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锦州张鸣岐的子女皇帝与太子的错位关系

皇帝与太子的错位关系

        明代文人笔记中有过这么一个笑话,说是有位官拜太子洗马的京官,出京公干,途经一个驿站。驿站的驿丞见来了位“洗马”,没当回事,不但与之平起平坐,还问这位他心目中的弼马温:“你平时在京里,一天洗几匹马?”洗马大人脾气很好,居然回答说:“没准,闲了就多洗两匹,忙了就少洗两匹。”

        当然,太子洗马不是洗马的,说起来与马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这是太子东宫的属官,负责管理书籍文书,在明朝是从五品的京官,属于东宫官属中的重要官员。由于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太子的属官,就有可能是未来的权要。所以,非出身翰林的人,一般进不了东宫的门槛,东宫的官不但牛气,而且清高。所以,小小的驿丞把太子洗马当成“弼马温”,实在是大大的不敬。

        所谓东宫的官属,是帝王确立储君制度以后才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帝王从他们的后嗣中选出了接班人,并要加以专门培养时,才有了东宫及其属官。民间经常把皇帝所有的儿子都称为“太子”,以至于有“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这种叫法,其实是不对的,只有被确定为法定继承人的皇子,才可以被称为太子,当然老百姓乐意这么胡叫,也没办法。据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碰到山野农夫,只管皇帝叫老爷,乾隆要想怪罪,大臣说,这里的百姓管菩萨也叫老爷,乾隆也只好罢了。

        既然太子是要子承父业,那么首先是要对他进行一点儿“职业教育”。所以,从西周开始,围绕太子,就出现了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以及少傅、少师、少保这样的官,这些官全是太子的老师,负有教育、引导和保护太子的责任。当然,太子还有一些随从,其中一种叫先马,意思就是太子出行的先导官,后来,先马演变成了洗马。所以,如果从渊源上讲,洗马还真与马有点儿关系。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即使不能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也会活个百八十岁,尽管出海求仙的徐福一去不回,依然自信满满,所以一直没有张罗解决接班人的问题。结果游山玩水死在路上,尸体跟一车老臭的鲍鱼混着运回了咸阳,皇位稀里糊涂地就落到了那个连马和鹿也分不太清的二儿子胡亥手里。

        正经八百地建立太子制度的是西汉王朝,汉高祖刘邦的太子不仅有师傅、属官,还有“宾客”。当刘邦想要废了太子刘盈时,恰是张良出主意让刘盈请出了号称“商山四皓”的四个老头当宾客,才最终息了刘邦废长立幼的念头。因为刘邦曾经花大力气请这四个人出山,可是没有结果,现在让儿子把他们抬了出来,可见儿子势力之大,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太子的“师”、“保”和宾客都是太子的老师,在过去的时代,天、地、君、亲、师并称为“五达尊”,至高无上。也就是说,老师与皇帝和爹娘老子一样尊贵,学生见老师是要磕头的,有时还不止磕一个。虽然实际上老师的地位不可能真的那么尊贵,古往今来,嘲骂老师的人比比皆是,很少有因此而获罪的。作为“后备”皇帝的老师,就更不好摆“五达尊”的架子,但是,能给太子当老师,毕竟是有点儿不同寻常。非权尊位贵、德高望重之辈,很难坐到这些位置上。久而久之,太子的“师”、“保”几乎变成了皇帝赐给有功大臣的荣誉头衔。这样一来,这些官衔原来含有的教育、引导职责就大打折扣了。在多数情况下,给太子讲学的苦差事就落到了一些文苑之臣的头上。教太子读书是彻头彻尾的尴尬事,老皇帝要求要严,而小皇子则一味地放纵,教书的人,谁也不敢对后备皇帝动戒尺,所以,教太子的人不像是“师”倒真像是“保”——保姆。劝着哄着,让太子好歹学点儿东西,也好在皇帝面前有所交代。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把后备皇帝哄好了,以后的荣华富贵是享不完的。

        太子东宫的属官被称为太子的家臣,首脑为太子詹事。在宋朝之前,詹事府就像一个小而微的政府,管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一支军队。皇帝是想借此让儿子实习一下政治,也练习一下做统帅,好日后管理国家。

        预立太子的目的是想保持王朝持续稳定,理想的作用是使一家一姓的统治传之于万世,而实际的作用则是将王朝的序列排定了,别让人觊觎。但是,现实总是让人不那么顺心,确定了继承人的制度,但继承人却总是难以稳定,做了太子的皇子,其实并不一定最终坐上龙椅。其他皇子的觊觎自不消说,老皇帝的喜怒有时也像六月的天气,难以琢磨。更可怕的是说不定哪一天老子又有了新宠,爱屋及乌,“子凭母贵”,太子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都不算,太子也未必安稳。虽然现任皇帝和继任皇帝之间是父子,但现任和继任之间总免不了有点儿尴尬,尤其是太子长大成人之后,小的想要早点儿继位,老的断然不肯让出坐热了的椅子。非但不肯,只要儿子露出一星半点儿“抢班夺权”的迹象,必定会遭到严惩,轻则废了太子名分,重则丢了脑袋。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恪,本来很受他老子的赏识,说他“英果类我”,可是就因为这种“抢班”的毛病,丢了日后当皇帝的机会。皇帝与太子的矛盾,也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从中“下蛆”的机会。汉武帝的卫太子,只因为武帝的宠臣江充造谣说,太子和皇后在地下埋木偶诅咒武帝早死,卫太子百口莫辩,情急之下,发兵杀了江充。太子动兵,犯了大忌,自己自然也难逃一死。

        当然,事情也有例外,老皇帝尚在就让位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的也有。据清代史学家赵翼统计,这种“让贤”的皇帝在清朝之前,一共有14位。如果加上清朝的乾隆,那么就是15位。不过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情愿的,像李世民先干掉了法定的太子,夺了东宫,然后他老子想不让位也不行了。还有的是老皇帝犯了大错,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不得不交出政权,像唐玄宗沉溺女色,荒废朝政,惹出了安史之乱,最后不得不凄凄清清地当没人理的太上皇。心甘情愿的也有,不过有些是假让位。像宋高宗和乾隆,名义上叫儿子做了皇帝,但权力还是抓在自己手里。

        在太子和皇帝的冲突中,太子的东宫属官及其机构也扮演着一个角色,当然是一种很尴尬的角色。真要是儿子和老子动起手来,向着谁都不是。这其中以东宫的属军最为敏感,所以后来干脆东宫就取消了军队。

        虽然皇帝和太子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疙疙瘩瘩,但是东宫的官属衙门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甚至不设太子的清朝,依然保留着太子詹事府的机构,白养着一批什么事都没有的官老爷。据乾隆说,是为了给翰林们留个转升的地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