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第四章 从体质开始调整——逆转过敏体质

第四章 从体质开始调整——逆转过敏体质

        

哮喘,特禀体质最常见的症状



        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病者的气管因为发炎而肿胀,呼吸管道变得狭窄,因而导致呼吸困难。它可以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其中外源性哮喘常见于特禀体质,是患者对致敏原产生过敏的反应,致敏原包括尘埃、花粉、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等,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哮喘患者对上述各类致敏原都会产生同样敏感的反应,所以患者应该认清对自己有影响的致敏原。外源性哮喘的病患者以儿童及青少年占大多数。除致敏原外,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都可能引起哮喘发作。

        一般来说,对于哮喘的防治,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避免接触过敏源,并要严禁吃刺激性强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如烟、酒、茶、葱、蒜、辣椒以及过甜或过咸的食物。

        (2)防寒保暖。冬季天气多变、温差大,最容易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研究表明,人体在寒冷中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有赖于每日从饮食中所摄取的铁的多少。因此,要加强人体抗寒能力,可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和蔬菜,如瘦肉、鱼、家禽、豆类、叶类蔬菜。吃肉时最好同时饮用橘汁,以增强人体对铁的吸收。此外,还要注意锻炼,要用冷水洗脸或擦身以增强抗寒力。

        (3)在哮喘症缓解期,用扶正固本法治疗,有防止复发的作用,一般以补肾纳气、健脾化痰为主,如服用蛤蚧定喘丸等药物。

        除此之外,我们再向大家推荐几款哮喘食疗方:

        (1)刀豆子焙焦研粉,每次6克,用甜酒送服,每日2次。

        (2)无花果捣汁半杯,温开水冲服。

        (3)小冬瓜1个,冰糖90克,瓜剖开(不去瓤),填入冰糖合好,蒸熟服,连用7天。

        (4)茶鸡蛋1个,煮熟,饭前服,每天1~2次。

        (5)鳖蛋数个,用酒煮服。

        (6)柿饼和鸡血煮熟常服。

        (7)鲤鱼1条,纸裹煨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吃。用于治虚喘。

        (8)豆浆180毫升,煮开后加0.6克味精及盐少许调味,晨起服,经常服用。具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久病体虚、咳嗽痰多者。

        (9)核桃仁50克,杏仁(炒)25克。捣碎,每次服5~10克,姜水送下。

        (10)苹果1个,挖一个小洞,巴豆1个去皮,装在苹果内,用锅蒸熟,将巴豆取出,吃苹果,每次1个。

        

孩子哮喘的预防与治疗



        孩子哮喘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对于先天性哮喘,父母一定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不要等到发病时才急急忙忙去治疗。

        一般来说,孩子先天性哮喘的预防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上要掌握“六不过”原则,即进食不宜过咸、过甜、过腻,不过激(如冷、热、辛、辣、酒、浓茶等)不过敏,如海鲜、牛奶、鱼虾等,父母应视孩子身体情况而定,此外还不宜过饱。

        (2)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先天性哮喘的孩子体质比较差,气血两虚,父母应通过后天的努力,让孩子做一些运动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比如多给孩子吃补气血的食物,经常给孩子按摩,多做做呼吸操,多让孩子游泳等。

        (3)要注意环境卫生。多给孩子的居室通风,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孩子后天性哮喘,又分风寒、风热型哮喘两种。孩子哮喘时,如果手不冷,舌苔不白,但面色发红,小便发黄,那就是风热型哮喘。父母就要让孩子多喝淡盐水,帮孩子搓脚心50下,将虚火引下去,还要记得不要让孩子多吃容易上火的食物,这样哮喘很快就会好了。

        不过现在的孩子多表现为舌苔发白,痰液较稀、白黏,兼有鼻塞流涕等风寒型哮喘。风寒型哮喘多是因为孩子感冒、咳嗽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受凉,体内寒湿较重。如果父母能及时治愈孩子的咳嗽,避免孩子受凉,那么哮喘是没有机会发作的。对于风寒型哮喘,父母可选择食疗的方法解决。

        (1)米醋适量,鸡蛋2个。鸡蛋煮熟去壳,放入米醋中浸泡。食蛋,每次1个,每日2次。

        (2)核桃肉1枚,白果仁10克(炒去壳),生姜3片,水煎服。

        (3)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炖服。

        (4)白果仁10克(炒去壳),冰糖5克,共捣碎,开水冲泡,每日1~2次。

        另外,还有些孩子是过敏性哮喘,这也与孩子气、血、肾三虚有关,父母应给孩子加强营养,多让孩子喝温开水,同时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源。

        

止住喷嚏,还需小“手段”



        打喷嚏是一种正常的病理应,但有时强烈的喷嚏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如引起头、颈、胸部血管内压力骤然增高,这对于某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而导致鼻出血、纵隔血肿、颅内出血等;有时也可因呼吸道、中耳内压力骤增而引起鼓膜破裂等;有时还可因强烈反射性的腰肌收缩运动而引起腰肌损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等。因此,身体虚弱者尤其是老年人打喷嚏时,要注意打喷嚏时的姿势和力量。有时出现一些打喷嚏的先兆症状时(如鼻子一下子变得发酸、发痒等),则坐位应该改为站位,睡位应该改为坐位,同时人为地使自己头颈部肌肉或腰部肌肉处于收缩状态,促使机体产生一种抵抗力,对抗打喷嚏时产生的冲击力。如果连续打喷嚏无法停止时,可采取下述方法,能发挥快速抑制作用:

        机械压迫法:用双手食指压迫双鼻翼外,可迅速抑制喷嚏。

        风油精法:用棉签蘸一点风油精,迅速插入鼻腔并旋转一周。喷嚏可立即停止。

        配方:取蝉衣6克,菊花、丹皮、桂枝各8克,防风、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白鲜皮各1克,金银花、辛夷各15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药物用清水煎制30分钟,然后倒入小口杯子中,以蒸气熏鼻,并有意将热气吸入,当药液温凉后再以药液呛鼻3~6次。每日早晚各熏呛一次,事后用凉水洗面,7日为一疗程。这些药材都很寻常,一般药店都很容易配齐,但疗程内要避免辛辣、烟酒以及各种异味的刺激。

        1.擦鼻点穴功

        两手互相摩擦至热,用两大指外搓摩鼻翼一上一下为1次,共搓摩49次。然后用两手食指分别点按“鼻流”、“上迎香”、“夹鼻”三穴。每穴各点按49下,点按时稍用力。每天早晚各做1次。

        2.迎香穴

        取穴歌诀:鼻旁五分是迎香。

        穴位功效: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结膜炎、烂眼弦、迎风流泪、感冒、头痛、口眼歪斜等都有效。

        3.呼吸导引功

        开脚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两手心贴在小腹部,男的左手在内、右手心捂在左手背上。女的右手心贴在小腹部,左手在外。头顶正直,舌抵下齿,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使身心达到虚静和松空。

        调息,因患鼻炎,一般鼻孔堵塞,因此用嘴吸嘴呼。吸气时缓、慢、匀、长。不加意念。呼气时想气由腹部经两腿直下脚底涌泉穴,排入地下3尺,永不返回,同时要想全身病气、连同鼻子病气一并排出体外,每次练20分钟,每天早晚各练1次。

        4.艾灸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肺胃失和,从而发病。

        灸治穴位:迎香、大椎、印堂、肺腧

        灸法操作:

        (1)取卧位,先仰卧,后俯卧。

        (2)取一支清艾条,距皮肤2~3厘米点燃,在穴位上做回旋灸,每穴五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0次休息3~5天。

        灸法大义:迎香为手足阳明交汇穴,同时又位于鼻旁,有清热疏风,通利鼻窍,疏通面部经络的功能,为治疗鼻病的第一要穴;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之气的作用,上取印堂,可以振奋阳气;大椎、肺腧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保健常识:

        (1)本病容易复发,应防病与治病结合起来。

        (2)平时应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3)要远离过敏原。

        让过敏性鼻炎不“过敏”的方法

        每到秋冬季节,因为天气逐渐转冷,气温开始下降,所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也大幅上升,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令人心烦的鼻炎呢?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包括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四种常见症状,对它们通常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而在中医的理论里,是没有过敏性鼻炎这一说法的,中医认为它其实只是身体在排除寒气时所产生的症状。

        当寒气入侵人体时,只要这个人的血气能量足够,他就有力量排除寒气,于是会出现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但这时我们却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来把身体这种排寒气的能力压制下去,虽然症状没有了,但是那些寒气还是存在身体里,身体只有等待血气能量更高时,再发起新一波的排除攻势,但是,多数时候患者又用药将之压了下去,就这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很可能反反复复多次所对付的都是同一个寒气。如果这种反复的频率很高,间隔的时间也很短,就成了过敏性鼻炎。

        特禀体质者慎用解虾、蟹及异性蛋白质食物,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首先要使血气能量快速提升。在血气能量提升至足够驱除寒气的水平时,人体自然会开始进行这项工作。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应该再用抗过敏的药或感冒药,单纯地将症状消除,将寒气仍留在身体里,而应该让人体集中能量将寒气排出体外。对于病发时打喷嚏、流鼻涕等不舒服的症状,只有耐心地忍受,让寒气顺利地排出体外,过不了多久,过敏性鼻炎就会得到治愈。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过敏性鼻炎的食疗药膳,对于减轻过敏性鼻炎带来的不适有一定效果。

        1.神仙粥

        【材料】生姜6克,连须葱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0毫升。

        【做法】先将糯米洗后与生姜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白,最后入米醋,稍煮即可食。

        2.葱白红枣鸡肉粥

        【材料】红枣10枚(去核),葱白5根,鸡肉连骨100克,芫荽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粳米、鸡肉、生姜、红枣先煮粥,粥成加入葱白、芫荽,调味服用,每日1次。

        【功效】治疗因风寒引起的过敏性鼻炎。

        另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多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还应多食用生姜、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

        

过敏性结肠炎,试试人参莲子粥



        过敏性结肠炎又称“痉挛性结肠炎”,是指因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等,以腹痛和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最多见。腹痛以左下腹及下腹部为主,轻重不等,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6次或更多,多为糊状便或稀便,但不带血。还有一些患者4~7天排便一次,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此外,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嗳气、反酸等。许多患者还合并有乏力、身体消瘦、失眠、焦虑、头昏、头痛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临床上,将过敏性结肠炎分为四个主要类型:腹泻型、腹痛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黏液便型。

        中医认为,过敏性结肠炎多由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特禀体质者由于饮食无节、情感失调或者感染了寒湿,致使脾运失常,湿阻气滞,发生腹痛、泄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土太过,湿气盛,所以出现腹满、肠鸣、大便溏泻的现象。脾主肌肉,脾失健运,所以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胃腑虚弱,消化功能不能发挥正常,胃有积滞,所以不思饮食、饮食减少。

        所以,对此症应采取健脾和胃、益气止泻的治疗方法。

        参苓莲子粥

        【材料】人参3克,茯苓10克,莲子(去心)15克,砂仁9克,炙甘草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放入沙锅中,用清水煎煮两次。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半小时,弃渣取汁,并将两次所取的药汁合并起来。将粳米放入药汁中,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煮20分钟,熄火。

        【用法】将参苓莲子粥均分为两份,早晚温热服食。每天1剂,以5剂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以后再发生此类现象时按照药方服用即可。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名医别录》中说:“(人参)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医学启源》中说:“(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也就是说,人参有健脾益气、止痛补中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伤寒明理论》中说:“(茯苓)渗水缓脾。”《用药心法》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这里指出,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功效。

        莲子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中说:“(莲子)主补中、养神、益气力。”中也说:“(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意思是说,莲子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虚、除湿祛寒的功效,能治疗脾虚引起的大便溏泻、久痢的症状。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本草求真》中说:“缩砂,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玉揪药解》中也说:“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也就是说,砂仁有醒脾调胃、快气调中、消积滞、治泄泻的功效。

        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参苓莲子粥有健脾和胃、益气止泻、补虚渗湿、祛寒温中、补心养神的功效。因此可用于治疗患者出现的腹泻、腹痛、胸闷、四肢乏力的症状。

        同时,患者患病期间忌食油炸、油煎、肥肉类食品、辛辣刺激食物和海鲜鱼虾蚌螺蛳等发物,多食粥类、精米面类和易消化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豆制品,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可喝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流失的维生素。同时需注意腹部保暖。

        

解表消疹汤,除去荨麻疹不留痕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高出皮肤、边界清楚、时起时消、发无定处的红色或白色瘙痒性风团块”,另外还可伴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性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的产生,主要与食物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中医则认为:此病多为脾失健运,肠胃湿热,湿留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湿邪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在治疗上,以活血祛风、燥湿透表、健脾和胃为治则。下方为解表消疹汤供参考:

        【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甘草3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当归、川芎、赤芍用来行血活血;羌活、防风、荆芥可以祛风燥湿;地肤子能外散皮肤之风而治皮肤瘙痒;白术、茯苓、薏苡仁则主要在于健脾利湿;生姜温中发散;甘草益气调和诸药。总之,诸药相伍可共奏活血祛风之功效。

        如果从现象学的角度来揭示荨麻疹的成因,其因多为汗出当风,外邪入侵腠理,风气搏于肌肤,与热相结,则成瘖瘤。道理很简单,荨麻疹就是当我们出汗的时候受了风,邪入体表与体内温热蕴结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出了汗之后一定不要吹风。

        在荨麻疹的治疗上,通常分为急、慢两类,急性荨麻疹来去都很迅速,少则一两天、多则四五天即可消散。慢性荨麻疹则往往具有反复性,发作数日后消隐,数日后又作,迁延不已,多则几月、几年都不能断根。无论急性还是慢性,荨麻疹的病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病邪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故在治则上是一样的,即疏风解毒,清热泻火。在临床上,以古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作为基本方,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加减。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加减】急性荨麻疹,酌加桂枝、浮萍之类即可;若缠绵不已,则加黑芝麻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5克,能饮酒者可加黄酒30~60克,每日1剂;对于久发不愈,时作时息,疹见于周身,且舌绛苔光的患者,则加地龙9克,刺猬皮9克,杏仁6克,赤芍6克,皂角刺5克,或视证斟加银花、薄荷等。

        外治法在荨麻疹的治疗上效果显著,在服用汤药之际,可视情况配合以下外治法调治:

        1.搽搓法

        【组成】防风20克,黄芪30克,大枫子15克,藿香15克,荆芥穗20克,苍耳子20克。

        【用法】六味药放在煎药锅内,加水2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沸20分钟后滤出药渣,趁热搽搓患处。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功效】对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2.沐浴法

        【组成】苦参、黄檗、青蒿、艾叶各30克,明矾20克。

        【用法】上药煎水2000毫升泡澡,每日2次,每次20分钟,5天一个疗程。

        【功效】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3.敷脐法

        【组成】苦参30克,防风15克,扑尔敏30克。

        【用法】上药各自单独研为细末,分别用瓶装贮藏,密封备用。临用前各取10克混合均匀,填入脐窝,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类荨麻疹。

        4.熏洗法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藓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趁热先熏患处,待温后,用毛巾或干净旧布浸药液外洗患处,每剂可洗3~5次,一般熏洗2小时后全身风团消退。

        【功效】适用于各型荨麻疹。

        

摆脱牛皮癣,这些方法很神通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患处状如牛颈之皮,肥厚坚硬,故名牛皮癣(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本病好发于颈部,肘、膝关节屈侧,会阴、大腿内侧等处,初起多由风湿热邪阻于肌肤经络、皮肤失养所致,日久耗伤营血,血虚生风化燥而使病情难愈。因此,临证可以分为两类:外邪蕴阻型和血虚风燥型。前者病程较短,患部皮肤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舌苔黄或黄腻;后者病程较长,患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皮,舌苔薄白。主要用以下几种方药来进行治疗。

        1.穴位处方一

        【主穴】风池、曲池、外关、合谷、八邪(经外奇穴,位于手指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血海、三阴交、郄门、劳宫、阴陵泉。

        【配穴】阿是穴(即患处)。

        【手法】主穴用按摩锤敲打法配合点按法,配穴用梅花针重叩。

        除以上方法外,针灸按摩疗法对牛皮癣也有很好的止痒作用,但复发率较高,应坚持治疗。皮肤损伤处不要搔抓及烫洗,也不能外涂过于刺激的药物。

        2.穴位处方二

        【主穴】曲池、血海、风市。

        【配穴】外邪蕴阻型配风门、肺腧、阴陵泉,血虚风燥型配膈腧穴。

        【手法】艾灸疗法。血海、膈腧为补血穴,用补法;余穴为祛邪穴,用泻法。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处方。该方所取风池、八邪可以祛风;曲池、合谷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原穴,既能清利肌肤湿热,又可清利胃肠湿热;外关清热通络;血海补血润燥,祛风止痒;三阴交、阴陵泉用以利水渗湿;郄门、劳宫取以宁心安神、清营止痒;梅花针重叩患处,可以疏通肌腠风毒之邪。

        下面我们再看第二个的处方。该方所取主穴曲池可泻热,血海可凉血,风市可散风;配穴风门、肺腧驱散表邪,固护卫气;阴陵泉清热利湿;膈腧为血会穴,既可养血,又可行血,血行而风自灭。

        总之,这两方的取穴各有千秋,患者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对于牛皮癣的治疗,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很容易复发,故当配合药物疗法巩固治疗。下面,我们再推荐几则药物验方,供患者选用时参考:

        1.白疕汤

        【组成】菊花20克,苦参2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白蒺藜15克,防风15克,桔梗15克,苍术15克,黄芩15克,牛膝10克,白芷10克,川断10克,生地10克,薄荷5克,桂枝5克,黄酒(为引)50毫升。

        【用法】水煎服,一剂煎2次,分2次内服,早晚各饭前服下。

        【功效】益气理血,祛风润燥,疏络解表。主治牛皮癣、鱼鳞病。

        2.除屑汤

        【组成】当归6克,丹皮6克,龙衣6克,白蒺藜30克,土茯苓15克,紫草15克,蜂房1.5克,鲜芦根30克,生牡蛎10克,生甘草3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2次,连服20~30剂有效。

        【功效】主治牛皮癣。

        3.冬癣汤

        【组成】川芎10克,当归10克,炙麻黄9克,桂枝6克,野菊花6克,茜草3克,雷公藤2克,生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冬季复发性牛皮癣。

        4.三子汤

        【组成】地肤子50克,蛇床子50克,苍耳子50克,苦参30克,黄檗30克。

        【用法】每剂加2000毫升水煎,煮沸20分钟,每日洗1~2次,一剂可用2天。

        【功效】解毒祛风。主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5.银屑病擦洗剂

        【组成】木槿皮25克,白皮25克,丁香15克,防风15克,狼毒10克,板蓝根25克,黄檗25克,银花25克,苦参25克,蛇蜕10克,生地20克,百部30克,大枫子25克,忍冬藤25克,蛇床子25克。

        【用法】将诸药用水煎3次,最后把三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大约500~700毫升左右,每日擦洗皮肤2次。

        【功效】活血疏风,杀虫止痒。主治牛皮癣,各类瘙痒症。

        

对付青春痘有良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本病好发于颜面,重者常累及上胸及肩背部,从而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专家指出:本病大多是由肺经风热熏蒸而成,除此还有胃肠湿热、脾失健运、冲任不调等病因。病因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同。

        (1)肺经风热:颜面潮红,皮疹红热,疼痛或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

        (2)胃肠湿热: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丘疱疹或者脓疱、结节等,溲黄便秘,舌苔黄腻。

        (3)脾失健运: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苔白。

        (4)冲任不调:病程长,呈周期性变化,与经期变化关系密切,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暗红,苔薄黄。

        一般可参考的处方如下: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丹皮9克,泽兰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山甲9克,皂刺9克,蛇舌草30克,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上方连续服用30剂,丘疹基本消退,囊肿大部分缩小或隐退,疤痕周围的红晕也可消退。

        对于痤疮初发之时,仅有丘疹、粉刺之症,伴有便秘者应以清利胃肠湿热为主,可用大黄、山枝、蛇舌草为主药,随证加味,甚至单用清宁丸即可收效。如出现脓疮等皮疹继发感染的现象,则应加双花(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如病情发展到囊肿型,则参用上方治疗,多有效果。在此基础之上,以下几则治疗痤疮的验方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用的:

        1.治痤汤

        【组成】白芷5克,连翘20克,苦草15克,元芩20克,翠衣20克,桔梗20克,五味子15克,生地20克,薏米15克,柴胡15克,大力子25克,胆草15克,元参15克,首乌20克,元柏10克,防风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除湿消肿,主治痤疮。

        2.消痤饮

        【组成】防风、刺蒺藜、白藓皮、苦参、蒲公英、土茯苓、薏苡仁、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按以上比例配方,煎汁过滤浓缩,配入雪花膏等基质,制成消痤膏,清洁皮肤后外擦,每日3次。

        【功效】祛风凉血,杀虫止痒。主治痤疮、湿疹、皮肤瘙痒。

        3.消痤汤(膏)

        【组成】桑皮2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茜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加水2煎,分2次服,早晚餐后服下。服药期间,严忌辛腥油腻饮食,局部禁用手挤压,慎用化妆品,孕妇禁用。

        【加减】皮疹有脓头、红肿痒痛者加连翘20克、白花蛇舌草20~50克,有结节者加夏枯草15~25克、陈皮15克;皮表油腻,皮疹渗水者加薏米20克、茯苓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15克。

        【功效】宣肺清热凉血,化淤行气解毒,主治肺经风热型痤疮。

        我国民间有很多治疗痤疮的偏方,不仅材料廉价,操作也非常简单,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1)苦百药酒方:取苦参30克,百部50克,放入300毫升的75%酒精中浸泡,一周后用此药酒擦患处,每日3次,直至治愈。主治痤疮。

        (2)皂角透骨汁:皂角、透骨草各30克,水煎取汁,湿敷于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可治疗痤疮。

        (3)枸杞单方:将新鲜的枸杞捣烂直接涂于面部,每天1~2次,约7~10天,痤疮可明显消退。

        (4)山楂桃仁粥: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结所致的痤疮。

        (5)醋姜木瓜:陈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将3味共放入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木瓜、生姜食之。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吃完,连用7日。对脾胃痰温所致的治疗痤疮有效。

        (6)绿豆薏苡仁防痤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净,加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有预防青春痘的作用。

        

治疗皮肌炎的中药方



        皮肌炎急性期症见皮疹紫红肿胀,高热,口苦口臭,咽干,吞咽不利,面红烦躁,肌痛无力,关节肿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绛,苔黄燥。亚急性期皮肤可见暗红色斑块,局部肿胀,全身肌肉酸痛,有握痛感,软弱无力,伴有气短,乏力,食少,怕冷,舌质淡红,苔薄白。慢性期头面皮呈暗红或紫红,从颜面发展至上胸、四肢伸侧,质硬,有细小鳞屑,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形体消瘦,肢端紫绀发凉,还有心悸,头晕,纳少,乏力,畏寒,便溏,腹胀,舌质淡红、胖大,苔白润。

        治皮肌炎,可以试试下面的药方:

        1.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10克,鳖甲(先煎)30克,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搜剔络邪。

        【适应症】气阴两虚兼湿热郁结型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2.当归龙荟丸

        【组成】龙胆草9克,黄芩30克,黄连3克,黄檗6克,生军(后下)3~9克,生米仁30克,苦参30克,生地30克,当归9克,丹皮6克,羊蹄根30克,茯苓12克,泽泻9克,木通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消热化湿,活血通络。

        【适应症】湿热型皮肌炎。症见:肌肉关节酸楚,皮肤痰,皮疹,发热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腻,舌红,脉数或浮数。

        【随症加减】大便干燥者,加元明粉3~9克。

        3.玉女煎

        【组成】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生米仁30克,玄参30克,麦冬12克,知母9克,虎杖30克,川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

        【适应症】阴虚内热型皮肌炎。症见:肌肉关节疼痛,乏力、皮肤红疹红斑。低热,五心烦热,咽痛,咽干,便燥,苔薄舌红,脉细数。

        4.六君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猪茯苓15克,米仁30克,白芥子9克,半夏12克,青、陈皮各6克,僵蚕12克,金雀根30克,川牛膝12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通络。

        【适应症】脾虚痰湿型皮肌炎。症见:肌肉酸楚,松软乏力,肤肿而黯褐,胃纳减少,或有痰多气急,苔白腻,脉濡滑。

        除上面的药方,还可以采用些辅助疗法:

        (1)田七100克,蜈蚣、全蝎、蝉蜕、穿山甲、牡丹皮各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用败酱草、金银花、地丁各20克,生甘草15克,水煎后冲药末服。本方对重症皮肌炎有一定疗效。

        (2)桑枝30克,葛根、白芍、生姜、大枣、姜黄各15克,桂枝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对慢性皮肌炎有一定疗效。

        

湿疹的中医疗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互相作用而致病,属于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生发展与患者机体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期多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和结痂,常对称分布,病程较短。

        亚急性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要症状,偶有丘疱疹、小水疱。

        慢性湿疹多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等,多因反复发作所致。

        湿疹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患者除了产生皮疹及瘙痒外,还会伴有脾胃症状,如大便稀软、腹胀、水肿、四肢沉重等体内水湿过多的症状。

        对治湿疹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方法:

        1.皮脂膏

        【组成】青黛6克,黄檗6克,煅石膏60克,烟膏(即土法烟熏烘硝牛皮后,烟汁结成的残留物质)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药末60克加凡士林240克,调匀成膏,将其涂于患处,均匀极薄,用电吹风等热烘器热烘。每次15~20分钟,1日2次,7日为一疗程,间隔5~7日再行第二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后,皮损色泽转淡,色素减少,皮肤变薄,发作减少;3~4个疗程可望痊愈。

        【功效】杀虫、止痒。

        【适应症】慢性湿疹。

        2.风油膏

        【组成】轻粉4.5克,东丹3克,飞辰砂3克,麻油120,黄蜡30克。

        【用法】上药前三味共研为细末。先将麻油煎至微滚,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度,去火,然后将药末慢慢投入,调匀成膏。将膏外搽患处,均匀极薄,再用电吹风等热烘器具热烘。每次15~20分钟,1日2次,10日为一个疗程,间隔5~7日再行第三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后,皮肤变薄滋润、剧烈瘙痒减轻或停止;3~4个疗程可望治愈。

        【功效】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症】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皲裂、干燥作痒者。

        3.皮肤瘙痒握掌方

        【组成】苦参2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川芎6克。

        【用法】共同捣碎,开水冲泡半潮后,调匀分装两个小纱布包,放在患儿两掌心,外用长纱布缠好固定,约20分钟放开。

        【适应症】小儿湿疹后皮肤瘙痒。

        4.湿疹针灸处方

        【选穴】曲池、血海。

        【手法】以中粗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度1~3分。

        【功效】清热利湿,养血凉血。

        【适应症】湿疹。

        【随症加减】湿热证加阴陵泉,血虚证加膈腧。

        除了上面的药方,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

        (1)取青黛6克,黄檗3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枯矾6克,共研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匀外敷。本方对湿疹、皮炎有一定疗效。

        (2)取苦参片30克,枯矾20克,川连10克,黄檗20克,雄黄1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成糊状软膏,外敷。本方对湿疹、皮炎有一定疗效。

        (3)取密陀僧20克,黄檗20克,青黛20克,枯矾20克,轻粉6克,冰片6克,研细末,以猪油调匀,涂敷患处。本方可用于顽固性湿疹的治疗。

        (4)取土槿皮、蛇床子、百部根各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轻粉6克,以醋调成糊状,外敷。本方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

        

防治过敏,饮食对抗小儿风疹



        风疹也是儿童较常见的传染病,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如果孕妇感染了风疹,那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先天性畸形。风疹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如果孩子患上此病,会出现发烧、厌食、流涕、打喷嚏、结膜充血、腹泻、呕吐等症状。下面,推荐几种对付小儿风疹的食疗方。

        1.梨皮绿豆汤

        【材料】梨皮15克,绿豆6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

        【适应症】邪热内盛所致的小儿风疹。

        2.竹笋鲫鱼汤

        【材料】鲜竹笋60~100克,鲫鱼1条(200克),调料适量。

        【做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有促使速透早愈之功。

        【功效】补中益气、除热消痰。

        【适应症】小儿风疹、麻疹或水痘初起、发热口渴、小便不利等。

        3.双根香菜汤

        【材料】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香菜1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鲜芦根、鲜茅根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切碎的香菜,再煮二三沸,调入白砂糖即成。每日1剂。

        【功效】疏风清热、透疹。

        【适应症】外感风热所致的小儿风疹。

        4.银花竹叶粥

        【材料】银花30克,淡竹叶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银花、淡竹叶加水煎取浓汁,兑入已熟的粳米粥内,再煮数沸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3~5日。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

        【适应症】邪热内盛所致的小儿风疹,症见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疹点较密、小便黄少等。

        

小儿水痘的防治方法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是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由于接触污染的用物而间接感染。水痘多发在冬春季节,患者一般为2~10岁的儿童,但得过一次后,终生都不会再得。

        李时珍在中就有介绍:“虾子作羹,托痘疮。”鸽蛋能“解痘毒”,“绿豆治痘毒。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清热解毒之力过之。”由此可见,如果孩子患了水痘,最好吃绿豆、虾子、鸽蛋等食物。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吃青菜、白菜、苋菜、荠菜、莴笋、马兰头、黄瓜、西瓜、鲫鱼、豆腐、豆浆、木耳、菠菜、茼蒿、番茄等食物。

        常用的治疗小儿水痘的方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1.双花绿豆茶

        【材料】腊梅花、金银花各15克,绿豆30克。

        【做法】将腊梅花和金银花加水煎汤,去渣,加入洗净的绿豆煮熟,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适应症】水痘中期。

        2.虾汤

        【材料】鲜虾、调料各适量。

        【做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

        【功效】滋补强壮、托里解毒。

        【适应症】小儿水痘、麻疹。

        3.黄豆外用方

        【材料】黄豆、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黄豆以文火炒熟,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敷患处。每日2次。

        【功效】利水消肿、润燥生肌。

        【适应症】水痘病后生疮。

        4.胡萝卜香菜

        【材料】胡萝卜缨90克,香菜60克。

        【做法】将上两味洗净切段,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祛风解毒、化滞下气。

        【适应症】水痘初期,症见疱疹稀疏、浆液透明、红晕色鲜。微痒不痛,伴有发热、头痛、咳嗽、喷嚏、鼻塞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