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汉朝历代帝王一览表二、猎杀与被猎杀

二、猎杀与被猎杀

        提前给虞诩挖坑的,是羌人。这帮人听说他要到武都郡赴任,兴奋得像过大年发了红包似的。

        他们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兴奋找到了对手,而是恨。

        要知道,如果不是虞诩,任尚可能现在还在被他们追着打,怎能轮到任尚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宰割他们。

        所以,羌人这次就想置虞诩于死地而后快;而且都下定决心,不能出错,一次搞定。为此,他们出动了数千人,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崤谷埋伏。

        这真是一块杀人的好地方。

        当年韩信杀出汉中时,曾暗度陈仓,走的就是这条道。好了,网已经撒下,就等着肥鱼来了。

        对羌人来说,虞诩的确是一条肥鱼。但是他们忘了,这不是一条死脑袋的鱼。他能剿灭朝歌强盗,他能替任尚出计,杀出一条生路,就能替自己创造一条康庄大道。

        都说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没有门槛,那就是强人。毫无疑问,虞诩就是这样的强人。强人是怎么造成的?往往具备几种动物的凶猛性格,那就是虎一样的威势、豹子一样的速度、老鹰一样的眼力、狐狸一样的狡猾。

        这么一种强人,你跟他玩?那就来吧,虞诩奉陪到底。

        羌人以为自己搞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虞诩出发之前,就已经闻到了风声。于是他先对外发出一条消息,现在不急于出发,等援军到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羌人以为虞诩怕了,认为干等误工,不如先去干别的事。他们分散兵力,到各郡抢劫过冬粮食去了。

        殊不知,他们已经上当了。

        虞诩闻听羌人撤军,立即出发。为了赶路,他拿出了拼命的力气,没日没夜地跑。在那种没有高速路的山路里,他竟然一天赶了一百余里。

        在赶路的过程中,虞诩也设了一张网。他命令士兵做饭时,每天加做一倍的灶台。第一天一个,第二天就两个,第三天就四个,由此类推。

        熟悉孙子兵法的都知道,虞诩这样做,已经犯规了。当年,孙膑行军时,每天都在减灶,而且只允许赶三十里路。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持体力,以应突变。

        于是,有人很不解地问虞诩,你教我们做的,怎么跟兵法都不一样?为什么?

        真是死脑袋。

        不解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于兵法,孙膑是怎么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看懂孙膑这话的都明白了,我如果很行,就可向敌人说我不行,反之亦然。

        虞诩给下属解释道,当年孙膑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才故意减灶的。可现在的情况是我弱敌强,为了迷惑对方,加灶就是为了给他抛烟幕弹;一天跑上百里路,就是趁他们在犹豫之时多赶几段路,到时就算是被发现了,想追都追不上了。

        众人恍然大悟。兵法,教出的都是书呆子。真正读懂兵法的人,怎能被兵法所拘束呢?

        就这样,虞诩一路忽悠,羌人一路上当,终于到了武都郡。

        当虞诩进城时,羌人尾随跟到,他们数万人包抄上来了。此时,虞诩手里只握三千兵,而羌人有数万。前面说过,这帮人都是骑兵,要冲杀起来,威力是很吓人的。

        虞诩在城上看着城下的羌人,羌人也在城下看着城上的虞诩。这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实在很让人揪心。揪心的是羌人,虞诩此时淡定得很。他吩咐士兵,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乱射强弩。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明白了。在战场上,步兵是干不过骑兵的,但骑兵跑得再快,也没有一样东西快。这个玩意儿,就是强弩。虞诩为何如此淡定?就是因为他手里握着毁灭骑兵的致命武器。

        当年,李陵率五千步兵,就敢出征匈奴,凭的就是这种重型武器。今天,强弩在手,虞诩看到了胜利已经在向他招手。

        虞诩吩咐不用强弩,不等于不放箭。

        他告诉士兵,先放小箭,等羌人上钩了,集体扑上前时再用强弩。士兵照办,朝城下放箭。羌人一看,城上放的是什么箭,这小箭射程短,威力小,不要说射马,这种小箭射人都死不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有多想扁你。

        忍耐多时的羌人,终于出动了。他们全队纠集,准备攻城,给虞诩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当他们冲得正欢时,就马上后悔了。此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之前的小箭,而是威力无比的强弩,就算长翅膀也逃不出去了。

        兵者,诡道也。虞诩实在太狡猾了。为了发挥强弩的功用,他之前就训练好了,即二十人集中一个射击网。在他的强弩攻击下,羌人纷纷倒下,满地找牙。等他们快要找到牙时,还没上马,这时又发现一个可怕的景象——虞诩带兵出城,杀向他们来了。

        不要说找牙,捡条命就不错了。羌人溃不成军,急行撤退。

        第二天,羌人又回来了。

        这次,他们学乖了,为了防止强弩攻击,他们选了一个安全地带,远远地观望着汉军。他们看到,汉军从东门出来,又从西门回去。来来回回,每次衣服都不一样。

        晕了,难道虞诩真的等来了援军了吗?这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呀?

        羌人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让我替虞诩告诉你吧。

        汉军其实就是原来的那三千兵。虞诩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只是这些人进城后,换了衣服,马上又出来,在城下走完秀,就又回城去了。就这样,他们总共走了好多趟秀,羌人就以为是援军来了。

        死脑袋就不要出来混,出来混,就要狡猾点,虞诩已经彻底将羌人转晕了。羌人见状,知道没法玩了,准备撤回家抱孩子了。

        真正的肥鱼,正是羌人。肥鱼都上钩了,就别想撤了。

        就在羌人撤退的路上,虞诩已经打好了埋伏。等他们靠近时,杀将出去,收获不少。羌军大败,死伤无数,元气大伤。

        经过这次较量,羌人终于领教了什么叫真正的江湖高手。从此,羌军主力无力再纠集大部队进攻虞诩。

        虞诩迅速恢复生产,三年后,粮价终于稳定下来。好人消灭了坏人,托虞诩的福,武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虞诩就像暗夜里的一缕星光,照亮了自己的前程,也照亮了汉朝的黑夜。但是,他没有照亮任尚的灵魂世界。

        此时,当虞诩已经忙活完时,那边的任尚还在忙着。

        当然,他也不是瞎忙。作为护羌校尉,等于是汉朝消防队队长,哪里有火星,就得往哪里浇水。邓太后看他一人忙得挺累的,又喊上一个人,派上一帮消防官兵去帮忙。

        你猜这是一群怎样的官兵?竟然是南匈奴兵。

        可能人有疑惑了,南匈奴不是造反了吗,怎么还在呀?的确没错,南匈奴是造反了,但是没有成功。南匈奴单于听信了韩琮,造反没多久,邓太后就马上派人去问候他全家了。

        邓太后派去的,就是梁慬。梁慬的功夫,大家都是看到的。他杀进了西域,又冲了出来,搞定了羌人数百个部落。在他的努力下,南匈奴单于被打怕了,只好投降了。

        很搞笑的是,南匈奴单于投降的时候,还将汉奸韩琮大骂了一顿。说,你告诉我汉人不行了,你看看,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么多凶猛的人,还说汉人没能人了。

        防火、防盗、防汉奸,这教训值得总结。

        南匈奴单于投降了,梁慬却不幸被抓去坐牢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些小事,不说也罢。现在要说的是,邓太后派了个人去顶替梁慬度辽将军的职,彻底剿灭羌乱。

        这个人,就叫邓遵,邓太后的堂弟。

        为什么要提拔邓遵,我想不用猜都知道一二。邓骘等人都不行了,邓太后必须培养邓家的后起之秀,不然什么功劳都留给虞诩和任尚这帮功臣了,她心里肯定是不安的。何况,这个时候派个邓家的出来收拾残局,稳赚不赔。

        所以,邓太后没有理由不培养自己的人。

        两年后,即公元一一八年,邓遵和任尚共同努力,消灭了羌人的残余势力。

        两人剿匪手段,可谓不谋而合。任尚买通杀手,干掉羌人部落首领,邓遵在战场上杀得不过瘾,见任尚的暗杀手段利润惊人,也跟着学,派人去刺杀了别的羌人首领。

        等到平反羌乱后,邓遵和任尚一起回到洛阳城。邓太后特别优厚堂弟邓遵,封他为武阳侯,采邑三千户。但是,任尚却很不满,对邓太后大呼小叫起来。

        他是这样喊的:我战功比邓遵大,凭什么我得的比他少。

        任尚说这话是没错的。从头到尾,他都在前线忙活。快要收工的时候,邓遵才出来露面的。他干得多,凭什么拿得少?

        我认为,任尚这种货色,他脑中不是缺了一根筋,而是一根半。

        半根就是军事才能太次,一根就是政治脑袋太水。当年,因为短了一根筋,丢了西域。现在,再加半根,连小命都保不住了。

        果然。他想跟邓遵争功,反被人家控告,罪名是杀人以少报多,贪污受贿。邓太后派人去查,查出这小子竟然贪污千万钱以上。

        汉朝法律规定,春天不能行刑。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遥远吗?如果命好的,过了春天,可能会遇上特赦。

        但是,在这个北风那个吹的冬天里,任尚却永远看不到他的春天到来了。

        公元一一八年,十二月,冬天。

        任尚被押出长安,斩首,财产没收充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