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僵尸世界收徒就变强第六章 自我管理,抓住时间的小偷

第六章 自我管理,抓住时间的小偷

        懒惰的心理,比懒惰的手足,不知道要危险多少倍。而且医治懒惰的心理,比医治懒惰的手足还要难。因为我们做一件不愿意不高兴的工作,身体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无聊。反过来说,如果对于这种工作有兴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觉到十分舒适。因不适宜的劳动,使身心忧郁而患成的病症,医生称为懒惰病。

        

战胜忧虑,高效工作



        人不会因为工作过度疲劳而死亡,但是会死于浪费和忧虑。

        有一个事实可能会令你很吃惊,单单脑力劳动不会让你疲劳。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是几年前,科学家们试着找到人脑工作多长时间会感到“超负荷”,也就是疲劳的科学定义,结果令这些科学家震惊。他们发现在大脑工作时,血液在通过人脑时丝毫没有疲劳的迹象,但是从正在工作的工人血管里抽出的血液,就会含有很多疲劳毒素和疲劳产物。如果你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取出一滴血,即使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也没有任何疲劳毒素。

        就大脑而言,在8小时甚至12小时之后,它的工作效率会像刚开始工作时一样高。大脑是完全不知疲倦的。那么是什么使你疲劳呢?

        心理治疗家认为,我们感到的疲劳,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英国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学家海德费在他的《权力心理学》里说:“我们感到的大部分疲劳,都是心理影响的结果。实际上,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布列尔博士说得更详细。他说:“一个久坐的工人,如果健康情况良好的话,他的疲劳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响。”

        哪些情感因素会导致疲劳呢?当然是刻板、懊恨、一种不受赏识的感觉以及忙乱、焦急、忧虑,等等。这些感情因素使人容易疲劳,易于感冒,使工作成绩下降。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使身体紧张。

        欧乐威·梯德是纽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每天都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做决策。你也许以为他会被一大堆工作包围着吧?恰恰相反,他不但没有被工作捆住手脚,反而以高效著称。

        那么,梯德又是如何做到高效管理的呢?下面就是他的做法,他说:“忧虑是一种习惯,而我在许久以前就打破了这种习惯。我认为我之所以能解除烦恼,应当归功于下面三项举措。我太忙了,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沉溺于那些自我毁灭的焦虑之中。”

        我有三项主要活动:第一,在哥伦比亚大学讲课,同时担任纽约市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又掌管哈泼出版公司的经济及社会丛书部门。每一项活动的本身实际上就是全天性的工作。这三项主要工作,使我根本没有时间去自寻烦恼。第二,变换新的活动。我是一个很放得开的人。当我放下一项工作去干另一项工作时,我会完全抛开以前所想的问题。我发现,变换新的活动可以令人振奋,使我得到休息,神志为之一清。第三,剔除大脑中的烦恼。当我离开办公桌之后,我就训练自己把所有的烦恼从大脑中剔除出去。这些问题都是连贯性的,如果我每天晚上都把这些问题带回家,并且为它们而烦恼的话,那我的健康就全完了,同时也将失去解决烦恼的能力。

        欧乐威·梯德这三项很好的工作习惯,对你是否有借鉴意义?

        和梯德有着类似经验的还有棒球老将、美国某棒球俱乐部经理康尼·迈克。迈克在职业棒球界已经活跃了63年,当他首次加入球队时,完全没有薪水,只能在空地上打球,常常被地上的废弃物绊倒。比赛结束之后,他们就摘下帽子,传过去向大家收钱。但是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尤其是迈克,还得承担养活寡母及弟弟妹妹的责任。有时候,球队为了赚钱,必须做一些逗笑的演出,才能使球赛继续比下去。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住迈克。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仅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棒球运动员,后来还当上了俱乐部的经理,将一支三流的俱乐部带进了一流队伍。

        那么,迈克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他后来回忆说:

        “有许多原因值得我去烦恼。例如我曾是连续7年都排在最后一位的唯一一位棒球俱乐部的经理,而且曾在8年之内输了800场球。经过这一连串的失败,我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是,我认为自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管理办法。后来我真的找到了,结果我在25年前就不再烦恼了。我相信,如果我不停止烦恼,那么我早就进棺材了。”

        “现在回忆起我漫长的生命历程(我是在林肯总统时代诞生的),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够征服所有烦恼,并且快乐地活到现在,是得益于下面这些方法:

        第一,我认为烦恼对人毫无益处。除了对我的棒球生涯造成威胁之外,烦恼对我毫无帮助。

        第二,我认为烦恼会损害我的健康。

        第三,我让自己忙着计划筹备如何在将来的比赛中获胜,因此,没有时间为已经失败的球赛去自寻烦恼。

        第四,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在球赛过后24小时内,我不得批评球员所犯的过失。以前我总是和球员们一起穿衣、更衣。如果球队在比赛中输了,我总会忍不住批评球员们,而且毫不留情地与他们争论为什么会失败。后来我发觉这样只会增加我的烦恼;而且在其他球员面前批评某位球员,只会使他以后更不愿合作,因为我确实使他大丢面子。因此,我决定既然我没有把握在球赛刚结束时控制我的舌头和我自己,那我只好给我自己立下一个规则:在比赛失败之后,绝不能立刻和球员见面;一直要等到第二天,我才和他们讨论为何失败。到那时候,我已经头脑冷静下来,不会扩大错误,而且我可以和球员们冷静地讨论事实,球员也不会因此而生气,或为自己辩护。

        第五,我会赞扬球员们,激励他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总是挑他们的毛病。我想对每个人都说些好听的赞扬的话。

        第六,我发现,当我身体疲倦时,烦恼就更多。所以,我每天晚上要休息10小时,每天下午还要午睡一小会儿。即使是5分钟的小睡时间,对我来说也大有帮助。

        第七,我相信,由于我不断地忙着,已经不再受各种烦恼的干扰,因而延长了我的寿命。现在我已经85岁了,但我还不想退休。等到我把同样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时,我才知道自己确实已经老了。

        在我看来,康尼·迈克并没有读过《克服忧虑快乐生活》这一类书,但他能够给自己订下一些规则,使自己成为一位高效管理者,那你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你是不是可以像他那样,把你以前觉得很有帮助的一些事情,也给自己列成一张规则表呢?

        

改掉不良的工作习惯



        清除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东西。

        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作决定,就当场决定,不要迟疑不决。

        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总是被情绪困扰,感觉疲惫不堪。不如看看下面的内容,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因为我们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并不是繁重的工作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规划,没有弄清楚自己有多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又是可以暂时搁置的?

        这一切让你在工作的时候找不着北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良的工作习惯引起的。其实,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对大事无碍,不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幸福与成功的阻力。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四个值得警惕的工作恶习,希望在看完下面这些内容后,你有所改正。

        不良工作习惯一:办公桌乱七八糟

        芝加哥与西北铁路公司的总裁罗兰德·威廉姆斯说:“一个桌上堆满很多种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开来,留下手边待处理的一些,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家务料理,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走进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图书馆,你就可以看到天花板上悬挂着几个字,这是著名诗人波普曾写过的一句话:“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

        秩序也应该是商界的第一条法则。但是否如此呢?一般生意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可能几个星期都不会看一眼的文件。一家新奥尔良的报纸发行人有一次告诉我,他的秘书帮他清理了一张桌子,结果发现了一部两年来一直找不着的打字机。

        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还没有回的信、报告和备忘录,等等,就足以让人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更坏的事情是,经常让你想到“有100万件事情待做,可自己就是没有时间去做它们”,这样不但会使你忧虑得感到紧张和疲倦,也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教授约翰·斯托克博士,曾在美国医药学会全国大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题目叫作“生理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并发症”。在这篇论文里,斯托克博士在一项“病人心理状况研究”的题目下,共列出了11种情况,下面就是其中的第一种:

        “总是有一种必须去做或是不得不做的感觉,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情,而且必须去做。”

        像清理桌子,作出各种决定,等等,这些简单的事情怎么能帮你避免那些很重的压力——那种“不得不做”,以及那种“必须做而且永远也做不完”的感觉呢?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威廉·萨德勒博士,就让一个病人用这种简单的办法避免了精神崩溃。这个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当他初到萨德博士诊所去的时候,非常紧张不安,而且很忧虑。他知道他可能精神崩溃了,可是他没有办法辞去工作。他需要有人帮助他。

        “当这个人正把他的问题告诉我的时候,”萨德勒博士说,“我的电话铃响了起来,是医院打来的电话。我没有过多讨论这些问题,当场就下了决定。我总是尽可能当场解决问题。我刚把电话挂上,铃声又响了。这次又是一件很紧急的事情,我花了一点时间讨论。第三次来打扰的是我的一个同事,为了他一个病得很重的病人来问我的意见。当我和他讨论完了以后,我转过身来准备向我的病人道歉,因为我一直让他在旁边等着。可是他脸上的表情完全不一样,非常地开心。”“不必道歉了,大夫,”这个人对萨德勒说,“在刚才的那10分钟里,我想我已经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了。我现在要动身回到我自己的办公室里,改一改我的工作习惯……可是在我走之前,你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书桌呢?”

        萨德勒博士打开他书桌的几个抽屉,里面都是空的,一只放了一些文具。“请你告诉我,”那位病人说,“你没有办完的公事都放在哪里?”

        “都做完了。”萨德勒说。

        “那么你还没有回的信放在哪里呢?”

        “都回了,”萨德勒告诉他说,“我的规则是,信决不放下来。我都是马上口述回信,让我的秘书打字。”

        6个星期之后,那位高级主管把萨德勒博士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去。他整个儿改变了,他的办公桌也不一样了。他打开办公桌的抽屉,抽屉里不再有还没做完的公事。“6个星期以前,”这位高级主管说,“我在两个办公室里有3张写字台,我整个人都埋在工作里,事情永远也做不完。当我和你谈过以后,我回到办公室里,清出一大车报表和旧文件。现在我的工作只需一张写字台,事情一到马上就办完。这样就不再会有堆积如山的没有做完的公事威胁我,让我紧张和忧虑。可是,最让我想不到的是,我完全恢复了健康,现在一点病也没有了。”

        以前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人不会死于工作过度,而会死于浪费和忧虑。”不错,死于浪费精力——而他们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似乎永远做不完。

        不良工作习惯二: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查尔斯·卢克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12年之内,变成了派索登特公司的董事长,每年有10万美元的年薪,另外还能赚100万美元——他说这都是归功于他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的能力。

        查尔斯·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都在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那时候我可以考虑周到,计划一天的工作。计划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

        弗兰克·贝特吉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他不会等到早上5点钟才计划他当天的工作。他在头一天晚上就已经计划好了。他替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订下一个一天要卖掉多少保险的目标。要是他没有做到,差额就加到第二天——依次类推。

        我由长久以来的经验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可是我也知道,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随兴之所致而去做事好得多。

        如果萧伯纳没有坚持该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这个原则,他也许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而一辈子做一个银行出纳员了。他拟定计划,每天一定要写5页。这个计划使他每天5页地写了9年。虽然在这9年里他一共只得了三十几美元——大约每天只得到一毛钱。就连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也订出每天每一个钟点应该做些什么事的计划。

        不良工作习惯三:做事拖拉,迟疑不决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已故的h·P·豪威尔告诉我,当他在美国钢铁公司任董事的时候,开起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其结果是,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

        最后,豪威尔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作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这样所得到的决议也许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研究,也许有所作为,也许没有,可是无论如何,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达成某种决议。豪威尔先生告诉我,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清理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也不必再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大家也不会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不仅适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会,也适用于你和我。

        不良工作习惯四:不懂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很多人替自己挖下了个坟墓,因为他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很多枝枝节节的小事使他非常混乱。他总觉得很匆促、忧虑、焦急和紧张。要学会分层负责,是很不容易的。我知道,我以前就觉得这个很难,非常地困难。可是分层负责虽然很困难,一个做上级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却非要这样做不可。

        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持续高效地工作。如果想要摆脱疲劳的困境,那么,从现在起,你就要养成下面4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1.清除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东西。

        2.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3.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作决定,就当场决定,不要迟疑不决。

        4.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你把时间放在哪里,你的未来就在哪里。

        高效能的职业人士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而低效率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都不善于管理时间。

        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问过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既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既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既能分割又不可分割;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大家众说纷纭,琢磨不透。

        这时候一个叫查第格的学生站起来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是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也是转瞬即逝的;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享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带走,时间也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留青史。”

        是的,这个神奇而伟大的东西就是时间。时间是不存在特权阶级的,它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把一天当中格外的时间给任何一个人。它遵循着一种不变的规律,从不预支给谁去浪费。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叫“80/20法则”的原理,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80/20法则”对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怀有大干一番事业、做出辉煌成绩的想法,可是总不见行动,只是把这些想法挂在嘴边,每天都踏步不前。因此,为了避免成为一个空谈主义者,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目标不随着工作进程而及时修改的话,很容易成为工作效率提高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每月修订一次自己的人生目标。每天重温自己制定的目标,并用每天的行动去接近这个目标。你可以在办公室里放上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陈述,借此提醒自己。即使是在干一件最小的事,心中也不忘那个长期的目标。在每天早晨就进行计划,安排好一天工作的轻重缓急。每天都有一张当天要做哪些事的清单,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排列,然后尽可能一有时间就去干最重要的工作。为自己、也为别人都定下工作的最后期限。养成好习惯,按着“任务清单”的顺序干,决不跳过困难的工作。永远放弃“等候时间”。

        如果不得不等什么,就把它当作“时间的礼物”,用它来休憩,或去做一些本来不会去做的事情。检查自己的旧习惯,看看是否有需要杜绝或加以改进的地方。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一个人在工作中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有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处理事情的优先表,列出自己一周之内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优先表排出相应的工作进程,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稳步高效地进行。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4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1.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的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这种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紧急的。比如读几本有用的书、休闲娱乐、培养感情、节制饮食、锻炼身体。这些事情重要吗?当然,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事业,还有家庭关系。但是它们急迫吗?不。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拖延下去,并且似乎可以一直拖延下去,直到我们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重视,没有早点来着手重视解决它们。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本来你已经洗漱停当准备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去图书馆看书时,忽然电话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现在去泡吧聊天。你就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回绝他们,你不想让你的朋友们失望。然后,你去了,次日清晨回家后,你头昏脑涨,一个白天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这样的事情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们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我们就是在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看电视,却常常不知道想看什么和后面要播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发出的信息。往往在看完电视后觉得不如去读几本书,甚至不如去跑跑健身车,那么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你要注意的话,很多时候我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都是被浪费掉了。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分类,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定为A类,将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定为B类,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定为C类,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定为D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先干重要的事,即A类事情,这一类事情做得越多,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此刻,什么是我利用时间的最佳方式?”在每月事先安排的工作计划中,应使自己除了能为“重点”的项目留出额外的时间外,还能使工作有所变化并保持平衡。

        

兴趣和工作效率成正比



        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乐,那你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因为你一天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了。只要你“装出”对工作感兴趣的样子,就有可能使你产生真正的兴趣,也可能减少你的倦怠、紧张与忧虑。

        在加拿大洛基山区的路易丝湖畔度假的时候,我曾连着好几天去珊瑚湾钓鱼。去那儿的路上要穿过一个高高的灌木丛,跨过倒在地上的横木,一路上有8个小时的行程。但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太兴奋了,一心只想着今天要完成的目标,钓上6条彪悍的大鳟鱼。但是,如果我对钓鱼不感兴趣,那么我也会没有累的感觉吗?在海拔7000英尺高的地方,我一定会累坏的。

        哥伦比亚的爱德华·桑戴克博士曾做过一项关于疲劳的实验。他组织了一群年轻人,让他们在一个星期里不睡觉,并不断地给他们安排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厌倦是唯一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总是被人打扰,一直等候的信件没能送到,订到的约会有人爽约,麻烦事不断。那么你在那一天肯定是打不起精神来,感觉什么事也没办成。就可能会觉得心力交瘁,头昏脑涨。如果到了第二天,一切都很顺利,完成的工作是前一天的好几倍,那么你直到回家也会感到精力旺盛、兴奋异常。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疲劳感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烦恼、挫折和不满等情绪引起的。在写这段文字之前,我刚看过一部音乐喜剧电影《演戏船》,这艘船称作“棉花号”,船长叫安迪。电影中安迪讲了一段颇有哲学意味的话:“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人是多么幸运呀。”往往这些人更加活力充沛,能够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没有忧虑的疲劳,只有兴趣的活力。

        爱丽丝在一夜之间截然不同的变化

        爱丽丝是一位白领,有一天,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头晕背痛,连饭都不想吃了,一心只想躺到床上呼呼大睡。但禁不住母亲的要求,她还是坐到了饭桌前。这时电话响了,她的男友邀她一起参加舞会。爱丽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整个人马上像变了一样,精神劲十足地飞奔上楼,换好行头出了门。那天夜里,她一直玩到凌晨3点才回家,当时她感觉不到一点倦意,仍旧兴奋过度而不能入睡。

        爱丽丝的变化和截然不同的感受足以说明某种问题。在下一天工作的8个小时里,她是不是还会表现得那样疲倦呢?当然还会,因为她对工作缺乏兴趣,甚至对生命也感到厌倦。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成千上万个爱丽丝,或许你就是其中之一。情绪上的消极比生理上的操劳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倦。

        乔瑟夫·巴马克博士曾在几年前发表过一篇实验报告,名叫《心理学档案》。在这个报告中,他阐述了倦怠感是如何导致疲劳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厌倦的时候,身体血压和氧气的消耗量会明显降低。而当工作较为有趣,富有吸引力时,代谢现象则会加速。

        195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国内的登山俱乐部提供指导人员,训练威尔斯亲王森林警备队的队员。这批指导员年龄在42岁到50岁之间,他们带领着一批年轻的队员,越冰河和雪地,攀登悬崖峭壁,越过好几座山脉。在15个小时后,这一批年轻力壮的队员都已经筋疲力尽。

        这些疲劳真的是由身体或肌肉的劳累而引起的吗?这些突击队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之所以会感到疲累,原因就在于他们对登山不感兴趣。其中有几个队员饭都没吃就睡了,还比不上那些年纪大上两三倍的指导员,这些“老”人不但没有表现得筋疲力尽,反而开心地吃了晚饭,还笑谈白天的经历。这是因为他们喜欢爬山。

        有一个叫山姆的年轻人,在一家工厂里专门做拆卸螺丝钉的工作。他觉得工作太过乏味,就想辞职不干。但又怕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于是他试着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他开始与一边的机器进行速度的比赛。旁边有的机器是用来磨平螺丝钉头的,有的则负责修整钉子的粗细大小。他就与这些机器比赛谁完成得快。

        工厂的监工对山姆的高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过多久,山姆就被提拔进了另外一个部门。30年后,山姆成了波文机器制造厂的厂长。如果他在当初没有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或许到老了还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工人。

        女速记员的故事:从假装喜欢到真正感兴趣。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的维莉·格登小姐是一位速记员,曾给我写过这么一封信:

        在我的办公室里,共有四位速记员,每个人都被指派处理某些特定的信件。我们有时都会被那些信件搞得头疼万分。有一次,一个部门助理要我重新打印一封很长的信件,但我很不愿意做这件事。我跟他说,只要把那封信上的错别字改过来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重新打印。但他还是很坚持,说如果我不做的话,他就去找别人做。

        听了他的话,我十分生气,却只能把那封信重新打印一遍。因为我想到,如果我不做,就会有别人取代我,而公司是付了钱给我的。这么想了,我的心情就好多了,并假装很乐意做这件事。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我开始有点喜欢它了。我发现,一旦我乐意干活,效率就可以得到提升。现在,我很少加班,也能够出色完成任务。

        有了全新的工作态度,我成了一名好好工作的好员工。后来,一位部门主管需要私人秘书,我就被选中了。因为他觉得我总是能很高兴地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我的心态的改变带来的力量,的确十分神奇。格登小姐正是运用了汉斯·瓦辛格教授的“假装”哲学。他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假装自己感到快乐,假装对工作有兴趣,有时这种假装往往会成为现实,弄假成真,倒能减少疲劳和紧张。这种方法经常会有效果,刚开始你会认为是假装的,但只要多练习,这种假装的感觉就会自然消失。

        著名的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堡曾给我讲过他的经历。卡腾堡二十多岁时,曾在一艘运牛的船上工作,负责给牛提供食物和水。这艘船要横渡大西洋。然后他骑着自行车周游了全英国,接着到了法国巴黎。到达巴黎时,他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只得把随身带着的照相机典当了几元钱。在《纽约先驱报》的巴黎版上,他登了一个求职广告,并找到了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工作。

        他虽然不会说法语,但推销了一年以后,他居然挣了5000美元的佣金,成为当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推销员。他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刚开始,他让老板用纯正的法语把他应该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死记硬背地记下来。当他敲开别人家的门见到了家庭主妇,就开始用老板教的推销用语。他的法语带着浓重的美国口音,让人觉得很搞笑,他便趁机递上实物照片。如果对方还想问其他问题,他就耸耸肩说:“美国人……美国人。”同时摘下帽子,把藏在帽子里的讲稿指给人家看。那个家庭主妇当然会大笑起来,他也跟着笑,然后给对方看更多的照片。

        卡腾堡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他坦率地承认,当时的工作做得很辛苦。但他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靠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他要把这个工作变得更有乐趣。每天早上出门前,他都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卡腾堡,如果你要维持生计,就得把这个工作做好。既然是非做不可的事,那你何必自找不痛快呢?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演员,正站在舞台中央,台下有很多观众正注视着你。你现在做的事就像演戏一样,何不高兴点儿呢?”

        卡腾堡和我说,每天给自己打气的这些话,有助于把一个他以前既恨又怕的工作变成他喜欢的事情,也让他挣得了很高的利润。

        我问卡腾堡先生,是否可以给急于成功的美国青年一些忠告。他说:“可以。每天早晨跟自己打一个赌。我们常常觉得需要做一些运动,让自己从半睡半醒状态里醒过来。但我们更需要一些精神和思想上的运动,使我们每天早上能够真正地活动起来,每天早上给自己打打气吧。”每天早晨给自己打气,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肤浅、很孩子气的事呢?不是的,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

        一千八百多年前,马可·奥勒留在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是由思想组成的。”这句话在今天仍然适用。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乐,那你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因为你一天的大部分清醒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了。

        如果你经常给自己打气,创造工作的兴趣。那你就会把疲劳降到最低程度,这样也许就会给你带来升迁和发展。即使没有这样的好处。至少在减少了疲劳和忧虑之后,你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闲暇时间。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方向错了,怎么奔跑都是徒劳无功。

        创设遍及全美的事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我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由此可见,做事的方向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都在于前者:效率和正确做事。

        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换句话说,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带着脑子去工作,学会正确地做事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做事就是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及目标能否实现,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只对上司负责,对流程负责,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一味服从,铁板一块,是制度的奴隶,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不思进取,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着过日子。

        而做正确的事不仅注重程序,更注重目标,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工作方式。工作对目标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人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发挥人的能动性,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变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地工作。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的区别是巨大的。

        我来给你举个工作中的例子,比如说某客户服务人员接到服务单,客户要装一台打印机,但服务单上没有注明是否要配插线,这时,客户服务人员有3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照开派工单;

        第二种做法:打电话提醒一下商务秘书,是否要配插线,然后等对方回话;

        第三种做法: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询问是否要配插线,若需要,就配齐给客户送过去。

        第一种做法,可能导致客户的打印机无法使用,引起客户的不满;第二种做法,可能会延误工作速度,影响服务质量;第三种做法,既能避免工作失误,又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好呢?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三种做法。第三种做法就是在做正确的事,第一、第二种做法就是在正确地做事,这两者的区别就在结果的不同,其原因是没有把公司的目标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我的妻子曾被选为社区计划委员会的主席,可是既放不下许多更重要的事,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后来她打电话给一位好友,问她是否愿意在委员会工作,对方却婉拒了,我的妻子大失所望地说:“我那时也能拒绝就好了。”

        这不是说社区活动或社会服务不重要,而是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我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任教时,曾聘用一位极有才华又独立自主的撰稿员。有一天,有件急事想拜托他。他说:“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他指着墙壁上的工作计划表,显示超过20个计划正在进行,这都是我俩早已谈妥的。

        然后他说:“这件事至少占去几天时间,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个计划来空出时间?”他的工作效率一流,这也是为什么一有急事我会找上他。但我无法要求他放下手边的工作,因为比较起来,正在进行的计划更为重要,我只有另请高明了。

        我的训练课程十分强调分辨轻重缓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我常问受训人员:你的缺点在于:

        1.无法辨别事情重要与否?

        2.无力或不愿有条不紊地行事?

        3.缺乏坚持以上原则的自制力?

        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那是“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家使然。而且不能由衷接受“事有轻重缓急”的观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废。这种人十分普遍。他们能够掌握重点,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却不是以原则为生活重心,又缺乏个人使命宣言。由于欠缺适当的指引,他们不知究竟所为何来。

        以配偶或金钱、朋友、享乐等为重心,容易受第一与第三类事务羁绊。至于自我中心者则难免被情绪冲动所误导,陷溺于能博人好感的第三类活动,以及可逃避现实的第四类事务。这些诱惑往往不是独立意志所能克服的,只有发乎至诚的信念与目标,才能够产生坚定说“不”的勇气。

        

拓展阅读



        赫斯特:除非上帝召唤,否则绝不退休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突然拥有了100万,你将会如何使用这笔钱?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每个月就有100万收入——他每天的收入达3万元。当你阅读这篇短故事的几分钟里,他又会有大约100元的进账。

        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叫他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或威廉,甚至他最亲近的朋友也只叫他“.R”,而他手下的7万员工,在谈到他时,都是说我们的“头儿”。

        他经营的出版物多达24种,其中包括9种杂志,拥有的读者有数百万之多。他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出版家,他的名字在美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然而,他也是一位很神秘的人,一个普通人对印度“圣雄”甘地的了解也要比对赫斯特的了解多得多。

        最令人惊讶的是,身为全美出版大王的他,竟然是一位相当沉默而且羞涩的人。半个世纪以来,他不断应邀在各种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事实上,他非常不愿意见陌生人。

        平时,他总会邀请10到60位客人住在他在加利福尼亚的豪宅里。然而他认为最有趣的消遣,便是悄悄地离开他们,独自去玩牌。而到了纽约之后,他最大的兴趣就是逛街。

        赫斯特在加州的牧场,是美国西部规模最大的产业。这个牧场足有25万英亩,从海岸线开始一直延伸到内陆50英里开外的地方,全都属于他的私人产业。

        赫斯特有座名叫“迷人的山峦”的城堡,建在高出太平洋海面2000尺的山顶之上。他又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巨款对这座城堡进行装饰——当年挂在法国城堡里的壁毯如今挂在他的城堡内;幽静的大厅里,挂着欧洲名画家伦伯朗、鲁本斯和拉斐尔等人的珍贵画作:在用来招待朋友的大餐厅四周,摆放着各种珍贵的艺术品。不过,城堡里的食物并没有什么特别,用的也是普通的纸餐巾。

        赫斯特非常喜欢动物,因此他所养的野兽数量之多,即使当年的马戏大王巴纳姆的马戏团也无法与之相比。成群的斑马、水牛和袋鼠在山上随处可见;数千只奇形怪状的鸟儿在树林中飞来飞去;而他的私人动物园里,则不时地传来狮子、豹子和老虎的怒吼。

        一次,好莱坞磋电影公司的一帮制片人,特意坐飞机来与赫斯特就一件重要的事情进行商磋,他却因为要照顾一条断了半截尾巴的蜥蜴而让他们等候了很久。还有一次,他深夜派人乘自己的汽艇去接一位名医,来治疗一只断腿的土拨鼠,并付给500美元的医药费。

        我的一位朋友梅森先生,曾经专程到法国为赫斯特收购古董。赫斯特经常购买整整一船的艺术珍品,有时甚至会把一所城堡买下来,然后拆卸装箱运回美国。每一块石头、砖瓦、木材等,都要编号注明来自何处,然后依照原样把它们重建起来。

        他买的艺术品实在是太多了,后来只好在纽约买了一个大仓库专门用来存储。这些物品种类繁博,从布谷鸟报时钟到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简直是无奇不有。这个仓库雇了20位工人,每年需要6万美元的经费。

        赫斯特的父亲是密苏里州的一个农夫。在1849年淘金热兴起之时,这个农夫跋涉了2000里跟着一队牛车,一路上还要遭受印第安土著人的攻击,最后终于到了西部发现了金矿,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到他年老时,总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休息。

        后来,赫斯特发现这棵大树恰好挡住了他从窗户眺望大海的视线。赫斯特不忍心砍掉老父亲所喜爱的那棵树,结果他花了4万美元,请植树专家把那棵大树移了30尺。

        赫斯特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还能打网球,甚至还能做一些剧烈的动作。他已经打了40年的网球,但他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球水平,仍在不断地学习。

        他是一位优秀的业余摄影师,每年他都会拍摄几千张照片。

        他还很喜欢打猎,有一天,当他和朋友坐着汽艇在海中游玩时,只见他随手一抬手中的枪,“砰”的一声,一只海鸥就被击落了,子弹准确地击在海鸥的翅膀上。

        他喜欢跳踢踏舞,也很擅长模仿和讲故事。他的脑袋就像是一个百科全书。如果你问他英国亨利八世的许多后妃的芳名或是美国历任总统的名字,恐怕问100次也难不倒他一次。

        有一次,吉姆·沃克和著名喜剧表演家查利·卓别林到赫斯特的牧场去拜访他,他们为《圣经》中一段内容的准确措辞而争论起来,结果,赫斯特把这一段话整句背了出来,从而结束了这场争论。

        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提到“死”字。

        他父亲给他留下了3000万美元的遗产,他本可以优哉游哉地逍遥一世。但是50年来,他每天都要工作8到15个小时,而且从未间断。他曾公开说过:除非有一天上帝要召唤他去,否则他绝不退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