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乡守制的日子里,王守仁依然不废讲学,后来鼎鼎大名的钱德洪、王畿都是他在这一时期纳入门下的弟子。而他此时的思想建树,最要紧的便是提出了“三教合一”的论题。
那是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弟子张元冲请教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佛教、道教与我们儒家圣学只有毫厘之差,三者对于修习性命之道皆有益处,但只因佛教、道教在性命修习中掺杂了一点私意,所以毫厘之差致成千里之谬。但我觉得佛、道两家毕竟有益,不知道是否可以兼而取之呢?”
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了,梳理起来非要大费周章不可。简言之,儒家与佛、道两教原本天差地别,根本就不只是毫厘之差。儒家旨归是给社会开药方,重建西周初年尊卑有序的礼仪制度;佛教诞生于六道轮回的印度传统,教人找出轮回的原因,从而从轮回当中跳脱出来;道教或炼外丹,或炼内丹,总之是教人长生久视、羽化成仙。三者原本就是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混杂在同一片土壤上争奇斗艳,面貌渐渐变得相似了。
一个很要紧的缘故是,三者都不得不偏离了自己的原始目标。
儒家理想的基石是周代宗法社会,自秦汉以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土壤;佛教教人跳脱轮回,而跳脱轮回的状态究竟是生是死,是永恒还是寂灭,是神通广大还是与世无涉,这一切全然无法说清,佛陀归之于“十四无记”,悬置不论了事,这真不是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人能够接受的;道教倒很现实,教人服食成仙,就算成不了仙,至少也可以延年益寿。
所以从原初的情形看,佛教和道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技术。佛陀创设了一整套跳脱轮回的技术,佛经相当于技术手册。道教的技术色彩更强,炼丹修仙总是难事。无论佛教徒还是道教徒,只要根据技术手册坚持用功,理论上说都可以达成各自的目的。技术的学习当然需要毅力,却并不需要坚定的信仰,这正是佛教、道教绝不同于基督教之类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地方。基督教讲究“因信称义”,信究竟要信到怎样的程度呢?早期神学家德尔图良有一句名言,被后人凝练为“因为荒谬,所以相信”。如果事情非要合情合理才可相信,那就是理性的判断,不是信仰了。
这样看来,儒、释、道三家非但都是“讲理”的,还都属于技术性的知识,虽然技术指向不同,但都包含心灵修炼的内容。儒家自宋代以后,心灵修炼越来越仰仗静坐冥想式的神秘体验了,换言之,这就是在修心技术上与佛、道合流,而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是静坐冥想式的神秘体验,无论名义上属于哪种信仰或哪种修行,脑神经的运作机理都是高度相似的,当事人获得的感受也是高度相似的。
原本儒、释、道各执一词,佛教说孔子是儒童菩萨,所以儒家只是佛教的一个变种;道教说佛陀是老子所化,所以佛教只是道教的一个变种;儒家说佛、道两家都是异端邪说,佛陀不过是外邦的圣人。
我们由此看到思想史上的一大趋势,争论由你死我活渐渐变成了谁都想通过收编的手法来矮化对手,结果收编手法反而促成了三教合流。而以现实的眼光来看,得道高僧究竟有没有跳脱轮回,道教高人究竟有没有羽化成仙,世人总看不到扎扎实实的证据,勉强能看到、能沟通的只有心灵修炼的内容。那么,站在心灵修炼的角度来看三教的纷争,似乎真的全无必要,大家好像都是一家人。但是,思想阵营的边界毕竟存在了这么久,三者又确实该有某些本质性的区别,这“本质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张元冲的问题正意味着心学阵营里广泛存在的这一种疑惑,王守仁给出了一个相当经典的回答:
“说兼取,便不是。圣人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儒家是否有必要兼取佛、道呢?答案很明确:“不需要。”
理由很简单:“儒家已经囊括了全部的终极真理。佛教、道教虽然切中了真理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并不在儒家真理之外。”
王守仁的解释是:“我们在儒家的心灵修炼中延年益寿,这就叫仙;我们在儒家的心灵修炼中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这就叫佛。后世儒者看不见儒学的全貌,所以才错误地将儒家与佛、道两家分裂来看。这就好比一座厅堂有三个房间,这就是儒学的全部,但后世儒者不晓得这三个房间全是自己的,看到佛教来了,就割出左边一间给它,看到道教来了,又割出右边一间给它,自己只留着中间那间。圣人与天地万物同体,儒、佛、老、庄都是圣人的手段,这才是大道;佛、道两家只守着自己那一套,所以都是小道。”
汇通三教早已是一个悠久的思想传统了,王守仁并不是始作俑者,但最值得我们留意的是他论说的理由——他正是从静坐冥想的神秘体验里获得了打通时空的感受,然后以这个感受作为依据来证明,既然天地万物与我都是一体,儒、释、道难道是分裂的三者不成?按这个逻辑推演下来,我们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以割裂的、彼此分别的眼光来看问题的,都是错的。
世上常有调和论者,认为所有的思想其实都不矛盾,正如盲人摸象的那个寓言所揭示的,之所以聚讼纷纭,只因为大家各自触到了真理的一个局部,并且以为这个局部就是全体了。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要把所有的思想主张拼凑起来,就会逐渐拼凑出终极真理的完整面貌。
但这样的工作说来容易做来难,譬如我们倒容易拼凑一神论和多神论,但不知该怎样将有神论和无神论拼凑在一起。更难设想的是,如果我们将儒家、佛家、道家、基督教、纳粹主义、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宿命论、自由意志等等主张拼凑在一起,呈现出来的会是怎样一个怪物呢?难道终极真理在某些情境下会呈现为军国主义的样子,在另一些情境下呈现为人道主义的样子?
在王守仁的世界里,思想主张毕竟远不如我们所见的多。倘若他生活在今天,看到这个地球村里纷繁复杂,远多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主张,不知道会不会修正原来的想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