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国学十大经典书兰陵王·《柳》/周邦彦

兰陵王·《柳》/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是周邦彦的名词,题目是“柳”,却非咏柳之作,而是借柳起兴,寄托离别的愁绪。

        柳是古人很喜欢的一种树。柳丝拂水,柳花似雪,柳浪如烟,柳叶如眉。大约从唐代开始,就有了折柳送别的风俗。有人说是因为“柳”与“留”谐音,有人说是柳树易活,希望离别的友人在新的地方能很好地活下去,恐怕都有一点牵强。当然也未必就是受被誉为中最美的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的启发。也许就是方便,因为古时候水滨堤上,“长亭外,古道边”,最多的就是柳树。但渐渐地也就成了一种风俗,唐以后的诗文中描写极多。

        离别的是谁,有人说是送别的朋友或者情人,有的人说是作者自己,都讲得通。

        此词分上、中、下三片。

        上片由柳起兴。“柳阴直”,是江边堤上、亭外路旁的柳,一排排,一行行,直直地通向远方。“烟里丝丝弄碧”,形容一片烟柳极为形象。“柳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如雾如烟的柳浪中,丝丝柳条拂动着一片翠绿。接下来一大段,都是写折柳送别,古往今来,离人无数,“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宕开来说,伤离别的并不是只有眼前的你我两人,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了。

        “梨花榆火催寒食”,再一次表明时间。寒食是清明前一日,这一天禁火,冷食,所以称“寒食”。古时候取火没有现在有火柴、打火机那么方便,早一点的是钻木取火,后来有了“火镰”一类的取火工具,方便一些。唐代寒食以后,有取新火的习俗,宫中取新火以赐百官,春季钻木取火所用的是梨木和榆木,所以称“梨花榆火”。“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是昨夜的送行酒宴;“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是今日的离别。

        下片是离别后的追忆。“别浦”是河流入江海之处,这里指离别的地方。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津堠”,是渡口可以了望和休息的处所,这里也指离别之处。“别浦萦回”,是因为船渐行渐远;“津堠岑寂”,是因为斯人已去。眼前只有“斜阳冉冉春无极”,这也就是“凄恻,恨堆积”的原因。

        人已远去,很自然地会想到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多么温馨浪漫。而这一切,已随着斯人远去而被带走了,回想起来,就像是一场梦。此时此景,换成任何人,都会“泪暗滴”了。

        小说家说周邦彦在李师师家中遇到宋徽宗,不得已躲在床下。第二天把夜晚所见写成了著名的《少年游》,得罪了徽宗皇帝,被赶出京城。李师师去送他,回来后徽宗问她周邦彦有没有写新词,她就唱了这首,宋徽宗因此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大晟府提举。

        小说家言未必可信,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力辩其污,但却说明的艺术性确实非常高。据说传唱一时,“绍兴初,都下盛传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樵隐笔录》)。这首词,也一直被认为是周邦彦词中最好的一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