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改革开放30年纪实观后感第十七章 自己干,更出色

第十七章 自己干,更出色

        我见到王金华是在2008年的夏天,他离开干了多年的开发区和园区工作岗位之后,现时已是苏州市政协主席。

        一个曾经是优秀侦察兵的复员军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按着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精神,同吴克铨等人一起闯出“昆山之路”的“王大胆”,能够坐镇名城直至担任苏州市政协主席,这是30年前的王金华想都未曾想过的事,但历史就这样造就了一代新苏州人。

        王金华是个一眼看上去就能感觉到魅力四射、办事果断的人,他的每一个细胞和外表都充满了“敢”字和闯劲。五六年的昆山“自费开发区”经历,磨炼了他敢作敢为的闯劲;十年高新区的世界风云角逐,使他成为一名驰骋国际商界的勇士。由于一场既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中新合作大争执,他这个被新加坡人“恨透”了的对手,竟然如此有趣地成为执掌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把手”。

        作为中新合作项目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金华第一次站在金鸡湖畔,迎着宽阔的湖面纵目这片建设得半拉子的国际大工程项目时,心中泛起很多感想: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呈现全球化、世界大融通的局面。苏州园区嫁接和移植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新加坡软件,现在要靠我们苏州人自己担当起建设和运营这艘规划投资近1000亿美元的“航母”,我们有这个能力吗?能按照李光耀先生他们设定的奋斗目标圆满实现吗?

        “当时我的内心想法非常肯定,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苏州人并不比别人笨。我们之所以过去发展得没有人家快,一是因为政策不对头,二是因为我们中国穷。但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像我们苏州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加上我们自己也在国际经济大潮中闯荡了一番,又有新加坡这样有经验的老师的传帮带,我非常自信我们能干得好,或者可以干得更出色。因为我们是本地人,适应本地的水土。”王金华向我透露了当年他接管园区时最初的想法。

        “但当时我们确实感到压力和困难也是相当之大。”王金华介绍说:按照中新“谅解备忘录”,2001年1月1日起,园区的执管大权归中方,而且此时中方已是占65%比例的大股东,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园区的成败,苏州人要承担65%的风险和责任,赚了当然是好事,可赔了你得拿出大头。“我们苏州的实力比起新加坡来说毕竟还有很大差距,能不能将园区建设好,影响的不仅仅是苏州的形象,还有我们国家的形象,干不好也对不住李光耀他们新加坡人的一片苦心。2000年底我们讨论新一年的招商开发计划时,拿出了一个20亿到30亿的规划来。管财政的负责人说,你们这是纸上谈兵。他问我钱在哪儿?我一查当时园区的账,真把我吓了一跳:全园区负债18亿元,光利息就达4亿元,到后一年应还款12亿元。就这么个摊子,难怪新加坡人有些吃不消了……可我们没有退路,既然接了担子,就得挑起来,而且挑着还要朝前走。所以我刚到园区这边来,就一个一个请银行的老总吃饭,让他们手下留情,别逼我还债。后来他们总算给了我一点面子,说还款可以推迟一点,但新一年你再借款只能是短期了,9个月就要还。有啥办法?我只能赔笑脸感谢人家,因为没有银行的支持我们园区就得破产……8年后我离开园区岗位时,已经有了800亿国有资产。去年园区全口径财税收入达到200亿元。”

        “八年抗战”,从严重负债到年创造200亿的财政收入,这就是王金华等苏州人挑起大梁后的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景况。

        上任初始,王金华使出的经典套路还是他的招商绝招。园区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巢里引来金凤凰。没有金凤凰落户,再美再艳的风水宝地最后也只能落得草枯地荒。

        新加坡人能够让一个小小的岛国富强繁荣,本事就在于他们有一套国际水平的招商本领。他们的“招商局”就是与众不同和能力非凡的一个部门,拥有一批精英人物。

        “李副总理,不管怎么说,园区是我们两国的,您一定得帮助我们招商,贵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一直令我敬佩。”一日,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来苏州,王金华送他上机场。两人一起坐在车里时,王金华向李显龙提出请求。

        李显龙是新加坡的新一代领袖人物,自然有大家风范,他笑着点头答应“没问题”。

        “说个具体一点的方案。”李显龙让王金华说说想法。

        “贵国的经发局在世界各地都有办事处,我想派几个人到你们美国办事处当实习生,费用我出。”王金华提出。

        李显龙侧过头看了看王金华,心想:这人是不一般,他这一招是想把新加坡的经验秘诀学到手啊!于是笑笑,说:“我这里没问题。”

        王金华十分感激地连声道谢。但王金华高兴得早了一点,李显龙回国不久,新加坡方面回函说不好办。显然人家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内心有顾虑。但新方在帮助中方培训人才方面还是非常慷慨的,主动接纳了苏州派去的一批又一批高层次、高学历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后来为园区建设全面实现“新加坡软件”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自己成立一个招商局,自己干!”王金华是个越遇挑战越有劲的人物,他不信苏州人自己干不成同样的事。

        “开发区的运作,既要有宏观的思路,更要有微观的手段和战术,这就是人的软功夫。新加坡软件经验,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和高水平。我们苏州人的优势也在于我们有一批爱学习、善琢磨,并能从实践中摸索前进的人,所以我们很快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苏州人特性的招商经验,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始终如一的亲商理念上。亲商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包含了如何做到安商,让投资者能够在苏州留得下来;包含了如何富商,做生意人追求的全部目的就是企业的发展和赚钱,为投资者营造创富的环境和条件;亲商还包含了尊商,即尊重投资方的意识和行为,人家赚了钱或者在赚钱中的所有合理做法和要求,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让他们感到有一种安全感、放心感;亲商的根本在于能够留得住投资者,让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的园区里生根、开花、结果,并且永远繁殖、衍生下去,这就是亲商引申出的全部内涵。”

        王金华他们在移植新加坡经验的过程中,又结合苏州崇尚文化和敬重客人的传统美德,先后编制了园区68项既与国际接轨又有可操作性的全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尤其是创立的四大公共服务特色被投资者广为称道:

        1.高效服务,“小政府大社会”,凡是能交给中介机构交给社会办的,都要交出去;

        2.透明服务,办事全过程公开;

        3.公平服务,对所有投资商一视同仁;

        4.规范服务,力争在法律范围内为所有企业和个人创造更有利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

        现在中国各地的政府行政大楼内,经常会看到一种叫“一站式”服务,即将政府或管理部门的众多办事、审批机构放在一起办公,企业或公民需要办理什么事情在此可以流水似地一次办完,所以俗称“一站式”服务。这种简捷的政府公务办事方式,在中国最早推行的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后来被各地政府机构广泛推广、学习。它的好处是一改中国过去政府机构的官僚主义办事作风,一个审批手续要盖几十个橡皮章、走几十天甚至几年的情况。“一站式”服务简捷到一个小时、几十分钟就能把事情办了。当然,商务和外企投资这样的事情要复杂些,但在苏州工业园区由于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多数业务能够得到即时办理,三分之一较难的业务也能在2—3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复杂的业务也不超过7个工作日。这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企业经济活动中,除了节省大量时间外,还能有效提高办事人员的“廉洁、自律”的形象。

        园区的高效“服务”,不仅仅体现在简捷方便的“一站式”服务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不断创新与持续创新,从而更加强化了园区高效快捷的个性和功能。

        一位园区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他们最近举办的一次有上百家企业参展的汽车展览会上,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用一个上午时间就代表园区和有关企业谈妥了全部事项,而具体问题他并没有请示任何园区领导。

        “汽车展览涉及场地征用、资金投入、收益分配等,这些事情复杂而敏感,一个办公室副主任能决定得了?”我有些疑惑地问。

        园区的同志非常自然地点点头,说:“行!答案很简单,和企业谈判时经办人只需要把相关的政策、规定等文件备齐,交给他们就行了。就是园区‘一把手’去,也是这么做。”原来,园区所编制的多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都将各类问题该怎么处理的方法规定得非常明确。不管你是“一把手”,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只要是政策允许的,都可以代表政府“说了算”。

        “园区管委会定期走访企业,真正将服务做到位。在全国的很多地区,政府机构给投资者的印象都是‘管’字当先,投资者要办点事情必须亲自上门拜访管理部门。但是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放下架子,定期去企业走访,及时发现企业遇到的困难,搜集企业对管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比如2003年那场‘非典’时,政府下令停止举行各类招聘会,而此时我们园区的许多企业面临招不到人或者招到的人不能按时来苏州上班的局面。王金华等管委会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决定把一些新建的厂房改造成宿舍,把这些企业招到的外地人员集中到这些宿舍隔离观察十天,免费提供食宿。这期间,企业则派骨干给这些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那些没有发烧发热症状的人员,很快在隔离期后立刻投入工作。同时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各宿舍区蹲点、解决这些外来人员的困难。这一举措既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使诸多外企投资者对中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从另一方面为我们园区的招商引资增色……”园区人谈起自己的亲商与服务方面的先进管理模式及到位的主人翁意识,都会感到一种自豪。

        亲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时会与中国国情社情相矛盾、相抵触。苏州园区怎么处理呢?笔者希望对此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园区管理者脱口对我说,此类事件比比皆是。如园区内有一家台资企业,不愿意像别的企业那样提供报表,认为政府无需管企业的经营,企业经营得好,会再干下去;经营得不好,企业走人,与当地管理部门没关系。而且企业提供报表,可能会泄露商业机密。园区管委会经过分析讨论后,决定接受台商的建议,从此对那些不愿提供经营报表的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地处理。“这个很能彰显苏州园区管理者的亲商诚意。他们越这样,我们搞企业的越会依法办事。”一位台商满意地说。

        东方文化的魅力之一,便是以诚相待。诚者可肝胆相照,从事经济工作也不例外。

        那天在园区采访时,我特别注意到一个别致的设施——“邻里中心”。

        “这是干什么的?”对我的好奇,园区的工作人员叫来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说:“他是速连(SRAM)车料公司的荷兰籍工作人员,罗伯特·梵·史普朗,请他说说。”

        “侬好。侬是苏州人吗?”不想史普朗向我伸手时,来了一句蛮标准的苏州话,让我好生惊喜。他说他是一年多前来园区定居的,他告诉我园区的“邻里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因为这里可以满足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这里有超市、邮局、银行、诊所、餐馆、酒吧、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还有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等12项功能齐备的设施,而且很多工作人员能用英语交流。所以人生地不熟的老外可以在这里获得“一站式”的生活所需服务,不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来这里老舒服的。”史普朗开心地带我进了“邻里中心”的一间宽敞明亮、器械十分齐全的健身室,他将外套一脱,露出强健的躯体,登上一台健身器,开始了每日必做的“健身节目”。

        据“邻里中心”的总经理于宙介绍,现在园区已有7座规模都在1万至2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大楼,最终整个园区将建成10多个这样的“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的住宅楼周围都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住在楼里的人步行50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楼宇周围的超市、诊所、银行等配套设施,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处处感受到生活的方便和舒适。

        “我们园区的‘邻里中心’现在在全国都非常出名了,2006年2月就跻身首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单位。”园区宣传办公室姚文蕾女士自豪地介绍说:“目前,‘邻里中心’已在全国遍地开花,远至内蒙古通辽、青海西宁,近及浙江温州、江苏南京、扬州等十多省市……”

        “外面招商靠软磨硬泡笑眯眯,在家建设石板上铆钉硬碰硬。”王金华带领的一批“苏州老乡”有不少是插过秧苗、挑过河泥的农民,同时他们从世界各地招募了大量高级人才,土洋结合的管理与招商队伍,使得园区在新世纪之后的这些年里,干得风风火火。再加上赶上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好时光,外国企业投资者纷纷涌向中国。到中国发财,如诗如画的苏州工业园区便自然而然地几乎成了首选目标地。

        就说王金华这人,他名字中的三个字就像天然地跟做生意、搞经济、赚钞票牢牢地粘在一起,分都分不开。我老家苏州话中“黄”“王”是不分的,一个读音。“王”就是“黄”,“王金华”就是“黄金华”。这黄金涂烙的中华就是王金华命里要奋斗的事,他干不成、干不好,老祖宗不饶他,六百万苏州父老乡亲更不饶他。这是调侃的话。其实王金华内心有自己的一个强烈愿望:当初他搞昆山“自费开发区”时搞得轰轰烈烈,有人说他是搞资本主义,扰乱国家经济;他到苏州后搞高新开发区成果斐然时,又有人扬言要他“难过”——令他有些心酸的是,这话出自同一城市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出现矛盾后,他被人“化敌为友”弄过来当“还债人”。这话说得似乎难听了一点,但确实前一两年就是这种情况。可王金华向市委、市政府发誓保证的是:自己干,更要干得出色!

        意思非常清楚:世界瞩目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摆在我们中国人、苏州人面前,有没有能力将这艘“经济航母”启动并管理好,既关系到苏州人的脸面,也关系到中国人的脸面。

        一说脸面,苏州人可以拼出命来捍卫它。王金华也不例外。他对手下的所有园区工作人员讲:我们要好好向“老师”新加坡学习,但现在“师傅”要我们单放独飞,靠什么?勇气自然少不了,师傅的经验自然也少不了,但光有勇气、靠借鉴还远远不够,必须在勇气之前加上智慧,借鉴之后求创新,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世界经济的竞争前列去搏杀和获取优势。

        不懈追求,寻求双赢,力臻完美。王金华和他的团队思路清晰而坚定,加上勤奋而细腻的作风,又有后方的苏州这块金字招牌,配合推出的一个又一个行之有效的惠泽措施,因而园区招商引资如鱼得水,财源滚滚而来……

        这是我查阅到的中方成为大股东后的第一年内,园区大事记中相关的投资与重大项目的开业记录:1月10日,出口加工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园区海关正式运作。

        1月20日,中国联通公司签约进区发展。

        2月2日,天华超净公司签约进区。

        2月7日,联建公司签约进区。

        2月7日,苏拉加捻有限公司再次获得土地转让合同。

        2月19日,天弘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进区。

        2月28日,诺基亚公司获得新的土地转让合同。

        3月1日,园区国际科技园开园。

        3月8日,苏春中路工程开工,拉开了二三区开发的序幕。

        3月20日,博世公司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4月8日,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签约进区发展。

        4月18日,美国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4月18日,可成科技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4月26日,霍尼韦尔特殊化学品(苏州)公司在园区正式开业。

        4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金鸡湖环境治理项目贷款签字。

        5月22日,飞利浦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奠基。

        6月16日,国际著名的仓储式建材连锁店百安居苏州园区店开张。

        7月5日,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新公司。

        7月19日,管委会和中国科技大学签订共建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的协议书。

        8月1日,苏州德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8月2日,安德鲁通讯器材(苏州)有限公司获得新的土地转让合同。

        8月2日,金龙联合汽车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8月18日,与东南大学签订共建“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协议书。

        8月31日,多玛门控(苏州)有限公司举行新厂房落成开业典礼。

        9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新校启用。

        9月11日,日东电工株式会社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9月20日,园区公用事业公司与新加坡吉宝公司签订吉宝供热厂资产转让收购合同。

        9月25日,友达光电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10月24日,日立显示器件(苏州)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10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首届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成功举办。

        10月28日,美国圣约瑟夫大学与南京大学中美合作设立“圣约瑟夫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协议签订。

        11月11日,研杨科技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11月11日,诺基亚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合资项目开业典礼。

        11月23日,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开业。

        11月30日,中新创投公司与台湾信和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签署平行投资协议和项目委托管理合同。

        12月5日,荷康莱(苏州)保健品有限公司开业。

        12月11日,国际著名零售企业欧尚超市苏州店开业。

        12月12日,志合电脑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12月13日,AEM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签署土地转让合同进区发展。

        1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文授予苏州工业园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称号。

        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在苏州工业园区这块土地上,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户甚至数户企业或院校落户在此。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凤凰”在此地落巢?那是因为王金华和他的团队将金鸡湖这片热土的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无与伦比、光芒四射,让所有想在中国投资与创业的天下富商及知识精英们心驰神往。

        初战告捷,苏州人以宽阔的胸怀,拿着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于次年1月15日,由市委书记陈德铭为团长,市长杨卫泽为副团长,副市长、园区管委会主任王金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的苏州市访新代表团启程,在新加坡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向李光耀等新加坡领导人通报了2001年园区的工作和新一年的打算。李光耀非常高兴地设宴招待了苏州客人,称赞:“苏州人干得比我们好!”李光耀资政同时很深情地说,他到过中国20多次,一直认为中国的发展潜能很大。尤其是现在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要做的事很多。他表示相信中国定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把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得更好。李光耀特别希望苏州搞好环境建设,为旅游者创造一个更优美的环境。新加坡总统纳丹也在总统府亲切会见了陈德铭一行,总统愉快地回忆了前一年参观苏州工业园区留下的美好印象。他对园区取得的出色成绩感到高兴,并为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的良好进展感到欣慰。纳丹总统说,新中两国要继续发展相互合作,新加坡和苏州两地也要发展相互合作。他表示希望苏州既要吸引外资,也要走出来发展,寻找更多的合作方式和机会,到新加坡探索发展机会。

        苏州人带去的苏州歌舞团的扛鼎之作——四幕大型舞剧《干将与莫邪》,在新加坡国立嘉龙剧院演出。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和夫人等新加坡要员出席并观看,当晚具有1700多个座位的嘉龙剧院座无虚席,场内多次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新两国宾主气氛热烈,友情绵绵。

        新加坡之行,得到了“师傅”的良好评价,这让王金华等苏州人内心深感欣慰。2002年,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批示精神,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乘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强劲东风,一如既往地抓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突出抓好园区的基础建设,使得这一年园区工作全面开花结果,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王金华要求园区关注台湾企业入驻园区的战略部署。

        1月21日、22日,台湾著名企业家焦廷标、张忠谋、曾繁诚和宣明智等一行访问园区,洽谈投资事宜刚完,园区管委会和CSSD就派出考察与招商团赴宝岛,代表团此行拜访了一批潜在客商,并召开了园区情况说明会。

        3月初,王金华刚刚部署好新一年年初的各项工作,就拉起旅行箱,又率团赴美国、日本招商;4月,园区管委会和CSSD赴欧洲招商团又在欧洲各国频频出击;与此同时,园区管委会和CSSD在韩国的招商团连连得手……5月份,王金华率团赶到新加坡的本土,在那里展开了一轮热火朝天的招商活动,成果同样斐然。

        “园区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肯定是在招商引资上,所以我们园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围绕这个关键点。”都说“开发王”王金华会抓钱,他自己说:“抓到抓不到钱,关键就在能不能招到来投资的客户。”这一年,王金华自己亲自率团到国外招商就达4次。这位日理万机的园区“一把手”是如何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于此可见一斑。

        2002年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引进合同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4.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7%和40%;实现GDP122亿元,财政收入16.5亿元,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其中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50%和21%、22%。

        这一年,投资2亿多美元的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美国的迈拓集团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施耐德(苏州)有限公司,投资1.2亿美元的来自马来西亚的嘉盛半导体公司、台华纸业包装(苏州)有限公司、日本松下在中国的第二个研究开发基地——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和同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旭化成、旗航超导磁浮铁道(苏州)有限公司、香港宏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著名企业,纷纷入驻苏州工业园区。

        这一年,又一位学者型出身的“博导”,当了苏州市委书记,他就是现任吉林省委书记王珉。

        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的王珉,到苏州后的第一个“到下面去”的调研对象就选择了园区。那天大雨纷纷,他在年轻的市长杨卫泽的陪同下,到园区调研后强调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力争早日把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开发区。

        “国际一流”的概念从此在园区深入人心。

        “这也是我们苏州工业园区告别初创阶段,转向展示自己真正水平的时代的开始。”王金华这样评价这一历史性的转折。

        这一年的12月30日,园区召开工委扩大会议,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金华站在主席台上作了《与时俱进、争创先进,全力打好新三年大会战关键战役》报告,这位激情澎湃的“开发王”几度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用特别的男高音向他的战友们说:“过去,苏州园区是我们在新加坡的师傅们带着创出来的。现在我们出师了!徒弟出师了,要干什么,要干成什么,就全靠我们自己了!市委王珉书记要求我们建设‘国际一流’的园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国际一流’是个什么概念?那就不是一般的水平,而是当今全世界最好、最发达的水平。我们苏州人有没有这个能力?你们说?”

        此时,台下一片寂静。

        “你们说,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王金华的犀利目光直逼台下众人。

        “有——”

        “有吧……”声音七零八落,参差不齐。

        “到底有没有?”王金华有些发火了,把声音提高了一倍。

        “有!——”台下顿时惊天动地。

        于是,王金华的脸上露出开心而憨厚的笑容……

        于是,金鸡湖畔从此掀起一股更高的发展浪潮……

        2003年,对园区和王金华的团队来说,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因为“非典”疫情,全国的投资环境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恶劣和困难的。然而依靠外向型经济为支撑点的苏州工业园区却一枝独秀,不仅没有受疫情的太多影响,反而吸引了更大的外资份额而获得了全面发展。引进的外资从数量到质量都有非同一般的提升,而且从新方接过的CSSD公司也在这一年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的成绩,公司净资产恢复到1亿美元,并且首次向股东分红。这对所有参与园区投资的财团来说,极具标志性的意义。

        “我说此人一定会比我们干得好嘛!”李光耀听到CSSD的新方副总裁吴天仁报告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

        “我是2003年受命到CSSD工作的。这几年园区完全按照我们预期的规划在一步步往前走,而且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些。作为新方派驻CSSD的副总裁,我经常要到世界各国去,碰到那些外国企业老板,他们总是说:到苏州园区一看,就觉得像是到了你们新加坡。更多的人说,去了苏州园区,就不用再去新加坡了,因为苏州园区甚至比新加坡更好些。这说明我们当时与中国进行软件合作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我回新加坡就算是出差,一到那里司机们就会跟我说,他们都知道苏州园区很好,我也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我现在的家在苏州,那里的空气非常好、风光更美。苏州人抓住了机遇,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迅速出击,吸引了大量外资,同时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夯实了自己的底子和基础,所以自2001年以来,园区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CSSD的盈利情况更是喜人。虽然现在我们新方不是大股东了,但园区是中新双方搞起来的,它的成功,比我们光赚钱的意义要重要得多,因为除了与中国关系更密切外,我们有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使得新加坡在世界其他地方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但我还是要重申一句:到目前为止,我们新加坡在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中,苏州园区是最成功的。这种局面估计若干年里还难以改变……”讲一口流利中文、年轻精干的吴天仁先生与我握手道别时,补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所以我比任何人都高兴看到苏州园区的欣欣向荣。”而他的这话,让我对这位“洋老乡”充满好感。

        园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苏州的一张独特而耀眼的城市名片,她使往日“小桥流水”的姑苏,从小家碧玉成长为光照世界的“大家闺秀”。近些年,园区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加强高精尖端的科技含量建设事业。用现任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的话说,“现在多少亿美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已不再是我们的‘兴奋点’了,而是要看来投资的企业有多少科技含量。”而这,也正是苏州人当大股东后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建设园区的独创思路。从2001年起,他们就开始十分注重园区产业的转化,变世界“制造中心”为世界科技“研发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此相继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苏州工业园区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意见》等条例和激励机制。

        随之,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正式开园。

        2004年的3月和5月,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考察了国际科技园,赞赏科技园办得好,并希望办出中国自己的特色。这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正式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同时又被信息产业部列入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九大基地之一。

        2005年3月,园区和国际科技园被认定为“中国欧美软件出口试点基地”。同年5月,园区又成为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6月,国家广电总局认定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9月,再认定其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11月,俗称“天使基金”的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2亿元,同时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基金。

        2006年3月22日,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建。国内第一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也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首期总额达10亿元。

        2006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再次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决定》和《苏州工业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试行办法》等新政策。2006年4月16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中新科技城开工。同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苏州工业园区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这是目前江苏省惟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5月24日,落户园区国际科技园的新电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了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最高级别CMMI 5级的认证,成为苏州市第一家、江苏省第二家通过此项认证的软件企业。8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尽早把苏州工业园区建成一个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科技部正式成为中方理事单位。9月18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在苏州工业园区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协议,这是苏州市首个国家级研究机构,总投资达5亿元。这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确立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工作,列入试点的企业将获得优于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我们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园区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做大IC设计、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研发、动画影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对区域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发展局局长张东驰介绍说。

        进入2007年后,园区推进科技创新的力度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3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项《实施意见》规定,凡经园区管委会评审合格后,单个企业可获2000万元左右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园区还相应建立了1亿元创投风险贴补基金,专项用于创业风险跟进投资,使科技创新型人才及研发机构有了更大的投资积极性。此项政策一出台,惹得世界各地的那些热心科技创造发明者和投资家心旌鼓荡,纷纷涌向美丽的姑苏城东那个金鸡湖畔。

        “我们的‘重磅炸弹’投出一年,引来400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园区,这就是效益和成果。”

        我想用一个最简单和直观的办法去理解园区的科技景象,于是奔攀到园区管委会的那幢大楼的18层楼道处,然后再举目远望——哈,这回园区的所有美景尽收眼底,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湖光水色间的科技园、生物纳米园,还有簇拥在花丛中的“研发中心”与高校实验楼,奇妙而绚丽,神秘而璀璨……呵,这就是我的故乡新貌,她正从雄伟的“制造城”迈向多姿多彩的“科技城”、“生态城”、“大学城”……人间天堂的一切美丽尽在此实现。

        漫步金鸡湖畔,置身绿地碧波之间,眺望巍巍高楼与缤纷花园组成的画卷般的园区,我常常会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幅梦幻般的山水画,我甚至怀疑张艺谋是否“窃用”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许多“苏州元素”。张艺谋没有向公众说过这样的话,但作为苏州人,我在奥运会现场的直观联想,无法阻挡我的这种肯定。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以东方式的文化和现代高科技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全世界为之倾倒。而另一幅永恒的画卷——苏州工业园区的实景早已倾倒了所有去过那儿的世界各国政要和客人们。

        德国前总理科尔有一次应李光耀之邀来到苏州,当科尔参观美丽如画、蒸蒸日上的工业园区后万分惊诧地问李光耀:“仅用了十年就建成这个样?”

        李光耀肯定地说:“是十年!”

        “太了不起了!”科尔拍手赞道,并向老朋友伸出双手表示祝贺。

        李光耀非常高兴,说:“我很高兴科尔先生有这样的评价,因为这是我的成功,也是中新两国合作的成功。”

        科尔参观苏州工业园区后,对中国主人说:“你们这儿很有点中国书法、绘画味道。”

        当时苏州人一下没有反应过来,问科尔怎讲?科尔说,中国书法讲究的是“留白”不是?你们的园区在厂与厂、楼与楼之间,有巨大的绿地、湖水空间,这不是“留白”吗?这一“留白”,就显出了你们东方人办工业、建新城上与我们欧洲人不同的文化理念。

        “苏州的进步与发展,说透了还是文化上的优势。”这是原苏州市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现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教育家朱永新的话。

        是的,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最终在于中新两国将共同的东方文化精美巧妙地诠释在了现代化经济之上,所以它显得魅力无限。

        “当我们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局限、眼光还不够长远的时候,与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还不如给后人留下一些空间,这也许就是对未来、对后人的最大贡献。”马明龙的这种特殊理念始终贯穿园区的发展。

        寸土寸金的苏州工业园,已是项目满园,仅户籍人口已达27万。但在这里,看不到令人目眩的水泥森林,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密不透风的车间厂房,而是疏朗而错落有致的建筑、无处不在的绿色,虚实相间,使这座浓缩时代元素的新城富有张力,时尚中不乏闲适。

        不久前,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给苏州工业园作了最新定位——“国际技术产业城市”。

        野村的提法,得到园区人的普遍认同。由工业园到家园、花园、公园,由制造基地到“科技硅谷”,正是园区人的憧憬和追求。

        城市建设最终要给城市人提供方便的衣食住行。统计显示,园区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园区同志告诉我,初来的客人无不惊叹于这个宜工宜居的现代新城,有的甚至为它的自然生态和美好前景所折服,在这里购房置业,准备当“洋苏州”的新人。

        有统计显示,为让园区的天更蓝、水更绿,累计投资逾20亿美元的200多个项目被“一票否决”。这种气度也许只有苏州人才有。苏州吴语软绵绵,但今日苏州人做事却掷地有声,豪气冲天,而且这种声响与气象都是在软绵绵中实现的,这使得苏州人的独特性格和远大奋斗目标完美地趋于一致。

        回过头,我们再去审视金鸡湖畔那片美丽的土地上出现的奇迹时,也就不再会感到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苏州!

        这就是苏州人干的事。

        这就是苏州人用袖珍的土地、精致的智慧,为中国和世界创造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

        一块不足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有3000家外国投资企业在此落户,每年创造200亿的财税收入,等于西部一个省的财税水平。有人可能认为不能这样比,那你说应该怎么比呢?苏州工业园区的那块地方我从小就知道,过去曾经也是一块水泽荒蛮之地。只因为党的一个政策,只因为与新加坡的一次联姻,它现在成为了世界瞩目之地。苏州富裕,苏州强盛,但苏州的富裕和强盛也是人干出来的,是我的父老乡亲们流血流汗干出来的,而且他们常常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干出来的。虽然没有天生的好条件,但只要我们凭着勤劳、智慧的双手和勇于解放思想的头脑,持续奋斗,开拓创新,就可以使荒山变成米粮仓,就可以使巴掌大的地盘叠起喜马拉雅山一样高的金银元宝来!

        这就是苏州的经验。

        这就是苏州园区的经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