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还珠格格野史24月28日

4月28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4月28日。今天是我的母校以及我们全家的母校——清华大学的校庆,生日快乐!在1928年的这一天,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2003年,itunes上线,我们要庆祝数字音乐正式上线十周年。

        

清华大学校庆日



        首先恭祝我们全家人的母校——清华大学生日快乐!清华大学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所以遵循了美式传统节日的设置方法。美式传统就是节日一般都不是固定的日子,比如说某月的第一个星期二、某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等,连总统投票日都是这样,省得去调整工作日。咱们的黄金周就总得调来调去,大家都晕头转向,各种失调。

        清华校庆日就是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所以并没有固定的日期,有时候是4月30日,有时候是4月28日。2013年的校庆日是4月28日,是我们这一届1988级毕业二十周年。那个时候清华是五年制,所以我们那一届1993年毕业。我爸妈上清华的时候,清华是六年本科,还不是双学士。到我上学的时候是五年本科,到后来又过了十多年才转成四年本科。

        2013年是我们毕业二十周年,我也很荣幸地被选为1988级的同学会会长,这让我很惭愧,因为自己总是忙来忙去,也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到同学会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的聚会前些天在北京一个著名的山庄里举办。1988级同学大概精英比较多,让我很震撼的是,我们居然搞了四辆专列动车,从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等沿途接了两千多同学,最后大家齐聚北京。在这个盛大的联欢晚会上发生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叫作“二十年后的表白”,很多男生向当年爱慕的女生进行了迟来的动人表白,当然也有男生对男生进行了动人的表白,也有女生对男生进行了动人的表白。年轻的时候那都是冲动,二十年后再表白才是真的表白。

        其实学校就是这样,读书的时候,你并没有觉得这个学校有多么美好,但是你来到社会上,尤其到了四十岁,你才慢慢觉得学校带给你的东西真的很多。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走到哪儿都有清华同学;从精神角度讲,一所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都有强大的气场。同样性格的人,一个上了清华,一个上了北大,这两个人毕业以后出来的气质就完全不一样。北大出来的意气风发,愤世嫉俗。而清华出来的就特别务实,厚德载物。我们的校训就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新时代里,被我篡改成了“厚德载物、勤劳致富”。清华是一所非常典型的按照美式风格建的学校,采用的是美式教育,美式教育强调的是实用主义,所以清华的学生很多出来当工程师。而北大秉承中国文人士大夫传统,以天下为己任。

        清华在民国时期不是今天这样的一所工科大学,而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时用庚子赔款建立的。1900年我们打了大败仗,向各国赔了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赔款之一。虽然我们当时向八国赔款,但是最终一直要了这笔赔款的只有日本。俄国因为革命了,虽然领土没有还给我们,但是赔款就不要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一战”战败,也没有权利再要赔款;英、美说这个赔款不能不给我,但是钱拿来以后我也不自己用,就用来培养中国送去英、美的留学生,所以当时就叫庚款留学生。英国直接用这笔钱当基金,中国选派庚款留学生去英国留学。我外公当年就是考取了1937年的庚款留学生,去英国留学。美国也有庚款留学,而且还专门在北京建了清华留美预备班。一开始不是大学,就是为了先学好英文再送到美国去,梁思成、吴宓等当年都在这里读过书。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美国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就会发现清华大学和UIUC的校园完全一样。UIUC是美国最好的几所公立大学之一。当时建清华的时候,请的建筑师是UIUC毕业的,就把UIUC校园图纸给搬过来照样建了一个,包括圆顶的礼堂和包围大草坪的建筑群。

        清华大学在历任校长的辛勤浇灌下不断地成长。清华最重要的、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是梅贻琦校长。最初清华只是一个留美预备学堂,跟当时的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不能相比。在梅校长手里,清华从这样一所预科学校,后来成长为能和北大、燕大比肩的当时最好的大学。梅校长在清华历史中永远被所有清华学子所敬重。

        最后梅校长到了台湾,在台湾的新竹又重新建起一所“清华大学”,于是海峡两岸都有清华大学。北大校长傅斯年傅先生到台湾以后也重建了北京大学,但在台湾就不能叫“北京大学”,所以就叫“台湾大学”,也就是台大。由于台大和北大的名字不一样,所以就不能说有两个北大,但清华有两个。美国加州清华校友会差不多有一万三千名校友,绝大部分集中在硅谷,有一万多人,而我所在的洛杉矶才有四百多人。我很高兴地说,加州的清华校友会不分台湾新竹清华和北京清华,虽然两岸还没有统一,但是我们在美国的清华校友会已经统一成一个了。北京清华和台湾清华的毕业生轮流做会长,大家一起交会费,一起募捐,一起做各种事情。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一个学校的传统可以让同学们血浓于水,不管政治上怎么样,这是没办法分开的。

        我和清华的老学长杨振宁先生还曾一起为在加州硅谷的清华北美基金会募捐。当时设了一个晚宴,杨振宁学长演讲,我弹琴唱歌。在美国募捐主要就是买桌吃饭,硅谷有很多大公司,各大公司感谢清华培养的毕业生给公司做出了贡献,所以最后募捐的钱都是由各大公司出的,可见清华在硅谷的强大影响力。这一桌是Google的,那一桌是Cisco的,再一桌是Yahoo……当晚就募集了两百多万美元。曾有统计,在硅谷的高科技人才中,第一来源是斯坦福大学,第二来源就是清华大学。当然很多人会说国家培养了你们,然后你们去辛勤建设美国。但是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有用脚投票选择自己生活和工作地方的权利,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第一权利。

        民国时期,清华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且有超强的国学研究院。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主任是吴宓,国学院教授中有著名的四大导师:王国维大师、陈寅恪大师、赵元任大师、梁启超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大家各自飘零,赵先生去了美国;主任吴宓后来也郁郁不得志,清华大学的四大导师都是他请来的,他最后被贬到四川一所很小的师范学院去做老师,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面前确实无力。1949年,清华分成了北京和台北两个,之前清华大学一直由美国出资。1949年以后,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国政府出资,美国的钱后来就给了台湾的新竹清华大学。

        最初清华建立的时候在全国各省的招生比例是美国人定的,美国人说我最公平,按庚子赔款的分摊比例。当年的庚子赔款哪个省负担得多,哪个省招生就多,哪个省分摊的少,哪个省就招的少。当时听起来确实很公平,因为就是用这些钱办的这所留美预备学堂,所以就按这个比例来招留美预备生。清华后来变成了国立大学,按说招生方式应该有所改变,国有大学是靠全国人民纳税来支持的。

        但是每次提出清华招生方案改革都会遭遇阻力。名校招生实际上会对某个年轻人的一生造成重大影响,没上名校的可能将来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所以不管招生方案怎么定,都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强大阻力。如果按各省人口比例来定,那人口少的省市就不干了,比如上海人口比一个省少,但是考生素质高。也不能全部按分数来定,全部按分数就变成了科举。科举当年也被迫分成南北榜,因为全部按分数来定,状元、榜眼、探花就全部是江浙考生。因此虽然有一些微小调整,但清华大学直到今天在全国的招生大格局还是依照庚子赔款的分摊比例。中国因为情况复杂,最后北京很多大学都参考了清华大学的全国招生比例。当然这个方式今天也被很多人诟病。美国大学招生很容易,私立大学想怎么招就怎么招;州立大学当然倾向招本州学生,外州学生就得交更多的钱。但美国除了西点军校几乎没有国立大学,不像欧洲大陆的都是国立大学,全免费。

        1952年的时候,我们全面倒向苏联,所有体制都向苏联学习。苏联大学体制分成工科大学、理科大学、文科大学,没有什么综合大学。当时我们就把清华大学的八个系全部拿出去和北大等大学对应的系合并组建了八大学院,两个外语系合并成外语学院,两个航空系合并成航空学院,两个冶金系合并成冶金学院……总而言之,清华的整个文科都分出去了,清华后来就从一所综合大学变成了一所工科大学,变成了一所女生很少的大学,变成了一所我上大学时很痛苦的大学。我上大学时,28个宿舍楼只有两个半女生楼,15个食堂只有一个半女生食堂。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今天清华大学又开始回归综合大学的行列,现在又有了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等。但是因为现在刚刚开始办,和当年四大导师执教时期的文学院、国学院的水平还是不能比的。

        我经常开玩笑说,你建一所新大学,即使有钱把清华大学从校长到看门的全都挖到你的校去,让清华大学从零开始,考生填志愿的时候,还是会填清华大学。因为悠久历史积累起来的气场、荣誉感,能召唤来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是新大学无论如何都不能比的。我的外公张维1981年曾受命去创办深圳大学,而且做了第一任校长。他回来经常跟我叹息这件事情,那时候国家为了把深圳大学办成一流的窗口大学,可以说是不计代价。当时跟着我外公去深圳大学的好多是北大、清华的系主任,但就是以这样强大的资源和配置,最终都没能把深圳大学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所以大学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成为一所著名大学的,它需要漫长的历史积累。今天看到这些支撑国家脊梁的最重要的大学,北大、清华,还有复旦、南开,都是民国那一代知识分子创办的优秀大学,感谢创办这些大学的先贤们。

        

音乐进入单曲时代



        对于itunes音乐商店,所有用苹果品牌的人都非常熟悉,itunes上线第一星期就卖出了100万首歌。在欧美没有盗版,也没有听歌不花钱的传统,itunes当时9.9美元一首歌,今天itunes上的单曲下载已经是美国消费者尤其是苹果爱好者最重要的音乐来源之一。

        这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就是音乐从专辑时代进入单曲时代。我一直反对专辑方式,专辑方式实际上是唱片公司强势欺负消费者的一个东西,也就是强行捆绑销售,两首好听的歌非要搭八首一般的歌,然后卖给你。美国可能一张专辑有七八首好听的,但是华语音乐创作能力有限,当时港台唱片公司甚至明确规定如果有四首好听的歌,一定要拿出两首放在下一张专辑中,然后拿其他的凑数。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 “B面写手”,磁带有A、B面,“B面写手”专门写B面那些很便宜的、不好听的歌,然后再高价请人写两首好听的歌放在A面。这也是导致后来这些年唱片业被盗版横扫,被消费者抛弃的原因之一。对于盗版问题我们这些音乐人确实有很多委屈的地方,但是在之前的那么多年里,唱片业以强行捆绑、搭售的方式欺负消费者,这也是应该遭到的报应。

        itunes上线是2003年的事情,在2005年的圣诞夜,中国第一次在线上销售数字音乐单曲。那首歌就是由我写的,由当时红透整片天而不是半边天的李宇春演唱。2005年,李宇春获得超女冠军,那一年的收视率是迄今为止《中国好声音》也没能打破的神话。所以那一年圣诞,李宇春发行第一支单曲,就是我为她写的这首《冬天快乐》。从12月25日零点整,七大网站同时开卖,创下两小时卖出100万首的纪录。那个纪录之后就再也没有被打破,因为那之后网上音乐就开始被各种盗版网站免费化,导致了那个辉煌只是一瞬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那样的时刻。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在获得音乐享受的同时,稍微想一下音乐是要花钱才能做出来的。倒不是说音乐人有多么贪婪,但音乐是一个需要工业化生产的东西,音乐还不像写小说、写诗。音乐需要花很多钱去租录音棚,需要很多专业设备,一把琴也需要很多钱,且不说练琴要花多少年的时光。所以大家就算觉得音乐应该是免费的,那也要想一想这些东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些音乐人要怎么生活。希望中国音乐正版化尽快到来。

        

井冈山会师



        1928年的这一天是载入我国史册的重要时刻,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即南昌起义失败后幸存的那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半数以上都参加过井冈山会师,有朱德元帅、陈毅元帅、当时还是连长的林彪,几位经历了南昌起义的元帅也都在里面,当时还是排长的粟裕后来成了大将,秋收起义这边有罗荣桓元帅以及一两位大将。

        井冈山会师时其实人数并不多。因为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三湾整编时已不足一千人,然后就上了井冈山。而南昌起义失败后参加井冈山会师的也只是部分部队。在当时全国铺天盖地的起义中,秋收起义虽说是著名的三大起义之一,但参加者多为农民与工人,正规军只有一个团。南昌起义应该算是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时贺龙的一个军下面就有两个师,还有比贺龙的军队要精锐得多的三个师,分别是叶挺的一个师、周士弟的一个师、蔡廷锴的一个师,加起来相当于五个主力师,再加上朱德军官教育团的一些人,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但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担任前卫的蔡廷锴师便脱离大部队跑了。其他部队几乎全在潮汕被打散了,当时很多人上船去了香港等地方。这个时候群龙无首,因为军长也没了,师长也没了,什么都没了,然后来了一个公安局长朱德,后边跟着陈毅。陈毅并不是某一支部队的领导,他是忠诚的革命战士,但只是一个党代表,任团指导员。最后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朱德果断率领起义军余部摆脱强敌,辗转来到湘粤赣边界的山区打游击。

        就在部队面临瓦解、与上级完全失去联系的时候,经过各种周折,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这两支革命队伍,终于在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朱毛会师后,朱部有两千余人,毛部有千余人,还有湘南农民军八千余人,成为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其实当时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怀着对信仰的追求,都在努力地追寻革命,努力生存,努力战斗,只是这一支后来成了中国革命的主流。当时其实在广西、在大别山中还有一些革命军队,但是井冈山会师的这支部队最后成了缔造我军的最重要部队,主要的元帅、大将都在其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