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复兴之路的背景历史事件二、漫漫十年申奥路

二、漫漫十年申奥路

        

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



        对中国申办奥运会有着巨大影响和推动力的是邓小平,他是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领导人。

        1990年7月3日上午,盛夏的北京碧空如洗,烈日炎炎。为举办亚运会而新建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体育建筑群——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9时许,一辆中巴面包车缓缓驶进位于北四环路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刚刚竣工的田径场南侧停了下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迎上前去。走下面包车的是满面春风的邓小平、夫人卓琳和女儿邓楠、邓榕及工作人员。

        86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健步登上田径场南侧的高架桥,驻足眺望。整个田径场以及与其相邻的桥式斜拉索大屋顶造型的体育馆、游泳馆和远处高楼林立的亚运村尽收眼底。

        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兴致勃勃,边看边问。伍绍祖、张百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邓小平介绍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情况。邓小平对场馆建设非常满意,他说:“我这次来,是看看到底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田径场内已经铺好红色的塑胶跑道,中间是绿草茵茵的足球场。邓小平走到像花坛一样种着花的粗大水泥柱子前,好奇地询问。张百发介绍说,田径场现在东西两侧修了看台,将来南北两侧柱子接上就是看台。邓小平高兴地点头,深思了一下,缓缓地说: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陪同参观的伍绍祖和张百发认真地听着,高兴地笑了,因为这也正是他们想说和想做的。

        邓小平参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消息,在当时的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很快传开了。1990年10月7日,在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上,当亚运圣火缓缓熄灭、满天礼花五彩缤纷时,观众席上有人扯起了大字横幅“亚运成功众盼奥运”。这是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中国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几代人的梦想。

        

首次申奥失利



        至此,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办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中国不仅能够办好亚运会,而且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1991年2月底,中央正式批准关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报告。 5月13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委员会正式挂牌。从那时算起,到1993年9月国际奥委会投票选定举办城市止,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前后历时近3年。 3年中,在中国这个有着12亿人口的国家里,全国上下为力争实现这个愿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而进行斗争、被国际体育组织挡在门外的时候起,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同志就多次谈到,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自己就是一个世界,有朝一日中国也要举办世界性的运动会。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在1979年时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奥运会:道理很简单,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一个世界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盛会,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刷新了许多世界纪录、捧回了不少世界冠军奖杯,特别是在1984年中国全面重返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的成绩使全世界炎黄子孙为之振奋,连当时的台湾传媒也不顾当局的禁令,为祖国大陆的健儿喝彩。在中华大地上点燃奥运圣火,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憧憬。

        最初,参加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8个,除北京外,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德国的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巴西的巴西利亚、意大利的米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其中巴西利亚、米兰、塔什干弱一些,其他都各有优势。到1991年底,国际上开始认为,悉尼、北京是两大竞争对手。

        1993年,申奥竞争更加激烈。塔什干、米兰、巴西利亚先后退出了申办竞争。 3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来北京考察。他们从气候宜人的悉尼直接来到冬末烟尘弥漫的北京,尽管北京奥申委的人员为接待好评估委员会成员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悉尼和北京两地环境的强烈对比显然对北京不利。所以,评估委员会考察报告结论给人的印象是,悉尼、柏林的技术条件优于北京,再加上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不友好乃至敌视的态度,中国申奥工作越往后期越为艰难。

        北京时间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全世界的目光通过电视屏幕盯住站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圣路易二世体育馆台上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那一刻,萨马兰奇的嘴唇最终吐出了“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出席国际奥委会第一百零一次会议的89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无记名投票中选择了悉尼作为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这次竞争非常激烈。投票一共进行了4轮,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德国的柏林在前两轮中被淘汰。在第三轮投票中,北京、悉尼和曼彻斯特3个城市的得票数分别为40票、37票和11票,曼彻斯特被淘汰。在前三轮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数分别为32票、37票和40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数分别为45票和43票。中国第一次中办奥运会,在最后关头以微弱之差败给了竞争对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