“大学facebook”(collegefacebook.),完全就是抄袭,照抄了网站的形象和风格。其策略是针对非一流学院,那是以精英学院为主的facebook还没有开发的市场。在facebook对这些学院开放之前,“大学facebook”很快获得了数十万用户。文克莱沃斯和纳伦德拉联盟最终在5月开通了ion,如今名为ectu,强调其面向所有学院。同样,哥伦比亚的unity改名为campuswork,也将业务扩张至其他校园,而且吸引了一些人。这些竞争者的扩张速度比facebook快得多。他们一般在每一个新开发的校园中用户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可以多向一些校园开放,而不会像facebook一样面临服务器紧张的局面。尽管如此,他们的不断扩张仍然使扎克伯格和他的合伙人紧张不已。

        所以,他们启动了一个称之为“包围策略”的计划。如果另一个社交网站已经开始在某个学院落地生根,facebook将不仅对该学院开放,而且将尽可能对其紧邻的其他校园开放。之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附近学校的学生会造成一种交叉网络的压力,使得最初那个学校的学生选择facebook。例如,在得克萨斯州韦科(waco)的贝勒大学,正巧拥有由当地开发的最早的大学社交网络之一。因此,facebook在其北边位于阿灵顿的得州大学,其西南方的西南大学,其东南方的得州农工大学展开行动,向它们开放注册。这种包夹策略渐渐起到作用,因为一般情况下,在还未拥有一个社交网络的校园中开通facebook,用户的暴增是惊人的。扎克伯格当时才20岁,但他已经在策略上胜过了他的竞争者。

        对广告的要求,扎克伯格讲究实效。如果成本会增加,那么广告收入也得增加。他想确保facebook拥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成本,而当时的成本是每月大约5万美元。他在那时的一次《哈佛克里姆森报》(harvardcrimson)的访谈中自问道:“如果我们将需要价值10万美元的服务器或是支付50万美元工资给新员工……那么,现在我们需要多少广告费?”

        广告赞助似乎来得很及时。y2m是facebook的广告代理公司,其在8月份成功与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签下了一个突破性好单,为后者宣传推广于11月首次公映的《棉球方块历险记》(ts movie)。在当时,facebook上唯一的广告位是网页左侧靠下位置的一个垂直长方形。派拉蒙向facebook支付了15000美元购买500万次“点击次数”(广告业内人士称之为“每千次观看3美元”)。派拉蒙还开创了一个点子,后来变为facebook广告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由电影迷组成的特殊群体。该广告怂恿用户们加入该群,群主要由一个讨论板块组成。在所谓的“群描述”中写道:“现在,大家和我一起唱,‘谁住在海底的一颗菠萝里?’”一些用户觉得这整件事是傻得可以,而且在电影的网页上也这么说了出来。网站上有很多评论侮辱了喜爱这部电影的人,也有很多来自电影迷的评注。不管怎么说,这次广告实验是成功的。超过2500名facebook用户在他们的个人简介页面中提及了这部电影。

        到12月,y2m公司与苹果电脑公司签下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苹果公司不仅对facebook上其产品的爱好者组成的一个群进行赞助,并且每当一个新用户加入该群,它就每个月支付1美元,一个月最低金额是5万美元。该群马上大受欢迎,最低额很容易就被突破了。在facebook简短的历史中,这是当时为止最大的财政开发项目。光靠这一项就差不多解决了公司的花费问题。苹果公司的管理层很高兴,因为他们获得了一个有影响力的论坛,使得他们可以保持与大学的“苹果迷”们持续接触,苹果公司开始对这些苹果迷提供特别折扣和进行推广活动——例如,免费用苹果公司的音乐软件下载歌曲。扎克伯格对此感到满意,因为这并不是常规的标语广告,他讨厌那种广告。

        学生也可以在网站上购买比较适中的广告,称之为“传单”。这种广告的受众可以只限于你所在学校的学生。就算是最大的校园,这种广告费用也不会超过100美元/天。对于校园团体开展宣传活动,或是兄弟会宣告举办一个大型聚会,这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方式。公司经营者们希望更进一步来建立一套系统,使大学城内的商人能够向他们购买针对学生的广告。

        因此,帕克雇用了一个新员工,他以前的室友,名叫埃兹拉·卡拉汉(ezra callahan),当卡拉汉在斯坦福念书的时候,曾为斯坦福日报销售广告。帕克通过电子邮件向他提出工作邀请,那时卡拉汉正在欧洲旅游。几周之后,他直接从机场赶来,在凌晨1点出现在公司总部。帕克当时正在与他的女朋友看电影,还没有对其他人讲过太多有关这个新员工的情况。所以,当睡眼惺忪的莫斯科维茨打开房门时,他根本不知道卡拉汉是干吗的。卡拉汉坚称:“我叫埃兹拉,我将为你们打工,我是来报到的。”莫斯科维茨把他让进屋里。卡拉汉得到了大量优先认股权,他当时以为不值几个钱。反正,他当时的计划是以后去读法学院。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尽管当地的商业拓展占用了卡拉汉和其他一些人的大量时间,但这方面并无太大进展。卡拉汉的另一项工作是向萨维林学习如何管理和安排其他广告。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一直在东海岸远程操控这项业务。而此时,扎克伯格正大刀阔斧地卸下他尚存的职责。

        11月30日,facebook迎来了其第100万个注册用户,而它还只是个才成立10个月的公司。彼得·泰尔前不久在旧金山开了一家夜店兼餐厅,名叫“战栗”,在法语中意为“因兴奋而颤抖”。他将其“贵宾休闲室”拿出来作为庆功聚会的场所。聚会组织者帕克在会上顺便庆祝了他即将于12月3日到来的25岁生日。

        聚会的电子邮件邀请函有些怪异,其顶端是一句引言,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 gladipping point):“看看你周围的那个世界,只需要在正确的位置轻轻地一推,它就能够被倾斜,倾斜……”这反映出帕克对公司的看法。在他看来,公司的成功基本上是既定事实了,即使扎克伯格对公司会员这么快就超过百万十分吃惊。

        德安杰罗和萨维林坐飞机前来,同行的还有公关经理克里斯·休斯,他是扎克伯格以前的室友。尽管核心团队的几名成员还没有达到法定饮酒的年龄,投资者们、朋友们、随行而来的人们在当晚装饰华丽的房间里喝了个尽兴。对于经营的重心是什么,大家仍有分歧。在聚会上,一位宾客问德安杰罗在facebook中做哪些工作,德安杰罗回答说:“噢,我不是facebook的,我在wirehog做事。”

        facebook的成功开始引来关注。而在硅谷,成功就是吸金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断打来电话,而扎克伯格对此显然毫无兴趣,当时他觉得facebook已拥有了足够的资金。

        其中一家希望注资的公司是红杉资本(sequoiacapital)。身为业绩不俗的风险投资公司中的佼佼者,红杉资本注资过大批商业巨子——苹果公司、思科公司(cisco)、google、甲骨文公司(oracle)、paypal、雅虎和youtube等。在硅谷,该公司以非常严谨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闻名。红杉资本的大腕和大师级人物迈克尔·莫里茨(micz)曾是plaxo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肖恩·帕克对他比较了解。帕克认为,此前他被plaxo踢出局也有一部分是拜迈克尔·莫里茨所赐。“考虑到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我们绝不会接受红杉资本的注资。”帕克说。

        但在当时,也许是出于胡闹,鼓励他们选择注资wireha)愿意听听小伙子们的推销。一次面谈会被定在早上8点。

        facebook的年轻经营者们构思了一个计划。但在面谈会约定的那天,他们睡过了头。博塔在8点过5分打来电话:“你们在哪儿呢?”扎克伯格和其在wire恤和睡裤。尽管他们说迟到是因为睡过了头,但其实这是他们的策略。扎克伯格说:“本来是准备搞得更糟的,我们甚至计划根本不去他们的办公室。”在红杉资本拘谨但考虑周全的企业合伙人面前,扎克伯格向大家做了陈述报告。

        他展示了10张幻灯片,他甚至没有向大家大力推销erman,脱口秀主持人)风格的列表:“不要投资wirehog的十大理由。”开始听起来还以为真的是字面上的意思。“不要投资wirehog的第10个原因:我们没有创造利润。”第九个原因:“我们可能会被音乐产业提出诉讼。”最后几个原因完全是无理取闹。第三个原因:“我们出现在你们的公司时,不仅迟到了,而且还穿着睡裤。”第二个原因:“因为肖恩·帕克是我们公司的一员。”而红杉资本不应该投资wirehog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到这里来只是因为博塔请我们来的。”

        据扎克伯格回忆,在整个陈述过程中,红杉的合伙人似乎很有礼貌地在倾听着。他说,他现在十分后悔“制造”了那次迟到。“我想,我当时的确冒犯了他们,现在,我真的觉得那件事做得很糟糕,”他说,“因为他们是严肃的人,想做一笔好的投资,我们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这不是一个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故事。”

        于是,facebook最终成为唯一的重中之重。不只是世界,扎克伯克自己也倾斜了。公司总裁帕克开始寻找高级人才来填补公司职位。有一个高级职位,他瞄准的第一批人才之一是马特·科勒——雷德·霍夫曼的左右手。他出席过泰尔注资facebook的通告会。科勒一表人才,中等身高,在曼哈顿长大,具有学生气质。科勒的父亲是一位心理分析家,母亲则是一位心理学社工。他总是一副笑脸迎人,有着一头杂乱的棕发,前额上有点小刘海儿。帕克看中了他身上的综合素质。他天生聪明,拥有解决互联网突发事件的良好经验,社交手腕极佳。科勒以高分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系,所以他与facebook的这群哈佛出身的创建者们相处肯定没问题。他甚至拥有国际经验,曾经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并在那里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他在linkedln公司做得不错,当时该公司被视为硅谷初创公司中最炙手可热和最有前途的公司之一。

        科勒与很多朋友谈及此事,试图分析清楚他是否有必要认真考虑帕克提出的邀请。他当时大概有28岁——不再是20来岁的大学生了,甚至曾在咨询巨头麦肯锡工作过。他并不是一个行事冲动的人。科勒给他在普林斯顿读大学的弟弟打电话,询问他是否知道有facebook这东西。“结果回答是,‘靠!’好似我问的是,‘你们在普林斯顿有电吗?’”科勒回忆说。但他觉得很难相信facebook所宣称的数据。

        他问扎克伯格,能否允许他亲自花一些时间深入了解服务器的数据库。结果,科勒被了解到的情况吓了一大跳。随后,他和帕克、扎克伯格很快达成了一个协议。当时公司每人每年可分得65000美元,还有数量不菲的股票,这对科勒来说是最重要的。科勒深信facebook会做大做强。他对wirehog毫无兴趣,他的任务是做必要的工作,使facebook成为一家真正的公司——他后来是这么说的,他的工作是成为扎克伯格的“智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