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厚黑学原文及译文第70章 十条求官之路

第70章 十条求官之路

        正直的人如果要做官,通过掌握权力来为百姓谋福利的话,他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弄清楚,如何才能够当上官,当上大官。

        古往今来,求官之路多不过十条,无非是考试、隐居、世袭、门第、裙带、私友、买官、事功、空门、秘技等。人类历史上所有出没于官场之人,莫不是通过这十条路径走过去的。例外的情形也有,但如果细究的话,所谓的例外,多不过是这十条通道的变种。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十条通往官场的金光大道。古人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里说的是古往今来一条通行的仕途法则:考试。

        考试是进入官场的最便捷通道。古时候是科举,现在则是公务员考试,名义上虽然不同,考试的内容也不同,但是内在规律、形式和法则,却始终是没有任何区别。我们知道的几乎所有的历史人物,从声名狼藉的秦桧到民族英雄文天祥、史可法,他们走的都是考试之路。

        要考试,就必须刻苦地学习,但学习这种事,却是许多人讨厌的。说有些人讨厌学习也不对,你只能说,有些人排斥书本上的文字,因为这些符号带给他们莫大的痛苦。所以古人为了诱导那些满脑子功名富贵的人,不得不谆谆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认真地学习,掌握了知识与思想,那么金钱与美女,于你而言也就唾手可得。这种劝导虽然低俗,却是符合儒家基本理念的。要知道,古代的学术思想极尽精深,一个人刻苦钻研一辈子,也未必能有什么显著的成就。而且,倘若一个人从书中学到了些实用化的具体思想的话,那么金钱、美女的诱惑,对于他而言,远不如追求知识与思想更让他迷醉。正是基于此,古今中外,通过考试博取官位,是一个广为民众所接受的简单法子。

        既然考试是通往官场的畅通之道,那么就难免会有人居中捣鬼。北宋时代科举相对繁荣,考场舞弊也蔚然成风,当时的考生多有请人代笔捉刀者,还有人用薄纸将自己写的文章抄下来,揉成小团,称之为“纸球”,就在考场的门前摆摊出售。

        但是北宋考生作弊,也不是他们的首创。说到考试舞弊,唐时著名词人温庭筠,大概是考场作弊的祖师爷。话说这温庭筠才华横溢,才气逼人,此人的文章水平,远高于考官,所以未入考场,已经被考官内定为状元。于是温庭筠顿时忘乎所以起来。他很快答好了卷子,扭头一看,见其他考生正在愁眉不展,温庭筠恻隐之心顿生,不由分说,扯过对方的卷子,大笔一挥,替对方答起试卷来。由于他的水平太高,一场考试下来,他能够替八名考生答试卷,众考生钦佩不已,送给他一个绰号,叫“救八人”。

        尽管温庭筠才华过人,可他如此不守规矩,气得考官只好取消他的考试资格。等到下一次科举,为了防止他故技重施,也是为了挽救他,就把温庭均的考桌远远地拉开,与其他考生隔开距离。可这也难不住温庭筠,他干脆把眼睛一闭,大声地口授,众考生一边认真倾听,一边狂抄,搞得局面混乱不堪,最终迫使考官取消温庭筠的考试资格,这才止住这股歪风邪气。

        可见考试这种事,虽然适宜温庭筠这种考试天才,却未必适合别人。所以单只是考试一条路,显然是不足敷用的。

        进入官场的第二条通道,便是以名声换取官位。

        这条路却是饶有趣味的,因为参加考试这种事,变数比较多,不见得你书读得好,就能够考中。也不见得你书读得不好,就考不中。比如说咸丰十年的时候,朝廷曾经举行了一次科考,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事,从江南到两淮,战火纷飞,各地的举子,能够前往京师参加考试的人,寥寥可数。来的人数最少的,是云南省,只有一个叫倪恩龄的考生,此人是因为上一次科考落榜之后,盘缠用尽,不得不滞留于京师的。而这一次,他终于时来运转,因为没有竞争者,只要他踏入考场,就已经中举了。此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作弊,却预先知道自己必然中举的人。

        可见,考试这种事,是靠不住的。而且,许多坏透顶的恶人,居然也是从考场中考出来的。比如说巨奸秦桧,此人甚至夺得了头名状元。那么多善良正直的考生,偏偏在学问上比不过这么一个阴毒奸诈之人,你说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

        可见,考试这东西,既考不出人品,也考不出真正的才能。所以人品正直,才能出众的人,未必就有机会通过这扇门。

        因此就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想出来一个隐居的绝妙办法,算是在考生济济的官场之上,为自己洞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这条绿色通道又称之为“终南捷径”,这个特定的术语来自于盛唐时代。有些人发现自己走不通科考的路子,就灵机一动,去与长安城近在咫尺的终南山上,搭一个茅屋,然后让人四下宣传自己是多么地有思想,多么地清高,听得皇帝耳鸣眼热,朝中大臣羡慕不已,届时就会哭着喊着,求你出来当官。

        后来这条终南捷径成为了时尚,并且险些演变成固定科考制度。大唐甚至还专门在科举中单列了一个科目,叫“不求闻达科”。意思是说,这门科目专门考那些不愿意当官的人……不愿意当官,你还跑去凑什么热闹?

        这条绿色通道千百年来,始终是畅通无阻,只不过现在的人们想要求官,再躲进终南山是肯定不成的了,最好躲藏的地方是专家的名头。只要你是专家,是思想家,就少不了会有人来求你做官。

        进入官场的第三条通道,是世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知道世袭这个东西,是老百姓最讨厌,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老百姓讨厌它,是因为它有可能妨碍到自己的晋升。而老百姓喜欢它,则是因为它同样也能妨碍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晋升。世袭是对人的能力与思想的最大否定,你读书破万卷,不如他投胎精确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世袭制度远比考试的历史传统更悠久,更古远,甚至能够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当人们还披着树叶,吃着生肉的时候,世袭就已经大行其道了。

        但是厚黑始祖孔子说过:“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意思是说,人这东西,财产可以继承,相貌可以遗传,唯独智力这个东西,却是古怪得紧。一个思想大师生下一个呆头呆脑的糊涂儿子,这种事在所多有。所以指望世袭制的人,难免会在这方面遭遇到点麻烦。

        清康熙年间,有个贤相熊赐履,此人辅佐康熙皇帝凡三十年,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这位贤相虽然智慧过人,但是到了晚年才终于有了个儿子,起名叫熊志契。后来熊赐履死掉了,康熙哭得泪人一样,就立即命人把熊赐履的儿子熊志契找来,他希望让熊志契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当大官。

        熊志契来了,站在金殿上呆头呆脑地看着康熙,一个劲儿地傻笑。康熙看得心下狐疑,心说这孩子好像有点缺心眼,等我考考他,就问熊志契:“你的愿望是什么?”只见熊志契眼睛一亮,大声说道:“我的理想,就是赶着一头瘸了腿的毛驴,在集市上走来走去。”

        听了这个愿望,康熙差点没哭出来,这真是熊赐履的儿子吗?那满腹的才学哪儿去了?那过人的智慧哪儿去了?基因这玩意儿真是靠不住啊,智慧与思想,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竟然得不到遗传,那基因费这么大力气,辛辛苦苦遗传下来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其实人人都知道遗传靠不住,但睹物思人,一到了选择官员的节骨眼上,人们就会和康熙一样,脑子不由自主地糊涂起来,一心想通过世袭制度快点把官员安排下去,也好让自己省心。但搞到最后,都像康熙这样,发现所托非人,自己还得想办法弄条瘸腿驴给熊志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尽管世袭靠不住,但还是出现了类似的第四条通道,这条道路与世袭别无二致:门第。

        门第这东西,属于世袭的补充和扩大,只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竞争之中,往往会面临着竞争对手的个人能力带给自己的强大压力。夫唯世袭,夫唯门第,不足以压制并否定竞争对手的个人能力。要知道,人在官场,自己晋升固然是一条较为明确的目标,但由于晋升通道无限之狭窄,所以绝大多数官场人的人生目标,并不是自己晋升上去,而是要想办法把竞争对手拉下来。

        比如说,五代的时候,后唐有个郭崇滔,他带领部下将士东征西讨,部属屡立功勋,就强烈要求晋升。可是郭崇滔不想让他们晋升,手下人都升官了,自己往哪儿摆?管理学上有一条铁律:官员只会增加部属,绝不会增加竞争对手。但是不让人家晋升,未免也太说不过去,毕竟人家都是立了功勋之人。

        于是郭崇滔苦思冥想,琢磨出来一套巧妙的话术,但有立了功勋的部属提出晋升的要求,他就笑着回答说:“深知你颇有功勋,但可惜你出身寒微,不敢相用,恐为天下名流所笑。”

        郭崇滔在这里提到的“天下名流”,也就是享有晋升特权的门第了。门第的晋升法则不讲究能力,更不讲究业绩,单只看你投胎的概然率。只要你投胎的时机把握准了,那谁也阻拦不了你的晋升之路。

        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中说的王谢,就是东晋时代的两大世家,两大门第。那时候只要出生在这两家的男人,朝廷就会苦苦哀求你去做官。谢家的谢安,曾表示自己不愿意当官。于是朝中士人相对而泣,曰:“谢安不出仕,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呢?呜呼!”

        于是王谢两家,为了天下百姓,不得不出来做大官。王家有个王子猷,出仕做了一名骑兵参军。人家问他:“你在哪个官署?”王子猷答:“不晓得,只是天天看着有人牵马进来,可能是马曹吧?”又问:“那你的马曹有多少匹马?”王子猷回答:“不问马,焉知数?”又问:“近来马匹死了多少?”王子猷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王子猷的回答,都是有典可据的,每句话都是来自于一书。但这个回答,实在是牛头对不上马嘴。可知门第这条通道宽敞是宽敞,只不过从这条道走上去的人,多半脑子有点不大正常。

        于是就出现了官场上的第五条通道:裙带。

        裙带,原来特指女人裙角上的系带,带有强烈的贬义语气。古时候的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而一个男人却是靠了抓住女人的裙角而升官发财,这理所当然地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愤怒。

        但在规律面前,你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是自己犯蠢而已。裙带法则不唯通行于古今中外的官场之上,也是管理学中最精要的法门。如果你了解管理学,就知道管理上的成本控制最是关键,效益未必能够让你成功,但成本却有可能搞死你。管理学上的裙带法则是降低管理成本的最有效法则——重用亲友。虽然他未必会给你带来多少收益,但利害相关,多半情形下,他也未必敢恶意加大你的经营成本。

        但实际上,裙带这玩意儿为当事人带来的麻烦,远比产生的效益更大。比如说北宋时代,宋太祖赵匡胤有一个小舅子,名叫王继勋,此人一表人才,风姿秀丽。赵匡胤非常欣赏他,认为这么帅的一个小舅子,肯定会帮自己的大忙。王继勋果然不负赵匡胤所望,就在家中开火升灶,从外边捉来年轻貌美的姑娘,丢在开水锅里煮熟吃掉。事发之后,赵匡胤碍于皇后的情面,没有杀他,而是打发王继勋去了洛阳城。此人到了洛阳城之后,吃人肉吃得更加起劲儿了。每天,拐卖人口的人贩子,和卖棺材的人在他家门口进进出出,川流不息,搞得天怒人怨,腥风血雨。等到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之后,头一桩事是先把这个食人恶魔杀掉。

        裙带不仅人品靠不住,给领导脸上抹黑,而且智商低下,给领导心里添堵。比如说大明末年,国库空虚,国家财政上资金链断裂,各地驻军的军饷停发,搞得士兵们纷纷起来造反,成为流寇。于是崇祯皇帝就号召朝臣们踊跃捐款。但是大臣们的眼睛,却盯在皇帝的老丈人周奎身上,盖因这老丈人周奎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而且是天下首富,又与崇祯皇帝利害相关,他不掏银子,谁还有资格掏?

        于是崇祯皇帝就吩咐小太监去找周奎,想让老丈人带个头,为国分忧。不曾想,那周奎一听说让他掏银子,顿时嚎啕大哭,竟然派人去宫里找周皇后,想让皇后说情。国家都快要败亡了,皇帝的老丈人还在琢磨自己的小算盘,这让皇后也气苦无奈,只好自己凑了一万两银子,让人送给父亲,意思是让周奎就拿这一万两银子捐献出来,也好给崇祯皇帝一个交代。可万万没想到,那周奎收下一万两银子之后,自己先藏起七千两,只拿出三千两应付崇祯皇帝。节骨眼上,老丈人竟然如此拆台,可知这裙带关系,关键时刻是派不上用场的。

        派不上用场也没关系,于管理者而言,他了解裙带,而不了解非裙带,而且裙带对自己的地位与利益不会有什么威胁。这意思是说,此后千年万年,中国外国,仍然是裙带关系大行其道的时代,你反对也没用。

        与裙带相近的,是进入官场的第六条通道: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朋友干什么?靠朋友赚钱来养活你吗?可是很多朋友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亲爹都不养,你又算是哪棵葱,让他来养你?

        然而确实有着对朋友比对自己亲爹还孝顺的淳朴人民,比如说战国初年齐国的鲍叔牙,他和管仲结为好友。两个一起做生意,亏了本,算是鲍叔牙的;赚了钱,管仲都揣走。别人看不过去,表示气愤,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缺钱,就让他多拿点吧。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两人,一个辅佐齐公子小白,另一个辅佐公子纠。临到齐国大乱,两人各自保着各自的老板逃亡,等到内乱平息,两人又保着老板回来争位,碰巧双方遭遇于边境线上。管仲引弓搭箭,嗖的一声,将鲍叔牙的老板射翻了,于是管仲快乐地跟随自己的老板去抢王位。却不曾想,鲍叔牙的老板并没有中箭,是佯装中箭以迷惑管仲,然后鲍叔牙的老板趁管仲掉以轻心的工夫,飞也似地冲到齐王的宝座上坐好,此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桓公登基,就命令邻国交出战犯管仲,邻国只好将管仲捉住,用囚车送回,回来后齐桓公却倒履相迎。原来,鲍叔牙天天在齐桓公面前推荐管仲,于是齐桓公不再追究管仲拿箭乱射一气的不法行为,重用管仲为相,从此齐国大治。

        春秋时代的人们,对于朋友之情寄予了莫大的厚望。管鲍之交,还不过是普通的朋友。史书上还有更狠的,比如说左伯桃和羊角哀,他们朋友二人远赴楚国去求官,途中遭遇大风雪,双双冻倒在破庙中,于是左伯桃毅然决然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送给羊角哀。羊角哀断然拒绝。于是左伯桃脱衣而走,最后冻死在树洞里。而羊角哀穿了双层衣服,侥幸生还,终于到达楚国做了高官。

        如左伯桃这样的朋友,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所有的人都殷切地期盼着自己认识的人个个都是左伯桃。每个人都寄望于别人,这就意味着没有人是左伯桃。所以,官场上的朋友之交,仍然不过是单纯而清白的利益之交。于是乎,进入官场的第七条通道,由此而豁然开朗。

        通往官场的第七条通道:以钱买官。

        用钱来买官,听起来怪怪的,但同样是符合人际关系博弈法则,符合官场行为法则,符合管理学的成本与效率法则的。总而言之,用钱买官之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声名狼藉,最大的原因,就是这条通道几乎符合了人世间的所有规律,所以才会和人性的固执卯上了劲。

        为什么说以钱买官符合所有的规律呢?

        这是因为,官场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利益场,是利益资源的分配与调剂之所。当官的所掌握的社会生存资源,是没有法人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源不属于当官的本人,他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搬回家。同样地,在名义上,这些资源归属于所有人,但是任何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分配资源。古代的时候,皇帝是所有社会资源的合法产权拥有者。而在现代社会,社会资源的法人就出现了空缺,无论当官的以何种方式经营、分配或是调剂,民众都只能是干瞪眼瞎生气,没有权力阻止。

        这样一来,官员们就会考虑权力套现,经济学家害怕官员生气,就改称为权力寻租。但绕来躲去,总之就是一句话,当官的时刻都在考虑如何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兑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和黄澄澄的金子。

        所以古往今来,官场上将官位明码标价,竞价拍卖的营生,煞是红火。东汉灵帝时代,朝廷专门开设了“西邸”这么一个办事机构,公开出售官位,按照官位的高低,管辖区域的大小及财务的状况,官价各不相等。当时三公九卿也上市了,一个公卖钱一千万,一个卿卖钱五百万,群众蜂拥抢购,朝廷财源滚滚。

        当时,眼见得买官之人积极踊跃,汉灵帝心中十分高兴,就问侍中杨奇:“你看我这个皇帝水平如何?”杨奇回答:“不要说以前,只恐怕以后也不会有比你更混账的皇帝吧?”汉灵帝听了,批评杨奇道:“你这个人真是没教养,说话怎么如此粗野?你死后坟墓里一定会招来大鸟。”

        正直的官员,对于官场上的买官之风,那是相当痛恨的。唐朝的时候,谏议大夫裴佶的姑父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的人。有一天,裴佶去姑父家里,正见姑父愁眉不展,深有感触地叹息着:“你知道吗,有个叫崔照的,靠了花钱买官,居然有那么多的人为他说好话,这样下去不行啊,这会败坏了朝廷风气的,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正说着,忽报崔照登门,送上了一大笔厚礼。于是裴佶的姑父转怒为喜,说:“原则上我是反对买官卖官,反对行贿索贿的,但对于像你这样有才干的人,我的意见始终只有一条:那就是要破格提拔。不提拔你这么优秀的好干部,难道还提拔不优秀的人吗?”

        总之,花钱买官这种事,是典型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只要人性不改变,人际关系法则不改变,社会博弈规律不改变,买官卖官这种事,你尽管骂,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但要想禁绝它,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通往官场的第八条通道,叫事功。

        什么叫事功呢?就是扎扎实实办实事,你把事情做好了,做到了整个国家离了你都不成的地步,这时候朝廷再不给你个官当当,那就未免太不够意思了。

        中国做事功之人,最为成功的就是晚清民国时代的袁世凯,此人不喜读书,发誓要向班超那样,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于是投笔从戎,远赴朝鲜,和觊觎中国的日本人展开了决死殊杀。日本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承认说:“袁世凯以一人之力,将日本阻拦在中国门外。”如果不是他,甲午之战必将提前十一年爆发,日本也会提前十一年侵入中国。袁世凯正是凭了踏实苦干,最终做上了民国的大总统。盖因中国之大,真正肯做实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袁世凯才会脱颖而出。

        但是做事功,那是相当地艰难,倒不是难在做事之难上,而是做事与官场的法则是相悖的。袁世凯虽然做事功大获成功,却遭到所有人的鄙夷和唾弃,因为他一没关系二没门路,三不读书四没功名,不靠裙带没有背景,一路高升竟然不花钱,这在以平庸为特色的官场上是无法容忍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为人机灵,抓紧时间把满清推翻了。否则的话,他就会落入事功的陷阱。

        说到事功之陷阱,却是汉武帝年间,由汉武帝潜心发明创造出来的。当时汉朝正与匈奴交战,战火纷飞,战事不断,双方交战都耗尽了所储备的战争资源,于是汉武帝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大力宣传,号召有志向的年轻人行动起来,携刀提枪结成帮伙,杀入匈奴的势力范围大斩大杀,若然是立了战功,国家重重奖励。一时间,无数游侠子弟,纷纷结成帮伙杀入匈奴,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去无回,但也有人斩获颇丰,高奏凯歌而还。

        等这些游侠少年归国之后,汉武帝先是大力地表彰,然后派人与这些游侠子弟结交,引诱他们干点犯法的勾当,然后汉武帝趁机将其家人全部收监,关进大牢里吃牢饭。并告诉游侠子弟们说,除非他们再返回匈奴,继续大杀大砍,否则的话,他们的家人就得拉到法场上一刀砍了。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个搞法,那是因为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种以事功起家之人。要知道,在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才智平庸之辈,一个以事功起家之人,必然是才智过人,能力非凡,这无异于是对平庸大众的羞辱,是对平庸大众的冒犯。所以这事功之路,端的难走。

        于是许多人就另辟蹊径,踏上了官场的第九条通道:空门。

        所谓的空门,就是削发为僧,又或是干脆去道观里做老道的意思。这条路比较奇特,等闲人很难知晓其中的微妙之处,想那寺中僧侣,既然是已经落发,必然要割舍掉人世间的情缘,这空门如何还能够成为踏入官场的通道呢?

        这秘密就在于,大凡一个掌权的人物,地位越高,心里就越是空虚。他死活也琢磨不透,作为一个人,他和这世上任何一个人没什么两样,肚子空了会饿,刀子扎进去会痛,吃得太饱会打嗝,睡得太多会做噩梦,但是他却高高在上,手握杀伐大权,这又是个什么原因呢?

        掌权的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掌权,无权的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任人宰割。于是大家的心灵都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这就给了和尚、尼姑、老道、道姑们以机会。

        大唐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一家信奉道教,只是因为道家的始祖老子姓名叫李耳,所以李世民认为,他和老子是一家的,这个道教是非信不可的。而临到了武则天取李氏江山而代之,为了打击政敌,武则天就偏偏挑选了佛教来信,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信仰虔诚,武则天还曾在神秀上师面前下跪,给了僧门佛家以无上的荣誉。

        这样一来,许多心眼活泛的人就发现了自己的机会,打着宗教信仰的幌子,踏上了曲线求官之路。

        五代年间,雄豪割据,百姓流离失所,哭救无地。这时候通往蜀川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形貌奇特的和尚。这和尚颌下,生着浓密的胡须,见到的人都非常惊讶,于是相互说:“此僧人形貌如此奇异,说不定是佛祖降临,就让我们追随他吧,肯定少不了吃喝……”于是百姓蜂拥而至,对大胡子和尚顶礼膜拜。

        此后,大胡子僧人就受到数万人众的供养,再也不缺吃少喝。他带着数以万计的民众,浩浩荡荡地向着蜀川进发。蜀川地方官发现这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吓得关闭了关隘,派人对和尚说:“你是不染凡尘的上师,又拥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蜀川人也愿意追随你,只是希望你能够先行剃掉胡子,那我们就立即给你一个大官来做。”

        听说有官可做,大胡子僧人激动不已,当即剃掉了胡须,露出了光秃秃的下巴。追随者发现他的模样原来跟大家没什么两样,都很失望,就一哄而散,结果大胡子和尚的官也未能做成。

        这个和尚虽然未能行走到官位上,但是他却已经最大程度地接近了。倘若他再稍微地矜持一点点,那么他就会顺利地取得成功。

        话又说回来,大和尚之所以未能如愿以偿地加官晋爵,是因为他曲线求官绕得太远,实在是绕不回来了。而官场上的第十条通道,却是一条笔直的直线,直达做官的根本目的。

        这条通道就是秘技,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专业。

        专业做官,是一条最轻松,最容易的取官之路,只要你在某一行业中独占风骚,别人无法和你争竞,这官位自然是非你莫属。在中国史书上,主要角色多是政治家,但实际上,政治家只是出场的主要演员之一。历史这个舞台,是靠无数专业人士在幕后辛苦搭建起来的,只是这些人很少走到前台上来亮相,所以易于被人所忽略。

        虽然史书忽略了这一点,但历史上的人物,却从未放弃过在专业领域里的进取与钻研。大明年间,都察院有个负责分发文件的李晟,此人精于冷兵器的研究,多次上书,要求兵部在铸造兵甲的时候,采用他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于是工部就拿了他的研究成果开始生产,等造出来新型铠甲之后,就让李晟先来试穿,结果李晟穿上之后,扑通一声趴在地上。那铠甲坚硬倒也坚硬,就是有点太重了,把李晟压在地上,说什么也爬不起来。

        史书上说,李晟其人,从少年时代就刻苦钻研,整整钻研了八十多年,然而他的科研成果,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付诸实际应用的难题。由此可见,要走专业化道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八十年都研究不出个眉目来,难怪大家都不爱琢磨这偏门。但是话又说回来,正因为这条路不是缺乏天分的人能够走得了的,所以一个人一旦获得成功,就很容易名声大噪。比如说北宋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设计银川寨的时候,一时疏忽,忘记了给寨子挖一口水井,结果当北宋的二十万人马进寨,被西夏兵马在外边团团围困之后,二十万士兵竟尔全数活活渴死。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朝廷也只是将沈括官降一级,却不肯严厉惩处。

        为什么朝廷不依法惩处沈括?

        这是因为,具有专业天分的人太少,太少。科学家沈括虽然一次性地渴死二十万人,可是,当时除了沈括之外,其他的人在专业天分上很难和沈括相提并论。不过,正是因为这条路过于专业化,缺乏官场上的历练与摩擦,所以凡从这条路子走出来的官员多半都有点暴脾气。

        三国时期,曹操的后宫中有一群歌姬,其中有一名女子的歌喉最是动人,只是这女子的脾气有点不大好,书上说的是“酷厉”,也就是说冷酷而严厉。严厉倒还罢了,一个女子脾气冷酷,这就未免有点不讨人喜欢了。

        曹操找这女子谈过几次话,希望她能够克制一点,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不管用。因为这女子的歌喉是无可取代的,曹操实在找不到理由跟她过不去。于是曹操就命人找来许多年轻的小女孩,让这酷厉的女子教她们歌唱。不久,终于有几个女孩子脱颖而出,唱得比暴脾气的女子还要动听。曹操大喜,就立即命人将暴脾气女子拖出去杀掉。

        这个暴脾气女子,只是因为她有着一技之长,就获得了与曹操分庭抗礼的资格。这就是专业特长所带来的优势。但正如我们所知,这种优势带来的风险也是极大的,毕竟像沈括那样无可替代的科学家或专业人士数量过于稀少,其他人等,还是要尽量谦和一些。

        总的来说,就目前这十条进入官场的通道:考试、隐居、世袭、门第、裙带、私友、财买、事功、空门、秘技等,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官场上的所有仕进情况。但有所遗漏,诸如有人引刀自宫当太监,有人寻找名人拜师求门路等,多不过是不具普通性的个案,无法将其理论化并让我们遵奉之。

        虽然进入官场的道路有十条,但求官的时候采用的策术,相对来说却要简单得多。厚黑学将其总结为六个字:空、贡、冲、捧、恐、送。

        只要你找准了进入官场的门,再实际应用这求官六字真言,得不到一个官来做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六字真言做一个详尽的解析,以便我们能够在实战之中灵活应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