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雷军持有金山办公多少股份CHAPTER EIGHT 为伟大梦想再创业

CHAPTER EIGHT 为伟大梦想再创业

        一时的成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却能为他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雷军做天使投资人的三年“潜伏”,其实是在为创业积蓄正能量,这股能量恰好在他40岁生日这天爆发。

        因此,人们在某个时间点上看到的,通常是一个人的某个侧面,就像对雷军40岁卷土重来的认识。只有将时间的距离拉长,才能在沉浮跌宕、百转千回的人生历程中,读懂他的抉择与坚持。“小米”的起点可追溯到雷军18岁时阅读《硅谷之火》的梦想——“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

        

四十岁重新开始



        曾经有一位金山员工问过雷军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离开金山吗?”当时雷军拍着胸脯向这位员工保证说:“我怎么会离开金山呢?金山是一个我永远都离不开的地方啊!”后来,雷军在很多场合讲过这样的话,可就这句话听到两耳生茧的时候,雷军离开了。

        虽然坊间有各种各样的传闻,说雷军出走金山是因为他逼宫失败,但这却不是雷军的真实想法。金山IPO成功后,企业走上新的征程,伴随着金山走过十几年风风雨雨后雷军却有些累了,他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惜他最终也没有寻到。

        在离开金山一年多的时间里,雷军这位曾经的职业经理人变身成为一名成功的天使投资人,那段时间他拎着自己的钱袋子时常出入资本市场。只要是雷军看好的,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把钱投到这个行业中。如果这个行业的第一名不需要他,他就去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做,他就去找第三名。就这样,拉卡拉、UCweb、凡客等在它们的领域中一个个脱颖而出,可是大获成功的雷军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2008年12月10日,雷军在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咖啡馆宴请宾客,一是为了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二是要大家陪他喝酒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情绪。那天到场的,在互联网行业内个个都是鼎鼎大名,有雷军的老部下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多玩网CEO李学凌,多玩网CtO赵剑,乐淘网CEO乐胜。在这场原本应该充满欢乐的生日宴上,这些人很快被雷军的悲观情绪所感染。

        如果仅仅从名气,或者金钱的角度上来说,雷军实在算不上一个失意的人。作为金山公司的CEO,雷军少年成名,早早地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可谓声名显赫。金钱方面则更不消说,早在2004年,卓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被亚马逊收购时,雷军就获利上亿人民币,金山公司上市后,他的财富更是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2008年,先后投资的拉卡拉、我有网、多玩、乐讯、优视科技(UCweb)、凡客诚品更是让他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大,而且只要他愿意,这个名单会变得越来越长,可这一切并不是雷军想要的生活。

        那天,虽然雷军借酒消愁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是并没有人频频举杯,大家把这位寿星老围在中间,听他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雷军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在软件和互联网这两个行业待久了,大家都成了忙碌的身、操心的命,一旦闲下来确实很容易迷失。尤其是对雷军这样性格的人来说,过早地享受退休生活无异于一种折磨。

        关于这一点,雷军的老部下黎万强深有感触。他曾经和雷军交流过他们一起时的那段光辉岁月。在金山大举进攻游戏领域的那些年,金山上上下下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有一次,金山的管理人员进行拓展训练,雷军在训练开始前发表讲话,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不容易”,自己不容易,金山人不容易,他们都活得太窝囊了。讲到动情处,雷军潸然泪下,金山的一群经理围着他抱头痛哭。那时候虽然很苦,但是他们个个充满激情。

        后来雷军离开金山,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门不需要司机陪,有时候甚至连车都不开,就背着书包漫无目的地走。有一次,雷军回金山所在的柏彦大厦找黎万强,他宁愿待在一楼烧烤店里,也坚决不愿意回到自己熟悉的办公室。事后,他曾对黎万强说:“我现在的状态和一个退休老干部似的,不愿意见到大家。”在金山共事多年,黎万强从来没见过这种状态下的雷军。

        在那天夜里,雷军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真实处境:IPO完了,金山上市了,虽然每天奔波着找投资项目,可总是觉得落寞,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早晨一觉醒来就开始陷入这样的迷茫之中,然后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子是异常痛苦的。

        重回金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雷军离开金山的那段时间里,求伯君一直兼任金山的CEO,而且金山的高管们也都先后表态,随时欢迎雷军归队,但是雷军却还没有想好。在那一年时间里,雷军对自己在金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总结出来五点经验: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反思的结果是,雷军觉得在金山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创新者,因为一家具备改良导向的公司,根本不需要一个革命者来推翻公司的运营制度。

        不想回金山,又不想整日无所事事,于是雷军答应了UCweb公司的请求,去那里当起了董事长。在那里,通过不断的调整,雷军的个人状态开始逐渐改善,但是手机软件行业对他来说仍缺乏挑战,他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什么样的开始呢?这个时候,雷军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多少有些犹豫,因为新的开始毕竟意味着新的挑战,如果失败了,那该怎么办?当雷军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后,黎万强说了一句:“四十岁才刚刚开始,你怕什么啊?”这句话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是啊,四十岁才刚刚开始,自己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想到这里,雷军释然了。

        那天,没有一个人喝醉,他们从酒廊中出来后,仍然意犹未尽地在初冬的寒风中边走边聊了好一会,最后才在岔道口各自离去。在返回住宅的途中,雷军打开车窗,迎着刺骨的寒风望着车窗外璀璨的路灯。他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如同远处的路灯,不走过去,永远不知道前面是一片光明还是暗淡无光,所以他决定赌一把,说不定能赌到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即使赌输了,迎来一片黑暗,那又怎样?自己才刚刚四十岁!

        那一夜的寒风,并没有将雷军的身体击倒,反倒是将迷失在困局中的雷军吹了出来,一个他从来没有做过的、崭新的创业计划在他的脑海中开始显现出来。也就是在那一天夜里,雷军为他搅动中国手机市场的宏大商业蓝图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雷军后来特意了解到,柳传志40岁创业,任正非43岁创业,他说:“人因梦想而伟大,只要我有这么一个梦想我就此生无憾。”

        

iPhone“点火”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计算机领域里,有两个人的名字是无法绕开的,一个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另一个当属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这两个人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一个引领了世界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一个引领了电脑和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发展方向。

        与比尔·盖茨良好的出身环境相比,乔布斯的命运则有些坎坷。1995年,刚刚出生不久的乔布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对非常善良的夫妻,他们不仅收养乔布斯,还将他视若己出。

        乔布斯在童年时期便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有时他还会因为这些想法创下祸事,但是他的养父母却很少为此而责怪他,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乔布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除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外,乔布斯所在的社区也有着非常好的创新氛围,那里住着很多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员工。在他们的影响下,乔布斯早早地对电子产品产生了兴趣并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乔布斯认识了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在度过了温馨的童年后,乔布斯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由于经济原因,他只在大学里读了半年书便辍学打工。那段时间,乔布斯过得十分辛苦,白天做着令人厌倦的乏味工作,吃着简单的食物,晚上则睡在沃兹家的地板上。可是即便这样,他依然和沃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让他们充满兴趣的电子产品。

        当时,计算机产品已经出现,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开始产生影响。这种新生事物很快引起了乔布斯和沃兹的关注,他们决定自己做一台这样的产品出来。可是等他们真正将这样一件产品做出来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1976年,乔布斯卖了自己的汽车,沃兹则卖掉了自己珍爱的惠普计算机,两个人凑了1300美元,与乔布斯的另外一个好友龙·韦恩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那一年乔布斯只有21岁,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刚刚26岁。他们把乔布斯的车库做厂房,开始生产他们的第一台电脑,苹果电脑就这样诞生了。

        三个月后,零售商保罗·特雷尔订购了50台苹果电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50台电脑上市后马上被人抢购一空,“苹果”这个名字开始在计算机领域大放光彩。面对大量的订单,乔布斯和沃兹犯了难,因为他们的资金根本不足以应付急速膨胀的市场需求。他们曾经寻求惠普公司的支持,但是惠普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颗“摇钱树”。

        在乔布斯和沃兹万分焦急的时候,电气工程师马尔库出现了,他对乔布斯和沃兹所做的一切充满兴趣。这位百万富翁为此不惜重操旧业,同时主动向乔布斯和沃兹提供了69万美元的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有了马尔库的帮助,苹果公司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977年4月,乔布斯带领着自己精心研制的“苹果II号样机”出现在西海岸举行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与那些笨重、设计复杂、操作起来极其不便的电脑相比,只有12磅重,全部机身只有10颗螺丝钉的“苹果II号样机”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台体型轻巧、外表靓丽的机器竟然是电脑,成千上万的用户来到苹果的展台前观看,试用这款神奇的产品。

        随着苹果电脑的不断更新,苹果被当做了当时最伟大的革新产品,《华尔街日报》甚至刊发全页广告,盛赞“苹果电脑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但是这些荣誉并没有妨碍乔布斯继续他的创新之旅,乔布斯凭借自己的伟大创意在1985年获得了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乔布斯的伟大成就同样吸引了一些出版人的注意,他们将乔布斯的经历写成《硅谷之火》,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天才。雷军也正是凭借这本书开始认识和关注乔布斯的,那一年雷军只有18岁,还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在校本科生。雷军至今都认为,《硅谷之火》是一粒种子,小米手机的诞生,正是这粒种子生根发芽造成的。

        苹果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注意,蓝色巨人IBM最先打响了个人电脑市场的争夺战,他们将公司的重点放在了个人电脑的研发上,对苹果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乔布斯的经营理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苹果董事会不得不撤销他的经营权。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很快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为了重新证明自己,乔布斯在吸取这些经验之后,创办了“”电脑公司。与此同时他还通过收购成立了独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此后的二十年时间里,皮克斯成为了全球最好的3D电脑动画公司之一。尤其是1995年推出的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让乔布斯名声大振。

        就在乔布斯春风得意的时候,苹果却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重振苹果威名,苹果公司董事会于1996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收购电脑公司,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乔布斯回归。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因为只有乔布斯才是苹果真正创新的灵魂。

        乔布斯回归后,再次让人们领略到了他的创新才华。1998年,在他主持下研发的iMac,一扫传统电脑千篇一律的单调外形,采用透明外装,以一种代表未来理念的全新造型登场,“I therefore iMac!”更是成为广告界的经典案例。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iMac让苹果再次成为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一支劲旅。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乔布斯会在个人电脑领域走得更远的时候,2007年,乔布斯却对世人说了一句:“今天,我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款无与伦比的智能手机iPhone横空出世,它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将诺基亚领导的传统手机市场炸了一个粉碎。

        iPhone的问世,除了将乔布斯推上神坛外,也让苹果拥有了更多狂热的粉丝,雷军就是其中的一个。2007年,iPhone让雷军开始对手机充满巨大热情,他曾先后买了多部iPhone手机送人,他要让大家都看一看这款极具创新精神的新玩意。

        用的时间久了,雷军发现了iPhone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待机时间短,使用起来手感并不是太好,最重要的是信号也不是十分稳定。可是即便这样,iPhone依然能够卖出十分高昂的价格,这一点是让雷军真正想不通的。直到这个时候,《硅谷之火》在他心中埋下的那颗种子开始复苏了,他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做一款手机,尽管不能和iPhone媲美,但是足以向乔布斯致敬。

        

证明自己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雷军虽然在软件行业呼风唤雨,但是,在手机行业里他只不过是一个还没有展露头角的小字辈而已。要想有所作为,他需要一个真正懂手机的人支持,可是这个人在哪里呢?找来找去,雷军找到自己的老熟人李开复。

        2009年年初的一天,林斌像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自己位于五道口的办公室。作为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长,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Android系统的本地化,这项工作对智能手机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就在林斌埋头工作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领着一位客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这是林斌和雷军第一次见面的经过,对于这位金山公司的前领导者,林斌早有耳闻。

        初次见面,林斌和雷军谈得更多的是UCweb的经营状况,他们一个是投资人,一个是合作伙伴,所以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没聊多久,两人发现彼此之间有一种难得默契,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时常在下班后相约到咖啡厅聊天,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

        有一次,林斌和雷军在盘古大观的咖啡厅里聊天,聊着聊着说起手机,于是两人面对面各自从包里将自己的手机掏出来,满满当当地放了一桌子,然后开始一个个地拆机,惹得服务员以为他俩在咖啡厅里推销手机。也是在那天,林斌才发现雷军不光懂软件,还懂手机,那种懂不是装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懂。

        在林斌看来,自己对手机狂热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手机生产商打交道。可是,雷军的狂热他却有点看不懂,他不明白这个搞软件的,每天干吗要在包里装八九台手机。那个时候,林斌还不知道雷军有进军手机行业的打算。

        但是有人却看出了端倪,比如黎万强。2009年时,雷军仍然和黎万强保持着一个月见一次面的频率。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每次见面,雷军都会谈论很多关于手机的话题。事实上,2009年上半年,雷军几乎见了谁都离不开手机话题。他一会分析手机市场,一会又对手机性能评头论足,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以至于有人拿他开玩笑说:“雷军不干软件了,他开始经营手机专卖店了。”

        在雷军点评的众多手机中,刚刚兴起的国产魅族手机无疑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他曾经在多个场合夸奖魅族的创新化和人性化。有一次,雷军陪客人们吃饭,吃着吃着,他从包里拿出来一部魅族M8手机,开始给大家现场分析这款手机的优点。他说:“魅族的手机能够显示来电响铃的时长,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创新技术,它能很好地替人分辨出那种只响一声的骚扰电话,这样的产品不好才怪。”

        雷军在林斌面前也对魅族赞誉有加,他说魅族手机做得这么好,应该让他们使用Android的系统,这样无论是对魅族还是对谷歌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林斌听从了雷军的建议,先后两次飞往珠海探访魅族。而雷军作为林斌的参谋,也参与了这两次会面,他们与魅族的创始人黄章进行了十分深入的交流。

        两次探访魅族,让雷军对魅族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对一位投资人的观点深表赞同,那就是魅族用两年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培养了超过200多万的粉丝,仅仅一部M8就出售了60万台,这说明魅族是成功的。另外一点也引起雷军的注意,那就是市场上众多的手机之中,虽然与苹果参数配置相近的手机有很多,可是只有魅族的价格是苹果的一半。

        通过对魅族的考察,雷军对手机行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也让黄章对雷军后来的一系列动作颇有微词。在小米手机正式发布后,黄章还为此专门在魅族的社区里发了一篇帖子。在这篇帖子中,黄章指责雷军当初打着天使投资人的名义盗取魅族大量的商业信息。不过这些都是两年以后的事情。

        客观地说,黄章多少有些冤枉雷军。在决定进入手机行业的初期,雷军对手机市场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他特意拜访了很多的手机生产厂家。但是在与这些厂家沟通的过程中,雷军发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自己的思路和他们的思路并不是很合拍。这一点对雷军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他希望做一款兼具创新和突破特点的手机,而很多手机厂家却无法满足雷军的这一想法。

        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雷军找过几家在手机领域里数一数二的大品牌。但是还没等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完,人家就拒绝了雷军的请求。有一些二、三线手机品牌找雷军洽谈过合作的事情,但是雷军觉得他们的产品实在一般,以至于对他们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持怀疑的态度。就是在这样的摇摆中,雷军下定决心自己做手机。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雷军邀请的第一个人就是林斌。在此之前,林斌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他曾经向雷军透露过想做一个音乐网站,并征求雷军的意见。雷军的回答是:“这种小事情,咱们投点钱,别人就可以做,没什么意思。咱们一起做点大事吧。”雷军将做手机的计划告诉了林斌,并正式向他发出邀请。这让林斌颇感意外,他一直以为雷军要帮他创业,结果却是雷军自己要亲自出马。

        就在林斌还在犹豫要不要答应雷军的时候,谷歌在中国遇到一些麻烦。2009年9月,谷歌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李开复宣布辞职。李开复是林斌的顶头上司,他这一走让林斌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2010年,谷歌中国正式宣布退出中国。这个时候摆在林斌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跟随谷歌离开大陆,另一条则是跟着雷军创业做手机。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林斌选择了后者。

        决定跟随雷军后,林斌并没有提出太多的问题,他只提了两个问题,却在不同的场合下反复提了四次。第一个问题是你已经功成名就了,现在又做手机,你究竟图的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做手机是需要雄厚财力支持的,这笔钱从哪里来?雷军的回答也很简单:一,证明自己;二,我就有这么多钱。

        2011年10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彼此适应后,雷军和林斌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目标就是一起做手机,而且不做低端机,只做高配置机型。话虽简单,可实际上他们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两个人事实上都不懂手机硬件。但是事已至此,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虽然对未来没有明晰的目标,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雷军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手机市场正进入到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在这个市场上,称霸多年的诺基亚早已变得威风不在,而苹果则凭借着iPC则各自称霸一方。在这个没有绝对老大的市场上,雷军和他的小米迎来了最佳的崛起时机。

        

“七龙珠”



        日本的漫画大师鸟山明曾经有一部轰动世界的漫画著作《七龙珠》。在这部漫画中,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七颗龙珠汇聚在一起后,就可以召唤神龙,神龙会满足找到七颗龙珠的人三个愿望。雷军需要找的不是七颗龙珠,他需要找的是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在物色了一段时间后,雷军又先后找来五个团队成员。最终这支七人组成的管理团队,成功召唤出一款轰动一时的小米手机。

        在雷军忙着准备做手机的那段时间,他的老朋友黎万强离开了金山。黎万强2000年毕业后加入金山公司,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开始做,一步步地走到金山公司设计总监和金山词霸事业部总经理的位置。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付出的心血一点都不比别人少,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有些累了。

        离开金山后,黎万强找雷军聊过一次天。他兴致勃勃地向雷军阐述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他告诉雷军自己要去做商业摄影,这样就可以拍出各种各样富有想象力的图片。雷军听完之后没有评价,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那个方向不太适合你,我这有个方向,你看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干?”

        听了老上司加老朋友的话,黎万强没多想就答应了。这倒让雷军小小地惊讶了一下,他问黎万强:“你又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干吗答应这么快?”黎万强瞟了一眼:“不就是手机吗?”雷军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雷军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林斌也没有闲着。在去谷歌前,林斌曾经在微软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认识了微软工程院的首席工程师黄江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KK。林斌找到KK的时候,KK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微软整整工作了13年,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做点别的什么,是继续留在中国还是回美国,这是当时困扰KK的两个问题。

        在林斌的牵线下,雷军、林斌和KK在北京知春路的翠宫饭店见了一次面。那次见面雷军没有提做手机的事儿,他们就是在一起闲聊天,什么都聊,最后才聊到电子产品这一块。KK是Kindle的粉丝,为了表达自己对Kindle的狂热,KK还特意向雷军和林斌展示了一款自己改写的小工具,这款软件能够很好地改进Kindle的功能。在KK说着这一切的时候,雷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告诉KK自己更加疯狂,因为他曾经将Kindle拆开,研究里面的构造。这让KK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眼前这位竟然比自己更加疯狂。

        那天,他们三个人聊了将近五个小时,但是聪明的KK还是从漫无目的的聊天中嗅到了什么,他相信这次聊天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电子产品发烧友之间的经验交流,因为他知道雷军的身份,也知道黎万强正在谋求创业。那天临走的时候,KK对雷军说:“我不知道你们未来究竟有什么打算,但是不管做什么,就算上我一份吧!”就这样,KK成为第四个加盟雷军团队的人。

        除了KK之外,林斌还联系了自己在谷歌的下属——高级产品经理洪峰。说起洪峰,很多圈内人都觉得这个人怪,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对他的技术赞赏有加。洪峰还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计算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编写程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入谷歌后,洪峰一度在谷歌的美国总部做高级工程师,也就是在那段时间,谷峰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谷歌街景”。

        从美国回来后,洪峰成为谷歌中国的第一产品经理,在他的主持下谷歌音乐上线。虽然这款产品让谷歌毁誉参半,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款产品仍不失为成功之作。过早的成功,让洪峰多少有些傲气,但他又不失理性。

        和雷军第一次见面时,洪峰把技术宅男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雷军对面坐着,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不管雷军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他也绝不搭茬。这样的场景,看上去更像是洪峰在面试雷军。等到雷军唾沫星子不再飞溅,口感舌燥的时候,洪峰终于发话了:“要做手机,你有自己的硬件团队吗?你对运营商了解多少?你有获取屏的渠道吗?”洪峰这一问,还真把雷军问住了,因为洪峰说的这些自己一样都没有。

        这次会面结束后,雷军就决定一定要把洪峰拉到团队中来,虽然整个交谈过程雷军被这个寡言的后辈弄得心里直打鼓,但是他知道这家伙肚子里是真有货。洪峰虽然对雷军的创业计划充满诸多疑问,但是他觉得这件事颇有挑战性,他喜欢富有挑战的事情,最终也就答应了雷军的邀请,成为小米创业团里最年轻的成员。

        林斌、黎万强、KK,洪峰,加上自己,这在雷军眼里已经是一个非常给力的组合了,只要好好做,一定能够做出好的产品。可是洪峰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和雷军提到一个人——刘德。雷军听到这个名字后多少有些犹豫,一来是自己和刘德并没有什么交往,二来他觉得自己根本请不动这样一尊大神,但是洪峰却不这么想。

        刘德是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高材生,在设计领域可以说的上是“大牛”级别。2010年5月,回国办事的刘德被洪峰邀请到北四环边上的银谷中心大厦,在这里他见到了雷军、黎万强、林斌和KK。那天他们从下午一直聊到夜里12点,雷军详细地向刘德介绍了自己进军手机市场的计划,刘德对雷军的做法十分认可,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雷军则直截了当地对刘德说,希望他能够入伙。

        对于刘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他在美国过着优哉游哉的中产阶级生活,安逸得不得了,而且自己的事业还在稳步地向前发展,所以根本不需要为小米冒险,可刘德最终答应了雷军。打动刘德的不是雷军描述的小米手机的广阔前景,而是雷军带领的这个团队。在刘德看来,好商品易做,好团队难寻,他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

        做手机系统的人有了,做手机软件的人有了,连设计手机的人都有了,唯独缺一个能把手机做出来的人。在硬件制造领域,不管是雷军还是林斌,都没有广泛的人脉。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雷军在2010年的夏天,用三个月时间面试了100多名手机硬件方面的人才,却始终没有找到。

        就在雷军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人将周光平介绍给雷军。和当初听说刘德的反应一样,雷军认为不太现实。首先,周光平已经55岁了,这样年纪的人很少有愿意出来创业的。其次,从1995年开始,周光平就在摩托罗拉担任高级工程师职务,在摩托罗拉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出来创业的必要。但是在林斌的建议下,他还是和周光平见了一面。

        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雷军准备用两个多小时来约见周光平,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人见面后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话匣子一开就再也合不住了,从中午12点一直聊到晚上12点。聊在兴头上的二人连吃饭都顾不得,午饭和晚饭竟然叫的外卖。

        这次见面后没过几天,雷军在出差的路上接到了林斌打来的电话:“周博士同意了!”那一天雷军感慨万千,想想自己过去一年所做的一切,他觉得挺值的。但是他又多少有些顾虑,因为这件事现在成了七个人的事,而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害怕失败,那样实在有些对不住自己的伙伴。

        不管雷军怎么想,在小米的发展道路上,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米柚、米聊齐步走



        做了十几年软件的雷军,对互联网和手机行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觉得未来的手机行业将会呈现出六个明显的趋势:手机功能方面要电脑化、互联网化、全能化,而在设计方面,手机的发展趋势将趋向于颠覆性、人性化、情感化。

        对手机的趋势做出预测后,雷军开始向大家描绘了自己心中大致的蓝图,那就是先从互联网做起,因为互联网是信息时代培养粉丝和塑造品牌形象的不二之选,在互联网上发展一两年的时间,再去做手机。至于手机的配置雷军已经想好了,只做顶级配置的手机,同时还要做到性价比最高。手机的销售则主要靠网上的在线销售,赚钱的事大可不必着急。

        2010年4月,在得到著名风险投资Mside、启明的巨额投资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LOGO为“MI”,实际上是Mobile I的缩写,它很好地表明了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米LOGO反转后是心状,只不过少了一点,然而它的寓意却十分深刻:希望能让用户省点心。

        公司成立了,林斌犯了愁。为什么呢?大家当初是为了做手机走在一起的,可是现在雷军却并不急于做手机。那做什么好呢?只能坐下来写代码。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写什么代码?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小米公司有一个非常大的梦想,可是在这个梦想实现之前,他们必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情,而且还要做得漂亮,做得夺人耳目。

        在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上,林斌考虑了很久。为了找到最佳方案,林斌几次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做一款颇具人性化,为广大司机朋友们提供提醒服务的软件是非常靠谱的,大家亲切地将这款软件称为“司机小秘”,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小米司机”。

        但是作为一款服务性软件,“小米司机”并不能成为战略项目,因为这样的小软件在市场上可谓比比皆是。小米要想成功,就要做一套独特的,具备自身特点的东西出来。于是MIUI操作系统应运而生了。

        MIUI是一款基于Andriod的主程序操作系统,雷军希望将它做成一个“活的系统”,这样可以让广大的民间高手参与进来,有利于粉丝团体的培养。这个项目由黎万强亲自负责,它的产品界面和人机交互设计都是黎万强亲自操刀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黎万强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神奇魔力。在金山时,他负责的项目更多的是靠封闭开发,大家以为自己的产品很好,可是一旦推向市场后,用户却并不买账。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他能够直接与用户就MIUI软件进行交流,然后根据用户的建议取长补短。

        2010年8月16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MIUI的内测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MIUI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万名手机硬件发烧友,在MIUI论坛活跃的用户高达30万。来自24个国家的MIUI粉丝自动自发地将MIUI升级为当地语言版本。据不完全统计,MIUI系统刷机量达到了100万。可以说,MIUI在小米粉丝的积聚过程中居功至伟。

        2012年8月16日,MIUI发布两周年之际,雷军又一次站在了798艺术中心,直到这个时候MIUI才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米柚。而这个时候米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600万以上的用户,成为最受欢迎的国产手机系统。

        作为国内软件行业曾经的老大哥,雷军比别人更清楚一条腿站不稳的道理。所以在米柚问世后不久,雷军就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下一款软件的开发上。当时在美国,有一款名叫KikMessager的软件风靡一时,雷军认为再开发一款这样的通讯软件,一定会在国内市场上大获全胜。

        这个议案在小米内部的研讨会上引起了大家热烈的争论。当然争论的焦点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如何定位的问题。当时,手机通讯软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超级短信工具,这种软件取代了传统手机的短信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还有一种模式,则是社交类通讯软件,这类软件的共同点是通讯只是切入点,它的根本作用还在于像Facebook一样,建立一个网络的社交平台。

        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打造一个手机网络社交平台更有前景。于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小米软件工作室投入到这一工作中。对于长期浸染在软件行业的小米人来说,这样的一款软件再开发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米聊就开发成功了。2010年12月,米聊作为小米的第二块主打招牌被推向手机软件应用市场。

        让人感到尴尬的是,米聊的推出似乎并没有在用户群中掀起热烈的反响,在上市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都表现得平平淡淡,不温不火。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巨大的噩耗传来,据不可靠消息称,即时通讯领域那只“温柔的企鹅”很有可能进入手机网络社交平台,但是作为金山公司的股东,腾讯并不希望与雷军发生过于激烈的对抗和矛盾。所以,留给小米人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月了,三个月后这位行业大佬,将进入这个领域。

        面临腾讯即将到来的压力,雷军力主创新,因为一直循规蹈矩地发展下去,米聊只有死路一条。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米聊工作室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很快他们就研发出了“语音对讲”功能,米聊从一款普通的社交软件演变成一款可以语音交流的对讲机。2011年5月,语音功能的推出为米聊迎来了爆炸式发展阶段,米聊会员呈倍数增长。

        作为国内第一款手机社交语音平台,米聊在2011年5月之后一举奠定了自己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地位,它成为小米公司第一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而雷军这个昔日PC软件行业的老兵也开始借此在移动互联领域声名鹊起。

        经过两年的发展,米聊手机版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700万。2012年8月8日22点3分56秒,米聊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人,这一时刻成为米聊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8月16日,在小米M2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公布新版米聊将搭载M2与米聊用户正式见面。更让米聊用户欣喜的是,米聊PC版产品也将在不久之后发布。

        不管是在小米诞生之前,还是小米诞生之后,米柚和米聊都是雷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两款重要道具。小米手机不过是雷军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的载体罢了,在这个崭新的领域里雷军有着一个更加宏大的梦,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当务之急是先把小米手机做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