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鸿门宴后为什么项羽不攻打刘邦3.至情至性的《垓下歌》

3.至情至性的《垓下歌》

        在垓下合围之前,项羽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个铁铮铮的汉子。他身形高大,表情威严,易于发怒,霸气十足。总之,他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他完全凭感觉做事,两军阵前毫不含糊,有着超人一等的自信。只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稍稍流露出那么一点点焦躁。这是性情使然,因为他本就不是拖泥带水的人,他喜欢快刀斩乱麻的爽快。

        当然,他也有一点点对战争的厌倦,犹如时下忙碌的白领,做完一天工作回家,歪倒在床上,不想说话、不想任何事,只想静静地待上一刻,出上一会儿神。所以,鸿沟议和后,项羽立刻起营拔寨,回军彭城,想去享受那份阔别已久的安逸。但是项羽想错了,战争远未结束。刘邦终于背信弃义,撕毁合约,将战争推向了高潮,也把项羽推到了死亡线上。在垓下,项羽终于走入了人生的困境,他多年来紧绷着的情感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豪迈人生,也毫不掩饰地尽显了他的孤独与脆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不管这人外表是多么地强悍。也许,越是强悍的人,其内心会更加脆弱,因为他们的脆弱一直被外表的强悍包裹着、掩饰着,不易被人察觉。或者他们更愿意以强悍的形象示人,而不愿轻易将那种脆弱表露出来。不管哪一种,我们都不能不承认:那种脆弱一直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只是积蓄久了,当它爆发时,会来得异常猛烈,猛烈到你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一个傲骨铮铮的铁血男儿,他的名字是强者。为了让强者更强,他们会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直到自己不能承受为止。就像压弯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在那一刻,他们才会表现出孤独落寞,表现出脆弱的柔情。

        项羽被刘邦、韩信、彭越军团三方合围在垓下,“兵少食尽”,晚上却突然听得“四面皆楚歌”(刘邦是铁了心要整死项羽,大晚上的也不睡觉)。项羽惊醒,问左右:“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难道我们楚国都被刘邦占领了吗?为什么这么多楚国人在唱歌呢。于是披衣下床,在帐中饮酒。

        项羽的家乡观念是很浓厚的,当初韩生建议他定都关中,他坚持要回彭城,所以这种乡音很容易引起项羽的共鸣。此情此景,项羽终于感受到一个无法挽回的战争结局,他一手缔造起来的楚国基业即将付之东流。多年来,他的豪情被一点点打压,奔波的疲倦,对战争的厌烦,对尔虞我诈的反感,不断催生着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接下来的场景,更像是一出煽情的情感剧。他不是一个人在喝酒,陪着他的还有虞姬,他最喜欢的女人,还有左右侍从。几个人都不说话,远处的楚歌杳渺空灵,游丝若现,帐内却显得异常安静。不同于白天的金戈铁马、挥戟扬鞭,现在的项羽,更像一个长久漂泊在外,突然回到家中乍见父母的大男孩,一个需要温暖和呵护的大男孩。

        三五盏过后,项羽悲从中来,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声音浑厚而略带哽咽,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悲壮而凄凉。

        项羽最心爱的东西,是一匹叫作乌骓的战马,这匹马跟随他征战南北,承载着他所有的威风和荣耀。还有他心爱的女人,虞姬,也像他的战马一样,始终陪伴,不离左右。如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八面威风,即将成为过眼云烟,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心爱的战马没有办法,心爱的女人也没有办法,只能给予他心灵上的一点慰藉而已。

        这是项羽内心情感淋漓彻底的一次展示,他完全褪去了一直以来的伪装,将火热的内心赤裸裸展现出来。在反复吟唱的歌声中,在“可奈何”“奈若何”的叹息声中,项羽潸然泪下……一个男人,而且是一个曾经顶天立地、叱咤九州的大男人,现在却像孩子一般无助,这是多么的无奈,又是多么的让人心疼啊。

        铁汉柔情,会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身边人无不被其感染,于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一片哽咽涕零声中,剧情达到了高潮,也迎来了项羽一生中内心最为低潮的时刻。

        关于项羽的情感,史书记载不多,仅仅是在这次垓下受困时,突然冒出来一个虞姬。当然,这是历史,不是言情小说,没必要刻意增加女人的戏份,但这个虞姬肯定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和项羽的感情非常深,项羽也非常喜欢她。项羽随军打仗都带着虞姬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像一个孩子一样的无助,虞姬的心碎了。她伴着项羽的慷慨悲歌,也和声而唱。和的什么,没有记载,《楚汉春秋》上说,虞姬当时唱的这样四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表达了愿意一同慷慨赴死,追随一生的柔情与豪情,同样的悲壮,同样的动人心魄。其实,不管这和曲是真是假,是否为后人的演绎,它都真实表达了彼时的真实情感。这就已经足够了。一个深爱自己男人的女人,不只是欣赏他的豪迈,欣赏他的潇洒,感受他的男人味儿,还会和他一起分享烦恼,分享痛苦,分享悲伤。不管这个男人怎样,是不可一世的“大王”,还是“意气尽”的普通男人,她都会一如既往地宠着他、爱着他,给他呵护,给他温暖。她会一直陪伴着他,走到生命的尽头。

        与项羽的铁汉柔情相比,刘邦就是软蛋而心硬了。

        攻下彭城后,刘邦本想把一家老小接到身边享福,因为战事太过顺利,刘邦一兴奋,于是“日置酒高会”,便将此事后延,天天只顾喝酒庆祝。这次刘邦收获不小,项羽的“货宝美人”得了不少,估计他也不想早早把吕雉接来监督他,乐得逍遥快活几天。可他没想到项羽来得如此速,屁股还没捂热就被打出了彭城,接一家老小的计划也就此泡汤了。

        刘邦被楚军追杀,狼狈逃窜,慌不择路,结果“道逢得孝惠、鲁元”,在路上遇到孝惠、鲁元二人。孝惠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刘盈,刘邦和吕雉的儿子,鲁元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刘盈的姐姐,刘邦和吕雉的长女。于是拉上他们一起走。结果楚兵追得急,车子跑得慢,眼看要追上,刘邦急了,“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毫不犹豫地把一对儿女双双推下车,赶车的滕公见状,赶紧“下收载之”,又把这姐弟俩抱上了车。刘邦于是又推,滕公于是再抱,“如是者三”,姐弟俩差点没给折腾死。最后这赶大车的滕公也急了,说:“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说急也没这么急的,这是您的亲生儿女啊。再说总这么推来抱去的,敌兵可就真的追上了。刘邦这才作罢,这对亲生儿女这才没被赶下车。

        对亲生儿女都这样,那心肯定是石头做的。不过也不能就此说刘邦不在乎家人。打下彭城,他没顾上接家人,但始终也没忘了。跑路时,刘邦“欲过沛,收家室而西”,还是想绕道沛县顺便把一家老小接了,只是被楚军抢先一步抄了家,父亲和妻子还做了俘虏。广武对峙,项羽欲杀刘邦的父亲,刘邦表面轻松,甚至强言杀了也给我分块肉吃,但其实内心也是提心吊胆的,毕竟那是他亲爹,只是那时他也没别的办法。鸿沟议和前,刘邦也是先派了使者去索要父亲和妻子的。

        以上这些事例都表明:刘邦还是很在乎他的家人的。只不过他的这种在乎是有前提的,就是要在自己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亲情,才会考虑感情。当他自己面临危险,自顾不暇时,亲爹、亲儿子和一个外人没啥两样,都可以扔在一边不管。也就是说,他更在乎的是他自己。

        一个人的失败,往往是因为感情的拖累。因为他有顾虑、有依赖,这份顾虑和依赖会让他变得犹豫不决,因为他更喜欢囿于这种情感中去享受那份安宁。这样的人有血有肉,生活得踏实,会让家人放心,会让自己的女人放心。而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脱离某些感情上的羁绊,如此才能轻松上路,这一点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刘邦做到了,所以他注定要成功。但这种人是不值得欣赏的,更不值得提倡,如果人连感情都没有,那还能称其为人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