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菊开天下》by令留春第37章 和银器有关的一些事

第37章 和银器有关的一些事

        最近,我迷上了银制餐具。

        然而,迷恋,并非凡银便买那么简单。一来我没这个经济实力,二来迷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愉悦的过程。

        首先,要细细端详。

        在佛罗伦萨,有两家商店的银器我十分喜爱,近来下午的散步时间,大多是在那里度过的。这两家店都不售新品,专卖古董。对了,我喜欢的银器不是现代风格,而是古典型。

        在店铺里,我会一边与店主聊天,一边慢慢地观赏物品。聊天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只要看一眼器皿上小小的刻印,我就能分辨出其产地是英国、法国,还是意大利或奥地利。

        我只关注纯银的制品,对镀银或合金的东西不感兴趣。虽然后者更为结实,但碰触时也会有种硬邦邦的触感。

        细细端详之后,还要仔细斟酌。这第二项作业是离开店铺回到家后才实施的。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大抵很难做出冷静的判断。

        所谓斟酌,主要是看看想买的东西和家中现有的餐具是否相配,与桌布搭不搭调,另外还要考虑一下它们是否符合使用者,也就是我本人当下的心情。如果我充满与时俱进的朝气,餐具最好也够时尚,相反,若处于怀旧情绪中,那么更适合用一些古典的东西。这种判断看似毫无逻辑,其实相当重要,哪怕小小的一把调羹,也会影响整个氛围。

        第三项作业,在斟酌之后开始。

        我会再去店铺,再次向店主咨询。不像之前的对话围绕文化文明展开,这次是做实质性的询价。

        银器的价格比较特殊,与其重量息息相关(古董亦如此)。和黄金一样,白银的价格每天都有波动。当然,白银不比黄金贵重,没必要紧张到时刻盯着伦敦市场的交易讯息,但了解一下市价,还是有助于判断店家的定价是否合理。

        市场价指的是纯银1克的价格,商品另外还要加上制作费。新品的加工费通常是材料费的百分之四十,古董品至少是百分之百。

        那么,商品价格合理就会即刻买下吗?我的回答是,不会。

        我家在佛罗伦萨的市中心,距离其中一家店铺只需步行1分钟,另一家也不过五六分钟,因此,没有速战速决的必要。先回家,在脑海中再玩味两三天,才会进入第四项作业——去店铺做最终决定。

        最终的决定,不限于买或不买,还包括了暂且忍耐,将欢喜留待日后的选项。

        买点东西弄得如此复杂,也许有人会以为我是要店家打折,其实,我很讨厌讨价还价。

        不是我装清高,店主也不是将价格交涉当作文明行为的一种的阿拉伯商人。在意大利,但凡正规的店铺,基本上都恪守西欧式的以贴牌价为准的商业规则。

        另外,像宝石、皮草或金银制品这类商品,购买它们的同时,也是在购买店家的信用。与其要求店家给一些折扣,不如和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那些人都是内行,如果想动歪脑筋,骗骗像我这等级别的买家,简直易如反掌。

        所以,对不能接受的价格,我不会勉为其难地点头答应。如果店家一开始就有打折的准备,不用你来我往地过招,对方会主动放下身段。

        “我们可以给您一点优惠。”

        “哦,是嘛。”举重若轻,点到为止。

        做一个优雅的贵妇人,多少是要付出些代价的。在意大利语中,平民主妇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即“精明的女人”,很欧洲,很意味深长。

        话说回来。当时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不知是痛苦还是享受的我,终于下定了决心。

        首先是一套一百多年前巴黎产的6人用餐具,如今制造商已不再。餐具上雕刻着家族纹章,应该是奥匈帝国时期的一位侯爵定制的。

        这套餐具包括了大汤匙6把,餐刀6把、叉子12把(分前菜和正餐时使用)、吃甜品用的小调羹(如今完全可以当作大调羹使用)6把。还有2把分菜用的大调羹、吃沙拉用的一套调羹、叉子,以及1把黄油刀和1把前菜用的大叉子。

        大概因为是巴黎制造的,它们的造型简洁,但线条非常优美,如上所述,每一件餐具上都雕刻着纹章。从纹章的形状和数量上来看,估计是侯爵家日常使用的东西。

        眼下流行的(日本)怀石料理风格的法餐,用的都是那种纤纤细细的餐具,我不喜欢现代派的理由正在于此。吃饭,要吃得痛快,老餐具都比较宽厚,仿佛天生就是为大快朵颐准备的。另外一点,是刀刃。以前没有不锈钢,刀放久了会生锈,但落刀时那种利落感,绝非时下的不锈钢所能比拟。

        银器最大的问题是刀刃会生锈,白银会氧化发黑,需要花功夫保养。不过我以为,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得用心呵护,嫌麻烦就没资格享受。

        接下来介绍另外一套占据吾心的餐具。

        如果说上述的巴黎银器美在器皿本身,那么这套来自英国的餐具则有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

        初见时,它们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通常,银餐具一套是12人用的——哪怕日常家用,数量也就是减半,但这套餐具,仅供2人用,盛汤或通心粉的深底盘2枚,放鱼或肉的浅底大盘2枚,甜品用小盘2枚,分菜用大盘2枚。这点数量的餐具,的确只够2人使用。大餐盘的重量约在700克左右,哪怕下手重些也不会弯曲变形,用钢刃餐刀切肉,想来盘底也不会留下刮痕。

        餐具的造型颇为家常,称不上洗练精致,可是当我听说它们的故事时,心中情不自禁地涌上了一股暖流。

        这套餐具是19世纪后期时的一位英国外交官,专门为了与妻子共餐而定制的。那个时期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外交官们会定期被调派各地。他们被派往中国,用的是中国的瓷器;被派驻荷兰,则会买荷兰的陶器。不过,那些24人用的餐具终究是为宴客,这位正统的英国人在与妻子日常用餐时,愿意使用英国风的餐具。它们有些温暖的厚实感,又因为是纯银制品,显得豪华大气。我想,这套餐具,一定跟随它的主人,辗转过世界各地。

        然而,昔日荣华不再的现代欧洲,人们似乎连日常使用银器的“底气”也消失殆尽,纯银的餐具完全只用于宴客。而我本人,更喜欢保持旧习的老派欧洲人。

        作为乔迁纪念,我买下了6人用的餐具。不管有没有客人,也不看帮忙擦拭的用人难看的脸色,每周定规拿出来用两次。两人用的那套,至今仍在考虑中。

        也许,我这个来自新兴经济大国的日本人,尚未积攒下视金银为平常的“底气”吧。

        

追记



        2人用的银餐具,在我“考虑中”时售出。究竟是谁买下了它们呢?是“底气”尚存的欧洲人,还是比我早生气势、出手果断的日本人?或者是纯粹把古董当投资的精明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