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了东北卫立煌集团,解决华北国民党军的问题也就提前成了毛泽东考虑的中心问题。解决华北,主要就是消灭国民党军的两个战略集团,一个是傅作义集团,另一个就是阎锡山集团,解放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城市。
毛泽东原来预想是,先阎后傅(先打阎锡山后打傅作义),即先取归绥,继取太原,消灭阎锡山集团,在绥远、山西解放以后,集中华北人民解放军和东北野战军主力,夺取北平、天津,消灭傅作义集团。
为此,毛泽东决定在华北打3个战役。
1948年秋天,命令杨成武以华北第3兵团为主力组成西进兵团,配合东北野战军消灭卫立煌集团,牵制傅作义集团不得出关东援,同时向绥远进军,解放了察哈尔和绥远的大片地区,兵临归绥城下。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部署太原作战,命令徐向前、周士第的华北第1兵团于10月5日发起太原战役,“争取于12月15日以前攻克太原”。
第三个战役就是平津战役了。按照这一部署,在辽沈战役结束前两天,毛泽东在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要求东北野战军除派先遣兵团两个纵队即行南下,进至蓟县、遵化地区休整待机外,“其余在沈(阳)营(口)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12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
1948年11月6日,中原、华东两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7日,毛泽东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判断傅作义集团有可能采取三项方针:固守平津;放弃平津,傅作义嫡系部队撤回绥远,蒋介石嫡系部队撤至南京一带;放弃平津,蒋介石和傅作义的部队都向南撤。毛泽东考虑,如果傅作义采取固守平津的方针对我是有利的;如果采取撤退的方针,对我是利害各半,我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对今后作战不利,因为平津敌人保存了下来,以后还得打。这样,毛泽东就把指挥重心放到防止敌人撤退上,并开始考虑改变原定计划,适时发起平津战役问题。
通过权衡利弊,毛泽东提出了“抑留傅匪于(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的总方针,并着重强调“尤重在抑留傅敌于北平、张家口、天津、保定地区不使其西退,亦不使其得由海上逃跑”。
为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地区,毛泽东开始考虑华北第3兵团撤围归绥,首先集中华北第1、第2、第3兵团迅速攻取太原。对于攻太原,徐向前、周士第还于11月8日在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出增加兵力的建议。
然而,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根据毛泽东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就地歼灭的总意图,对增兵太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停止攻击归绥是抑留傅作义集团的一个重大步骤,但仅此还不够。11月15日,他们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暂不攻太原”。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这一建议立即为毛泽东所采纳,并于次日给太原前线的徐向前、周士第发电,征询推迟攻击太原的意见。
第二天,徐向前、周士第复电中共中央军委,表示完全同意暂不攻太原的方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