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复兴之路历史人物及事件一、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情况办

一、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情况办

        

一个全新的命题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各条战线都在蓬勃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缋,而形势的发展也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取得更大的胜利,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提前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

        1982年初秋的北京,天高云淡,艳阳高照。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6年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满怀信心地预见:“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的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胡耀邦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二大把继续推进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开创新局面的首要任务。根据邓小平1979年以来的倡议,大会确定:从1981年到20世纪末,中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现代化”改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符合中国经济落后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近期目标定得太高,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中共十二大近期战略目标从战略指导思想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

        十二大还实事求是地规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是解决好农业、能源、交通以及教育科技问题。经济建设的战略步骤,是把20年分为两步走。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高涨,这次大会提出,在经济工作中要注意解决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根据“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营方式,贯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以及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几个重要原则问题。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政治上的新设计



        大会强调指出,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体现着正确的发展方向。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要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个战略方针。

        大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些理论和任务,都是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建设方面,大会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并制定了新的党章。新的党章清除了1977年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新党章的总纲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规定。更为重要的是,新党章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写进了总纲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新党章还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这次会议决定在中央和省一级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性机构,以发挥许多从第一线退下来的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参谋作用。

        十二大强调,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针对实际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大会严肃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大会确定,从1983下半年开始,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

        

新老合作和交替



        十二大在组织和人事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始形成领导人新老合作和交替的格局。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了尽快实现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党中央确定,新老交替采取集体交接班的方式。在1980年2月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经过深思熟虑,建议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处于第一线主持日常工作的机构,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要逐步年轻一些,增选比较年轻的胡耀邦、赵紫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主持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工作。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还提出,他们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后不再兼任副总理。中共十届五中全会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为总书记。1980年9月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建议,选举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同时任命几位比较年轻的同志为副总理。这是中共中央为解决新老干部交替而釆取的重大步骤。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提出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职务,胡耀邦继任,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实行新老合作、新老交替作出了榜样。1982年上半年中央机关和国务院各部委进行的机构改革,也是中央有步骤、有秩序地实现新老干部交替而采収的重大决策。

        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十二大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3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顾委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中纪委第一书记。

        可以看出,十二大选出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除老辈领导人以外,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员。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自1980年9月后不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但他们仍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中起重要作用,邓小平仍是这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1982尔9月13日下午,十二大选出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会的第二次会议。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宴会厅举行。28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在讲台下的长条桌前主持会议,与出席全会的347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以及280多位列席全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对面而坐。人们看到的是一幅感人的画面:许多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同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驰骋疆场、功勋卓着、已满头银丝的老一辈革命家肩并肩而坐,手挽手交谈。这幅画面告诉人们:党的最高领导层确实如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期望的那样,已经成为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充满战斗力的朝气蓬勃的指挥部。

        十二大之后两个月,1982年11月至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又一次修改宪法,大会通过的新宪法不但彻底纠正了1978年宪法存在的缺点,而且内容更加完备,增加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为十二大之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法律保障。

        1983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提出,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制定和执行第七个五年计划,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奋斗。这成为贯彻落实十二大指导方针的重要步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