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唧唧日常免费观看努努一次聚会和一个微信群存在的理由

一次聚会和一个微信群存在的理由

        聚会,是需要由头的。

        很多人喜欢聚会,别人叫聚会,他高高兴兴跑去了,吃饱喝好回家了。要是别人说,你牵头组织大家聚聚呗,他摆摆手:你们组织嘛。

        聚会组织太麻烦,小聚会还好,大聚会三四十个人,要一一通知,预定饭店,还要让大家吃好喝好,如果玩得不好,牵头者没面子。

        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如果好久没聚了,总会有人想,该聚聚了。或者一个人要离开,或者一个人要结婚,这些都成了聚会的由头。因为这些因缘,聚会成办了。

        所有的聚会都要散去。散去同样需要由头。你不会刚到聚会地点,打个照面就走。要走也得有个说法:我赶五点的飞机。因为赶飞机的因缘,你可以先散。通常的因缘是,大家都吃饱了,喝好了,聊差不多了。有时候聊得太痛快,大家都不提走的事,或者你想开口说走,对方却拉着你的手说他的家人刚检查出重病,这个口就暂时不能开。

        但总归是要走的。让聚会散了的内在动力是时间。无论拖得多久,只要时间越来越晚,餐馆要打烊了,末班地铁要停了,这些就成为散的因缘。趁一段聊天告一段落,看看表,说时间不早了,咱们走吧,就成为礼貌的告别。

        严格地说,那些都不是散的因缘。聚本身才是散的因缘,别的都是所缘缘和增上缘。

        聚会的成办,需要由头。别的事物也莫不如此。用佛教的话说,一切东西都需要有所依,才能住。

        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聊天室火过一阵儿,那会儿还没有QQ,但后来大家都不玩聊天室了。因为聊不出有营养的话题,只有你哪里人,男的女的,多大了?玩过BBS的人很少会再回到聊天室。

        BBS几乎是和聊天室同时出现的。但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基因。聊天室是依闲暇而住的,BBS是依内容而住的。一个人只有在闲极无聊的时候,才会去聊天室扯两句。QQ出现后,聊天室就大为萎缩了,但对BBS的冲击就没那么大。

        其实,BBS也是从聊天室中分化出的:一开始搞出了互联网,大家一起扯淡。扯着扯着发现淡最好分开扯,要扯情感就在第一个房间,扯理想就在第二个房间。这种房间分区可是说是BBS最早的雏形。就好比聚会的时候,三十个人约了十点见面,刚见面大家说,来了啊,你又黑了,你又胖了,这是聊天室,很快变成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前边三个聊到小孩儿上幼儿园的问题,后边两个聊到买车的问题,就是BBS了。

        分化前的聊天室是依闲暇而住的。分化后,慢慢演变成两种,一种是网络通讯工具,一种是论坛。(为了表述上的亲切简单,下面叫QQ 和BBS吧。这不是什么专业文章,只是闲扯,我就以常见的举例,所以举QQ、人人网、微博,而不举MSN,Facebook,tter。)

        QQ依关系而住。BBS依内容而住。依关系而住的,后来演变成SNS,也就是社交网络,诸如QQ空间、人人网、微博、朋友圈等等。依内容而住的,后来就演变成诸如豆瓣、知乎等等。

        说依内容而住,并不是不需要关系,而是所依以内容为主,由内容产生关系。比如一个人上军事论坛,在论坛上认识人,形成线下的关系。依关系而住的,是由关系产生内容,比如你在QQ空间传照片,你妈会看到,会感兴趣,暗恋你的人会感兴趣,但如果摄影论坛里都是这种照片,就没人来了。

        依何种而住并不是截然分明的。比如微博,我粗率地把它划分在依关系而住一类,理由是我的微博上有一部分人不是通过网络认识,而豆瓣、知乎上的朋友主要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

        因为基因相近,微信的兴起会对微博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基因相异,微信对豆瓣、知乎造成的压力没那么大。当然,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差异也会起作用,但本文不讨论。

        此文想说的,着重是微信群。虽说微信、朋友圈是依关系而住的,但微信群不一样了。就像当初依闲暇而住的聊天室,按照关系和内容两种方向分化出聊天工具和论坛,微信群和合了关系和内容,复归到依闲暇而住。

        微信群是一种松散的人际联系,它不像聊天工具,不像论坛,更像聚会。微信群里可以所有人三个月不说话,等谁结婚了在群里喊一声,大家又聚一起了。而一个论坛如果三个月没人发帖,就死了。

        微信群有两种。一种依关系而住,一种依内容而住。前者比如:班级群、校友群、家族群。这种群可能没什么意思,但是你通常不会退。它代表一种线下的关系。

        群这种东西,并非互联网出现后才有。过去京师的湖广会馆,四川同乡会这些,就类似今天微信上的校友群、老乡群。今天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厂里,有东北帮、山西帮这种群,它们并不依赖互联网而存在。因为人群本身,就有依关系而住、依内容而住的需求。

        但并不是有了关系就能形成群。比如两个在广东打工的湖南摩的司机,和两个在北京打工的湖南摩的司机,怎么成为群呢?人群依关系而住,关系也要有所依,如果依物理世界,广东的湖南籍司机和北京的湖南籍司机,无法成为群。如果依互联网,就可以,加个QQ群,或者进入摩的司机论坛就行了。如果依移动互联网,加个微信群,就可以了。

        这种群的关系是松散的。比如我父亲曾经在山西当兵,同年退役回到县城的战友常常聚会。有一天,有人提议说成立个战友会,没人愿意当会长。当会长,没有工资,还要负责各种事情的张罗。这就是松散的关系。紧固的关系是过去的宗族。过去在山村,碰见杀人盗窃通奸等事,往往不是到县衙告状,而是按照族规处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把这种关系瓦解了。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你很容易进入一个群,而在过去的小山村里则很难,姓金的就是姓金的,姓赵的就是姓赵的;湖南人就是湖南人,四川人就是四川人。今天,一个人可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出生在不同的城市,自己出生和成长在不同的城市。古代出行,路过借宿一晚,不成问题。今天,蓦然跑到不认识的人家借宿,人家会无比惊讶地盘查你的各种证件来确定你是不是骗子。

        不过,虽然这种群关系会越来越松散,但不会消失。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还不会。

        另一种是依内容而住的群。比如红包群、招聘群、媒体群、码农群、电影群等等。

        像红包群,每个人闲着没事就在群里发红包,如果发现谁长期不发只抢,大家就会动员群主把他赶走。红包群在古代社会也有原型,就是冬天的村头,大家围在一棵大槐树下玩骨牌、打麻将。这种依内容而住,具体地说,是依“小赌怡情”的乐趣而住。许多人天生有赌博的兴趣。

        公司的组织,就是依内容而住的群。它和红包群一样,不过是老板发红包。因为发工资,大家每天朝九晚六聚到一起,要不发工资,早就散伙了。不发工资还不散伙,那就得依企业文化而住,比如说传销、传教和入党。不给你发工资,你还天天往这儿跑。

        像媒体群、电影群,这种依内容而住的,在过去也有原型,叫里坊。整个镇上杀猪的都在一条街,歌楼酒肆在一条街。宋朝的时候,卖布的要穿卖布的衣服,卖果子的要穿卖果子的衣服,甚至乞丐也要穿乞丐的衣服,这叫当行本色。说“老本行”、“专家”,就是意思我是从这个群里出来的。

        依关系而住,依内容而住,分别体现人和人之间的两种联系,前者是物理意义上的联系,后者是精神意义上的联系。因此,群才成为可能。

        群的意思是“类”。《周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编程谓之Class,《说文》谓之“辈”。辈,就是类,具体地说,一个军队发车,百辆叫辈。

        群依什么呢?群依众。人多,才可以按类划分。众,天竺谓之“僧”;《周易》谓之“师”。僧,就是众。师,也是众,具体地说,军队二千五百人叫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