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老子属于道家吗第五节 道家思想在道教中的浮沉

第五节 道家思想在道教中的浮沉

        东汉时代的《太平经》,虽然主张用老子之道治国,但从份量上说,这样的言论太少。《太平经》总共100多卷,老子的思想被汪洋大海一样的其他言论淹没了。后来,《老子》日益被当成讲长生不老的气功书。但是如葛洪所说,当时的道书非常多,属于黄老道家的则非常少。几部寥若晨星的道家著作,也淹没在其他道书的汪洋大海之中。王弼、郭象等人注《老子》、注,但不是在注道经。在他们眼里,老子、庄子还是大思想家,不是神;老子、庄子的书,还是思想家的著作,不是神写的书。从整个社会看来,仅在少数道士们眼中,老子才是神,是太上老君。老子一书,即使在道士中间,地位也不算高。至于、《列子》等书,甚至还没有进入道教的范围。

        但是,历史使道家著作一部又一部地成了道教的经典,历史又让道家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一步步地升高。

        汉代以后,儒家成了国家的统治思想,有一套庞大而深刻的理论,指导着政治,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后来,佛教进来了。佛教也有一套庞大而深刻的理论。它宣称要普度众生,它要人们放弃一切物质欲望,去追求那无限寂静的精神境界。可是道士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把牙齿敲得咯咯响,一口一口咽唾沫,说这就是玉液琼浆;他们教人调正自己的呼吸,到处采药以求炼成仙丹或黄金,其目的是为了肉体长生。为了防止在修炼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干扰,他们掐诀念咒,画符驱鬼,保存了许多原始宗教的巫术。在儒家和佛教看来,肉体长生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一种低级的、非常可鄙的追求。所用的手段,有些也非常低级。有关这些手段的理论,水平也极差。在宗教斗争中,儒家和佛教不断指出,只有老子的,其精神还算高尚,其理论水平还算高超。三种宗教相互斗争的现实逼迫着道教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张角起义的时候,道教就教人积德行善。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无论是在南朝还是在北朝,道士们普遍要求人们积德行善,并且说只有行善的人才能成仙。他们从佛教里学来了业报轮回一类的思想,教育人们不要作恶。人的行为,都受心的支配,所以有不少道士,逐渐把修炼的重心移到心灵的修养方面。

        然而《老子》本来就要求人们修养自己的心,要知足,要退让,反对物欲,反对追求物质利益。所以在隋朝末年,一些道士在宣讲教义的时候,主要讲的就是《老子》。到唐朝,唐高宗时代,皇帝经常组织道士、和尚、儒家三教公开辩论。道士们所持的理论,主要是《老子》的学说。比如有一次,道士们立论说:道生一切。和尚反驳道:道生善,但道是否生恶?道士说:道是善,怎能生恶!和尚说:道不生恶,恶从何来?道士们张口结舌。

        据佛教记载,每次辩论总是道教失败、佛教胜利。当时佛教僧侣文化、理论水平较高,道教徒文化、理论水平较低,但道教也未必全是失败。一次佛教方面立论:摩诃般若波罗密。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道士说:你们佛教常说“非彼非此”,为啥还说到彼岸?和尚答道:从佛教智慧看来没有彼此,到彼岸只是感叹和赞美。道士马上反驳说:既然没有彼此,为何不赞美说到此岸?我想这些问题,和尚们也是难以回答的。

        在斗争中,道教的理论水平一天天提高,同时也日益迫切地感到对理论的需要。当然,理论可以创造,但是,假若有现成的东西,当然更为方便。所以,唐代国家把道家著作正式命名为道经,不仅是为了神化自己,而且适应了道教自身发展的理论需要。

        但是,这些著作几乎没有一本主张追求长生不死,相反,他们把生命看作是祸根(如老子),或者要求同样地看待生死(如庄子),那么,修道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这时候起,随着道家著作在道教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道教神仙的性质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肉体长生、在天空遨游的仙人,甚至反对追求肉体长生。修道的目的,也从肉体长生转向心灵修养。唐代一些道士明确提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太上老君说元道真经》)。道士们还造了一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其中心内容是:心里清静就是一切!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说:《常清静经》和佛教的《般若心经》差不多。

        从宋代开始,道教逐渐分化为南北两大派。人们像称呼唐代禅宗的南北两派一样,也称它们为南宗、北宗。南宗的创始人叫张伯端(公元987—1082年),他说: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张伯端《悟真篇》)

        就是说,和《阴符经》,才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

        北宗又叫“全真教”,创始人叫王重阳(公元1113—1169年)。他不主张教徒们多读经。在他要求必读的几部经中,老子是最重要的一部。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有人整理以前的道书,编成了《正统道藏》,其中道家的著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有人嫌《道藏》收的书太多,一般人难以读完,于是就加以筛选,编为《道藏辑要》。后来又有人编《道藏举要》。《老子》及其他道家著作在道教典籍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魏晋时代,整个社会还没把老子当作神。唐宋以后,朱熹(公元1130—1200年)等著名的思想家,不得不极力辩解:“老子是人,不是神,庄子就说过,他死了!”因此,这一时期,有些人尽管不信道教,也往往把《老子》看作道经。他们注《老子》,也像佛教以外的人注解佛经一样,他们自己虽是俗人,但他们注解的,是道教的经。

        老子在世的时候,他的学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他死后若干年,人们把他当成神,封他做皇帝;他的书,被当成宗教经典。因为他死了,他的形象可以任人塑造,他的话可以任人解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