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国学整本免费姜夔

姜夔

        是要唱的,汉魏六朝乐府是要唱的,唐诗也是要唱的,但是怎么唱,却不知道了。古人说,这是歌法失传了。这个问题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奇怪,难道他们没有乐谱吗?只要有乐谱,现在不是一样可以照谱演唱吗?

        古人是有乐谱的,汉代的乐谱叫“声曲折”。《汉书·艺文志》中就在记载《河南周歌诗》七篇之后,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之后,有《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这种“声曲折”的乐谱的实物资料,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明正统九年(1444)刊行的《道藏·玉音法事》中的赞颂音乐,即使用这种谱式。乐谱上方记写歌词,每字下面用曲线记录唱腔高低上下的转折。西藏地区佛教寺院也有曲线谱,用于记写唱诵经书的音调。相传为14世纪经布敦和他的弟子宗喀巴创制,藏语称“央移”。这种记谱法很不科学,至今都很难解读。唐诗也应该是有乐谱的。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这是被称为“燕乐半字谱”的一种乐谱,但也没有传下来。

        在敦煌莫高窟所出的卷子中,有一卷《仁王所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变文,在背面抄录了一套乐谱,现在一般称为《敦煌曲谱》,抄录时间是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记录了二十五首唐曲,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倾杯乐》《伊州》《品弄》《慢曲子西江月》等,是现在唯一能见到的唐人乐谱。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据称已经破译,并能演奏,但是不是就是唐人之旧,还很难完全肯定。所以对于唐诗的唱法,仍然不太清楚。

        宋词也是要唱,而且一定要唱的,那么宋词音乐是什么样的呢?

        在流传下来的宋人词集中,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集》在许多词的旁边写下了“旁谱”。这个“旁谱”所使用的,是宋代广为应用并一直沿用到近代西洋五线谱和简谱传入之前的“工尺谱”。这种记谱法在现在的老一辈戏曲艺人中,都还有人使用,所以是完全可以正确解读的。这也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唯一词谱,使我们知道了宋词的唱法(这些乐谱已经杨荫浏等人译成简谱和五线谱出版)。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鄱阳县)人。他虽然才学出众,在诗词、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却一直考不中进士,最后以布衣终老。

        年轻的时候,诗已经写得很好,遇到“中兴四大家”之一的萧德藻(“中兴四大家”一般指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但也有指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萧德藻的)。萧德藻看了姜夔的诗非常高兴,说:“我写了四十年的诗,今天才算是遇到敌手了。”并且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姜夔虽然一生没有做官,但是结交的都是当世的名人,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辛弃疾、朱熹、叶适等都是他的好友。他一生都过着清客式的生活,图籍书画汗牛充栋,但生活却很清苦,死的时候竟至没有钱殡葬。所以,他与现实社会有一些隔膜,不像陆游、辛弃疾他们那样强烈地希望北伐复国,但是,对亡国之痛和金人的残暴还是有切肤之痛的,表现在他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昔日繁华的扬州,现在已是一座空城,原因呢,是“胡马窥江”。金人曾两次南侵,扬州都遭到很大的破坏。“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不说人,就连“废池乔木”,都怕再提起战事。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这两句“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下阕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的词,多感时、抒怀、交游、咏物之作,虽然也有一些兴寄,但更多的是自己不为世用的苦闷。比如著名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的词被后人称为“清空”“骚雅”。张炎《词源》说:“白石词如《疏影》《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什么是“清空”?沈祥龙《论词随笔》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也就是张炎所说的“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姜夔词的所谓“清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抒情咏物都不染尘埃,不着色相,即不死板质实,往往遗形得神,专从神韵气格入手,而且似柔实健,似空实实,既不同于传统的婉约派,又不同于豪放派,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疏影》《长亭怨慢》《淡黄柳》《扬州慢》等都具有这种特色。比如《淡黄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这首词,可以与《扬州慢》参看。南宋时,合肥已是边境,建炎间、绍兴末、隆兴初几经战火,已变得十分荒凉颓败,“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不正是《扬州慢》所描写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吗?“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不正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吗?只不过一写合肥,一写扬州而已。

        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很高,清代人甚至推为宋词第一人,有一点过分。近人将宋词分为婉约、豪放、骚雅三派,而以姜夔为骚雅派的创始人。这一派在张揖、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张翥等的努力下,在南宋中、后期大放异彩,但也因过分雅化而将词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带入死胡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