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二十年来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回顾。关于医院文化的内涵,高金声先生的开篇文章已经说得很到位了,我对此没有研究,只能说一点外行话。
古今中外有一个共识,就是医学是以生命为对象的学科,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是医生职业的最高原则。在此意义上,中国古人准确地把医学称作仁术。这就意味着,不问国别、意识形态如何不同,凡医生都要有仁爱之心,都应该是事实上的人道主义者。我想,论及医院文化,这个共识理应是一个出发点。
现在人们往往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谈论医院文化的,而关于企业文化,则强调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当然不错,但是,无论特色怎样不同,只要是医院,其核心价值观中就不能缺了人道主义这个基本内涵,这个核心的核心。医院的管理,医生的培训,最后都要落实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医生的素质。看一个医院好不好,就看这个医院里好医生多不多,多数医生的素质高不高。医生的素质,则主要体现在医术和医德两方面。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名著《大医精诚》,其书名就言简意赅地点明了一个好医生的必备素质,一是医术上精益求精,二是医德上诚心诚意,而二者的出发点都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最好结合点。在医疗实践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绝非技术与疾病的关系。病人不是病,而是有生命依恋和灵魂尊严的活生生个体。即使从治疗的效果看,医生的教养、态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病人的心境也会起相当的作用。医德不是抽象的规范,医生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才会把病人视为完整的人予以关爱和尊重。因此,有必要把人文阅读列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进一步说,医学是精神事业,医生职业具有神圣性。在历史上,医疗与宗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生病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刻,如果在遭受病痛的同时还受气,一个人的心境就会沮丧到极点,觉得世界丑恶、人生黯淡,相反,如果得到善待,则不但可能挽救生命,而且可以挽救对世界和人生的信心。通过行医解除人们身体上的痛苦,通过人性化的方式增添人们精神上的信心,不啻是为信仰而行医。
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我不会问他的学历,只需看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做事的作风,我心里就了然了。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不论他学历多高,我都不认为他有文化。教养是融为血肉的文化,它似乎无迹可寻,却又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来。看一个医院也是如此,标语、口号、警句、级别都不算数,真正起作用的医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传统、氛围、素质,你走进这个医院,作为一个普通病人是否受到关爱和尊重,你是处处都能感受到的。所以,我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在建设医院文化的活动中,应该普遍建立病人评价的机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