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红色aj叫什么三五九旅创造奇迹

三五九旅创造奇迹

        使用军队和文职干部生产不是件新鲜事。1936年,埃德加·斯诺曾报道了一种“星期六突击队”的方法,“每个苏维埃干部、红色游击队员、赤卫队员、妇女组织,以及附近的红军部队,都被动员至少干一天的农活”。

        但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一种生产运动,是由部队系统首先开始的。起初,萧劲光领导下的八路军留守兵团的一部分部队在战斗之余,从事农副业生产,种菜、养猪、打柴、做鞋袜等,从而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毛泽东肯定了这一做法,要求推广到留守兵团的所有部队,让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

        在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是一面旗帜,并创造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

        三五九旅是1939年秋季,奉命从晋西北前线回到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光荣任务的。

        1941年3月,三五九旅又奉命开进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是地处延安东南90华里的一处山川,方圆约100平方公里,是延安的南大门。那里从前也曾是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只由于近百年来兵荒马乱,导致该地区成为人迹罕至、草木丛生、荆棘遍地、鸟兽纵横的荒野。

        1940年冬,朱德提出了部队实行屯田的主张,指示部队在不影响战斗、训练的情况下,实行垦荒屯田。他多次到南泥湾踏勘,认为在那里屯兵具有战略价值,而那里土质肥沃,适宜开荒种地,把它确定为部队的屯垦之地。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三五九旅分四批开进了南泥湾。

        陕北的三四月,冰河刚刚解冻,从塞外吹来的北风仍寒意十足,而南泥湾除了遍地的荒草和茂密的山林外什么都没有。可三五九旅的英雄们一点也不畏惧,他们有的是办法:

        没有房子住,他们用树枝和茅草搭成“帐篷”,挖出窑洞。

        没有粮食吃,他们就翻山越岭到百里外的延川、延长去背粮;每天定量的半斤不够吃,就派人打猎,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缺少生产工具,他们四处找来废钢铁,自己打铁,制造工具。

        不懂耕作,就虚心向老农请教……三五九旅制定了边生产边训练的计划,农忙时生产,农闲时练兵,旅部领导提出了“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的口号。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炊事员,一律参加生产。

        雄杜林森在一起王震旅长带头开荒,双手打出血泡,战士们劝他休息,他幽默地说:“轻伤不下火线!”后来一位到边区采访的记者赞叹:“他的双手也像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

        七一八团的团长陈宗尧和政委左齐因表现突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的报告中深情地说:

        “陈宗尧同志是八路军的团长,他率领全团走几百里路去背米,他不马,自己背米,马也背米,全团指战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人人精神百倍,无一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政治委员,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开荒时他拿不起锄头,但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去给战士们吃,使得战士们感动得不可名状。”

        这对共产党以外的军队来说,的确是不可思议的。而三五九旅正是靠着这种上下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取得了南泥湾屯垦乃至整个大生产运动的成功。

        在干部们的带动下,三五九旅官兵干劲冲天,南泥湾这块久已沉寂的荒川,到处是刀劈斧砍、镢头铲地的响声和将士们欢快的笑声、豪迈的歌声。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叫累。

        部队还开展了劳动竞赛,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营与营之间展开竞赛,一时捷报频传,使开荒进展不断加快。

        刚开始,陈宗尧这个团的175名劳动英雄,每人每天开荒1亩多,远远超过全旅开荒5分地的成绩。其中一位叫李位的劳动英雄创造了一天开荒367亩的记录。这些同志的经验推广后,全旅平均每人每天开荒2亩,相当于当地老百姓开荒数的4倍。而七一九团的另一位劳动英雄刘顺清以一天开荒411亩的战绩又刷新了记录。

        有耕耘就有收获。全旅官兵当年镢头挥舞、泥土翻飞处达112万亩,粮食自给1个月,经费自给额78%;1942年,开荒268万亩,粮食自给达3个月,经费自给额达92%;1943年,开荒10万多亩,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到1944年,该旅开荒猛增到26万多亩,达到了“耕一余一”,不仅粮食、经费等全部实现自给,而且还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1万石。战士们的伙食也大为改善,1942年,每人每月吃2斤肉,每人每天平均5钱油、5钱盐,一斤半菜,会餐能吃鸡鸭、大米、白面。干部战士住上了平整、宽敞的窑洞,穿上了暖和的冬衣,盖上了厚实的军被。

        经过官兵们的努力,在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南泥湾耕种土地35万多亩,收获粮食多石,挖窑洞1000多孔,建平房600多,置办1万多件家、农具,把昔日的荒山野草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在南泥湾,三五九旅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开垦旱地、水田外,还开展多种经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工业、运输业全面发展。

        养猪,1942年全旅养了2000多头。

        工业,创办了纺织厂、鞋厂、肥皂厂、造纸厂,有了自己的盐井、炭井、磨坊、油坊。旅供给部办的大光纺织厂能够织出闪光布、斜纹布、华达呢,品种达200多种,远销葭县、清涧、吴堡等地。办起的运输队,主要从事运盐工作。

        人们说陕北有三宝:“食盐、皮毛、甜甘草。”由于日军占领了沿海各省,海盐来源被切断,中原及西北各省对盐的需求量增大。三五九旅用600头骡马组成运盐队伍。据统计,全旅在工业、商业、运输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收入,解决了部队所需经费的933%。

        在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堪称部队生产的模范。

        1942年7月,朱德总司令到南泥湾巡视,看到南泥湾面貌焕然一新,漫山遍野是绿油油的庄稼,层层新窑如高楼大厦,兴奋地赋诗称赞: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清流在怀抱。

        ……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1943年9月,在南泥湾遍地金黄、丰收在望的季节,毛泽东、任弼时前来视察。

        毛泽东走进刷得雪白的窑洞,看到桌子、凳子和一切家具都是战士们自己做的,微笑着说:

        “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同志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

        望着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毛泽东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看,困得同志们连拐柳病都消灭了。”

        接着,他大手一挥,总结说:“困难,并不是不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自力更生”是大生产运动的主旋律,依靠这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渡过了经济上的难关。

        大家肯定了三五九旅的成绩。毛泽东亲自为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三五九旅被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其经验得到推广。传唱至今的《南泥湾》歌曲,是1943年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真实地记载和颂扬了当年南泥湾的精神。

        与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屯垦的同时,中央警卫四团在鄜县的槐树庄屯田,两年开荒23万亩,收获粮食30多万公斤。战士杜林森竟创造了一天开荒6亩3分的最高纪录,成了有名的“气死牛”。

        驻扎在陇东的三八五旅,在旅长王维舟的率领下,开进了沟深林密的大、小凤川,烧荒造地。林中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战士们把打猎与练习射击结合起来。有的战士非常机智,把猎获的兔子同手榴弹一起拴在树上,豹子吃兔子时,手榴弹爆炸,就把豹子炸死了。有一次,他们把猎获的一只特大的豹子带回延安,送给朱总司令。

        此外,豹子川、清泉镇等军屯区的生产也搞得热火朝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