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红色掌柜肖林简介7.4 经济调整要“伤筋动骨”

7.4 经济调整要“伤筋动骨”

        一曲“隆中对”,赢得满堂彩。陈云说,经济调整要“伤筋动骨”。

        除了寻找各种应急的办法外,陈云还在思考着落实调整方针、让国民经济走出困境的各种办法。

        当时,“大跃进”难以为继,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面对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局面,财经部门虽然有最直接的感受,但囿于对经济建设方针认识上的局限,不能跳出“跃进”的框子,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分析形势,只知道形势很困难,心里着急,又找不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调整方针落实不下去,工作十分被动,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批评。

        陈云也出了很多主意,如卖高价糖果、点心、炒肉片,搞出口基地保证出口争取外汇,等等,虽然在改善市场供应、回笼货币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仅有这些措施是不够的。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七千人,所以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认识上前进了一步,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和错误,指出全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要发扬民主集中制,对前几年的工作失误承担了责任,使党内政治生活面貌有了改观,初步使大家解放了思想,敢于直言。为调整方针的落实贯彻,为国民经济走出严重困境打下了思想基础。

        陈云对此评价很高。2月8日,陈云在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上发言说,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不要估计低了。只要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我们共产党就将无敌于天下。

        七千人大会以后,财政部门向中央反映,当年财政有二三十亿元的赤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刘少奇决定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这个会是在中南海西楼开的,由刘少奇主持。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猛烈攻击的西楼会议。在这次会上,陈云把自己一段时间来对于形势的观察和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作了详细的阐述。

        对形势的估计上,陈云认为,困难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困难是农业减产,粮食不够吃。

        第二个大困难是,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同当时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不相适应。

        第三个严重困难是,钞票发得太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提法是非常尖锐的,也是非常刺耳的。但陈云从实际出发,认为事实就是这样。他说,现在的通货膨胀,虽然根本不同于国民党垮台前那种恶性通货膨胀,但是,毫无疑义,也是一种通货膨胀。这几年挖了商业库存,涨了物价,动用了很大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上还欠了债,并且多发了六七十亿元票子来弥补财政赤字,这些,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第四个困难是,城市的钞票大量向乡村转移,一部分农民手里的钞票很多,投机倒把在发展。

        第五个困难是,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很多。

        看清了困难形势,有利于对症下药,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陈云提出,要把10年规划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恢复阶段,后一个阶段是发展阶段。

        恢复阶段的时间,陈云考虑,从1960年算起,大体上要5年。

        陈云提出把10年规划分两个阶段的说法,虽然没有人提出异议,但他提出恢复需要5年时间的意见,有人认为太悲观了,后来又被说成是“右倾保守”,泄了气,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最后实际却表明,陈云的估计惊人地准确。

        在这个讲话中,陈云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继续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在保证基本生活资料不涨价的基础上,采取卖高价点心、糖果等措施,回笼货币,制止通货膨胀,打击投机;增供大豆、多造海船增加水产供应等,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用增加对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的口粮供应、增加化肥和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等办法,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

        针对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问题,陈云要求计划机关把主要注意力,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并且要在国家计划里得到体现。陈云说,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年产750万吨钢,2.5亿吨煤,也是重要的,但这是第二位的问题。在不妨碍增加农业生产和制止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能搞到这么多钢和煤,当然很好;如果有所妨碍,搞不到这么多也可以。

        要增加农业生产和制止通货膨胀,只靠国务院的农林办公室和财贸办公室是不行的,主要要靠计委、经委等综合机关,在国家计划中把这些事情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陈云说,毛主席早就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必须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计划。现在,必须研究我们的计划工作和经济工作,怎样才能切实地体现这个精神。

        陈云的这个讲话,把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克服困难的条件和办法作了透彻的阐述,使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表示完全赞成。刘少奇并请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更充分地讲一讲,让参加国务院会议的全体成员都了解我们的经济情况,了解方针政策。

        1962年2月26日,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成员会议在北京召开。陈云将在西楼会议关于经济形势和对策的讲话内容,展开作了进一步阐发。他的讲话不断被全场的热烈掌声打断。陈云越讲越起劲,身上出汗了,就自己脱去上身的毛衣继续讲。

        陈云提出的克服困难的办法,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承诺,而是条条实在,着着可靠,既行得通,又便于具体操作。到会的部长、主任等各部门的负责人听了,都抑止不住高兴的心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致认为,困难可以克服,希望就在眼前,所以完全自发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热烈鼓掌。

        西楼会议和国务院各部委党组负责人全体会议后,中央决定恢复中央财经小组,统管经济工作。4月19日,中央作出决定,由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统管全国财经工作。

        1962年3月7日,中央财经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陈云在会上讲话,对他在西楼会议上提出的办法,进一步具体化,并有所发展。

        陈云此时身体十分虚弱,医生要他长期修养。陈云赴华东休息后,领导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主要责任,就落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的身上。陈云也尽力做一些工作。

        中央财经小组根据陈云意见起草《关于调整1962年计划的报告》,建议对耗煤过多的小企业(主要是10万个小高炉)和大部分没有前途的地方建设项目实行“关、停、并、转”,并对关停的企业和建设项目要“拆架子、收摊子”,以便在1961年已经精减1000万城市职工的基础上,1962年再减少1000万,回到农村加强农业生产战线,使大减产的农业有力量支持已精减的城市职工生活。

        报告起草完毕并经周恩来审查修改后,周恩来叫薛暮桥把草案带到杭州去征求陈云的意见。这时陈云的身体仍很虚弱,每天只能谈2个小时,分3天报告完毕,他完全同意草案所提出的意见,要薛暮桥把他的意见转告总理。

        根据陈云的意见进行部署后,经济调整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果。1962年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比上年降低16.6%,产铁量比上年减少476万吨,钢产量减少200多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减少56亿元。陈云建议出售高价糖果、点心,开高价饭馆,后来又出售部分高档的高价商品作为补充,并借此回笼货币,稳定物价。此后三四年间靠出售高价商品共计多回笼货币50亿元,相当于1961年货币发行总额125亿元的40%,为物价稳定创造了条件。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1964年底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