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红四方面军长征事件木门会议

木门会议

        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后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二是扩大红军。在战争情况下,建立根据地是为了使红军有可靠的后方和稳定的兵源及物资保障,使红军的作战有依托;红军强大了,根据地也有了可靠的保障。两者密不可分。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后,川陕根据地得以扩大,红军得以补充,部队赢得了短暂的休整时期。自从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大半年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一直处在紧张的征战过程中,根据地的建设以及党内军内的一些重要事项急需解决。经过总部几位领导商议,决定召开一次党代会和一次军事会议。

        1933年6月25日,中共川陕省委在通江新场坝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曾中生代表省委作了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扩大红军,武装贫苦的农民,积极开展根据地周围和敌占区的游击战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稳定各级基层政权,扩大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加强部队的报纸《红军》的编辑与发行工作,发行《干部必读》理论刊物,号召党员、团员、革命群众军事化,开展白区和白军士兵的工作,扩大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

        旺苍县城东南三十六公里处有一古镇名木门镇,相传三国时期,蜀魏多次鏖战木门,张飞曾在此设伏,乱箭射死张郃。木门镇有一古刹名木门寺,木门寺原名老颧寺,相传建于南朝的梁朝,隋朝时毁于战乱,唐代后重修。木门寺背靠青龙寨,面对金鱼河,建筑宏伟庄严,大殿、前殿、后殿、配殿布置有序,周围古树参天、翠竹葱茏,环境十分幽静。1933年6月28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在木门寺里召开军事会议。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曾中生、傅钟、张琴秋、李先念、曾传六等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和师团级干部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由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主持。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徐向前就军事问题发了言,陈昌浩就部队建设、政治形势、学习、根据地建设等问题发言。会议作出以下重要决定:

        (一)加强全党团结,加强部队军政建设;

        (二)提高部队战斗力,扩编部队,将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的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

        (三)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军事训练;

        (四)恢复彭杨军政学校,加强军政教育;

        (五)不搞肃反扩大化,停止红军内部肃反;

        (六)关于开展地方工作问题。

        木门会议是自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以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作战经验,使红四方面军自黄麻起义以来积累的作战经验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部队的军事、政治、组织、后勤等项工作得到了提高,会议号召各级干部要有一面斗争一面学习的精神,不断总结作战经验教训,研究军事理论,探求新的战略战术。根据会议精神,红四方面军所属部队于7月上旬进行了扩编。

        以十师为基础,连同通江、赤北两县的独立团和万源、江口两县的独立营扩编为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军长刘胜模,政治部主任徐立清。下辖十师、十一师、十二师。

        以十二师为基础,连同巴中、恩阳、仪陇、阆中等县的独立团独立营扩编为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主任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

        以十一师为基础,连同地方独立团和其他地方武装扩编为第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参谋主任文建武,政治部主任张成台。下辖八十八师、八十九师、九十师。

        以七十三师为基础,连同南江、红江、旺苍等县独立团和独立营扩编为第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兼),政治委员张广才,政治部主任张成台。下辖九十一师、九十二师、九十三师。

        方面军直属机关有参谋处、总经理部、总医院、彭杨军政学校和警卫一团、警卫二团、妇女独立营等单位。

        改编完成后,红四方面军共辖四个军四万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就是这样一支经过血与火考验、战斗力强劲的红军部队,其领导干部都是年轻有为,久经考验,政治、军事上成熟的帅才。那一年,徐向前三十二岁,陈昌浩二十八岁,王树声二十八岁,以后担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仅二十四岁。

        1933年5月26日,刘湘、刘文辉之间再次爆发冲突,四川几大军阀的注意力转向内部争夺,刘湘公开表示“先安川,后剿共”。这就给了红军一个短暂但是极为宝贵的有利时机,红四方面军开展了根据地建设和为期三个月的大练兵运动。

        要赢得战争的胜利,有许多重要的因素,如部队的装备、后勤保障、战士的士气、训练水平、士兵的素质等。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总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将装备远远好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其根本原因就是,红军战士的军政素质远远高于敌人。

        木门扩编后,红四方面军从进川时的约一万五千人发展到八万人。部队扩大了,大量新战士进入红军行列,大量的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如何加强部队的军政训练,迅速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使大量新战士从一个自由状态的农民在短时期内转变为一个守纪律、有理想、不怕死的合格的革命军人,使大量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懂管理,会带兵,能打仗,这是红军扩大后面临的首要课题。

        从在鄂豫皖苏区起,红四方面军就形成了平时练兵和战地练兵相结合,走到哪里练到哪里的传统。徐向前提出:红军打仗主要靠有生力量,我们的有生力量就是人,是有高度阶级觉悟和杀敌本领的指战员。只有平素勤练、严练、苦练的部队,到了战场上才能以小的代价争取大的胜利。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最高军事主官,根据川北的地形特点和作战对象,徐向前提出开展“大练兵运动”,大练兵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一)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

        (二)河川战斗、山地战斗和夜间战斗的演练;

        (三)四大技术(射击、投弹、劈刺、土工作业)的训练;

        (四)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为了练兵,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和各军政治部编写了很多训练教材,如《连、排、班长须知》《连指导员须知》《支部组织及其工作》《俘虏兵工作》《管理教育上应注意的几件事》《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等。这些教材通俗易懂,内容具体,一看就明白,如“连长的责任”包括平时的、战时的、行进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平时的。内容包括教育管理、卫生管理、士兵能力考查、军容着装、武器给养的补充和支配、驻扎时的警戒等。

        (二)关于战时的。分别为战前的准备、战时的指挥和战后的检查。战前准备包括:给养、行李、伤病员安置、武器的检查、鼓动教育等;战时指挥包括领会上级作战意图、完成上级作战命令、侦察地形地物、严格执行战场命令、时刻保持与上级联络、伤亡的处理、冲锋前进时需带领全连行动、如排长伤亡时指定代理人、严格遵守行动时间;战后检查包括检查伤亡人数、收集清点战利品、检查武器的损坏得失、给上级报告人员和武器及战利品情况。

        (三)关于行进的。分别为无敌情的行军和有敌情的行军。无敌情的行军包括检查战士的鞋袜、服装是否合适,监督排长班长带领的队伍是否整齐、行军步伐是否均衡,休息时监督排长班长整理队伍、严禁战士饮凉水、严禁战士沿途购买东西吃,到达宿营地时妥善分配驻地;有敌情的行军包括经常注意前方的情形、随时注意命令、时刻观察地形地物。

        此外,班长的责任、排长的责任、连队指导员的责任、连队支部书记的工作、俘虏兵的教育管理等都非常具体明了,这些教育内容对于新扩编部队的管理和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傅钟、倪志亮、舒玉章、李天焕等等,几乎所有的有文化的红军高级指挥人员都动手写文章给部队开展军事政治教育作教材。如徐向前写的《简略卫生常识》、陈昌浩写的《与川军作战的要点》、舒玉章写的《追击要点》、曾中生写的《我们需要铁的纪律》和《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的要诀》等。

        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又是留苏的高才生,陈昌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目前能搜集到的资料看,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中,他写的文章数量最多。1933年8月,陈昌浩撰文《加紧对新同志的训练》:

        几万的新同志参加红军,红军扩大到两、三倍,这是土地革命胜利,共产党领导正确与同志们坚决争斗的结果。……新同志的成分大部分是雇农、贫农,无产阶级基础薄弱。他们斗争精神很高,但其斗争历史不久,斗争经验还差。作战固然勇敢,但还未经过猛烈火力与持久战争的训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固然坚决,但是,还没有经过更艰苦生活与困难物质的训练。革命固然是有认识,然而还没有经过共产党的严格洗礼。政治虽稍有训练,然而政治斗争的经验不够……因此,加紧新同志的军事的、政治的、党的训练——深刻与真实的训练——是我们每个干部万分紧急的任务。

        军事上的训练……最紧要是说明我们在猛烈火力之下打胜仗的本事与办法……

        政治同党的训练……使个个新同志了解,我们必然胜利的前途与达到胜利中必然经过的艰苦争斗。除去新同志中两种不良心理①由于当前困难,抹煞了远大的胜利前途;②由于小小胜利花了心,忽视今后的困难……

        在和川军交手过程中,陈昌浩尤其注意观察总结川军的作战特点。虽然红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的部队指挥员指挥艺术与水平欠缺,明明是可以打歼灭战的,结果打成了击溃战,敌人的实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有的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训,开战前,没有详细的战前侦察,敌人的火力点、地形、地物等都不清楚,枪声一响,指挥员把枪一举,部队就拼死向前冲,结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牺牲;有些指挥员不会合理地使用手中兵力,不会调配手中掌握的兵器,不会在战场上掌握部队等。针对这些问题,陈昌浩于戎马倥偬中写出很多关于加强部队军事建设的文章。1933年6月23日,陈昌浩撰写《与川军作战的要点》,对川军的作战特点作了仔细的分析,提出了红军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当时军队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献:

        一、看清地形、道路、要路口。问明当地土人或派小部队去游击侦察。指挥员尽量要去亲身查与了解。如果不完全了解的地形,只能先以小部队搜索去占领要点后,大部队才能推进。不要在不了解的地形上随便布置或轻易使用主力。

        二、占据要点。坚固阵地要点必先占据,必尽量。争取主阵地上必配足够兵力,预备队必放在阵地上或阵地附近,山岭上阵地是最后阵地、最主阵地,必在敌方来山,第一线必放在更前面,近河沟处要作工事。河道上要放哨,不要把山岭上当成第一线或主阵地。

        三、敌情应侦察清楚。应完全了解敌之某师某团,一团几营、一连几多枪、长官何人、战斗力、武器如何?士气如何?从前对战经验怎样?不要忽视敌情,更不要轻视敌人。总之要根据实情。

        四、集中兵力于要点战先破其主力,或先乘敌弱点。不要紧地方亦配以少数部队游击。主力攻敌时,非主力地方必助攻及佯攻,至少要坚守阵地。溃其一面再打别面,要绝不能轻于放弃。

        五、集中进攻分散游击。进攻点应尽量集中兵力,佯攻是应大肆游击,非必要地方亦可派小部队去游击,使敌捉摸不到我们的布置及战况。主力绝不可分散,游击区亦不能随便放弃。

        六、多留预备队。无论攻敌或防敌,预备队要多留。小部队据占某要点后,大部队应迅速跟进,击溃敌一点后,预备队要迅速跟进。破敌一面后,可以迅速策应他面。今天战后以备明天再战。绝不能分散兵力或浪费兵力,随时防敌反攻。

        七、坚固工事多设木城……只要木城坚固,俟敌到木城中后或到工事附近,气衰力竭而出击之,敌即大乱后退。木城好、工事固,守则敌不敢进,攻则我有依托,而阵地万无一失。

        八、沉着以挫敌,待其衰而击之。川军一股烟劲,开始猛攻,连放喊势子很凶,这时要特别沉着,可以前哨及游击部队与之应战,主阵地部队准备好集中火力,待敌爬到木城附近气已衰竭,烟瘾将至时则集中火力反击之,敌即乱退。

        九、少用攻坚、多用迂回。非必要时不必随便攻坚,因山高路狭部队展不开,敌据险可守,无把握的攻坚伤亡必大,应多用迂回,抄敌侧后或集中主力迂进,或四面用小部队迂击……

        十、……消灭敌人必多用包抄,敌溃则正面少数追近,大部分路抄围,敌溃则猛追,小部千万勿失敌迹,大部也须跟进。敌溃退或进攻,都要集中火力给以大大杀伤,以破敌胆灭敌火力……

        十一、节省子弹,射必求中。敌每以大部接近我阵地时,喊叫连天,欲进不进,欲退不退,主要是想消耗我们的子弹,这时当坚固工事与阵地。敌不进则一枪不发,敌进则至阵地而击之,击之必中。

        十二、夜袭。敌人最怕夜袭,各部应有经常夜袭部队轮流动作,或早或迟,或真或假,或声东击西、或忽西忽东,或用小击,或以猛进,或今天这地或明天那地,或走大路或摸小路,或主攻与佯攻并进,或主攻与主攻并行。或为骚扰性质,或为必争性质,但必要把地形弄熟、敌情弄清。小部队行动,预备队集结。部队轻装、服装合身,记着口令,弄好进路退路不差,小部队得手后,大部必跟进,黑夜中可分散兵力,天明前部队必迅速集中……

        十三、指挥员要有单独布置的能力,在总的任务下遇敌情变化战况不同,指挥员应不待上级回示即随机动作,守可易为攻,攻可易为守,敌溃则即以小部队追进,敌攻则竭力抵抗,左右前后联络整齐,在不妨于总的布置战局下可以临时处决。

        十四、要坚决达到任务。任务必坚决达到,即有不可能之任务亦必求尽量完成。

        十五、追击要整齐灵便。敌溃即进,但必查明敌是真退假退……敌走大路我即分些走小路,白日进夜间更进,天晴进天雨更进,大路进小路更好进,这时要不顾疲劳,不散兵力、不顾胜利品、不顾俘虏兵……敌……愈乱愈退,愈退愈好消灭……

        十六、死的当活的打,弱者当强者打。本来川军好打,但必要晓得打川军的办法,也要了解川军的长处,千万不要轻视敌人,敌人再弱也要把他当最强的打。因此,我们……要加紧训练,千百倍努力,打胜川军……如果轻视敌人,是自己轻视自己。

        再如《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和加紧射击训练》:

        八月十八日我二六七团、二一八团……打到广元城下。共缴得长短枪六十七支……俘虏数十,毙敌百余。我方计消耗机步枪子弹一万零二十五发,伤亡共六十八名(内亡营长一、营政委一、连长二、副班长一、号兵一、战士八;伤营长一,连长三,连副一,排长二,班长七,副班长六,传令兵一,号兵一,战士三十二名)……

        ……两营多人作战,营级干部伤亡三,连级六,排长二,班长七,副班长七,合总全数(六十名)百分之三十六多,这固然表现了我们干部之忠勇、坚决,然而多半限于个人英雄,掌握部队力量太弱……同时在对敌人火力作有力避免,与利用地形地物跃进,及攻坚之技能、指挥、火力下运动,部队之指挥等等军事基础还是不够……

        ……我们子弹消耗太多,两营人作战,击灭敌约一团人,缴获子弹三千六百多发,而自己消耗子弹达一万发以上……

        曾中生写的《与川军作战要点》,编了几句顺口溜为川军画像,语言生动、形象、易懂、好记,朗朗上口:

        编制甚老,兵器不好,系统混乱,战斗力小。

        拉夫拉兵,痛苦难伸,一点攻破,全军自崩。

        爬山倒凶,收买冲锋,一气虽勇,再则无功。

        小奸小诈,不为不高,但不持久,且怕包抄。

        曾中生在《与川军作战要点》中提出:

        红军作战,群众力量,处处配合,声威大壮。

        乘敌矛盾,利敌冲突,各个击破,此为上着。

        行军力强,才好爬山,轻装行动,诡秘为当。

        交通困难,注意联络,地势复杂,尤重搜索。

        敌情不明,不可妄进,敌情既明,先发制人。

        敌如来攻,让其接近,集中威力,歼没殆尽。

        山险寨多,不易硬攻,小部活动,最易成功。

        主力迂回,抄敌侧背,歼敌之效,以此为最。

        突破一点,溃敌全线,纵有牺牲,必得大胜。

        前进包围,后进包围,胜利之后,必须穷追。

        夜间拂晓,或袭或击,如能精炼,最好制敌。

        突敌外围,攻敌联点,运用之妙,其法不鲜。

        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提高了全军指战员的军政素质和军事技能,为增强部队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并将这一决定通知各根据地。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决定后,西北军委决定,结合庆祝反“三路围攻”胜利和木门整军成果,8月1日在巴中城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庆祝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巴中城北门原为有一东西长八百米、宽四百米的大平坝,陈昌浩、王树声带领总部工作人员选定这里为阅兵主席台。

        1933年8月1日,巴中城红旗招展,北门人山人海,全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涌向北门争相观看阅兵庆典。除了红四方面军成立时在黄安七里坪举行过阅兵式外,这是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以后第二次举行阅兵式。阅兵能够展示军威,震慑敌人,鼓舞人民,西北军委对这次阅兵非常重视,要求各参阅部队严整军容,展现威武之师的风貌。8月1日,各受阅部队一大清早就整队出发,红四方面军总部将各部队的一百多名号兵集中为一个方阵。各受阅部队方阵前,摆放着一排排的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有新近缴获的山炮,夏日阳光下,这些武器铮明瓦亮,闪耀着威严的光芒。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主要领导在主席台检阅分列式。分列式上,受阅队伍步伐整齐,上万双脚步踏着音一起正步走,“跨、跨、跨”的踏步声震人心魄;一百多名号兵左手叉腰,右手举号,随着号令声起,一百多只军号一起吹响,激昂嘹亮的军号震天动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