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翻云覆雨txt内部故事

内部故事

        “我”——破译谜中之谜的艺术家,阿伯特的延续。

        阿伯特——已实现的“我”,“我”的一部分。

        

“我”怎样进入迷宫中心



        《曲径分岔的花园》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关于迷宫的故事。

        故事一开头“我”的处境是这样的:“我”是一名间谍,受到上司和敌国的双重压力(人的地位的确类似于间谍,人要在这肮脏的世界苟活,就只能不断地出卖理想)。但“我”不是为当间谍而当间谍,“我”是被迫的,“我”心里还有个吓人的想法——要在间谍工作中体验终极之谜。“我”的机运终于来了,“我”受到死神(理查·马登上尉)的追击,种种迹象都向“我”表明:这一次,“我”必死无疑。在这样的绝望处境中“我”突然发生了变化。“我”,这个在对称风格的中国花园里长大的孩子,现在已不再怕死,反而开始渴望绞刑架的体验了,这种渴望里头还包含了另外一种渴望,这就是要把“我”掌握的秘密(生之秘密)向“我”的上司(那位远方的、以可憎面貌出现的命运先生)宣告,这也许会是一次极其壮烈的宣告,一次皈依似的挑战。就这样,“我”出于自由的意志踏上了通往迷宫的旅途。当时“我”深思熟虑地高声说出了“我”的英明决定:“我”要逃走。“我”当然不是消极地逃,而是为了实现那个伟大的计划,即在剩下的最后一点时间里进入迷宫的中心,破译谜中之谜。

        “我”是个胆小的人(没人不怕死),可是“我”在苟活中所受的屈辱,眼前计划的英雄主义成分,还有时间的紧迫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我”克服了害怕,按周密的计划登上火车,又一次逃脱了死神的追捕。“我”要去找“我”的替身,在真正的死亡到来之前进行最后一次演习,向“我”的命运表明:“我”决不是个被动等死的家伙。“我”在逃离马登上尉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卑劣的幸福感。“我”一贯是个卑劣的人,但重要的是“我”赢了,即使这胜利只是短暂的,它也预示着全面的胜利——“我”将抵抗到最后一刻。另外“我”的卑鄙也说明了“我”这个人有活的技巧,前程远大。死神的面貌在历史长河中变得越来越狰狞,人的演习也越来越采取凶残的形式,但人只要敢于确定必死的前提,就可以将迷宫的游戏玩下去。在旅途中,“我”的眼睛渐渐变成了死人的眼睛,“我”就用这双眼睛录下了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流动,以及那个夜晚的降临。

        “我”就要走进“我”这一生中的迷宫的中心了,黑暗中有孩子告诉“我”,只要抱着信念,就会到达远方的目标。“我”在那条冷清的小路上步行,又开始了关于迷宫的思索。“我”的曾外公是中国云南的总督,他也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一度辞去官职去写书,并说他要造一座迷宫,让大家在里头迷路。后来的人发现谁也找不到那座迷宫,他写的小说也没人能懂,而他本人,似乎被陌生人杀害了。“我”行走在“我”自己的迷宫里,想要破译曾外公的谜。曾外公的迷宫是消失了的迷宫,“我”要在想像中让它重现:

        想着这一切,世界于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我”的抽象感知。“我”明白了,人无法最终战胜死神,但人可以在一段一段的时间里不停地搞演习,那种打胜仗的演习,以期体验无数的死或无数的生。“我”也明白了人为什么看不见迷宫,因为迷宫是透明的理念,它是人为了与死对抗而造出来的美丽对称的建筑,它没有出口,人只有消灭了自己的肉体才能打开一个出口。

        

迷宫中心的风景



        黑夜、树林、楼阁、中国音乐、灯笼,这就是迷宫中心的所在。接待“我”的主人阿伯特显然生活在他自己的迷宫里,他是这个迷宫的主人。就像“我”要将他作为替身一样,他也同样要借“我”的手来找到他自己迷宫的出口,“我”和他都是知情者。所以当他说出“曲径分岔的花园”这几个字时,“我”马上记起了“我”的历史。“我”就是在曾外公那对称的花园里长大的,现在阿伯特将那花园搬到了这里,而阿伯特和“我”,都同曾外公崔朋有血缘关系。阿伯特给“我”的感觉是神甫同海员两种气质的混合,这样的人往往会去造迷宫。“我”在心里计算马登上尉一小时之内还赶不到此地,便镇定地坐下来听阿伯特讲曾外公的事业。“我”的曾外公崔朋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既是总督,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但是有那么一天,他突然预感到自己会死,这感觉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在焦虑中思索起关于死亡的问题来。造迷宫的想法就是在这种情绪中产生的。曾外公妄想穷尽每一种可能的死亡体验。迷宫造起来之后他才发现,体验本身便是无限时间的无限分岔,时间是不可穷尽的,因此迷宫也必须是无限的。这令人绝望的真实使得崔朋写下了那本充满矛盾的、混乱的小说。在书中的第三章里,一位英雄死了,到了第四章,他又还活着。阿伯特由此得到启发:小说本身就是迷宫。这位前辈艺术家还在信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把“我”的曲径分岔的花园留给多种(而不是全部)未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无限,而强调时间的无限就是强调幻想高于一切,幻想本身有能力构成无限的迷宫。就这样,曾外公崔朋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通向无限和永恒的途径。他那本想像中的书永远写不完,他在书中创造了多种未来、多种时间,那些时间又扩散、分岔,每一种结局都发生了,所有可选择的全部选择了,层次无限丰富,交叉点令人眼花缭乱,一种比喻里暗含了数不清的另外的比喻,一种原因导出数不清的结果,那些结果又成为另外的无数事物的原因……

        阿伯特的讲述让“我”的想像一下子连贯起来了:“我”的迷宫和阿伯特的迷宫、曾外公的迷宫,以及曾外公的那本幻想中的书原来是一个东西,或者说时间的分岔让“我们”三个艺术工作者在这一点上交叉,于是消失的迷宫在此地复原了。迷宫的本质也许就在于那连环套似的幻想,谁具有这样的能力,谁就可以进来,这是人面对死神所进行的幻想营造,是用谜来解谜的永久的游戏。这种营造或游戏中,一个人通过时间的秘密渠道同另一个人相通,今人通过时间的交叉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所有的梦都导向一个梦,一个梦又分解成无数个梦。这一切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谁能具有这种力呢?绝望中的冒险冲动,狗急跳墙,这就是答案。

        “英雄们就是这样作战的,心儿令人赞美地镇定,刀光凶猛,心甘情愿地去战死。” 阿伯特的讲述在“我”身上引起的共鸣表现为一种最深处的、本源的骚动,“我”更加坚定了死的决心,为终生的理想,也为最后的忠诚。

        “我”只能用“我”的迷宫来使前辈的迷宫复活,也只能用“我”的迷宫来完成阿伯特的迷宫,但从此处也可以看出,迷宫并没有限制,它向每个人敞开,问题只在于是否有拼死闯入的力。阿伯特的讲述复活了曾外公的花园,“我”的体验又复活了他们两人的花园,“我”把“我”的多种时间的花园传达给有同样血缘的人,那人的体验又将复活“我”的花园,如此下去,无休无止,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所以一围着这座住房的潮湿的花园里挤满了不计其数的、看不见的人群。在另外的时间领域里,这些人就是“我”和阿伯特,一副秘密、忙碌、多形的样子。

        但生命的图像只限于幻想,幻想一停止,人就会看见死神马登上尉。这个时候,他是出现在迷幻花园里的惟一的人,像塑像一样强壮,永远不可战胜。“我”内心深处的骚动更明确了,因为“未来”已经可以看得见了,那个人正朝“我们”走来——“我”和阿伯特共同的未来。“我”朝阿伯特举起了枪,惊心动魄的死亡体验又一次产生。“我”和“我”的朋友阿伯特共同捍卫了理想,现在生命对于“我”已不再有意义,因为一切该做的都做了,迷宫的出口就在前方,接下去只要迈动脚步就可以了。那远方的上司该作何感想?总是慢了一拍的马登上尉又该作何感想?然而“我”还是悔恨和厌倦,不是为迷宫的理想,而是为“我”那屈辱卑劣的生活,为自己总是面临你死我活的无奈的命运。“我”,一个可耻的间谍,一个靠吃死人肉为生的家伙,却在心里珍藏着建造通天塔的宏伟计划,这不是太不相称了吗?“我”怎能不悔恨呢?

        

人为什么要建造迷宫



        现在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了。人之所以要建造迷宫,是因为死神在屁股后头的追击使他逐渐明白了难逃法网,到后来人便于绝望中产生了用死亡来做游戏、以丰富那漫漫的黑夜的时光的办法。真正的死神越迫近,游戏就越精彩。人以他的大无畏的精神,也用他的身体,壮烈地展现了生之奥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