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硅谷之火txt传播计算机动态信息的工具

传播计算机动态信息的工具

        计算机图书如今成了热销书籍。连锁店和夫妻书店里都设有计算机技术图书专柜,而且书架上的计算机图书琳琅满目。至少有一些计算机图书的作者和若干家出版社通过撰写和销售介绍软件使用方法的图书赚了不少钱,这些图书与用户手册的作用基本相同。据说在一笔图书交易中,出版商为《软件目录总汇》一书预付了110万美元,这是一本评介软件产品的图书。负责协调这项交易的斯图尔特·布兰德回忆说,尽管在该书出版前许多软件产品的评介已经过时,但出版商仍然支付了这笔巨额预付款。

        除了其他文章外,该杂志还刊登了经典的小型BASIC语言的实现代码,这是由王利成、汤姆·皮特曼(在加里·基尔多尔之前为英特尔芯片编程的咨询员)以及其他一些人编写的代码,另外,该杂志还发表了各种关于微机开发中的新闻、传闻和沃伦发现的闲话。《多布博士》杂志使用一种随意而有些傲慢的语调,反映出60年代对该杂志的编辑所产生的影响。沃伦的信条是要将一个人的力量贡献给全人类的幸福事业,实际上70年代初期他对自己究竟是否应该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还感到犹豫不决。他认为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些刚刚问世的小玩意儿,它们是可以用来模仿国际象棋的玩具机器,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效用。正如他后来所说:“我一直是在一种清教徒式的工作伦理环境中长大的(尽管不是纯粹的清教徒式的价值观),这是一种一切为社会做贡献的伦理环境,10年的教书生涯,工资待遇很低,这就说明我当时所处的环境,对此我无怨无悔。”

        邦内尔的《PC世界》刊物也办得非常红火,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PC世界》和《PC杂志》的发行量都增加到100万份以上,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广告收入。这两份刊物每一期都有电话簿那样厚。“获得客户的广告是如此容易,”邦内尔说,“你只需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

        1975年,格林打算对《73》杂志发行部的工作实现计算机化。他打电话给一些主要的计算机公司,每个公司都派来一名代表,每个代表都对他说,不要购买其竞争对手的计算机。格林发现每个代表的话都很有说服力。计算机投资部门感到就像堕入五里雾中。当时购买一台计算机要花10万美元,因此在花这笔钱之前,格林决定了解一下这一领域中的公司的情况。

        如果说计算机刊物、用户群体、计算机展览会和计算机商店对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种说法可能会产生会误导的作用,除非讲清楚早期个人计算机革命时的刊物、展览会和商店与今天的刊物、展览会和商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差别的实质是,当初无论是刊物的编辑、展览会的组织者和商店的店主出于何种动机,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的群体,这有助于形成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可以想象、制造和理解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并且几乎可以附带进行计算机的买卖。

        沃伦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后在得克萨斯州长大,并且在得克萨斯州教了5年数学。然后他移居旧金山海湾区,在硅谷后面的贝尔蒙特的天主教女子学校圣母玛利亚学院担任了5年数学系主任。当时,沃伦喜欢在自己家里举行大型聚会,大多数人都是裸体参加。他回忆道:“按照通常的标准来衡量,这些聚会都是非常严肃的,只不过参加者都是一丝不挂。”

        比较多产的计算机出版商是MItS公司的戴维·邦内尔,他曾经创办了一系列相当成功的计算机刊物,比如《PC杂志》、《PC世界》、《梅肯套希世界》、《通报》和《新媒体》等,1966年他又创办了计算机经营刊物《力争上游》。

        尽管《PC杂志》的员工全体辞职,但是这份杂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齐夫有他的办刊方针,首先他投入一大笔初始资金,以便建立自己的经营领地,接着他又采取措施加强刊物的发行工作,吸引面向产品的稿件,并且非常注重刊物的装潢。这种办刊方针通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过他也遇到过某些重大的失败,比如1992年创办的《企业计算》刊物就不太成功。后来齐夫越来越厌倦公司的管理,于是在1994年将公司卖给了一家投资银行,两年后,该投资银行又以21亿美元的价格将该公司转让给一个日本企业家。

        邦内尔是在IBM PC刚刚问世之后在他的旧金山家里创办《PC杂志》的。1982年1月发行的第一期上有一篇约翰·德雷珀对文字处理软件“简易编写器”(Easyriter)的评介文章,题目是“并非如此简易的编写器”。由于这篇评介文章的刊出,致使该软件的销售一蹶不振。

        ——若干计算机刊物的创办人戴维·邦内尔

        格林认为这对他来说是开拓事业的极好机会,因此决定创办一份刊物,使初学者能比较容易地了解微机知识。他需要给这份刊物选一个名字,一个简洁、生动而又能说明这是份计算机刊物的名字,于是他决定选择《字节》作为该刊物的名字。

        随着因特网伸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进入了人们的家庭,主要的出版商便开始绞尽脑汁思考如何、何时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转向在线出版的问题。早期的一个变化是网络上传输的内容不同了。当一份杂志上网后,新闻就会更多地移到“因特网上去”,以便更快地传遍世界。但是,一旦新闻上了万维网(eb),新闻将很快变成旧闻,如果重复印刷已经在网上出版的杂志,那么这完全是一种徒劳。因此大多数杂志趋向于在书面刊物中加上更多的说明,不过这仍然在试验之中。看来还没有人真正了解在线出版究竟如何适应整个出版业的变革。目前还没有大量的证据能够说明因特网广告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但是人人都想在eb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他以350美元的月薪从事的《多布博士》杂志的编辑工作,他也不感到遗憾,如果他去从事咨询工作,那么他的收入会高得多。只要能够为社会做贡献,金钱就显得毫不重要。他喜欢丹尼斯·艾利森引用的一句格言:“让我们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拆台。”

        韦恩·格林并没有长时间赋闲而无所事事。1976年8月,他穿梭于各个计算机制造商之间,以了解他们是否支持他主持创办一份新刊物。据他说,人们的反应的确很积极。格林想把新刊物起名为《千字节》,但是《字节》杂志社指控它侵犯了它的名称权。由于格林跟人们讲,新刊物的任务是“击败《字节》杂志”,因此《字节》杂志社的指控并非毫无道理,为此格林只好将他的刊物命名为《千波特》。

        当时的计算机刊物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起到了双重的但又几乎是自相矛盾的作用。刊物的编辑通过其刊物报道计算机开发取得的进展,刊登广告,但又没有提醒读者去注意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因而加剧了这种局面的混乱程度。例如,卡尔·赫尔默斯在刊物上刊登介绍产品的文章时,并不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产品达不到承诺的质量标准,那么久而久之它们自然就会被淘汰。”但是有些出版物主动地将质量好的产品与质量差的产品区分开来。一直在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会议厅用纸箱销售计算机图书的亚当·奥斯本,开辟了一个揭短专栏,这个专栏先是出现在《接口时代》杂志上,后来又出现在《信息世界》杂志上,它提醒计算机买主注意某些产品的质量缺陷。《人民计算机公司》的分支刊物《多布博士》杂志坚定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引导读者不要去购买那些事后会感到懊悔的产品。

        计算机刊物形成了真正的计算机爱好者市场。

        对于卡尔·赫尔默斯所说的刊物的三重目的,吉姆·沃伦又加上了两个要素,即社会的认同和60年代产生的反权威的态度。

        《字节》杂志是微机刊物中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份刊物,但是它的成功完全是因为它敢于顶撞甚至出卖某些公司而取得的。《字节》杂志于1975年中期创刊,这是韦恩·格林精心创办的一份刊物,格林还为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出版了另一份刊物《73》。韦恩·格林住在新罕布什尔州彼德堡,他既是个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也是一名黑客。格林喜欢推广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业余无线电收发报活动、微机,还有他自己。有些人将格林视为具有前卫思想的哲学家,他喜欢进行深思熟虑的争论,也喜欢边思考边说话,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个难以共事的思想复杂的人。他的头脑一刻不停地思考着问题,一会儿想着软件的最新发展动态,转而又去思索某个超自然现象,但是它最终还是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韦恩喜欢赚钱。

        沃伦过得很快活,并且相信别人也应该很快乐。他给《多布博士》杂志注入了一种欢快的情调,这成了该刊物的特色之一。无所事事最终使他变得心情烦躁,但快乐仍然是他性格的主要特点。他说:“让我们不要去担心是否违背了传统。我们应该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乐趣。”他被“人民的计算机公司”新闻通讯所吸引,原因是它是最早将计算机视为适用于知识型娱乐工具的新闻通讯。

        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爱好者杂志纷纷出笼,其中有些是从现有杂志派生出来的。例如,《人民计算机公司》的新闻通讯派生出《娱乐计算》杂志,它面向范围比较广泛但不太注重技术的读者。一些企业也创办了刊物。《计算机通报》是直接由MItS公司创办的,重点介绍该公司的Altair计算机。它的主编戴维·邦内尔辞职后创办了很受读者喜爱的刊物《个人计算》,它的文章主要面向个人计算机的初学者。

        格林聘请卡尔·赫尔默斯担任刊物的主编。赫尔默斯独自一人在波士顿办过一份刊物,名叫《实验计算机系统》(Experimenters puter Systems,ECS)。自从1975年1月以来,就在《大众电子学》杂志发表关于Altair计算机的文章之后,赫尔默斯每月要撰写20~25页的文章,介绍他对微机制造和编程方面的见解。然后他要对文章进行编辑、照相胶印,最后分销给大约300名读者。赫尔默斯接受了格林的聘请,来到了新罕布什尔州。格林设法吸收ECS等早期新闻通讯的撰稿人为《字节》杂志投稿,并且从他自己办的业余无线电收发报杂志的订户中吸引了一些读者,他相信这些人一定是《字节》杂志的当然读者。当第一期《字节》杂志于1975年8月1日出刊时,1.5万份拷贝立即销售一空。就这样,一份新刊物终于问世了。

        产品还没有设计好,更不要说制造,往往就开始大肆进行宣传了。《大众电子学》杂志曾经在它的封面报道中刊登了一个空机壳图片,作为原始Altair计算机的样机,而处理器技术公司的索尔计算机刊登的则是个模型的图片。新闻界的这种过分做法也许不会造成什么损害,但许多广告也采用了相同的欺骗手法。《字节》杂志的卡尔·赫尔默斯说:“我并不是说这种做法是合法的,但是在技术领域肯定到处都在采用这种做法。产品可以用所谓的功能性仿真形式来加以展示,功能性仿真是向实际产品的问世迈出的一步。”

        格林时刻注视着市场发展的动向。当他创办《千波特》杂志时,所有读者几乎都是计算机业余爱好者,这些人并不担心自己安装计算机的附属设备,或者用烙铁来修理他们的设备。大约1980年的时候,格林结识了一群新的业余爱好者,他们喜欢计算机设备,但是不愿意做那种修修补补的调整工作。根据这一变化,格林将杂志的名字改为《微计算》,使之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大约与此同时,他又创办了另一份刊物《80微计算》(后改名为《80微》),主要面向无线电室公司的tRS-80计算机系列的用户。赫尔默斯和他在《字节》杂志社中的后继者多年来一直将《字节》杂志办成一份高技术刊物。

        正当沃伦想要寻找一份新工作时,一位朋友建议他去做编程工作。这位朋友向他保证,他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为此,沃伦前往斯坦福医学中心从事编程,并且最终他爱上了这项工作。仅仅出于好玩,他成了这一领域最新技术潮流的热情追随者,并成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热心爱好者。

        仅仅依靠计算机杂志就使邮购方式的计算机销售重新流行起来。随着客户对计算机产品了解的深入,他们不再拒绝在没有亲眼见到产品的情况下购买该产品,尤其是如果杂志在某一篇文章中介绍过这种产品,那么他们更不会拒绝购买。邦内尔说:“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邮购广告。”这种情况导致戴尔计算机公司(Dell puter)和其他从事产品直销的企业的崛起。邮购还使某些零售连锁店走向没落。回顾因特网的发展历史,邮购是导致因特网爆炸式增长的一个预兆。

        1998年,一家主要的技术出版商CMP向麦格劳·希尔收购了《字节》杂志,并将它变成了一份在线刊物,接着CMP公司本身又被米勒·弗里曼出版公司(Miller Freeman Publication)兼并,该公司曾在多年前收购了《多布博士》杂志。这些最早的计算机刊物创办后差不多过了25年时间,编程员已经能同时从同一个eb站点读到这些杂志上的文章。

        格林的前妻弗吉尼亚·格林担任《字节》刊物的办公室主任,赫尔默任主编,《73》杂志的相当一部分员工转为《字节》杂志的员工,这样格林便着手出版刊物的第二期。他估计,《字节》杂志的读者中有20%的人是《73》杂志的读者。为了增加读者数量,格林带着第一期《字节》杂志走访了各个制造商,包括阿尔伯克基的MItS公司、盐湖域的斯菲尔公司以及圣安托尼奥的西南技术公司。每到一个公司,格林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制造商为他提供了客户的地址清单。他想这些清单可以使《字节》杂志的订户再增加20%~25%。

        计算机刊物完全伴随着它们所介绍的产品而一道向前发展。技术性比较强的杂志,比如《字节》,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平台(比如运行CP/M操作系统的计算机、IBM PC和梅肯套希计算机),主要面向对各种计算机感兴趣的读者。随着计算机日益成为一种消费产品,而计算机市场也分割成IBM兼容机和梅肯套希计算机这样两大阵营,因此计算机杂志变得更加侧重于介绍特定平台的产品。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对于拥有IBM PC的用户来说,介绍梅肯套希软件的文章对他们毫无用处,反之亦然。这些新刊物提供了详细的产品评介,有助于客户评估硬件和软件的相对优劣。好的评介文章对供应商来说是极有价值的。销售流行的文字处理之星软件的微处理国际公司的创办人西摩·鲁宾斯坦说:“产品评介将产品的优劣分得一清二楚。”

        韦恩·格林挖掘到了一处丰富的宝藏,因此感到兴奋异常,但是同时他也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公司并不属于他,而是属于与之离异10年的妻子弗吉尼亚。这种不同寻常的安排是格林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因为他犯有逃税罪,并且还有其他一些尚未解决的法律问题。格林解释道:“律师说我们应该以另一公司的名义创办一份新刊物,让某人拥有该公司的股票,而股票则与其他资产分开,直到诉讼得到裁决为止。”于是他将《字节》杂志委托给了他的前妻弗吉尼亚。

        卡尔·赫尔默斯认为,早期的刊物通常要达到3个目的,即盈利目的、教学目的和社会目的。这些刊物形成了一个市场,传播了一些重要的新闻,并且加强了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这些刊物造就了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用户群体。赫尔默斯说:“我居住的彼得堡是个小镇,它的地域范围非常狭窄。”在这样的小镇中,人与人之间都互相认识,有什么事情一旦发生,便会立即传遍全镇,业余微机爱好者不管住在什么地方,也都互相认识并且了解当地发生的所有事情。任何刊物都比不上韦恩·格林早期创办的《千波特》那样具有小镇特色,它配有内容深入浅出的社论、新闻短评以及业界的大事记。

        计算机刊物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读者群体。

        《字节》是一份能够及时反映计算机发展动态,内容通俗,形式活泼的计算机刊物。它采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业余爱好者新闻通讯的风格,直接面向制造、购买和渴望了解微机的人员。由于它采用了正确的刊物形式,因此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在出现微机刊物之前,电子学方面的刊物帮助缓解了邮购计算机时遇到的麻烦。在那些日子里,用邮购方式来购买微机,买卖双方之间要有充分的信任。客户将支票寄给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公司,以便购买他们没有把握究竟是否存在的产品。实际上他们是在玩“微机轮盘赌”。他们只知道自己想买一台计算机,因此把钱汇出去,然后便等待机器的到来。等啊,等啊,一直就此等下去。这可以看做是计算机营销的新手段。对于计算机制造商来说,幸好早期的微机买主很少要求提供客户服务,他们都是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为了得到自己的计算机,他们几乎一切都能忍受,包括邮购中的欺诈行为,只要机器的价格适中,这就足够了,哪里还敢奢求服务。

        ——《字节》杂志的首任主编卡尔·赫尔默斯

        第一期《PC杂志》厚达100页,里面插满了广告,包括IBM公司的一个广告。第二期增加到400页。一年后邦内尔想要找一家外面的投资商,甚至想找一个杂志社的买主。出版界巨头齐夫·戴维斯公司(Ziff-Davis)的比尔·齐夫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的帕特·麦戈文均想获得该杂志。邦内尔心想,他与麦戈文之间已经订有协议,但是他的初始投资商却与齐夫达成了另一笔交易。邦内尔与他的员工感到非常恼火,于是全体辞职,为IDG创办了一份竞争性刊物《PC世界》。这样,邦内尔由于为PC用户创办了两份重要刊物而倍受人们的称颂。

        《千波特》杂志是格林在《73》杂志中设置的一个称为“输入/输出”的定期计算机特辑的扩充。新刊物将努力实现韦恩·格林的既定目标,即任何人都应能选中该杂志,并且在阅读两三期后,就能理解它的内容。格林感到难过的是,《千波特》在发行量和广告上从未达到《字节》的水平,不过它显然也取得了成功。

        新闻媒体对沃伦的家庭聚会进行了采访。《花花公子》杂志发了图片报道,英国广播公司将这些聚会拍成了纪录片电影,《时代》杂志也载文报道了这些聚会。这些报道迫使圣母玛利亚学院的官员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沃伦被告知,他的行为在天主教学校中奏出了一种刺耳的音调,为此学院官员要求他离开。沃伦耸耸肩,离开了该学校。他想,大千世界之中,一定能够找到比这里更有意思的工作。

        还有一些刊物是由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之间互相交换的非正式新闻通讯演变而来的,而许多其他刊物似乎是凭一时兴起而出现的。哈尔·辛格和约翰·克雷格共同创办了名叫《Mark8新闻通讯》的刊物,为Mark8计算机用户提供有关的信息。(后来克雷格成为《千波特》杂志的主编。)南加州计算机学会出版了一份名叫《接口》的新闻通讯。戴维·阿尔离开数字设备公司后,创办了《创意计算》杂志,它带有目光敏锐和思维敏捷的主编所具备的那种活泼欢快的风格。《ROM》杂志定期刊登李·费尔森斯坦和特德·纳尔逊等反传统观念的撰稿人的文章,并且在刊物的中间一页加上一个“光盘”,比如星球大战的droid R2D2。《ROM》杂志只办了不到一年。

        计算机杂志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它们仍然是传播和交流新产品和新思想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计算机展览会。

        麻烦马上接踵而来。赫尔默斯非常了解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对刊物的要求,但是格林多年来也创办了好几份很成功的刊物,因此对自己的办刊方针深信不疑。他认为任何人都应该能够购买两三期杂志,从而加快刊物发行的速度。赫尔默斯汇编了一些技术性非常强的文章,就像是供高技术读者群阅读的公告栏一样。

        这么多的杂志起到了传播微机信息的重大作用,使得处于最边远地区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能够随时掌握个人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随着8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成为一个大规模的产业,介绍个人计算机发展动态的工作也演变成为个人计算机产业的一个大型卫星产业。对计算机信息的需求增长速度似乎超过了对计算机设备本身的需求。

        70年代初,斯坦福医学中心也是斯坦福自由大学的所在地,它提供了另一种非正规大学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这正是沃伦喜欢的。不久,他就成了斯坦福自由大学的执行秘书和新闻通讯编辑,同时又从事许多不同的咨询工作。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鲍勃·奥尔布雷克特和丹尼斯·艾利森。

        格林要求赫尔默斯将文章内容搞得通俗一些,以扩大读者面,而赫尔默斯不同意。当第一期《字节》杂志发行后,他与弗吉尼亚迫使格林退出杂志社,从而接管了这份刊物的出版工作。1977年1月,《字节》杂志的发行量达5万份,成为这一领域中的主要刊物。这份杂志的大小与《科学美国人》相同,内容的编排与刊物《乡村之声》一样紧凑,刊物的风格与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会议的新闻通讯一样。赫尔默斯仍然任刊物主编,并且是公司的共同拥有人。1979年4月,他与弗吉尼亚将公司卖给了出版商巨头麦格劳-希尔公司。赫尔默斯从事该刊物的编辑工作直到1980年9月。

        这时Altair计算机问世了,接着又出现了盖茨和艾伦开发的BASIC语言。奥尔布雷克特在不打网球或者不教孩子学习计算机时,喜欢喝啤酒吃比萨饼,因此身体日见发福,丹尼斯·艾利森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学教授,他们开始寻找各种途径,将他们的专长用于传播计算机知识。《字节》杂志已于1975年9月创刊,但是当时没有软件杂志。业余爱好者要求《人民计算机公司》新闻通讯提供一个这样的杂志。得克萨斯州泰勒市的迪克·惠普尔和约翰·阿诺德给《人民计算机公司》新闻通讯发去了一个很长的代码清单,它构成了一个“小型BASIC”,属于2K版本的完整BASIC,可以在内存有限的计算机上运行。艾利森决定出版一份版本有限的只有3期的杂志,以便将这个代码送到业余爱好者手中。

        格林发现,当时可以得到的计算机著作和刊物好像都是用外文写的一样。只有计算机俱乐部的新闻通讯可以看得懂。这些新闻通讯也是了解新型微机的惟一的信息来源。格林对这种情况想得越多,他就更加意识到持这种观点的人决非他一人。全国有许多人都需要用明白易懂的英文书写的介绍计算机的文章。

        人们对这份杂志的反响非常强烈。1976年1月,这份杂志成为一份继续发展的出版物,名叫《多布博士的小型BASIC健美操与正牙术》。“多布”是艾利森与奥尔布雷克特的名字“丹尼斯”与“鲍勃”的英文字母缩写。刊物名字的其余部分是一种玩笑话,表示“如果没有过多的字节就可以瘦身”。吉姆·沃伦受聘负责刊物的经营管理。沃伦认为刊物的名字实在太古怪了,于是不久就将它改为《多布博士的计算机健美操和正牙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