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哼哼唧唧唧复唧唧一个人的思想是他自己的吗?

一个人的思想是他自己的吗?

        或问:既然思想是我的,为什么有时候我控制不了我的负面情绪?

        答曰:你的负面情绪不是你的,你的思想也不是你的。

        先不着急解释这句话,先聊聊《小苹果》为什么会火。

        第一,自身的质地。《小苹果》本身得有能火的特质。好比一捆干柴遇到火星就会燃,一块生铁就不行。

        第二,明火。干柴要燃,得先点着。好的营销和推广,就是明火。

        第三,相应的环境。干柴要燃,就不能在瓢泼大雨的夜晚,在湿漉漉的地上。如果《小苹果》出现在八十年代,它就火不了。

        这三个条件,同样适用于一个人发火的时候。

        比如,你修改了八次的方案被领导毙了,回到家,狗撞翻了一只空瓶,你一脚踢在狗屁股上。这个举动的发生,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自身的质地。也就是本身有不愉快的情绪。在这个例子里,是狗做了一件让你不开心的事。如果它做了一件让你开心的事,虽然之前你的方案被领导毙了,也不大会一脚踢在它屁股上。佛家把这个叫“因缘”。

        第二,明火。也就是发泄的对象。你得有个发泄自己情绪的渠道。狗这时候跑到你身边,就为你发泄情绪提供了一个对象。否则,一般情况下,没有心智失常,你不会朝空气踹一脚。没有发泄的对象,情绪就会“密云不雨”,就像缺少凝结核,水汽无法凝结。佛家把这个叫“所缘缘”。

        第三,相应的环境。即当时不能有阻碍你发火的条件。比如,你很想发火,但这时候大领导在旁边,你又怕领导,火就发不出来。如果现有的条件不阻碍发火,佛家把它们叫“增上缘”。

        因此,发火并不是你自身独自引起的,谁没事会自己制造点气去生呢?说“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干嘛不高兴”的人,就不明白高兴不高兴并不是只取决于自己。人家平白无故踹你一脚,你能高兴?

        几乎所有的现象,都是众多条件配合在一起产生的。负面情绪也是这样。如果你每次不高兴就会得到一百块钱,那么你永远没有办法一次性连续得到五百块钱,因为得到一百块钱这件事情本身是让你高兴的。所以在得到第一张一百块时,就注定你得不到第二张了。但如果反过来,每次不高兴就会让你损失一百块钱。你的钱就会连续损失下去。

        不能控制负面情绪,和不能控制吃到好吃的就开心是一个道理。

        别人欠你钱不还,你会有负面情绪。别人欠我钱不还,我也会有负面情绪。因为这些事情本身就带有引起负面情绪的属性。一个悲伤的故事,每个人听了都会悲伤,悲伤是故事的属性,而不是读者的属性。

        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悲伤的故事就是琴,遇到读者,好比琴遇到指头,二者和合,才能发出琴声,生起悲伤的情绪。

        或曰:那我不去碰负面事件不就得了。

        答曰:你做不到。你坐在这里不动,有人会来找你借钱。你待在家里不动,也会感冒生病,感冒生病怎么可能躲避掉呢。

        现在,说说为什么你的思想也不是你的。

        如果思想是你的,那你有什么思想不是从外边来的?——毛泽东思想还来源于马列主义和呢。当然,还结合了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

        很多东西有它自身的寿命。比如你建了个群,拉两个人来聊天,慢慢人越来越多,等到你退群了。群依然在。许多年后,群里的人全都换了,群可能还在。思想也是这样。

        你的思想是电脑里的资料和信息,你只是硬件设备。一台电脑报废了,里面储存的资料完全可以转移到别的电脑上。

        马克思死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这就好比把一台电脑的资料拷到另一个电脑里,电脑本身报废掉了。而拷过去的资料,又不断地补充更新,只是由于来源,还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

        那么,有没有一台电脑报废,资料没有拷出来就随之报废掉了的呢?当然有。比如马老三思想。我们不知道马老三思想是什么思想,因为他的电脑报废的时候资料没有拷出来。

        是否把一份资料拷出来,并不取决于某个人,而取决于这份资料自身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有顽强的力量留在这个世界上。比如银行系统的账户,哪怕再更换设备都不会丢失。当然,许多年后也会,因为它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

        一种思想本身,是有它的期限、寿命的。它有力量去感染,去传播。每个个体只是它赖以繁衍自身所需的肉体工具。思想自身具备扩张的能力。如果这个思想本身不够有价值,它会自己枯萎、消散。

        大到“孔子的思想”,小到“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这句话,都是一样。

        “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能超越许多代人的寿命而不死。你不讲它,不去传播它,它也会借别人的口和耳传播下去。它本身是有生命力的。

        从宋朝到清末民初,许多诗人的诗里都有一勺杜甫的味道,这就是杜诗的生命力。从先秦到民国,中国士人的观点里都有一勺的味道,无论是多是少,是赞同还是反对孔子,都绕不开。

        但杜甫的诗就是杜甫本人的味道吗?也不是。杜甫的诗里,可能有两勺诗经,一勺楚辞,两勺陶渊明,一勺庾信,一勺阴铿、一勺何逊,再一勺汉魏六朝其余人的味道。这些东西是汤料,加上开元天宝的骨头,往里一煮,出来的味道,我们叫“老杜”。我们读到黄庭坚的诗,说这一句是老杜的味道,意思是黄庭坚在煮汤的时候,从老杜的汤里舀了一大勺。

        为什么那么多人学老杜的诗,因为许许多多有生命力的气质在这里汇聚,这些气质有其扩张的势力。每一种气质,都有它扩张的要求。但有些气质的势力没有那么强,或者遇不到合适的土壤,就只好逐渐消散了。比如我翻董桥的散文,扑面而来的是民国时代旧文人的气息。这种气质在港台作家中并不罕见,但同时代的大陆作家身上就很少能嗅到这种气息。

        每一种气息都有它的生命和势力,并因此附着在与它相应的人身上,延续它的期限。所以,你在这个年代读杜甫的诗,不仅是你选择了杜诗,也是杜诗选择了你。是屈宋班扬那些人的气质选择了你。

        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他自己的,你只是临时的代管人。一个整天写代码不懂文言的人不会无故翻出读,却会对《乔布斯传》感兴趣,因为盘踞在一个人脑海中的思想有它自己的口味和要求,会选择与它气质相近的思想来融会,并排斥与自己相违的思想。这种特性,是思想存续自身的要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