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九种体质辨识歌诀第四章 男人,不要变成阳虚体质的代名词

第四章 男人,不要变成阳虚体质的代名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阳要跟着太阳走



        古人云:“日为阳之精。”日是阳的精华所在,当春夏交接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是男人们采阳温暖身体的最佳时刻。

        《列子》中有一个小故事,说一对老农,家里十分贫寒,也没有过冬的棉衣,冬天的时候老头儿就在外面背阳而晒,直晒得通体温暖,很是舒服。回家他就跟老伴儿讲:“这晒太阳太好了,这么好的事别人都不知道,多暖和呀。我们要是把这事儿告诉给了皇上,那能得多少奖赏啊!”故事听着好像笑话,不过却已经把太阳的作用讲清楚了。太阳最大的作用就是温煦。在我们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让太阳晒晒背对心肺有很大的好处。背部有很重要的穴位,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易因受寒而影响到心肺的健康,特别对于阳气不足的男人来说,晒晒太阳可以提升体内的阳气。

        晒太阳也要讲究季节跟时间。像上面小故事中说的就是冬天晒太阳。但是北部跟西部冬季气温太低,人不适宜在气候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久坐于外。有些人说那我们站在窗户前面晒晒不行吗?不行。玻璃阻隔过的阳光虽还有温度,但像杀菌等作用就失去了,所以还是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的好。

        南方从春天开始,北方一般就从立夏开始到夏至,这段时间太阳不会特别酷烈,温度又适宜,在上午9点多钟的时候,到外面溜达溜达,累了就背阳而坐,晒上半个小时,让自然的阳气驱除我们身体里的寒邪,何等惬意。

        阳光还能振奋我们的精神,男人一般压力都比较大,睡得晚起得早,白天工作易困,效率也比较低。晒太阳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晒太阳,立夏后人还要注意小睡。白居易在《闲眠》中写道:“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夏天天气转暖,本来人在热的环境中就容易困乏,所以中午小睡一下也合情合理。上班族中午吃完饭后,可以趴在桌旁小憩,大脑劳累了一上午这会正是修养精神的好时候,可以有充足的精神做好下午的工作。

        

熬夜,伤害男人阳气的罪魁祸首



        在现在的社会中,要工作不要命的大有人在,他们这“熬”的不是工作,而是“阳气。”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生活状态,平时还可以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煎水服用(仅适合那种劳累过度的人,其他不易入睡的情形勿用)。坚持了一个月左右,身体状况会好转很多。

        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生物钟是有一定规律的,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晚上经常熬夜加班,不仅会伤阴血,也会损害身体的阳气。为什么熬夜的人都是脸色憔悴、无精打采?就是因为阳气总是被调动在上、在外、在头面五官,而不能潜藏、修养、调整的缘故。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之时,形乃困薄。”这说明阳气以日中为最盛之时,到傍晚则阳气已弱,人的起居和运动安排都要顺应这种变化,不然就会使身体受损,导致“形乃困薄”。

        如果入夜后我们还在劳作,特别是在23点以后,还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如熬夜工作、上网游戏),很费气力地玩耍,是大耗身体库存的阳气的,非常伤肾。因为在自然界,子时后阳气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阴气了。这时候从事运动是需要体内储存的阳气支持的,而此时身体没有自然界阳气的补给,所有的活动都是靠你以前的“存款”来支撑。如果是夜里消耗,白天又不能补回来的话,体内的阳气会越来越少。因此,熬夜最损阳气、最伤气血。

        长期熬夜的男士们都有类似的遭遇,一到凌晨三四点,就会感觉手脚冰凉、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就是过多损耗气血、耗损阳气的结果,这时寒气就极易入侵。还有很多人在聚会时,狂欢了一夜,次日就病倒了。这就是熬夜内耗阳气,使得寒气侵入体内,导致人体生病。

        因此,再次提醒朋友们千万不要熬夜:“你们现在熬的,是你的身体、你的阳气。”

        

灸督脉,治疗阳虚不吃药



        对一个人来说,身体的阳气不足,生命之火不够旺盛,就不能够抵御外界寒冷的侵犯,包括自然界的风寒湿,等等……总的来说,怕冷是一个人火力不足的表现。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阳虚。

        男人听到“阳虚”往往总是感觉后脊凉嗖嗖的冷风。其实养护阳气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呵护自己的身体。这里介绍一个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治疗阳虚的好方子——艾草灸督脉。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俗语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我们中医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就是督灸,为什么叫督灸呢?督就是督脉,灸,就是艾灸。就是使用艾草,现在的用法是隔姜灸,把身体的督脉自上而下用姜片铺上,上面就是徐徐燃烧的艾柱。艾柱点燃后呢,能看到的是小火星,亮亮的一个红火团,特别柔和,燃烧的过程延续不断,缓缓地,和普通柴草点燃的情况明显不同。

        艾草只有艾烟,没有明火,慢慢往下延续,不会烫伤皮肤,透达力还很强。这缓缓的过程就符合人体需要慢慢调整的特点,随着经脉,随着气血,缓缓而行。艾本就是温性,再用火灼烧,那就是如虎添翼。

        而如果在督脉上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那么身体的正气就自然建了起来。

        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一强,病邪可不就夹着尾巴逃跑了吗?

        

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的壮阳穴——腰阳关



        提到腰阳关,有一句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在甘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因为位于南边,所以称之为阳关,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隘叫玉门关。玉门关原本叫阴关,与阳关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后来为了好听,改称玉门关,两道关隘一起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

        在我们人体上,也有这样两相呼应的两个“关隘”,这就是任脉上的关元和督脉上的腰阳关。关元穴很多人都知道,在腹部。关是关口,元是元气,关元就是元阴元阳相交之处。

        而腰阳关就相当于关元穴在背部的投影。腰是指位置在腰上;阳是指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这个穴在人体的位置堪比上文中的阳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阳气通行的关隘。

        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对于现代人经常犯的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治疗效果非常好。发现腰部疼痛的时候,可以躺下来,趴着,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保持这个部位的热度,每次敷2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品的话,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的症状。

        腰阳关穴

        中医将人体的颈、胸、腰椎分为三关,分别为风寒关、气血关、寒冷关。我们的腰阳关穴就在第四腰椎,正好处于寒冷关的中间地带,而这里又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很多老人到了冬天经常感到后背发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这时候,只要打通了腰阳关,阳气顺行而上,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

        

八卦连环掌,唤醒体内沉睡的阳气



        八卦掌下传弟子众多,其中属尹福和程庭华最有名气,分别开创了尹式八卦掌与程式八卦掌,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尹式八卦掌。

        1.站桩

        站桩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桩法共有很多种,这里只介绍一种常用的“乾卦狮形桩”。

        【预备式】身体面南背北,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侧,平心静气,全身放松,精神集中。

        【起式】(左式)左脚向左侧横开三足步幅,重心放在两脚中间,同时两手从体侧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手上升时有提物感,用意念使两手的劳宫穴采气,双脚下踩,涌泉虚空,足趾抓地,呼吸细长、慢匀。

        身体下沉,双掌下压,双腿微弯,成半马步,两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内扣劳宫穴,成牛舌掌形(如右图)。

        八卦掌

        【定式】(左式)向左转腰,左手由肩平向下过胸向左侧甩出,手心向上,止手与眉同高。右手向左上方探出,肘与头顶齐,右大臂距右耳一拳许。双臂成狮子张嘴之式(如左图)。

        【收式】身体右转,面向南方,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双手自然向胸前呈十字交叉,左搭右,双手手心向内,随双手呈分手式由下经外向上向内画弧,下落至胸,掌心向下,掌指向内相对,同时左脚回收至右脚处,两膝相贴,两手慢落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调整呼吸,身体逐渐直立还原成预备式。右式反向做,要领同上。

        练习狮形桩可健脑益智,强筋壮骨,通经活络,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身体的触感(听力)。站桩要左右换练,每天须练习一小时左右,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定时间。

        2.蹚泥步

        蹚泥步也是八卦掌的一种入门功法,它的动作要领如下:(1)身体保持中正、放松,同时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

        (2)双掌下按至丹田处,意如按水中浮木。

        (3)屈膝下蹲至适宜高度。

        (4)重心放于左胯,右脚蹬地,向前蹚出。

        (5)左右两胯重心相互转换,向前直行。

        (6)摩膝蹚胫(小腿),脚掌平起平落。

        3.走圈

        走圈是八卦特有的劲力与身法相结合的方法。初练走圈可以转树,即用蹚泥步法以树为圆心不断走转。刚开始先走大圈,脚微微内扣,上身拧转不要过大,否则腰不活,硬往里拧,走转不稳,就会内气不调,五脏受损。等身体完全变稳,再拧腰转树,不断收缩。

        初练时走转要慢,由慢到快,不可操之过急。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气足,催动全身,则走转会越来越快。

        另外,八卦掌根据身体重心高低不同,将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盘,由此演化出了三种走圈方法。

        (1)练上盘:身体直立,走转时重心与平常走路一样,不向下坐胯或稍向下坐胯,重心的高低与走路时相同。

        (2)练下盘:腿极力弯曲,使膝和胯相平,重心下降的距离与大腿长度相等,走转时好似蹲着走一样。

        (3)练中盘:腿弯曲,介于中、下两盘之间,走转时重心在上盘至下盘的中间过渡段。

        一般来说,老年人或体弱者以走上盘为宜,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就锻炼了身体。中盘一般人都可以练习,也是现在最普遍采用的一种。下盘是最困难的练习,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从中盘走到下盘。如果能走到下盘,下肢就会有超乎寻常的力量。

        

八段锦,为阳气不足者开通“阳光大道”



        八段锦是古代导引功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清。八段锦一共包括八段,其中前四段的功用在于治病,后四段的功用在于强身。“八段锦简单易学,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提升阳气,调节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均有显著的功效。”下面就介绍八段锦的具体锻炼方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起势】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内,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硬腭,自然呼吸,周身关节放松,足趾抓地,意守丹田,以求精神集中片刻,两臂微曲,两手从体侧移至身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

        【动作】

        (1)两臂徐徐上举,至头前时,翻掌向上(如图1),肘关节伸直,头往后仰,两眼看手背,两腿伸直,同时脚跟上提,挺胸吸气(如图2)。

        图1

        图2

        (2)两臂放下,至头前时,掌心由前翻转向下,脚跟下落,臂肘放松,同时呼气。

        (3)如此反复16~20遍,使呼气吸气均匀。

        【收势】十指松开,两臂由身前移垂于两侧。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起势】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跨一步,两腿屈膝成马步,上体直,同时两臂平屈于两肩前,左手食指略伸直,左拇指外展微伸直,右手曲指两手似拉满了弦(如图3)。

        图3

        【动作】

        (1)左手向左侧平伸,同时右手向右侧猛拉,肘弯曲与肩平,眼看左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如图4)。

        图4

        (2)两手回收,屈于胸前,恢复起势,但左右手指姿势相反,同时呼气。

        (3)右手向右侧平伸,同时左手向左侧猛拉,肘屈与肩平,眼看右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

        (4)如此左右轮流进行开弓16~20次。

        【收势】还原预备姿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

        【起势】立直,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脚尖向前,双眼平视前方。

        【动作】

        (1)右手翻掌上举,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如图5),头向后仰,眼看右指尖,同时吸气(如图6)。

        图5

        图6

        (2)复原,同时呼气。

        (3)左手翻掌上举,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头向后仰,眼看左指尖,同时吸气。

        (4)复原,再呼气。

        (5)如此反复16~20遍,运动时宜注意配合呼吸均匀。

        【收势】恢复起势状态。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势】直立,两臂自然伸直下垂,手掌紧贴腿侧,挺胸收腹。

        【动作】

        (1)双臂后伸于臀部,手掌向后,躯干不动,头慢慢向左旋转,眼向左后方看,同时深吸气,稍停片刻(如图7),头复归原位,眼平视前方,呼气。

        图7

        (2)头再慢慢向右旋转,眼向右后方看,吸气,稍停片刻(如图8),再旋转复归原位,眼平视前方,呼气。

        图8

        (3)如此反复16~20遍。

        【收势】恢复起势状态。

        第五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起势】自然站立,两腿分开屈膝成马步,两侧屈肘握拳,拳心向上,两脚尖向前或外旋转,怒视前方。

        【动作】

        (1)右拳向前猛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如图9)。

        (2)右拳收回至腰旁,同时左拳向前猛冲,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如图10)。

        (3)左拳收回至腰旁,随即右拳向右侧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右虎视(如图11)。

        图9

        图10

        图11

        (4)右拳收回至腰旁,随即左拳向左侧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左虎视。

        (5)如此反复进行16~20遍。

        【收势】注意配合呼吸,拳出击时呼气,回收时吸气。最后两手下垂,身体直立。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起势】两腿直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成立正姿势。

        【动作】

        (1)两臂高举,掌心相对,上体背伸,头向后仰(如图12)。

        图12

        (2)上体尽量向前弯曲,两膝保持正直,同时两臂下垂,两手指尖尽量向下,头略抬高(如图13)。

        图13

        (3)如此反复16~20遍。(注:此段可用自然呼吸。)

        【收势】恢复起势状态。

        第七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起势】两腿分开,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手按在膝上,虎口向内(如图14)。

        图14

        【动作】

        (1)上体及头向前深俯,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环转,头尽量向左后旋转,同时臀则相应右摆,左膝伸直,右膝弯曲(如图15)。

        图15

        (2)复原成起势姿势。

        (3)上体及头向前深俯,随即在右前方尽量作弧形环转,头尽量向右后旋转,同时臀部相应左摆,右膝伸直,左膝弯曲。

        (4)复原成起势姿势。

        (5)如此反复16~20遍,可配合呼吸,头向左后(或右后)旋转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收势】最后直立而收势。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起势】立正,两手置于臀后,掌心向后,挺胸,两膝伸直(如图16)。

        【动作】

        (1)脚跟尽量向上提,头向上顶,同时吸气(如图17)。

        图16

        图17

        (2)脚跟放下,着地时有弹跳感,同时呼气。

        (3)如此反复进行16~20次。

        【收势】恢复成起势姿势。

        以上八段锦,每一动作都能对某一局部起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局部调节整体。此八段动作,运动量不大不小,老弱咸宜,既可以强身防病,又能医疾治病,特别是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患者,通过锻炼确能收到效果。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属于站势八段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坐势八段锦。相对来说,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只把口诀告诉大家: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动舌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脐轮。

        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尽此一口气,意想体氤氲。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

        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口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任督慢运毕,意想气氤氲。

        名为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去病又强身。

        

春分一夜阳气升,泻去寒湿温阳来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从春分这天开始,阳气开始上升,天气开始转暖。男人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及时排除体内寒气。咱们民间有句老话,叫“千金难买春来泄”。民间智慧还是很博大精深的,这句话就通俗地解释了一个重要的中医理论。春雷一响,春雨普降,虽然没有长夏的湿气重,但人体在经过了干燥的冬季后,比较容易积聚水分,加上春天寒气还比较重,寒湿容易郁结在体内。同时冬天吃了不少丰脂食物,也在体内积存。这些东西淤滞在人的体内,就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只有把这些湿气和毒素都泻去了,让我们的身体重新温暖起来,才是“千金难买”的健康生活之道。

        中也记载了很多可以祛除寒湿的食物。先来说说米酒,说它“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而且米酒味道香浓,晚饭前喝一碗米酒既能调节胃口,又能散去体内湿气。然后是水牛肉,说水牛肉“安中益气,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身体水肿,不妨也多吃一点牛肉。

        除了这两种食物以外,祛湿排毒的办法还有很多。首先你得多喝水。很多朋友就会觉得奇怪了,不是要把体内的湿气给排出去吗,怎么还能喝水呢?实际上水是最好的排毒载体。不要以为春天潮湿,就不需要补充水分。身体里没有了水分的话,连厕所都不用去了,还怎么排毒?喝水是最简单有效的排毒办法。但是不要喝凉水,以温开水为宜。早上喝一杯水养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不过这个喝水也不能喝凉水。因为早上阳气刚刚生发,这个时候灌下一大杯凉水,就会打消身体的阳气。

        

连皇帝都想喝的固肾保精汤



        乾隆皇帝是在各朝天子中算是高寿者了,当然大家也会想天子可都是锦衣玉食,为什么乾隆大帝就可以长寿呢?原因是乾隆皇帝十分注重冬季喝汤进补。

        冬季寒风凛冽,万物蛰伏,大自然中阳气潜藏、阴气旺盛,因此冬季养生要从养阴藏阳着手,潜藏阳气,养护阴精,所以要注意补肾。

        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传说此汤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用中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道汤品,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当归、党参可以补充气血,枸杞是滋肝益肾的佳品。这样慢炖出来的汤,不管是药效成分还是营养成分都溶解在汤里,容易吸收,尤其适合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男性。冬天气候干燥,汤既有营养,还能补水。此外,热汤是御寒佳品。

        除了喝汤进补以外,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他总是根据不同季节适量地喝补酒。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酒有活血御寒的作用,加入药材后,药溶解在酒里起到滋补作用。另外,药酒是药不是酒,如果把中药放进酒里再喝,这就是药,是一种中成药制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对症喝药酒,并且控制酒量。乾隆的长寿还在于他用药饵补养。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乾隆进补人参每天不超过3克,从50岁以后不断地吃,方法是人参切成片放在嘴里含着,这样不仅进药均匀,而且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以上是乾隆皇帝的养生良方,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普通百姓像过去的皇帝一样养生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我们在自己家中的厨房就可以做出古时皇帝才能享受的美味汤品。

        此外,冬季排汗较少,因此冬季养生不宜吃太咸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有效补充维生素;热量较高的食物往往是滋阴潜阳的佳品,比如羊肉、龟、鳖等。人们在冬季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睡晚起。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所以人易出现脾胃虚寒、腹泻、腹部疼痛等病症,因此要适当做好保暖工作:要添加衣服但不宜过厚,室内温度不要太低也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感冒。此外,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疾病在这个季节易高发,对付它们的好办法就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保足阳气,长夏防湿“三注意”



        中医称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其气候特点是多湿。《理虚元鉴》特别告诫说:“长夏防湿。”这个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所以,这个季节男人千万不要粗心大意,要做好防湿防潮,保护好自己体内的正阳气。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当热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有碍于机体蒸发散热,而高温条件下蒸发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形式。空气中大量水分使机体难以通过水分蒸发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出现体温调节障碍,常常表现出胸闷、心悸、精神委靡、全身乏力。

        长夏防湿,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居住环境,避免潮湿

        《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部。这是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妇女带下、下肢关节疼痛等,往往都与湿邪有关。因此,在长夏季节,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做到空气流通,清爽、干燥。

        2.饮食清淡,易于消化

        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季节湿邪最易伤脾,一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口甜苔腻脉濡等症。若影响到脾气升降失司,还能出现水液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也可见到下肢肿胀。因此,长夏季节最好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所说:“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这里还指出,饮食也不应过凉,因为寒凉饮食最能伤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足。此外,由于消化功能减弱,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应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常用清热利湿食物以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最为理想。

        3.避免外感湿邪

        由于长夏阴雨连绵,人们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倦怠、身重、嗜睡等症,严重者还能伤及脾阳,造成呕吐腹泻、脘腹冷痛、大便稀薄。因此,长夏一定要避免湿邪侵袭,做到外出带伞、及时避雨。若涉水淋雨,回家后要立即服用姜糖水。有头重、身热不扬等症状者,可服藿香正气水等。此外,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极易发霉,人也会感到不适。穿着发霉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因此,衣服要经常晒一晒。

        

秋季阳气“收敛”,滋阴润燥是关键



        在秋天,男人经常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干、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中医认为,在夏季出汗过多,体液损耗较大,身体各组织都会感觉水分不足,从而导致“秋燥”。预防秋燥,补水当然不可少。

        秋季补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言补气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要忌寒凉之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当人每天不停地说话时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补气的方法: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泡水,代茶饮,每天一次。

        2.注意皮肤保湿

        秋天对应人体的肺脏,而肺脏的功能是主管人体皮肤,所以皮肤的好坏与人体肺脏相关。食物以多吃百合为最佳,这是因为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能。秋天多风少雨,气候干燥,皮肤更需要保养,多食百合有滋补养颜护肤的作用。但百合因其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者忌用。

        3.多吃梨和香蕉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对于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香蕉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健脑的作用。但胃酸过多者不宜吃香蕉,胃痛、消化不良、腹泻者也应少吃。

        4.按摩鼻部,以开肺窍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异常敏感,秋天冷风一吹,就会伤风感冒,经久难愈。所以在初秋的时,我们就应坚持用冷水洗脸,并按摩鼻部,这有助于养肺。方法为:

        (1)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手指在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次,可增强鼻的抗寒力,亦可治伤风,鼻塞等。

        (2)浴鼻:每日早、晚将鼻浸于冷水中,闭气不息,换气后再浸入;也可以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鼻上,坚持至寒冬。

        

阳虚男,早泄为何偏爱你



        早泄是夫妇生活的噩梦。性交时间极短,或阴茎勃起后尚未进入阴道内即行射精即为早泄。明代医学家徐春甫认为,此症是由于纵欲过度,或因犯手淫,致损伤精气,命门大衰;或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或恐惧过度,损伤肾气所致。

        中医学认为,早泄的原因虽然很多,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虚损(肾、心、脾虚)和肝胆湿热。当然,如果是心理性早泄,则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因此中医提倡的穴位疗法其实也是针对这些早泄的根本原因入手的。

        1.针刺穴位疗法

        (1)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比如涌泉、肾腧、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由于针刺有比较明显的痛感,因此每日即可,也可以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以上穴位可轮流应用,10~14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耳针可取肾、神门、精宫、内分泌等穴,每次选用2~3穴,用皮内针埋藏,3~5天更换1次。耳针早泄疗法不如第一种有效,不过也推荐早泄患者尝试。

        2.家庭穴位按摩法

        (1)自我保健疗法:点按两侧三阴交,轮流进行,点按时做收腹提肛动作。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

        (2)坐式疗法:患者取坐式,闭目放松,取上星、百会、通天、肩井、中府、神门、劳宫等,手法采用点、按、揉、拿、震颤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

        (3)俯卧式疗法: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心腧、肝腧、肾腧、命门、阳关、环跳、昆仑、委中。手法应用点、按、揉搓、拍打、震颤等手法。每日治疗30~40分钟,每周5次,坚持治疗1个月。

        (4)仰卧式疗法:患者取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采取点按、点揉、搓拿、点切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每周5次,1个月为1疗程。

        早泄患者还应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心素质;调整情绪,消除各种不良心理,性生活时要做到放松;切忌纵欲,勿疲劳后行房,勿勉强交媾;多食一些具有补肾固精作用的食物,如牡蛎、胡桃肉、芡实、栗子、甲鱼、文蛤、鸽蛋、猪腰等。但阴虚火亢型早泄患者,不宜食用过于辛热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麻雀、牛羊鞭等,以免加重病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配合中医草药治疗。

        1.温肾涩精汤

        【组成】菟丝子、韭菜子、白石蜡、白茯苓、五味子、熟地黄、沙苑子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适用于阴茎勃起较缓慢,性交时阴器未接即泄,精液清冷稀薄,性欲淡漠者。

        2.清肝利胆汤

        【组成】龙胆草、栀子、柴胡、芡实、川楝子各10克,生地、车前子、泽泻、黄芩各15克,当归、金樱子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适用于性欲亢盛,易冲动紧张而早泄,烦躁易怒者。

        3.益气固精汤

        【组成】黄芪20克、党参、茯苓、白术、酸枣仁、当归各15克,远志、芡实、龙骨各10克,木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适用于行房前心悸不宁,旋即早泄,泄后气短乏力,常伴自汗,少寐,多梦,头晕者。

        

身子虚了,哪还有激情澎湃——无性欲从体制调理入手



        现代社会压力大、工作繁忙、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所致,现代的年轻人普遍性欲减退。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扩大,夫妻之间必然会亮起红灯,这并不单是夫妇之间的问题,还势必会导致家庭内部混乱,影响到孩子,并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夫妻间性生活的和谐对家庭的稳定、婚姻的美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增强性欲呢?中医认为,提高性欲以指压仙骨穴最为有效。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它能促进性荷尔蒙分泌,增强性欲。位于仙骨上方2厘米左右之处的穴位,只要加以指压,对消除疲劳有莫大功效。

        指压仙骨穴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精力复生。

        除此之外,若想增强性欲,还要学会改变生活,如规律饮食,尽早消除疲劳,保持健康的情绪,等等。还可以配合着吃点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

        

阳虚体质耗掉了元气,遗精接踵而至



        遗精是指男子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症状,有梦遗与滑精之分。梦遗是指睡眠过程中有梦,醒后发现有遗精的症状。滑精又称“滑泄”,指夜间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动滑出的病症。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每月遗精1~2次属正常生理现象。但是,若未婚青年频繁遗精,或婚后在有性生活的前提下仍经常遗精,或中老年男子白日滑精,那就是病态了。频繁遗精会使人精神委靡不振,头昏乏力,腰膝酸软,面色发黄,影响身心健康。

        遗精的症状表现有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症状来对症下药。当然,具体用法须遵医嘱。

        1.睡眠不实而多梦,频繁梦中遗精,失眠健忘,头昏耳鸣者,属心肾不交型遗精,可服用交通心肺的药物。

        【组成】黄连、甘草各5克,当归、远志各10克,枣仁、生地、茯神、莲子肉各15克,煅龙骨、牡蛎各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梦中遗精,阴茎易勃起,性欲亢进,烦躁易怒是肝火亢盛型遗精,应清肝泻火。

        【组成】丹皮、龙胆草、山栀、川楝子、黄芩、柴胡各10克,生地、白芍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遗精频作,或尿时少量精液外流,小便赤热混浊,或尿涩不爽,口苦口渴,心烦少寐,是温热下注型遗精,治疗的重点在清热利湿。

        【组成】茯苓、石韦、车前子、灯心草、石菖蒲、黄檗、苍术、龙胆草各10克,生牡蛎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在用中药调理遗精问题的时候,配合中医疗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络疗法对增强体质、调整神经功能有独特的功效。

        1.按摩丹田和肾腧穴

        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和肾腧穴,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功能。

        肾腧穴

        丹田穴

        2.常做提肛运动

        每天晚上临睡前,不妨做做收缩肛门的动作,酷似强忍大便的样子,每次做48~64次。收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动作宜柔和,缓慢而富有节奏,用力均匀。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3.练习站桩的功夫

        挺胸直腰,屈膝做1/4蹲(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弯曲度为120~140度左右),头颈挺直,眼视前方,双臂向前平举,两膝在保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尽力向内侧夹,使腿部、下腹部、臀部保持高度紧张,持续半分钟后走动几步,让肌肉放松后再做。如此反复进行6次。每天早晚各做一回。随着腿力的增强,持续时间可逐渐延长,重复次数亦可逐渐增加。

        这里必须指出,此疗法治疗遗精不是几次就能奏效的,只有树立恒心,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除手淫、早睡早起、用热水洗脚、内裤要宽松、不要憋小便等等。须知,这些方面也是减少遗精不可缺少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