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覆水男收》第47章 说外语等等

第47章 说外语等等

        前些日子回国时,我在酒店的电梯中,听见两位年轻女性的对话。

        既然是回国,地点当然在日本,两位女性也是日本人。她们好像是某企业的员工,刚结束在酒店举办的报告会的前台接待工作。

        “某某先生好讨厌啊,英语说得也太流利了!”

        “就是呀。外语流利的日本男人,不知道为什么,总让人觉得有点轻薄。”

        听着她们的对话,我心想不是因为外语说得好才显得轻薄,是那个人本来就是轻薄的男人,碰巧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已。

        那位某某先生,讲日语时势必也让人感觉轻薄。这不是英语等外语的错,无论母语或外语,我认为最终是说话方式的问题。

        而那两位看上去绝非轻浮之辈的年轻白领,对外语流利的人,似乎心存一些妒忌。

        这么讲也许会激怒两位姑娘。她们几乎是无意识地,对能力强于自己的人,有着小小的劣等感。

        因为会说外语而扬扬自得,属于不可救药的蠢货。

        但是,对能说外语的人不屑一顾,同样也是蠢货。

        学习外语,是为了理解不同民族的文明。显然,它只是一种基本的沟通方式。

        不过,我不会提出人人都得成为外语达人这种非分的要求。

        正如任何技能都有擅长和不擅长之分,掌握外语,同样也是有人容易,有人困难。

        换言之,有些人生来就有一对能听懂外语的“耳朵”,而有些人则没有。我自己属于后者,因此对“耳朵”的优劣,有着痛彻的体会。

        对幸运地拥有这样一对“耳朵”的人,我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那些在国外待一周左右,便能开口说话应付日常生活的人,总是令我惊叹不已。对他们而言,学习外语与学校、家庭等环境完全无关。我们普通人在所谓的名校花几年工夫也没学好的语言,这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运用自如。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这样的“耳朵”呢?实际上非常简单。

        能够即刻引用对方(当然是外国人)的话,可以说就是拥有语言“耳朵”的人。相反,煞费苦心“独创”措辞作答,就属于无“耳”之人。

        这就是学习外语必须从孩童时开始的首要原因。等到习惯于用大脑思考,已为时晚矣。当人变得羞于模仿,或者害怕出错,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提高外语水平。

        不幸的是,当人们认识到外语的重要性时,基本上也到了已经习惯用大脑思考的年龄,真是相当无奈。天生不具备“语言耳”的人该如何是好,这大概是如今大多数日本成年人所直面的问题。

        我想只有两种方法,它们也是我个人的经验——习惯和必要。

        比如说想学好英语,就去英语圈的国家,最好是英国或者美国,而且生活在几乎不可能用日语的地区。能否开口说话,夸张一点讲关乎身家性命,相信任何人都能学会。这应该是提高英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此外,我们必须牢记,语言不过是一种技能。过分强调其重要性,是掌握技能的大敌。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属于一种不能蜻蜓点水的技能。

        我常常听到这样一种意见。不少人认为由于日语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如今国际化的时代非常不利。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奇怪的想法。只会说日语,的确有些不利和不便。不过,转换一下思路,也可以将日语人口数量不多的不利,视为有利的条件。

        据称古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就与语言有关。

        在古代的罗马世界,只要会说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几乎就能应付一切。因此罗马人并不热衷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

        被视为高等文化的希腊语,不少罗马人都会作为一种必修课去学习。但是对罗马世界周边国家的语言,比如像如今英国的布列塔尼亚语、如今法国的高卢语,还有当时与罗马国境相接的如今德国的日耳曼语,以及北非诸国的语言,能说会读的人就很少。

        这种现象,为实际生活带来了负面的结果。

        按照古罗马帝国的统治方式,周边诸国的治理和维安,交由当地人负责。当地的最高长官是从首都罗马派遣的,但其手下官员、将领都是当地人。

        以军队为例。统领军队的最高司令官是只会说拉丁语的罗马人,其麾下的队长们却是既懂拉丁语,又能说本地话的双语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部下能够理解上司的指令,而上司却完全不懂部下之间的私语。如此状况对于组织的顺利运作,自然不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古代最强最大的古罗马文明的崩溃,原因在于罗马人疏于学外语,这貌似荒谬,事实上也许一点也不荒谬。

        英语成为国际语,母语非英语的民族必须学习英语,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世界的规则。我之所以认为它对于非英语系的民族并非坏事,正是因为有古罗马的前车之鉴。

        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大概都无须担心日语会成为国际语。既然如此,只要日本人成为双语人,相较于只会说英语的美国人,绝对处于有利的位置。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懂两种语言,哪怕是在有翻译的正式场合,也是很有利的。因为对方的发言在被翻译的过程中,自己有时间考虑如何作答。

        更何况,能够将一方的表述丝毫不差地传达给另一方的超级翻译,大概只有VIP出席的场合才有可能。注重内容准确性的自然科学领域或者经济方面的对话,专业的翻译足以胜任。但是在人文科学、艺术类的交流中,谈话人的语气语调也很重要。连这种微妙的感觉也要求翻译出来,那是强人所难。所以,哪怕说得不流利,还是应该具备一对一直接对话的能力。

        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话是如何被翻译的,想来听后会大惊失色。倒不是因为同声翻译的能力不足,他们的能力在于准确性,并不包含理解说话人的个性。

        其实,无论是说外语还是母语,人与人的交流,说到底是个性与个性的碰撞。试想男女之间通过翻译谈情说爱,那场景除了滑稽还是滑稽。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然而,它是一种用得越娴熟,人生越丰富的工具。

        我认为,学习外语的热情,应该同样程度地投注于母语的学习。母语能力欠缺的人,自然也无法理解外语词汇中那些巧妙且意味深长的含义。

        工具的特征是,一旦掌握了它的诀窍,便能触类旁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