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琅琊榜1-50集免费观看第十九章 各显神通

第十九章 各显神通

        冬至日后,年关渐近。本应是辞旧迎新,喜气洋洋的时段,京城里的气氛却因为皇帝的一道旨意而陡然紧张了起来。

        “滨州侵地案,令靖王萧景琰主审,三司协助。查明立判,不得殉私,钦此。”

        从宣旨太监手里正式接过明黄绸旨的第二天,萧景琰就宣布了协审的三司官员名单,本已震动的朝野立时又多震了一下。

        如果说靖王主审使得庆国公在此案中脱罪的可能性变得十分缈茫的话,那这份协审官员的名单,更是彻底将他打入地狱。

        虽然朝中官员有的骑墙、有的偏向、有的首鼠两端,但能跻身于庙堂之上多少都有几分聪明,被靖王选中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主儿,大家也知道个七八分。

        庆国公此番在劫难逃,几乎立即成为朝中共识。不仅亲朋故旧无一敢施以援手,甚至连公认他最大的靠山——誉王萧景桓也表现出奇怪的态度。

        刑部是誉王的地盘,靖王审案的主要地点就在这里。本来大家都以为他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掣肘,没想到誉王却配合得令人惊异,要人要物,都是一句话的事儿,从不打半点麻烦。若有人无意中怠慢了一丝半缕,还会受到严厉的训斥。

        本已岌岌可危的庆国公弃子之势至此已定,唯一的悬念只剩下他最终会否被皇帝恩赦饶了性命,一品军侯的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了。

        侵地案开审近十天后,还尚未结案,各地已陆续听闻了风声。相似性质的案件呈卷从四面八方飞向京城,有过兼并行为的豪门也开始悄悄向耕农退地补偿,时不时也会发生一些胁迫封口的事件。靖王在处理这些继发事件时展示了他不为人知的行事风格,沉稳中有果决,坚守中有灵活,与协审众官员的配合也两相愉快。一桩原本可能引发乱局的大案因为皇帝支持,誉王配合,帮手能干,被靖王办得甚是干净,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不到一个月,案件已基本审结,庆国公及其亲朋主犯共十七人,被判绞候监。家产悉数被抄没,男丁发配,女眷没官。

        立押封卷后,靖王带着同审官员,一起入宫见驾,回复旨意。

        梁帝很快将他们召进了武英殿。迈入殿门后,靖王才发现誉王已在驾前,而且好像并不是才进来的。

        “景琰,你的差使办完了。”梁帝曼声问了一句。

        “儿臣遵从父皇旨意,已审结庆国公涉嫌伙同亲族侵产耕家田产,并杀人害命一案。案卷在此,请父皇查阅。”

        梁王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卷宗,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神色淡淡地“嗯”了一声,随手便将案卷递给了一旁的誉王,扫视了一下阶前诸人,问道:“案文是由何人执笔?”

        靖王回道:“刑部主司蔡荃。”说着便示意蔡荃上前拜见。

        “写得好。条理清楚,言之有据。”梁帝看了蔡荃一眼,目光又移回到靖王身上,沉默了一会儿,方道,“你做得也不错,还要处理好后面的事情,继续稳住局面。”

        “儿臣遵旨。”

        誉王插言笑道:“这案子的确办得漂亮,父皇真是选对人了。这么大一桩案子,亏得是景琰,要是换了旁人,只怕现在还团团转呢。”

        梁帝温和地看着他,脸上露出笑容,“你这次也很懂事,让朕省了不少的心。朕的皇子中,也就你最是稳重识大体。听说你还主动帮景琰处理一些事情,是吗?”

        “儿臣是怕景琰少来刑部,有不顺手的地方,所以帮他打打杂。”誉王一面笑着,一面摆手。

        “你这是有心胸,朕很喜欢。来人……”梁帝微微抬了抬手,召来近身内侍,“取金珠皇缎四表,赏给誉王。”

        “儿臣谢父皇隆恩。”

        靖王辛苦查案,差使办得又快又漂亮,也不过得了两句不咸不淡的赞语,誉王不过零零碎碎没添麻烦而已,却蒙如此重的恩赏。陪同靖王来复旨的一众三司官员看在眼里,嘴上虽没说,心中都极是不忿。

        面对父皇的偏爱、誉王的得意与同僚的同情,靖王自己倒没有什么异样。不公与委屈这些年早就习惯了,梁帝的盲目与偏宠现在已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沮丧,反而激起了他熊熊的斗志。

        从武英殿告退后,靖王与三司官员刚刚分手,誉王就从里面赶了出来,老远就喊着:“景琰,你等一下。”

        若按以前的性子,一定是当没听到就走了,可对于现在的萧景琰来说,自己的喜恶已经不算什么了。所以,他停住了脚步,平静地转过身来。

        誉王赶至近前,满脸都是友爱的笑容,握了靖王的手解释道:“你别委屈,父皇对你办的这个差使十分满意,他是打算等你把整个事情都结束后再一起封赏……我是无功受禄,沾了你的光,那些金珠皇缎,如果你不嫌弃,我这就让人送到你府上去……”

        “皇兄客气了。我只专武事,用不着这些。”

        “哪里是给你用的?弟妹们才正好适用……”

        靖王皱了皱眉,淡淡地道:“皇兄不知我府中只有侧妃吗?论规格用不起这些东西,多谢皇兄的好意了。”

        誉王怔了怔,明明是最长袖善舞的人,这一刻竟有些说不出话来。若论礼制,靖王是郡王而非亲王,他的侧妃们位次更低,不能佩金珠服皇缎。可是这条规矩其实也并没有执行得那么严格,不要说各府侧妃,甚至有些侯夫人都曾佩过仿金珠以示时尚,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这当成一回事。偏偏靖王这一板一眼的脾气,非要守这个规矩不可,自己还不能说他错了,只好讪讪笑两声,道:“是我思虑不周了。不过你这般能干,封亲王也是迟早的事,没什么大的关碍……对了,正月眼看就到了,我初五那天排年宴,景琰你一定要赏光哦,往年都请不动你……”

        靖王心道你往年也没请过我,不过他当然明白誉王此举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也没为难他,缓缓点了点头道:“应该去给皇兄、皇嫂请安的。”

        誉王见他虽然仍像以前一样神情冷淡,但好歹已有了回应,可见自己最近时常回护他的人情有了效果,心中甚喜。正要多亲近几句,皇后的一名女官过来催他快去正阳宫,没办法只好丢下一句“有什么麻烦事情,尽管来找我啊”,便匆匆离去了。

        对于誉王的示好,萧景琰处理得相当冷静,既没有热情的回应,又让人感觉到若有若无的偏向。由于他平素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很冷硬的,这一丝丝偏向,就已足以引发各式各样的联想。太子眼看着好容易打翻了一个庆国公,又冒出一个更了不得的靖王,极是气闷。反倒是谢玉沉得住气些,被誉王在朝堂上故意甩了好几次脸子,也隐忍不发。

        除了“侵地案”,其他两桩颇受朝野关注的案子也各自有了进展。

        这两桩案子几乎是同一天由京兆尹府呈报上来的,但接案的刑部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枯井藏尸案以最强班底,摧枯拉朽般地迅速完成了勘察、收集证据、审讯、判案、上报核准等系列程序,楼敬之虽抵死不认,无奈罪证确凿,已被停职收监,只待皇帝朱笔,这位风光一时的户部尚书大人就会成为过去时。可何文新杀人一案,明明也是案情清晰,却一再被搁置在一旁晾着,文远伯来催,齐敏就会搬出许多疑点来搪塞,每每回复都是待查待查,渐渐地竟有些向误杀方向扳了过去,气得文远伯卧床不起。

        总之,旧年年底的风水,似乎有些顺着誉王的心意在流动,使他在欣欣然之际,不免有些得意忘形起来。

        而及时给誉王淋上一瓢冷水清醒清醒头脑的人,却是红袖才女秦般若。

        螺市街鼎足而立的三大青楼,就是妙音坊、杨柳心与红袖招。相比于前两者的名声久远,新成立不过数年的红袖招是后来者,可是从近来的趋势来看,红袖招的风头似乎越来越盛,渐渐已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那是因为妙音坊的乐与杨柳心的舞,总还是需要来客拥用一点点看得过去的品味,而红袖招的揽客秘器——美色,则是四面八方通杀。

        这世上也许有不喜欢音乐和舞蹈的男人,但是绝对没有不喜欢美女的男人。

        红袖招的姑娘们向来以美貌著称,你进门随便抓一个,就算她不会唱曲儿、不会起舞、不会吟诗、不会作画、不会巧言赔笑、不会聪颖解语,但最起码,她一定很漂亮。

        漂亮、温柔、不摆架子,这就是红袖招姑娘们的特色。如果你在妙音坊吃了宫羽姑娘的闭门羹,或者在杨柳心排不上队成为心杨心柳姑娘一天只接待一位的那个幸运儿,你就可以到红袖招来寻求慰藉。

        这里的姑娘没有古怪清高的脾气,从来就不会把客人朝门外推,前提是你付得起钱。

        漂亮的姑娘当然很贵,越漂亮的姑娘自然就越贵。不过在这金陵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拿着大把银子不当回事儿的冤大头。

        誉王府里神秘美艳、颇受倚重的秦般若,就是这座红袖招的老板。不过她本人即非歌伎,也未入乐籍,她就真的只是老板而已。

        虽然同样拥有足以颠倒众生的美貌,但秦般若从来没有公开在红袖招中露过面,京城里知道她才是这座青楼真正拥有者的人,不会超过三个。

        除了滚滚财源以外,红袖招给秦般若带来的另外一项丰厚的收入,就是情报。

        人在掷金买笑时,一般都是神经最放松,嘴巴也最放松的时候。只要稍稍有点技巧,就能探听到很多有用的事情。

        红袖招里的某些姑娘,经过秦般若严格特殊的训练,教她们如何哄恩客说更多的话,聊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再把听到的大致内容凭记忆写出来,每天上报一次。

        秦般若的大量时间,都是花在这堆未加筛选的呈报上面。每天要阅看数以百份,然后从中挑出有用的情报,再加以有针对性地跟踪了解。

        不过这不是秦般若获得情报的唯一手段。除了还身在风尘场的人以外,秦般若还会特意培养一些聪明的姑娘,想办法将她们嫁入朝臣府第为妾,以此来获取更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对于誉王来说,这个纤美慧敏的女子,绝不亚于他府中任何一个谋士。当然他心里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位美丽的姑娘能够不仅仅只是他的谋士而已。

        这次秦般若发现事情不对,是从一份例行的呈报上面看出的。

        一位客人在与姑娘调笑时,随口说道:“出来玩就是要开心,这个姑娘没空就找下个姑娘,犯不着在一棵树上吊死。你看那何文新,在青楼里争强吃醋,他逞的哪门子威风啊?心柳姑娘再好,也抵不上自己的命要紧,他还以为靠老子爹能逃命呢,真是的……”

        对这段话生出警觉的秦般若立即派人调查这个客人,发现他是当朝皇叔纪王府上的一名长史,一向最是好色。案发当日,他也在杨柳心买欢,不过,却并不在现场。

        秦般若疑心未除,特意派人对他套了一次话,结果却套出一件惊人的事情。

        结合手头已知的一些资料,秦般若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立即去见了誉王。

        “你说文远伯已有重要人证握在手里,只是在观望刑部态度才隐忍未发?”只听了几句话,誉王就皱起了眉,“他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因为文远伯已经失去了对刑部的信任。”秦般若口气十分笃定,“依照目前的案情,根本不缺证人,只要刑部有半分要公平处理的意思,不需要再多加这名证人也能定案。但如果刑部安心要为何文新脱罪,他就是再多推出这个人证也没用,反而会白白让刑部有了准备。”

        誉王慢慢点着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文远伯在等刑部结案,如果判决的结果让他不满意,他就会直接把这个人证带到皇上那里去喊冤?”

        “是。”

        “皇上会信吗?”誉王冷笑道,“文远伯头脑发热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你怎么也跟着紧张。刑部结案一定会把细节都处理好的,光靠文远伯带个人到皇上面前红口白牙地说,能顶什么用?”

        秦般若秋水般的眸子轻漾了一下,“别人不行,这个人证可以。”

        誉王见她说得郑重,不由怔住。

        “请恕般若失职,当日现场混乱,人证众多,我奉命去调查案情时有所疏忽,没注意到京兆尹拘传的所有目击人证中,少了一个人……”秦般若抿了抿嘴角,颊边闪现了一个浅浅的小酒窝,使得她在一派严肃的表情中,透出了一丝妩媚,“后来纪王府有名长史在红袖招说了些让我起疑的话,所以我又重新查对了一遍,这才发现不是京兆尹高升漏传,而是这个人他根本拘传不了……”

        “你说来说去,这个人证到底是谁?”

        “纪王爷。”

        誉王不由吃了一惊,“纪王叔?”

        “是,当日在案发的那栋小楼里还有两位客人,其中一位就是纪王爷。他应该是……亲眼目睹了整个案发过程……”

        “哎呀,这就难办了!”誉王额头阴云沉沉,“纪王叔虽然不理朝事,只爱风花雪月、偎红倚翠,但他的性情却极是耿直,只要文远伯求他,他一定肯在皇上面前说出真相……”

        “没错。可能是因为觉得人证那么多,自己没必要再出面的缘故,纪王爷在案发第二天就带着妻妾们去温泉别庄小住了,所以后面审案的情况他不了解,也就没有动静。这才导致我们一直未能发现他也是人证之一。”

        “唉……”誉王倒在椅上,用手指捻动着两眼之间的鼻梁,表情很是为难,“纪王叔不好对付,本王又不能为了一个臣属的儿子跟他放狠话。如果文远伯真请动了纪王叔为他驾前喊冤,刑部绝对讨不了好。看来……何文新是救不下来了……”

        “我也是这样的看法,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不能因小失大吧。”出于对何文新这样的纨绔子弟没有好感的原因,秦般若倒不觉得这算什么多沉痛的放弃,“即使何大人再得用,那也是他自己儿子惹出来的事,总不能让殿下不计代价地为他抹平吧?若是为了死一个儿子就垮了,他也不值得殿下器重他。”

        誉王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何敬中倒还真算得用上,这个儿子也好像确实是他的命根子,独子嘛,谁家不是这样的?当然你说得也对,护不住了,也不能勉强护。本王这就跟齐敏说,让他先从侧面接触一下纪王爷,如果王叔的态度比较硬,就不必勉强了。实在没有活路,那也只有以命偿命吧。”

        “王爷圣明。”秦般若眉如春风,莞尔一展。

        誉王伸手扶住佳人香臂,柔声道:“本王幸亏有你,多少事情都靠你慧眼识察。前一阵子发现谢玉的真面目,今天又及时止住了刑部犯错,这样的大功,让本王怎么赏你才好呢?”

        秦般若垂眉低首,轻轻后退一步,将玉臂从誉王手中轻盈地挣脱,却又让柔软指尖有意无意地在他掌心划过,娇笑一声道:“般若虽是女流,但素来向往君臣风云际会的传奇,无奈生来是女儿身,才识有限,此生不能出阁入相。如今蒙殿下恩信,有机会为将来的圣主效力,于愿足矣,不敢望赏。”

        “将来能登宝位,你就是我的女丞相,龙床都可以分你一半,还有什么舍不得的?”誉王说着,语气中已带着一丝调笑之意,“只怕你眼里看不上,也未可知。”

        秦般若淡淡一笑,既不恼,也没有接续回话的意思,反而敛衽一礼,低声道:“纪王爷的事情,请殿下还是早些告知齐尚书的好。般若楼中还有些事务堆着没有处理,就先告辞了。”

        她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反而弄得誉王心中痒痒的。欲要多些温存,却又实在珍爱这个女子,不好造次孟浪,也只得咳了一声,强自按捺住心猿意马,眼睁睁看着她去了。

        很快,刑部尚书齐敏就得到了誉王府来使传递的消息。本来与得力司官已商量好了如何收买证人,如何重提口供,如何更改尸格……总之所有的手脚十停已做好了九停,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一听说还有一个目击人证是纪王爷,齐敏一个头顿时变成两个大。虽然誉王的意思是让先探探纪王的口风,但齐敏却知道这个口风探不探也就那么回事。纪王性情爽直是众所周知的。再说,他就是不爽直,也犯不着为一个打死人的纨绔小儿作伪证。即使文远伯没有对他有过任何的请求,一旦皇帝问他,他也绝对是要说实话的。

        不过既然誉王吩咐了说要探探,那探都不探一下当然不好。所以齐敏告了两天假,准备亲自到纪王的温泉山庄去走一趟。

        尽管出发之前,齐敏已做好了白来一趟的准备。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结果会来得那么早,那么快。

        刑部尚书无功而返的原因,倒不是因为纪王的口气有多硬。说实在的,当齐敏知道自己此行纯属白费的时候,根本还没有见到纪王。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有点巧合。

        虎丘是温泉胜地,山庄林立,纪王的别院是其中规模最大、建造得最舒适的一座。凡是跟纪王有交情的人,来了虎丘都会选择借住在这个别院里。

        比如,因为风流洒脱而与纪王有忘年之交的言豫津。

        总是很开心的国舅府大少爷,有些忧郁的宁国府大公子,有些沮丧的宁国府二公子,三人组在别院外刚一递帖求见,纪王爷立即欢欢喜喜迎了出来。

        虽然辈分不同,年纪差着一大截,但一生只爱风花雪月的纪王仍保留着年轻时的那个潇洒劲儿,与这些晚辈们相处得甚是愉快,并无中间隔着鸿沟的感觉。

        来了有活力的客人,中间又有一个是他最喜欢的小豫津,纪王很高兴。置酒宴客,花天酒地,大家喝到兴致高昂时,当然是无所不聊。

        一开始说的自然是脂浓粉香的靡艳话题,品评起京城的美人来,纪王的心得绝不会比琅琊阁主少,一谈起来就眉飞色舞。言豫津也是怜香惜玉之人,最仰慕的就是妙音坊的宫羽,两人一开聊,顿时好不投机,一直从妙音坊说到了杨柳心,然后顺便就聊到了杨柳心的那桩命案。

        纪王于是大着舌头道:“我积(知)道,我当……当时就……菜(在)啊……”

        言豫津睁大了眼睛,“你……你也在啊?那是怎么……怎么打死的?”

        纪王虽然舌头有点大,但神智还很清醒,不仅清醒,他还很兴奋。被言豫津一问,他立即绘声绘色,如同讲故事一般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个清清楚楚。

        其他两个听众倒也罢了,偏生言豫津是个交游广阔的人,又爱串门聊天。第二天,他出门去拜访虎丘其他贵族庄院时,随便就把这则纪王亲睹的血案当成谈资到处散播了。

        于是当齐敏到达虎丘的时候,差不多所有来此休闲的达官贵人们都已经知道,何文新确实亲手打死了人,是纪王爷亲眼看得真真儿的……

        这种状况下,探纪王口风的事情已经毫无意义,刑部尚书只好在心里暗叹一声:“何大人啊何大人,不是我不尽心帮你,实在是你儿子……也太倒霉了一点……”

        按大梁国的律法,死刑犯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固定的时间段里被处死,称为“春决”与“秋决”。当何敬中知道自己的儿子脱罪无望,只能被判死刑之后,便转而请求齐敏拖延时间,延到春决之后再判,这样就能多活一些时日,指望再出现什么转机。

        可是何敬中打的这个主意,文远伯怎么会不清楚。他现在手中有了重量级的证人,京城舆情也是非常偏向他的,所以态度更是强硬,在刑部日逼夜逼,逼着开审。太子数日前刚折了一个户部尚书楼之敬,如今得了这个报复的机会,岂有轻易放过之理?指使手下御史连参数本,弹劾齐敏怠忽职守,隐案不审。就这样没几天,刑部就有些撑不住了,誉王也觉得既然都决定杀了,多活半年也没有意义,所以默许了齐敏,没几日就升了堂,人证、物证匆匆过了一遍,立即判定何文新因私愤殴杀人命,当受斩首之刑。

        案子判决后的第二天,何敬中就卧病在床,被太医诊断为神思昏绝,气脉不和,要静养。

        此时正是年关时候,吏部要进行所有官员的评核绩考,拟定次年的降升奖罚;各地实缺官员趁着新春拜年的机会,纷纷派人向京城送年礼;待缺候补的官员们也难得可以公然四处游走活动,以拜年为名疏通关系。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吏部最忙的时候,何敬中这一病,局面顿时有几分混乱。

        如同太子的许多隐形收入来自于户部一样,誉王的大部分额外收益都来自于吏部的人事任免权上。年关这样流水般收银子的机会,可不能因为吏部尚书的病而受到影响。

        可是着急归着急,但何敬中又确实是被儿子的事给打击倒了,并非装病,呵斥责骂都没有用,那人爬不起来就是爬不起来。誉王眼看着情况越来越糟,不得不召集心腹谋士们一起商讨如何为这个事情善后。

        两天后,誉王亲自到了何敬中的尚书府,将所有人都屏退后,亲切地安慰了自己这位臣属一番。

        他具体是怎么安慰的没人知道。大家只知道没过几天,何敬中就养好病重新开始处理公务,并且驾轻就熟地很快理顺了前一阵的混乱,每天都脚不沾地忙碌着,处理年考,接见外官,时常忙到深夜,几乎是拼了老命在为他的主子办事,一副化悲痛为力量的样子,倒让太子那边有些看不懂。

        不过此时的太子暂时没有什么心情太多地关注何敬中。他的精力移到了另外一件事上,而这桩事,也正是礼部目前正在犯难的事情。

        年底的皇室,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祭祖、祭天、祭地、祭人神。对于朝廷和皇族而言,祭礼的规制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来年能否顺利的大事,半点也马虎不得。

        谢玉很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十分有利于太子的契机来了。

        按梁礼,妃以下内宫不得陪祭,须跪侍于外围。但同按梁礼,太子设祭洒酒后,须抚父母衣裙触地,以示敬孝。

        矛盾就在这里。越氏已受黜降为嫔,但她又是太子生母,一方面位分极低微,另一方面身份又极尊贵,让礼部在安排祭仪时十分为难。

        谢玉暗中建议太子,利用这个机会入宫向皇帝哭诉悔过,请求复母妃位。纵然不能一次性恢复到贵妃的品级,起码要争回一宫主位,可以有独立的居所,也可以整夜留宿皇帝,慢慢再挽回圣心旧情。

        太子得了这个主意,登时大喜,精心准备了一下,入宫伏在梁帝膝前哀哀哭泣了足足一个时辰,拼命展现自己的一片仁孝之心。

        梁帝有些为难。越氏原本就是他最心爱的后宫,他并非不想借此机会就赦了。但越氏被黜不过才区区数月,若是这样轻易就免了罪,只怕霓凰郡主心寒。

        “父皇,郡主那边孩儿会亲自去致歉补偿。”太子受了指点,知道梁帝在犹疑什么,立即抱着他的腿道,“郡主深明大义,一定明白这都是为了年终祭礼。孩儿愿替娘亲在郡主面前领受刑责,以赎母罪。”

        梁帝被他哭得有些心活,便命人召来了礼部尚书陈元诚。这位陈老尚书是两朝元老,生就的一言不听,一人不靠,万事只认一个“礼”字,太子和誉王折腾得那般热闹,都没能震动到他分毫。礼部也因为有这位老尚书坐镇,才侥幸成为了六部中唯一一个不党附任何一派的部司,保持着超然的中立。

        陈老尚书并不知道越氏被黜的真实原因,只看谕旨,还以为大概是宫闱内的琐碎争端。他本来就一直很烦恼该怎么安排祭礼,此时见皇帝来咨询是否应复越氏妃位,当然不会表示反对。

        虽然礼部方面并无异议,甚至还大力赞成,但梁帝多少仍有些犹豫。恰在这时,谢玉以奏禀西北军需事宜为由,入宫请见。梁帝此时并不知道谢玉与太子的关系,想到他也是军系中人,便命人召他进来,询问他对越氏是否应复位的意见。

        谢玉稍加思忖,回道:“臣以为,太子贤德,越氏居功甚伟,且在后宫多年,素来对陛下秉持忠心,从未闻有什么过失,只以侍上不恭之由,就由一品贵妃谪降为嫔,实在罚得重了些。当时就已有物议,只不过因是陛下的家务事,无人敢轻易置喙,现陛下圣心已回,有意开恩,只是一道旨意的事,有何犹疑之处呢?”

        “唉,你不知道,”梁帝略有为难地道,“越氏获罪,另有情由……她为了太子,在宫内对霓凰有所轻侮,朕担心轻易赦免,会寒了南境将士的心……”

        谢玉做出低头沉吟的神情,想了半晌,方徐徐进前,低声道:“如果是因为这个,臣倒以为……更加该赦了……”

        梁帝一怔,“你此话何意?”

        “陛下请细想,越氏身为太子之母,她是君;霓凰郡主为朝廷武官,她是臣。若因上位者一时昏愦就心怀怨愤,这并非为臣之道。纵然郡主功高,应多施恩宠,但陛下为了她已经明旨斥降皇妃、处罚太子,实在已算极大的恩宠。郡主若是忠恳之臣,当时就该为越氏请赦。当然……女孩儿家未免有些意气,考虑不周,这也不必提了。但年终祭礼是国之重典,复越氏妃位为的是国家安康,百姓和乐,两边孰轻孰重已很明显,穆王府那边遣一内使,解释两句就行了,恩宠过厚,未免会助长骄横。”谢玉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臣是为军出身,自然知道军中最易滋长恃功傲君之人,陛下倒应该刻意打压一下才好。”

        梁帝眉峰一蹙,面上却未露端倪,只“哼”了一声道:“霓凰不是这样的人,你多虑了。”

        谢玉急忙惶恐谢罪道:“臣当然不是指的霓凰郡主,只不过提醒陛下一句而已。想当年赤焰军坐大到那般程度,何尝不是因为没有及早控制的缘故……”

        梁帝腮边的肌肉一跳,手指不由握紧了龙椅的扶手,静默了半刻,冷冷地道:“宣金门待诏。”

        宣待诏进来,自然是要拟旨了。太子一时控制不住,面上立即露出狂喜之色,被谢玉暗暗瞪了一眼,急忙收敛了一下。

        “臣今天要奏禀的不是急事,”谢玉躬身道,“既然陛下有内事要处理,容臣先告退。”

        “嗯。”梁帝摆摆手,许他退出,自己有些疲累地斜躺下来,以手支颐。太子急忙命人拿来软枕丝毯,亲手给梁帝盖上。

        “你不必在朕这里伺候了。朕今日就会宣旨……去让你母亲安安心吧……”梁帝叹了口气,低声道。

        “儿臣谢父皇隆恩。”太子以额触地,叩了三个响头,又道,“请父皇放心,孩儿今晚就去穆王府……”

        “不,”梁帝抬起一只手,面色阴沉地止住他,“你怎么总是记不住,你是太子,是东宫储君!穆王府你不必去了,朕会派人去的。”

        “是。”太子不敢反驳,急忙垂首,又叩了个头,起身缓缓退出。

        室外寒风正盛,太子裹紧了太监递上的裘皮斗篷,步行向外殿走去。其实身为东宫之主,他原本有特权可在宫内乘四轮车,但为示恭敬,东宫的车辇一般还是停在外殿门外,侍从们都顶着风雪守候着,一见主子出来,急忙都迎上前来。

        “去内宫!”简单吩咐了几个字,太子便撩衣跳上他的黄盖四轮车,动作之急,仿佛是有些怕冷似的。

        然而当金色绣锦的车帘落下,把外界的一切都挡住了之后,原本神情平静的东宫太子却突然咬紧了牙根,脸上闪过一抹恨恨之色,仿佛心中的怨闷之意,终于无法完全被压抑住。

        储君吗?我是储君吗?父皇啊,若你真当我是个储君,又何必如此宠爱誉王,将他捧到可以与我为敌的地步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