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九种体质辨识表第三章 养心,平和体质养生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养心,平和体质养生的最高境界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渠道



        古人曾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大多于顺境的时间。即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生活中的富豪、名人等,各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和忧伤。

        可是,平和体质者出现了消极情绪时该怎么办呢?遇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症下药”,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为这些消极情绪找到一剂“良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心理疏泄的主要方式,供大家参考。

        1.发泄的方式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例如一个人悲痛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会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现代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所以痛哭一场比眼泪往肚子里咽要好得多。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哭作为一种发泄方式,虽然不“雅”,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

        2.宣泄的方式

        情绪压抑,有时不宜一下子发泄出来,可采取宣散疏导,逐渐发泄的形式。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比如在恋爱中遭到挫折、亲朋好友去世、生活中发生重大的事故、工作学习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怒从心头起,或心中泛起阵阵愁云时,首先可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找自己诚恳、乐观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或向亲人、朋友写书信诉说苦闷、烦恼。俗话说“旁观者清”,从亲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缓解和排遣,消极的苦闷、忧愁和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所以,广交知心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医治不良情绪的良药。另外,在情绪不佳时,可写诗作赋,撰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疏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3.升华的方式

        排除不良情绪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在生活中遇到烦恼,自解自劝,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为行为的动力,无论是愉快满意的情感,还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励人去工作和学习。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种表现。《黄帝内经·灵枢》说:“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就是说,有理智,意志坚定者,可统率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志坚强者可避免不良刺激,增强抗病能力;意志脆弱者,多神怯气虚,易遭受刺激而发病。事实证明,胸有大志、毅力坚强的人,能够有意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转移的方式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避免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有时是必要的,但最好是学会情绪的积极转移,即通过自我疏导,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例如,一旦遇到烦恼、郁闷不结时,如果你爱好文艺,不妨去听听音乐、跳跳舞;如果你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打打球、游一游泳等,借以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或者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哑剧、滑稽电影;如果你天生好静,那也可以读一读内容轻松愉快、饶有风趣的小说和刊物。总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别采取自己喜爱的活动。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可以舒体宽怀、消忧排愁、怡养心神,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5.超脱的方式

        当你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你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上或视野开阔的海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陶醉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花香鸟语的自然怀抱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会使你产生豁达的心境,一切忧愁和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舒畅气机,忘却忧烦,寄托情怀,净化心灵。

        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饮食不当有害健康,实际上,情绪不良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据有关学者统计,健康和长寿有20%来源于遗传因素,25%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5%来自医疗条件,其余的50%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选择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若能用积极的行为方式自我调节,摆脱不良心境的影响,你就会生活得幸福。

        

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中医认为:养生必先养心,这就要大家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平和体质者,更要注重修心。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

        良好的情绪是人体一种有助于健康的力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第二,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格。不要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害。

        第三,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心情变得豁达、轻松。

        第四,培养广泛兴趣。琴棋书画,养鱼鸟,种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应用丰富多彩的爱好调剂和点缀晚年生活。

        做到“三寡”,养好精、气、神

        自古以来,人们把保养精、气、神视为健康长寿的人生三宝,因为它们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综合活动的结果。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的原因。为此,重视保养精、气、神是健康长寿的诀窍。

        “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精,包括血、津、液等,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称为“脏腑之精”;狭义的精,是指具有生长发育及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二者相互滋生、促进。

        “气”也有两种含义:一指体内流动着的精微营养物质,如营气、卫气等;一是指脏腑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气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生命运动形式,对人体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神”也分两种:广义是人体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神的重要性。

        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

        1.寡欲以养精

        不要纵欲,这里所说的精,不只指男子的精液,而是泛指人体的“精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元气”。“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精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养精就是要保护好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多欲则志昏”,“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纵欲不仅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弱;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痿、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泄,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流产或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肌瘦而成劳损之症。

        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也。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它是能砍伤人体的,可导致英年早逝,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寡言以养气

        不要经常喋喋不休,大喊大叫,以保持“元气”充足。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并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3.寡思以养神

        不要常常胡思乱想,或者想入非非,以致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正常生理功能。《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人的大脑为人体指挥机关,如果让其过于劳累,得不到必要的休息,指挥就会失误。如经常用脑过度,使中枢神经过度疲劳,就会感到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久之,则百病丛生,妨碍身体健康,诸如失眠、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经闭、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等等,接踵而至。

        “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苦心。“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疲”,如此这般,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方可益寿延年。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三寡”养“三宝”,是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的重要途径,是养生的秘诀、延年益寿的良方。

        

用打坐激发身体内的健康潜能



        提起打坐,人们往往会想起放松或内心的平静。其实,打坐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还能发掘我们固有的源源不断的潜能,促进身体健康并改善大脑结构。

        对于有打坐习惯的平和体质者来说,可以因为打坐而精力充沛,所需睡眠减少。

        打坐能增加大脑的活动、增强直觉力,还可以集中精力、减少最烦恼人体的各种痛苦,等等。既然打坐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该怎样打坐呢?

        我们先要调身,然后调息,最后调心。

        首先是调身,就是先把自己的坐姿坐好,可以散盘、单盘、双盘。左右脚不拘,两掌想迭,拇指衔接,形成一个椭圆形,左右食指上下相迭,左右手食指的第二节相迭,这样子差不多就会形成一个椭圆形,这等于一种“太极”手印。

        然后肩膀放松,颈部打直放松。用头顶的正上方,也就是两耳顶端联结的正中间,来做调整姿势的基准点,可以想象那一点有一条线往上拉,用那一条线来调整身体的正中线,然后用头的上方,正上方那一点,吊一根线往上拉,这里面的作意要领是: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与肩膀来支撑头。头部中空,颈部中空,颈部放松,肩膀放松,要用骨架打坐,不用肌肉打坐。所谓不用肌肉打坐,就是我们尽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尽量让身体重心形成一个三角点。

        接着调息,一上座,轻轻松松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再放轻松,念头跟着呼吸,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整个呼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呼,整个吸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吸。

        最后是调心。这个阶段,呼吸以外的念头我们称之为杂念,我们对杂念没有抗拒,没有不要,任何对杂念的抗拒和不要,我们称之为大杂念。杂念来,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到出入息。不管是什么样的杂念,不管是刻意的、不刻意的,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些,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理会它,只是很单纯地回来出入息,这样子叫做调心。

        

养神很简单:拍拍胸脯,双手合十



        身心健康是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重要保证,但如今很多人被坏心情困扰着,那么该如何解决坏心情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呢?

        拍胸脯。有心的人可能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生气,或心情极度郁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拍胸脯,而且这样做我们会觉得舒服很多。

        其实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拍打胸脯,实际上打的是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主喜乐、主高兴的。如果膻中穴不通畅,人就会郁闷,这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在西医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从人出生以后它就会慢慢退化,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另外心脏上的毛病多反映在心包经上,所以,拍打心包经上的膻中穴也可以缓解心跳加快带来的不适。

        我们知道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双手合十的动作一般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专家指出,人在双手十指相贴、掌心相对时,可以身心放松,最大限度地进入一种全身心彻底松弛的状态,使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利用30分钟至1小时做这个简单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大有裨益。

        此外,还有一种解郁、解压的方法——拨心包经。每天晚上用手指掐天泉穴10遍,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排解郁闷和心包积液,增强心脏的活力,从而增强身心的代谢功能。

        

心理平衡的至高境界:做到三个“三”



        护心要靠“心理平衡”,这同样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当今,心血管病与癌症两大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性格偏执、过于争强好胜,或者长期情绪低落、忧郁等都是致病的心理因素。

        因此,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用阳光思维方式即积极的心理暗示去看待问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专家认为,做到三个“三”,就达到了心理平衡的至高境界。

        第一是三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

        第二是三个“既要”。一是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潇洒惬意,达观坦荡。

        第三是三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二是要知足常乐。无须将心灵的标准定得过高,要懂得满足,懂得感恩,懂得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让心灵解脱。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逆境时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正如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放下心头沉重的包袱,走出命运的长冬,也许便会迎来生命的春天。

        

郁就大声喊,悲就放声哭



        身体排毒,无论排出的是废气、废水还是废渣,都属于生理上的物质性排毒,而人体中毒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心理中毒。生理上的物质毒素要排出,心理上的情感毒素也要排出。不然,心理上郁结的毒素会造成一种心理压抑,不要小看这种压抑的情感,由于不能及时痛快地宣泄情感,积压的毒素会侵蚀人体,诱发一系列精神疾病。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因高考失利未考上理想大学而郁郁寡欢,引发癔症,为此其父母便找了个心理专家为其医治。该专家让小伙子每天大声喊叫一小时,三个多月后,小伙子病情明显好转,半年后基本恢复正常。一年后,又重新考上大学。

        心理专家让小伙子喊叫,就是为了让其把心中的抑郁发泄出来,这样才能使气血通顺,身心舒畅。用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喊叫是让抑郁发泄出来,憋在心里的话,喊出来,就痛快了。

        其实,喊叫的办法源自古代的长啸养生法。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长啸,是古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养生方法。早在魏晋时代人们就把它当做养生健身活动而十分盛行。

        长啸舒气清神。长啸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有的人精神悒郁,情绪低落,因对某些人或事看不惯而愤愤不平,这样的人若能常常登高放声长啸,吐出五脏浊气怨气,一些不良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和发泄,从而使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消除心理障碍。

        心理郁结需要发泄,内心悲哀也需要发泄,这时就要运用到另一手段:哭泣。

        悲哀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流泪乃至放声大哭,是很正常的情感流露。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文化习俗,往往把中国人的眼泪压到了肚子里。

        眼泪不仅是物质毒素的载体,也可以冲刷心理毒素。流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有关专家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即亮氨酸—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有趣的是,这两种化学物质仅存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或风沙刺激后流出的眼泪中则不含有这两种物质。研究发现,它们分别与人的紧张情感和体内痛感的麻痹有关。这些物质随着泪水被排出体外,可以起到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所以,人在极度痛苦或过于悲伤时,痛哭一场,往往会收到积极的心理效应。

        喊叫和哭泣的权利是上天赐予给人体的宣泄情感毒素的渠道。抑郁就大声喊,悲痛就放声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大胆地使用这个上帝赐予的排毒方法。

        

疏导法,让你的坏情绪顺流而下



        不良情绪是破坏心理健康的常见原因,是健康的大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及时倾泻出去。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来,它就会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

        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据医学界研究,对健康损害最大的情绪依次是抑郁、焦虑、急躁、孤立、压力等。长期持有这些消极情绪,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过平静、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充满欢笑。然而事实上,人世间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皆遂人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失败、挫折、矛盾、不幸,从不放过任何人,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各种影响。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烦恼、怨恨、悲伤或愤怒的事情,而又强行将它压抑在自己的心里,就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因为人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而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

        因此,当人们遭遇负面生活事件并引起不良情绪时,千万不要强硬压制自己的感情,应当学会自我解除精神压抑。

        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解除精神上的压抑呢?手段之一是发泄,即在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影响家庭的情况下,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一分为二法

        在人生的历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挫折和失败,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要让自己的心理处于乐观、理智、积极的状态中,这样才能迅速走出情绪的“低谷”,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希望的,因为它们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至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清除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

        2.补偿法

        人无完人,一个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难免有某些缺陷,因而影响某一目标的实现。人会采取种种方法弥补这一不足,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一种补偿是以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

        3.不满发泄法

        当不良情绪来临时要疏导、分解,而不能抑制、阻塞。释放可以是发泄,可以是倾诉,可以是表达。发泄可以是身体运动式的发泄,也可以是言语上的发泄,但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来排解和宣泄,不能伤到他人,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

        4.回避法

        当人们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扰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中心让位给其他刺激以引起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5.语言调节法

        语言对情绪有重要的影响,当你悲伤、愤怒、焦虑不安时,可以朗读幽默的诗句,或颇有哲理性的格言,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难得糊涂”,或用“制怒”、“忍”、“冷静”等字句来自我提醒、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制约和调节作用。当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面走一走,去逛逛公园,到野外散步、爬山、旅游,或到娱乐场所做做游戏,看看电影、戏曲、电视剧;如果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或者不想过度花钱,那么就去运动也可以。

        

变通法,变通思维抵掉负面情绪



        医学专家把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不良情绪叫做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若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可能与其他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多种疾病。

        若想消除负面情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思维方式的调整,即变通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上述故事这是思维变通的典型案例。

        当然,在调整思维方式的同时,你还可以试着使用下面这些简单的方法消除负面情绪。

        1.釜底抽薪法

        当一方气盛难平时,另一方要心平气和,冷静沉着,以使对方怒气消散,即力求釜底抽薪,避免火上浇油,切忌针尖对麦芒。实践证明,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

        2.疏泄释放法

        有想不通而心烦不安或心情不快时,可找自己要好的朋友或亲友倾诉,以求得到劝解与帮助,或哭出来,切不可闷在心里使之积聚成一颗“定时炸弹”。

        3.精神转移法

        愤怒或忧伤时,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中心,此时可暂时离开这个环境,通过做别的事寻找一些“新刺激”,让新的兴奋冲淡或抵消原有的不良情绪。

        4.“小事糊涂”法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更有甚者轻生厌世,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而“小事糊涂”既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宽松,使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他人而不致挑起无谓的争端。

        5.自嘲自解法

        如自我嘲弄自己的愚昧、无知、缺陷,甚至狼狈相。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还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想到自己的短处,自觉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遇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将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放松,头脑就会冷静下来。

        

冥想法,闭上眼睛就能带来快乐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喜爱的运动,但又想放松心情,没关系,总有一招适合你。你不需要借助书籍、图片、资料等,你只需要静下来,发挥想象力,可以坐着、横躺、斜卧、站立,总之,只要你的脑袋是在冥想。

        “人要是没有时间去冥想,则有充足的时间去生病。如果你不会冥想,则犹如一位盲人看不见缤纷的大千世界。”这是《思生活》的作者,英国冥想保健学专家保罗·罗兰的话。

        冥想是一种停止左脑活动,而让右脑单独活动的思维方式。冥想的内容以图像和情景为主,冥想的效果是愉悦的感受。

        有人说冥想就是胡思乱想,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胡思乱想的内容都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它就属于冥想;如果胡思乱想的是不愉快的内容,就不属于冥想的范畴。梦想自己变漂亮就是冥想,恐惧和担忧则不是冥想。

        有人以为冥想是一个很难的锻炼方式,其实它一点也不难。只要稍加训练,你就能学会那些原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冥想术。

        要想进入良好的冥想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停止左脑活动

        不要做逻辑推理和得失计算之类的思维活动,只让右脑不断幻化出愉快的情景和美好的图像内容。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还没有完成的工作,那么你就会让自己身心疲惫,越来越累。相反,如果停止思考未完成的工作,只用右脑自由发挥,很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就会涌现,从而给左脑的思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听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享受阳光的沐浴,领略大海的宽广,欣赏湖光山色,洗热水澡的时候愉快地哼着曲子……这样的行为都是右脑的独自活动,很容易使自己进入冥想状态。

        2.降落思维的尘埃

        经过一天的思考后,清点一下左脑的记忆库,你会发现很多没有用的东西,犹如尘埃一样遍布在大脑,比如乏味的电影片段还萦绕在大脑,别人对自己不利的话语还回响在耳边,计算的错误、决策的未定、前景的莫测等。这些心灵尘埃若总是挥之不去,就会影响思维的效率。

        此时,大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思维尘埃都从记忆库中删去,以便换来一个透明的思维空间。

        清除思维尘埃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全身放松,想象思维的尘埃像流星一样渐渐降落并消失于无形之中,然后感觉大脑越来越空明、越来越舒畅。用这样的冥想方式还可以起到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3.清除大脑的垃圾

        左脑计算时太久,必然会引起脑后多处穴位的封堵。科学家现在对中医所说的穴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为穴道封堵是体内乳酸分泌的结果。抽象思维的结果就是乳酸对脑后穴道的封堵,我们可以把这种乳酸称之为“大脑垃圾”。

        在冥想之前,利用缓慢柔和的运动或按摩手法,先行打通那些被封堵的穴道,特别是打通脑后感觉很酸的穴道。等这些穴道的酸痛情况减轻后再去冥想,效果将会更好。否则冥想的效果可能出现得比较慢,甚至会让你失去耐心而重新陷入左脑的抽象思维中。

        4.化解思维的干扰

        思维的干扰有外界干扰和自我干扰,外界干扰主要是指图像干扰和声音干扰,而自我干扰主要指图像干扰。

        平和体质者,要学会冥想,控制内心的平静,才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健康的体质。

        保持美丽心情,“彩虹食谱”不能少

        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五脏,即喜属心、怒属肝、忧与悲属肺、思属脾、惊与恐属肾,它们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会对脏腑气血有着不同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气血处于平衡状态,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但人体一旦出现突然、剧烈的情志变化或长期处于消极的情志状态下,就会使脏腑气血失调、人体阴阳失衡。所以《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意思是说,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气机失调所致,发怒则气上逆,欢喜则气和缓,悲哀则气消损,恐惧则气下陷,惊骇则气耗散……思虑太过则气容易郁结。因此,当一个人的情感起伏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时,就会直接伤及脏腑。而若脏腑受到损伤,自然会引发疾病。中医里把这种病因称为“七情内伤”。

        平和体质者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的情绪当中,就会使脏腑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体质偏颇,容易促生气郁体质或者气虚体质。所以,平和体质者保持良好心态也很重要。

        如何通过食物来调养情志呢?我们都知道,五色食物与人的五脏是相互对应的,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食物,分别归属人体的肝、心、脾、肺、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脏腑的气血状态选择不同颜色的果蔬,用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红入心。红色蔬果保护心脏,使人精神抖擞、心情喜悦,增强自信及意志力;改善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是防止心情抑郁的首选。平和体质的人如果感到压抑、精神疲惫的时候,吃一些红色食物则可以赶走郁闷的心情。红色代表蔬果有樱桃、大枣、苹果、南瓜、番茄等。

        黄入脾。黄色蔬果保护脾脏,能刺激神经,使人心情开朗,能增强记忆力,使人的精神更集中,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有助于增加幽默感。所以,在学习、工作中如果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喝一杯甘菊茶就能使你的思维进入集中的状态。黄色代表蔬果有柠檬、柿子、香蕉、金橘、木瓜、杏、胡萝卜、橙子、芒果、黄豆等。其中,香蕉还能提高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学生考试前可以多吃一些。

        绿入肝。绿色蔬果保护肝脏,能平复激动或紧张的情绪,同时能使人富有生机与活力。平和体质者感觉精神压力大或有悲伤的情绪时,吃一些绿色食物则能缓解精神压力,消除悲观的情绪。绿色代表蔬果有菠菜、黄瓜、青椒、生菜、猕猴桃、荷兰豆、花椰菜、芹菜等。

        白入肺。白色蔬果保护肺脏,使人能够抑制恼怒和烦躁,保持乐观心态,还可以激发创意。白色代表蔬果有大蒜、豆腐、洋葱、冬瓜、菜花、马铃薯、椰汁、百合、莲子、藕、白葡萄等。经常坐在电脑前的平和体质者可多吃梨,它能清心降火、润肺补肾,并且能保护视力。

        黑入肾。黑色和蓝色食物保护肾脏,有静心的功效。平和体质者如果睡眠不好,应多食之。黑色代表蔬果有蓝莓、甘蓝、茄子、紫菜、发菜、海带、乌梅、黑枣、栗子、桂圆肉、黑葡萄、黑松子、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香菇等。

        生活中遇到不好处理的事情时,我们都会感到烦闷、急躁,甚至食不下咽。这时如果我们学会选择不同颜色的蔬果,不仅能补益脏腑,还能帮助自己保持美丽心情。在此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魅力和祖先的聪慧:大自然用奇妙的五色果蔬来养育着人类,聪慧的祖先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享受大自然的给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