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侯家三兄弟是谁十九 迷恋数学和作文

十九 迷恋数学和作文

        我是听从我暗恋的女生的建议报考上海中学的,并且考上了。虽然实际情形并不像她所说有小汽车接送,但我完全不必后悔。这所学校实在是上海最好的一所中学,规模、设备、师资、教学质量都是第一流的,考上上中被公认是一种荣耀。

        上海中学的前身是龙门书院,创建已近百年。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教学主楼被命名为龙门楼。另一幢教室大楼叫先棉堂,是为了纪念宋末元初的纺织家黄道婆。黄道婆的墓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只有一个土堆和一块简陋的石碑。最使我满意的是学校位于郊区,校园很大,颇有田园风味。一条小河从校园里穿越,一侧分布着教室区和宿舍区,另一侧是宽阔的校办农场。我常常在河边散步,有时是独自一人,有时是和一二要好的同学一起,度过了许多个美丽的黄昏。从喧闹的市区来到这所幽静的名校,我感到心情舒畅,立刻就适应了寄宿生活。

        当时的校长叫叶克平,在我眼里是一个喜欢作冗长枯燥报告的矮个子。学生们崇拜团委书记夏聿修,他做的报告亲切而风趣。我们的班主任,一二年级时是张琴娟,一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小个子妇女,自尊心很强,常被顽皮的男生气得偷偷哭泣。上中有一个规矩,每个班要选择一个英雄人物作班名,如果校方认为符合了条件,就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授予绣着英雄名字的班旗,并在教室里悬挂英雄的画像。张老师教政治课,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全部精力都用来争取命名了,终于使我们班获得了安业民班的称号。现在我只记得,安业民是一个因公牺牲的海军战士。三年级的班主任姓汤,是一个白发瘪嘴老太太,学英语出身,解放后只好改行,教我们俄语。上中的教学以数理化著称,颇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我记得其中二位。一位是代数老师华筱,她是老处女,教学风格严厉而细致。另一位是物理老师,名字忘记了,方脸矮脚,自称是自学成才。每次轮到他上课,铃声一响,他低着头匆匆走进教室,对谁也不看一眼,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起来。写满了一黑板,擦掉接着再写,几乎不说一句话,就这样一直到下课。铃声一响,他又低着头匆匆走出了教室。

        上中不愧是名校,不但师资力量强,而且学生水平高。在我看来,这后一个特点更为重要。在一个班级里,聪明好学的学生不是一二个,而是十来个,就足以形成和带动一种风气。对于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来说,这是最适宜的环境,他的聪明有了同伴,他的好学有了对手。我们班的尖子学生有两类。一类执著于一科,例如许烨烨,两耳不闻窗外事,从早到晚安坐在课桌前解数学难题,而他的确是全年级头号数学尖子。另一类兴趣广泛,例如黄以和,他是立体几何课代表,同时爱读各种闲书,能言善辩,显得博学多才。我也属于后一类,和黄以和很谈得来,常在一起闲聊和斗嘴,但锋芒大不如他。

        与初中时一样,在高中,我最喜欢的课目仍是数学。我在班上先后担任平面几何和三角的课代表,还每周定期给成绩差的同学上辅导课。教几何的是一位年轻老师,有一回,他在课上做习题示范,我发现他的解法过于复杂,提出了一种简易得多的解法,他立即脸红了,虚心地表示服气。高二的暑假里,我还在家里自学高等数学,初步弄了一下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始终觉得,平面几何的有趣是其他数学科目不能比拟的,最接近于纯粹智力的游戏。

        我喜欢的另一门课程是语文,不是喜欢读背课文,而是喜欢写作文。我们的语文老师叫钱昌巽,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高个,豁着一颗牙,但说话很有底气。为了说明“公”的称呼在古代是尊称,他以我为例称我为“周公国平”,使我从此得了一个“周公”的雅号。钱老师最赞赏两个学生的作文,赞赏施佐让是因为语法的无可挑剔和词汇的丰富,赞赏我是因为有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不过,除了一篇题为《论“穷则思变”》的作文刊载在全校作文比赛专刊上之外,我不记得我的作文得到过别的什么荣誉。

        除作文外,我在课余还常写一些东西,有杂文、散文、小说等。有一篇散文,写一个理发师,我经常光顾他用芦席搭的理发棚,芦席上贴满了写着字的大小纸片,他用这个方法给自己扫盲,还常向我请教某个字的读音,我在文中描述了他的学习精神。有一篇小说,取材于我的两个弟弟。上初中时,我买了一个硬纸做的望远镜,非常珍爱,有一天它失踪了。几天后,我在我家窗外的地面上捡到了一个镜片,头号嫌疑犯是我的淘气的小弟弟,但他矢口否认。当我开始尝试写小说时,觉得这是一个可用的题材。我的大弟弟喜爱工艺,在小说中,我把这个特点加到了主人公身上,他拆毁望远镜是为了研究它的结构,终于把一个自制的更漂亮的望远镜放在了我的抽屉里。受创造社文人的影响,我还在一篇散文里写自己的性觉醒和性苦闷的情景,写完后藏在柜子的一个秘密角落里,生怕被家人看见。事实上,我当年的所有习作都没有给人看过,每隔一段时间,我把它们装订成册,总共大约有十来册。这些习作都已不复存在,如果我现在读到,一定会为它们不成样子而惭愧。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藉之学会了用写作自娱,体会到了写作即使没有任何别的用处,本身仍是一种快乐。

        从我中学时的学习情况看,我的智力性质显然是长于思考和理解,短于观察和记忆。因此,对于经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例如理科中的物理、化学,文科中的历史、地理,我都不太喜欢,成绩也要差些。就写作文而言,我也是长于说理和言情,短于叙事。我仿佛自由地跨越于两端,一端是头脑的抽象思维,另一端是内心的情感体验,其间没有过渡,也不需要过渡。在一定意义上,数学和诗都是离现实最远的,而它们是我最得心应手的领域。当我面对外在的经验世界时,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我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同学中,和我交往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儿人文倾向,比如黄以和。还有一位计安欣,是农家子弟,有一天郑重地向我表达钦佩之情,并借去了我的读书笔记,从此我们有了密切的来往。他有一本旧书,是名人语录的汇编,收得最多的是曾国藩语录,我曾长期借阅并摘抄,深受其中励志言论的影响。计爱好文学,理科成绩平平,但在上中重理轻文传统的压力下,毕业时违心报考了理科,进了南京大学物理系。临别我赠诗给他:“同志异道何惆怅,知能永叙意趣畅?挚友未必多娓语,只学鲁瞿业情长。”鲁瞿是指鲁迅和瞿秋白。我给黄以和也赠了诗:“理化数医政哲文,七色俱齐涎常人。苏秦意气能连横,平子志趣竟相承。应知才高莫骄矝,慕贵假誉少听闻。道歧亡羊朱言真,马也示恩莫太纷。”末句是指马克思规劝恩格斯不要兴趣太广。上大学后,我和计安欣一直通信。第一学年暑假,我坐火车回上海,途经南京站,我在车厢里瞌睡,朦胧中有一个人使劲摇我喊我,睁眼一看,原来是他。他从信中知道了我的大致行程,就来找我了,这让我很感动。我跟他下车,在他的宿舍里住了一个星期,第一次游览了南京。

        我与别班同学也有少许交往。有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都是小个子,瘦黑脸,戴着同样的眼镜,也都是数学尖子。一般人分不清这对同卵孪生子,我一眼就能识别,差别在神情上,那个哥哥多了一种柔和的光辉,我相信这是因为他在数学外还有人文兴趣。他在课间休息时常来找我,我们成了朋友。上中设有理科专门班,学制比普通班少一年,我们班曾与一个理科班举行联谊会。我记得这次活动,是因为那个班有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学生,我们在会上见了面。当时我正读,开会时带去了,他翻了翻,说他不看文学书,这就注定了我们不会有进一步的交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