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心得体会第三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第三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邓小平的这些话语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共识,进而勾勒出本次改革的几个基本特征:功利务实、被动渐进、非均衡、不彻底。

        陈云是公认的“计划经济大师”,他晚年的思想近似于市场社会主义,提倡 “鸟笼经济”,即在计划的“大笼子”内,给予国营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对于私营资本集团的复活,他一直持谨慎和警惕的姿态。

        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多年里,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和陈云,在经济治理上形成了自己的主张。

        当然,在经济领域推动变革的同时,邓小平与陈云也对政权的稳定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维持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他们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稳定压倒一切”,这两句话划出了本次经济改革的政治边界,即维持现有的威权及大一统的政治治理模式。

        相对于陈云,邓小平更加务实和功利。只要能够使经济发展起来,他愿意尝试一切新的可能性。他用几句生动的语言规范了即将开始的经济运动的行动纲领: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公开宣布本次改革没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只有一个“过河”方向,而且无船可乘、无桥可走,必须跳下水去冒险游渡;他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打破了“均贫富”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理念;他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曾经遭到毛泽东的嘲讽,如今却成了功利主义的最佳宣言;他说“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这提示了改 革的迫切性;他说“不争论”,表明新的改革措施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到了空前的阻力,无法在原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自圆其说,因此必须“干了再说,错了再改”。

        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大既成经济模式皆行不通,便把渴望变革的中国逼上了一条独自探索、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道路,由此我们可以从理论的层面理解,为什么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其一,斯大林—毛泽东式的命令型计划经济模式。它取缔任何形式的私有制,忽视价值规律,强调国家对一切资源的控制,1949年到1976年,中国走的就是这条路,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称谓容易产生歧义,即生于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是一场经过精心设计、有长远规划的试验,然而,它实际上是一场且行且思、边做边改、“没有蓝图的改革”。

        其二,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它尊重价值规律,试图在国有经济体系内建立一种基础于成本核算的价格体系,但是它不允许私有企业的存在,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及东欧各国搞的就是这一套,中共党内则以孙冶方为理论代表,他提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在保持国营经济体制和国家对投资的计划管理的条件下,给予企业在日常经营上的自主权。1979年12月,中国政府曾把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家,波兰的弗·布鲁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锡克偷偷请到北京——他们当时均已离开各自的祖国成为叛逃者,布鲁斯和锡克告诉中国的同志们,东欧的试验其实也是失败的。而晚年的孙冶方,在罹患癌症的情形之下试图写出一本教科书,但直到去世仍然无法成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