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古代名医排行榜前十名八华山中

八华山中

        这样算算,此时的朱震亨已经三十五岁了,由于学习《黄帝内经·素问》只是为了给母亲看病,所以还没有做个医生的打算。

        老天爷似乎是为了给朱震亨的命运再加上些分量,竟然安排了一个有趣的道路。

        这个时候,在朱震亨家乡不远的东阳八华山中,来了位高人。此人叫许文懿,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四传弟子。他来到八华山中开始讲授程朱理学。

        这位在当年那可是大名人,名声大得很,跟现在相比,估计比眼下《百家讲坛》的那几位名气可要大多了。

        这位许文懿往这山里一住,四方的追星族就开始来了——敢情在那个时候就有追星族这码事儿了。

        记载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说担着行李铺盖到八华山里跟许文懿公学习的人,有几百人之多。

        也不知道没有扩音机扬声器的许老先生是怎么讲课的。总之当时许文懿老先生办了个巨型的补习班,影响颇大,为现在的许多民办学校所不及。

        最关键的是社会效益极佳,大家反应极好,都说他讲得明白,本来挺复杂的能把人难为得想撞墙的大道理,经他那么一讲,明白了。一落了几次榜连个专科都没捞上的笨孩子,经他这么一补习,居然考上了省重点。所以家长们都急了,就是让交择校费赞助费都在所不惜,势在必夺。

        这消息也传到了朱震亨的耳朵里。

        别误会,不是朱震亨也要送孩子去,是他自己要去。

        朱震亨此时三十六岁了。

        当时的大文人宋濂记载道:“(朱震亨听说后)叹曰: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拎着行李就往八华山去了。

        每次我看到这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恍惚,隐约感觉似乎朱震亨有跟着起哄的嫌疑。

        也就是说,这个记载有点让人不大明白,朱震亨还没有去学呢,怎么就幡然醒悟了呢?

        难道,听到这么个小道消息,或者在食堂门口的招贴栏看到个招生海报,就突然发了这么大个感慨?然后人生观都改变了?

        您信么?

        那么,这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朱震亨会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让我们从他当时的年龄来分析吧。

        一个人在三十六岁时会想些什么呢?

        尤其是一个无正当职业,但心中还隐约有点儿小抱负的人,在三十六岁时会盘算些什么呢?

        他一定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四张的年龄了,再不干点儿什么,可就要干什么都没戏了。

        难道这一生就要这样混过去吗?朱震亨一定是在心中反复想这个问题很久了。

        而许文懿老师的到来,只是给朱震亨一个做决定的机会而已。

        三十六岁重新回到学校,心情一定既新鲜又感到急迫,因而在补习班里表现得非常勤奋。

        老先生课讲得也确实不是盖的,那叫一个明白,人生的道理掰开了讲。

        宋濂描述当时朱震亨听了许文懿公讲的课以后,回想到自己以前任性的生活态度,“汗下如雨”,这种记录宋濂没有必要瞎掰,想必是朱震亨自己曾经形容过自己当时的狼狈状态,宋濂就记载下来了,否则如此细节别人无法臆想。

        朱震亨在接触到朱熹的理学思想后,感到深受震动,深加研习,感到日有所悟,学问日长。他几乎每天和同学们探讨问题或者看书到四鼓时分,力争把每个问题都搞清楚,“不以一毫苟且自恕”。

        程朱理学中的格致思想对朱震亨日后的医学思想影响甚大,连他写的一本著名医著都以此为名:《格致余论》。

        在跟随许文懿公学习的四年里,朱震亨犹如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在撕皮裂肤的痛苦中,蜕去旧有的皮肤,获得了崭新的躯体。

        他用四年的时间由一个性情不稳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坚毅的、有深厚的国学功底的中年人。

        时机终于到了,中医历史上的那个中医大家朱丹溪就要出现了,上天终于即将安排朱震亨走上中医之路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契机最后促使朱震亨走上中医之路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