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韩剧《商道》国家和个人本是一体——整体与个体的平衡

国家和个人本是一体——整体与个体的平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真正的成功者,是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得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李嘉诚早在1997年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已说过:自己认为爱国应与生俱来,如果一个人没国家民族观念,即使富有,亦实在令人惋惜。但不表示捐钱才算是爱国,没钱的人一样可以非常爱国,一样可以做许多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不能说有豪华的衣食住行享受一生就满足了。

        他常说一句话:“有些人一生中无论生或死与这世界完全无关。假如只顾独善其身,对社会对国家不闻不问的话,那样的人有多少财富都没意思,死后与草木同枯而已。”崇高的使命感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是李嘉诚被全球华人敬仰的重要原因。

        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全球性石油危机,香港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尤其对塑胶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危机引发原料价格暴涨,从年初的每磅6角5分港元上涨到秋后的每磅4~5港元。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如临末日。不少厂家因原料储备不足,一时“无米下锅”,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其实,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石油危机本身,因为国外塑胶原料的出口离岸价只是略有上涨。原料价格急速上涨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香港的进口商利用生产厂家因石油危机产生的恐慌心理,垄断价格,一致提价,再加上炒家的介入,使价格节节攀升,最终到了厂家难以接受的超高价位。

        面对这场关系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挂帅拯救塑胶业。其实,此时的李嘉诚已经把经营重点转移到地产上,而且也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益。因此这次塑胶原料危机,对长江的整个事业来讲,影响不会太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就有充足的原料库存,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公德心。他不能眼看着潮籍塑胶商们就这样毁于一旦,更不愿整个香港塑胶业就此走向衰落。在李嘉诚的倡议下,数百家塑胶厂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甚至有不少非潮籍塑胶商也主动加入进来。

        要打破进口商的垄断,就只有厂家自己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但单个塑胶厂家由于购货量太小,国外原料商不愿意进行交易。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向国外原料商进货,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很快便达成了交易,从国外购进了相对便宜的塑料原料。

        购进原料后,再由商会出面协调,按实价分配给各股东厂家。在厂家联盟面前,进口商对原料的垄断不攻自破,不得不自动降价。这样,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在李嘉诚的鼎力相助之下,终于烟消云散了。

        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有一个惊人之举。他将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匀出了1243万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在直接购入国外厂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购入价格转让给了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多达数百家。此举真可谓雪中送炭,他因此被人们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李嘉诚扶危济困的义举,为他树立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这种信誉和声望又回馈了他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暂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就算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已是经商的上乘之作。他救人于危难之中,为了行业的利益,为了香港和华商的发展,铁肩担道义,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将“大我”利益放在“小我”之上,结果也保全了“大我”,成全了“小我”,让他似乎在不经意间,赚得盆满钵满。

        李嘉诚这种为国为家的无私精神,也体现在他的爱国热忱上。他曾说,自己的财富源于社会,因此也要用于社会。他密切关注祖国的腾飞和发展,一心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作出一些贡献。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坚定了李嘉诚看好香港、看好中国内地投资环境的信心,把长实的投资目标重点转移到大陆这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同年5月,与深圳市政府成立长和实业有限公司,出资1亿港元,10月决定投资开发盐田港货柜码头,出资35亿港元,投资深珠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出资近百亿;在上海获得火车站以南5.87公顷土地使用权,发展物业投入资金上百亿,与上海港务局合作,和黄注资60亿共建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上海国际深水港码头;在海南投资18亿开发海南洋埔自由港;在福州投资35亿改建旧城区;在重庆参与市政府康居工程,和黄出资10亿港元;北京王府井旧城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5亿美元,短短一两年内,李氏集团在内地投资超过500亿港元。

        李嘉诚的投资项目,引进了国际高新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改造了一批落后的国有企业、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有所提高。盐田港、中港集装箱码头等项目的优良业绩,为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树立一个好榜样。李嘉诚先生在内地大手笔投资,对稳定香港民心,对香港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不仅在项目投资上顾全大局,支持祖国的宏观调控,在慈善事业上他也是不遗余力,甘于奉献。

        2006年8月25日香港《大公报》报道,曾将名下基金会称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在集团业绩公布会上表示,基金会过去已捐出近80亿元,未来还将有巨资投入,他表示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会少于他财产的1/3一。以李嘉诚约1500亿港元财产计算,基金会将增至480亿元,这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2007年11月18日为庆祝排行榜成立5周年,《商业周刊》编撰了“慈善人堂名册”,列出全球慈善家中的佼佼者。李嘉诚成为“名人堂”唯一榜上有名的华人慈善家。《商业周刊》指出,李嘉诚在一个慈善捐献尚未成风的地区开了先河,推动贡献文化。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统筹他在医疗、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小区福利项目的私人捐献。自成立至今,李嘉诚基金会所捐献的金额已超过了84亿港元。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李嘉诚先生得知灾区学校遭受严重破坏,十分关注,为帮助受灾地区师生早日重返校园,5月13日他决定首批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通过教育部帮助灾区学校进行灾后重建。5月19日,李嘉诚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1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共捐出的3000万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1.3亿元人民币。

        李嘉诚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所以他舍得花大力气,花大本钱。他深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国策。在这个目标下,国家和中央的领导致力于和未来的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尽心尽力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他对内地及香港的前途都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相连,只有内地安定繁荣,香港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稳定。

        对于李嘉诚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全球华人也对他表示了无限的爱戴和钦佩。他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经商和处世的智慧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