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红四方面军的三号人物仪南战役

仪南战役

        “巴山秘密协定”使得红四方面军避免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处境,得以集中全力对付川军,放手向南发展。

        红军在川陕的发展令蒋介石寝食不安。虽然消灭红军是蒋介石的终极目标,他一路对红军围追堵截,但红军到了四川后,他却投鼠忌器,犹豫迟疑。在中国数省军阀中,蒋介石对四川军阀尤为头疼,四川军阀,对内钩心斗角,你争我夺,以邻为壑,大打出手;对外抱团取暖,坚持“川人治川”,绝不允许蒋介石染指川政。

        川军内讧,客观上减轻了红四方面军在军事上的压力。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各类生活物资的缺乏尤其是盐的缺乏,已成为部队和苏区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盐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资,生活在今天的人对于盐的感觉非常平淡,但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贫穷落后的中国,盐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极为珍贵的物资。俗话说:“三天不吃盐,走路打闪闪。”生动地说明了食盐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盐分为两类,一类是海盐,一类是矿盐。四川的盐是矿盐,矿盐的生产要从地下几百米深的井里抽出卤水,经过沥水、熬水等过程再熬制成盐,工序很复杂。南部是四川主要的产盐大县,有近万口盐井,“南部不产盐,淡死巴州人。”控制了盐井,就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当时的四川,食盐贵到每两一块银圆。而当时一块银圆可以买三斗大米(四十五斤),或可以买三十斤猪肉,或够一两个人生活一个月。盐价如此昂贵,炒菜用盐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有的地方盐甚至可以作为货币来流通,足见盐的贵重。一家有了几斤盐,就足以富甲一方。四川的贫苦百姓一年四季都吃不到盐,红军部队也没有盐。川陕苏区内仅有通江的几口盐井产盐,产量甚低,无力满足广大军民的最低需要。食盐成了川陕苏区军民最紧缺也是最急需的物资。军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苏区的发展壮大也无从谈起。

        1933年6月,田颂尧“三路围攻”失败后,其部队大部撤至嘉陵江以西,只在江东的广元、苍溪、阆中、仪陇、南部等地区部署部分兵力驻守。徐向前、陈昌浩决心乘胜发起仪(陇)南(部)战役,夺取南部县境内的盐井,以解决苏区缺盐的严重困难。

        徐向前对仪南战役是这样描述的:

        南部县是四川著名的产盐区,盐井很多。夺取南部的盐井,是我们发起这次战役的原因之一。川陕根据地已发展到二百多万人……不解决吃盐问题还了得!盐,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害,关系到红军的战斗力,关系到根据地的生存和巩固,当时是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仪陇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嘉陵江绕城而过。城区里几条街道呈井字形分布在嘉陵江畔,城内石板铺路,街道狭窄,房屋连成一片,街沿河势,巷随宅转,蜿蜒古朴,曲折幽深。县城建在半山坡上,城墙厚而坚固。

        仪陇和南部县两县位于苏区西南、嘉陵江以东地区,是田颂尧部的防区,田部主力已退到嘉陵江以西休整,江东只留部分兵力,第五路和独立师共六个团在广元,二师四旅在广元附近,第三路三个团在苍溪,三师五个团在苍溪烟峰楼至南部双山垭一线,第一路四个团在仪陇的兴隆场、日兴场一线。

        为了获取食盐,四方面军总部决心多路突击,几处制敌,迫使西岸田颂尧主力不敢贸然渡江援应,以便集中主力一部,迅速围歼仪陇、南部之敌。进攻部署为:

        红九军担负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从巴中以西的恩阳河地区向仪陇、南部进攻;红三十军一部向苍溪方向逼近,红三十一军一部向广元方向进击,配合九军行动;红四军在江口、洪口场等地钳制杨森、刘存厚的部队。

        仪陇古隶属梁州,南朝梁设置仪隆县,以县西仪陇山得名。仪陇县城坐落在金城山。自隋朝建县筑城起,迭废迭修,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城高墙厚,县城易守难攻。城南不远处有一山名马鞍山,守敌一个团部驻扎在此。徐向前决定,以红九军四个团的兵力,首先扫清仪陇之敌,目标是仪陇县城以东的日兴场等外围据点,然后再攻取南部。二十七师师长王学礼率八十一团和二十五师的七十三团攻敌左翼,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率七十四、七十五团分两路向兴隆场外围突击敌右翼。徐向前专门交代,此次攻击仪陇,定要全歼守敌。特别要注意切断仪陇与南部守敌潘文华部之间的联系通道和仪陇到阆中守敌刘汉雄部之间的通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仪陇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减少伤亡,徐向前、陈昌浩找来了曾在这里当过地下党交通员的吴瑞林,向他详细了解了仪陇的地势特点,并派他带领一个六十人的小分队直插仪陇和南部的边界,在总攻开始前,抢占要道黄石林,断仪陇之敌退路,阻南部增援之敌。

        8月11日,夜色如漆,在吴瑞林的带领下,小分队乘夜色出发,走过三十里山路到达黄石林张爷庙,未费一枪一弹,将睡梦中的敌人全部擒获。为防止被俘之敌逃跑报信,吴瑞林想出一个绝招,将所有俘虏身上绑一枚手榴弹,手榴弹的拉线全部集中到一起由守卫战士拽着,谁要是逃跑,引起手榴弹爆炸几十名敌军都将自寻死路。看到挂在身上的手榴弹,被俘敌军老老实实地挤成一团坐在地上,谁也不敢乱动。小分队接着一鼓作气,乘胜占领仪陇南部的马鞍镇和高点马鞍山,掐断了仪陇与南部的通道。

        8月12日,“夺盐”之战开始。许世友率二十五师七十四、七十五团从巴中向仪陇前进。8月的太阳如同火炉烤炙着大地,气温上升到摄氏三十七八度,全副武装的战士们一个个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但谁也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不见首尾的部队如同滚滚洪流向前运动。前卫营报告:“尹家铺发现约一个团的敌人。”

        “打掉它!”许世友毫不犹豫地下达出击命令。

        七十四团团长潘幼卿立即率全团如猛虎般地向敌人扑去。这场遭遇战只打了大半个小时,歼敌两百多,残敌向阆中方向溃逃。许世友并不恋战,部队打扫完战场,连口气也没歇,继续向前运动。13日,部队攻击前进,一口气拿下兴隆镇、中坝场、回龙场等地。左翼王学礼率二十七师连克福临、大风、来仪等地。几天之内,仪陇外围之敌全部被肃清。红军左右两翼如同两把铁钳将仪陇县城紧紧地夹住。

        8月22日,围城部队分别向仪陇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发起猛烈攻击。守敌李炜如部依托坚固的城墙,又在山腰上建了大量的明碉暗堡,配置了立体火力,迫击炮、轻重机枪组成绵密的火网,红军战士虽然勇敢不怕死,但缺乏攻坚重武器,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因为伤亡太重而退下,看到一批批倒在冲锋路上的战士,许世友又气又急,牙咬得咯咯响。黄昏时分,中共川北特委派遣的地下党员朱代庆来到前线,送来了地下党绘制的《仪陇城要图》。

        这张图将仪陇城内的街巷道路标注得清清楚楚,哪座建筑上有暗堡,哪处十字街口有火力点,都一一作了标记。许世友兴奋地一拍桌子:“太好啦,老朱同志,你真是及时雨!”

        许世友对政委陈海松说:“我军今天攻打东、南、西三个方面,地形的确对我们进攻有利,但是,根据老朱的情报来看,这也恰恰是敌军防守的重点部位。北门因为地形险要,坡高岩陡,又有金城寨这个险要作依托,敌人料定我们不会从北门发起进攻,估计防守兵力不会多。现在我们攻击受阻,如果硬打,伤亡太大。敌人认为我们不会从北边打,老子就偏要捅他的屁股眼。今天晚上,正面坚持佯攻,老子出奇兵偷袭金城寨。金城寨得手,就等于将仪陇城拿下了!”

        当夜,朱代庆带路,七十五团团长韩东山带领部队悄悄向金城山侧后迂回,利用夜色隐蔽在坡岩下。这里虽然坡陡岩高,但荆棘丛生,葛藤密布,既便于隐藏,又利于攀缘。第二天拂晓,正面部队向敌人发动佯攻,敌人还以猛烈的炮火。就在正面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七十五团的勇士们攀藤附葛,从背面登上金城山,然后居高临下杀进金城寨。这里的敌人不多,因为没有受到攻击,都很闲散,有的甚至在抽大烟。红军突然出现,打得这帮敌人鸡飞狗跳,从北面的山坡上向城内狂奔。七十五团的战士们乘势尾随溃敌从北门追进仪陇城里。溃兵进城,城内守敌顿时阵脚大乱,正面攻击部队乘机发起猛攻,内外夹击。敌军招架不住了,投降的投降,溃逃的溃逃。23日上午九时,红军攻下了仪陇县城。当天下午,红九军立即按照徐向前的部署向南部攻击前进。仪陇到南部不过百里,沿途的要道马鞍和黄石林已经被红军控制,红九军两个师七八千人如同钢铁洪流直扑南部,田颂尧部的两个团一触即溃,红九军在两天之内进占盛产食盐的洪山、三合、碑院地区,控制盐井九十余口,缴获食盐十余万斤。那些堆积如山的盐,在红军战士们的眼里就是金山、银山。许世友曾回忆:“大批盐井的占领,对于保障根据地军民的食盐供应,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具有重要意义。当时,根据地内食盐奇缺,有的农民甚至终年吃不到一粒盐。当我们占领了盐井时,那种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真比发现了神话中的宝窟还高兴。”

        红三十一军一部向广元方向进击,攻占广元城东南要地柳林子,兵临广元城下,并以一部兵力向陕南宁羌发展。红三十军一部亦进抵苍溪城郊,与敌对峙。

        仪陇、南部战役前后不过半个月,红军共歼田颂尧部三千余人,缴获枪一千余支,苏区扩大到仪陇县全境及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直至嘉陵江东岸地区,彻底解决了苏区军民的食盐供应,完全实现了战役企图。徐向前谈到仪南战役时说:

        我们这次战役,要取得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胜利,就是说军事上向前推进,消灭保安队和盐警武装……政治上对杨森采取谈判解决玉山场、鼎山场,而要继续打田颂尧,争取时间买盐和采盐;经济上我们要采用多种交易手段,收买我们急需的盐巴、布匹、药品等方面的物资。

        盐到手了,但是要将这十余万斤盐和其他物资运回通、南、巴根据地成了大问题。陈昌浩以徐、陈二人的名义给张国焘和川陕省委书记周纯全写了一封信,要求后方务必动员和组织力量及时抢运。

        经过动员,川陕省委组织起了一支六百多人的运盐队,红军也派出马匹和人力参与运盐,一时间,从后方到前线,崎岖的山路上,络绎不绝地走着运盐大军。南部县离巴中根据地有百多里,一路上全是高山密林,没有道路,运输队用背篓背着沉重而又金贵的盐,艰难地在深山老林里跋涉。途中,背上的盐被运盐工身体的热量融化,盐水与汗水一起从背上往下流,盐工的身上积起白花花的一层盐碱,很多人的肩、背、腿都被盐碱腐蚀,先是红肿,然后流出血水,溃烂的伤口再遭盐水流过,疼痛难当。就是这样,大家仍然坚持将宝贵的盐背到根据地。南部的盐彻底解决了川陕根据地吃盐的问题,稳定了军心民心。

        除了缴获的盐外,红军还控制了南部的很多盐井。南部县的反动盐主逃跑时,对采盐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破坏,他们烧毁盐房、晒棚、盐车、井架、水筒,挖毁盐井,砸毁盐灶,有的还在盐井内投沙石,破坏盐井生产。红军控制盐井后,立即组织当地的盐工抢修,很快恢复了盐井生产,盐井由原来的两千多口发展到八千多口,月产盐达七十多万斤。这些盐和缴获的盐共有上百万斤,成为仪南战役最大的战利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