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李嘉诚续了几次命了四、投资——放眼天下,全球投资

四、投资——放眼天下,全球投资

        

1、跨国投资 进军加国



        李嘉诚如是说:投资的法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做跨国生意的大商人,一般眼界开阔,动作惊人,规模宏大,他们是真正的财富巨人。李嘉诚即为其一,他总是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去给自己定位,去选择经营方式,给世人带来震惊。这种强烈的震撼力源于他的这样一个经商观念——真正的世界级大商人必定是以全球化经营战略为方案的。

        全球化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李嘉诚抓住机遇,搭上世界潮流的顺风车。李嘉诚认为,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通过跨国投资迅速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才能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去。跨国投资可以迅速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来。舞台大了,机会就会更多。跨国投资,使自己的企业王国可以遥相呼应,互相支援争取利益。在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因“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原理规避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嘉诚已经在香港积累了庞大的家业,他需要为手头的巨额资金寻找出路。香港毕竟只是个弹丸之地,对于全球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来说,未免太小,这个舞台不能充分展示他的才能。他要将长实建为跨国集团,加入到更广阔的经济大舞台中去。他开始跨国投资的行动。跨国投资,可以增强大公司的风险规避能力,正如李嘉诚所说,“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跨国投资,李嘉诚的首选目标是加拿大。李嘉诚花费了巨资,购并赫斯基石油公司95%的股权,为进行跨国投资建立了一个巩固的根据地。李嘉诚以加拿大为根据地,从此搭上世界潮流的顺风车,为其全球化发展、创立国际化特大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黄通过向合营公司Union Faith投资32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

        李嘉诚一直十分看好石油工业,加上当时世界石油价格处于低潮期,使赫斯基石油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同时石油股票也处于低迷状态。这正符合逢低吸纳的原则。李嘉诚看准时机,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交易。这是当时流入加拿大的最大一笔港资,消息一传来,不但轰动加国,亦引起香港工商界不小的震动。

        其后,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到1991年,股权增至95%。其中,李嘉诚个人拥有46%,和黄与嘉宏共拥有49%,总投资额为80亿港元,从而彻底控有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

        接下来,他开始采取了更大规模的行动。

        这个时候,李嘉诚看好了加拿大世博会的旧址。而李嘉诚的大公子李泽钜,以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皮,也积极向父亲建议买下这块地皮加以开发。他经过仔细分析,向父亲提出了一些理由。他认为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温哥华城市环境,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和郊区,同样便利;同时,旧址的位置临海,景色宜人,海滨住宅当然矜贵。更重要的一点是,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滨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

        李泽钜长期居住加拿大,对加拿大的土木有相当的了解,同他父亲一样,也具有极远的商业眼光。他这个开发世博会旧址的想法还确实是一个“狂想”。世博会旧址的整块地皮,大致相当于香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如此浩大的综合物产,如果李嘉诚能首次开发成功,将会轰动整个加拿大建筑史。

        1988年,以李嘉诚为首的新财团(李兆基、郑裕彤,以及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以32亿港元巨资投得世博会的发展权。决定在这块市区边缘黄金地段的地皮上,建筑加拿大规模最为宏伟的商业中心及豪华住宅,预计10~15年完成。

        一时间,李嘉诚成了加拿大的投资英雄。仅他一人,就为经济面临衰退的加国,带来一百多亿港元巨资。

        加拿大的商务官员和商人,为了便于与李嘉诚接触,把办公室也搬进了华人行。

        传媒报道:一位加拿大商务官对李嘉诚简直是着了迷。他有一幅李氏的肖像(杂志封面),挂在办事室内,此人提到李嘉诚便赞不绝口,说道:“那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这位商务官很想李嘉诚投资魁北克省,哪怕是买下皇家山一座房子、一间纸厂还是一些餐厅连锁店,都十分欢迎。只要李氏肯投资,魁北克省便可列入李的商业帝国版图,而且还可以吸引其他香港富商仿效。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都加入了加拿大国籍。他本人于1987年应邀加入香港加拿大会所,成为会员。每每李嘉诚出现在加拿大会所,驻港的加国官员及商人,便把他众星捧月般地围住。一名了解中国文化的官员,把李嘉诚称为“我们加拿大的赵公菩萨”。在阿伯达省省府赫斯基大厦,当地商会和政要为李嘉诚一行举行盛大酒会。加国殷商和政要,热情洋溢称赞李嘉诚的投资伟业,殷切希望彼此间继续愉快合作。

        创业感悟:一个商人重要的是眼光,眼光长远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不应该局限于一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眼光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一股锐不可当的潮流,每一位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不可能不具有胸怀天下,包举宇内的气魄。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才能高瞻远瞩,为企业制定出全球战略。使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真正的世界级大商人必定是以全球化经营战略为方案的。

        

2、随机应变 四面出击



        李嘉诚如是说: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地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新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

        李嘉诚投资当然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地方,要赚钱,还是要放眼全球。他的跨国投资,在加拿大的同时,还在英国进行投资。

        英国皮尔逊公司拥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并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李嘉诚喜欢挑战,在英国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皮尔逊公司。1986年,李嘉诚持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的股权。

        该公司股东们对李嘉诚大举收购英资的行动早有耳闻,因此他们对李嘉诚怀有戒心,担心他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于是便组织反收购。李嘉诚见势不妙,便随机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盈利1.2亿港元。

        接着,到了1987年,李嘉诚与马世民协商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投资3.72亿美元,买进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股权。该公司掌握大权的管理层,同样提防这位在香港打败英国巨富凯瑟克家族的华人大亨。所以,尽管李嘉诚成为这家公众公司的大股东,却进不了董事局。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赚钱为目的了。于是在1990年,李嘉诚趁高抛股,净赚近1亿美元。

        而在英国的最大收获就是,1989年李嘉诚、马世民成功收购了英国Q1 Jadrant集团的蜂窝式流动电话业务,使其成为和黄通讯拓展欧美市场的据点。

        李嘉诚的下一个目标是美国。

        1990年,他试图购买“哥伦比亚储蓄与贷款银行”的30亿美元有价证券的50%,这次行动涉及资金近100亿港元。然而,因为这家银行是加州遇到麻烦的问题银行,卷入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诉讼中,结果,李嘉诚的投资计划搁浅。

        但是,李嘉诚并不是在美国一无所获,他与北美地产大王李察明建立了友谊。当时,李察明陷入了财务危机,急需一位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大亨为他解除危机,并愿与其结为长期合作伙伴。于是,李察明找到了李嘉诚,他说:“我相信李嘉诚的为人。”为表诚意,李察明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49%的股权,以4亿多港元的“缩水”价,拱手让给李嘉诚。可以看出,李嘉诚的诚实和商业上的信誉给他带来很大的利润。

        接下来,李嘉诚的眼睛又回到亚洲,目标就是亚洲经济巨龙——日本。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牵线搭桥,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李嘉诚的举动,引起日本商界的不小震动。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嘉诚说:“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地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新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这话其实也就说明了李嘉诚跨国投资的原因。

        李嘉诚投资海外的几次大行动,有成功也有不利,收购成功,就控得该公司,如果收购难度太大,则见好就收。例如在英国的皮尔逊公司和电报无线电公司,他只赚到了钱,然后走人。而在美国收购哥伦比亚储蓄与贷款银行失败后,他并没有誓死以争,而是把眼光转换到了日本。

        创业感悟:经商需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拘一格的经商作风。赚一笔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继续赚。世界之大,企业之多,实在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商人的终极目的就是赚钱。

        

3、横遭非议 步伐继续



        李嘉诚如是说: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1998年,李嘉诚以32亿港元的惊人低价,投得温哥华一幅比铜锣湾还大的地皮——世博会旧址。物业计划全部完成,投资更在百亿以上,其中李嘉诚占一半股权。

        李泽钜推出的万博豪园一期一鸣惊人,给香港传媒炒成琼楼玉阁;利润怎样,却不见报道。香港不少满腹经纶的评论家,曾为超人的海外投资积极叫好,现在纷纷反戈一击,指责李氏的海外投资判断失误,过于冒进。

        和黄发展海外业务,由英国开始推展至欧洲德国和美洲。今日和黄在英国有3个港口,其中一个是全英最大港口货柜码头,而全球已有80个泊位。

        1999年,有消息说,李嘉诚控制的和记黄埔集团,正积极接洽,准备收购印尼的“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

        关于收购谈判工作由和记黄埔集团旗下“和记港务公司”进行,其印尼顾问为郭英喜领导的印尼资产管理集团公司(AM—GI),已先后同胡托莫等人商谈价格,可能以约1.45亿美金成交。

        印尼《罗盘报》报道说,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负责管理、建设和经营的首都海港第三货柜码头,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欠下巨大呆账,奄奄一息,已处于破产边缘。因此和记港务公司有意买下,以便重新整顿建设,进一步发展印尼的进出口业务。

        1999年3月31日,和记黄埔集团进军印尼港口务业,当时通过哈比比政府的国营企业部长,和记港务公司买下雅加达国际集装箱码头(JICt)51%股份,实际上已控制了雅加达海港第一集装箱码头和第二集装箱码头的营运管理,成为李嘉诚集团继巴拿马运河营运权后,在全球控制的第17个国际集装箱码头。

        雅加达海港只有3个集装箱码头,如和记港务公司买下“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第三货柜码头)后,则等于李嘉诚的公司控制了全部集装箱码头,因此印尼有人反对由外资垄断为理由,表示拒绝和记港务进一步收购行动。有人甚至利用此事,指责身为华裔的郭英喜,进而攻击其父郭建义。

        不仅在收购“恒布斯集装箱转运站”的时候,李嘉诚的和黄受人指责,后来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在舆论上也并不是很顺利。

        1999年年底,美国将从巴拿马运河撤离,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赢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管理权。美国一些人就此声称,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经营港口将危及美国安全。然而,11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白宫举行的吹风会上说,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管理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时候,为了澄清事实,李嘉诚说,和黄集团在巴拿马运河只是进行一项集装箱业务的投资,与控制权并不相干。他强调,和黄集团只是在巴拿马经营集装箱业务的公司之一,同一些美国和中国台湾公司相比,和黄甚至不是最大的集装箱经营公司。李嘉诚向新闻界表示,他属下的和记黄埔集团不会通过在巴拿马运河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来控制运河的航权。

        尽管在海外投资,横遭非议,但是,并不能阻挡李嘉诚拓展海外的决心和步伐。

        创业感悟:一个人不管在做什么事的时候,身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或是鼓励的,或是嘲笑的,甚至会是指责的。做生意的时候也是一样,在投资一个项目时,还是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个时候,商人就需要有辨别非和坚持自己正确思路的能力,不能被别人的看法和指责所左右。

        

4、驻足澳洲 基建王国



        李嘉诚如是说: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李嘉诚不愧超人的称号,他在商业上的各种才能不仅在香港、在内地发挥了巨大的潜力,而且在国际上更是享誉全球。

        2002年1月,香港首富李嘉诚在长江实业集团周年晚宴上透露,长实集团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投资经营活动,员工总数已达12万人,在各地的投资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当时出席长实集团周年晚宴的董事、主要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超过1200人,创历年纪录。李嘉诚动情地指出,他在香港生活和工作超过了60年,深信事在人为。李嘉诚勉励员工,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承受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竞争之剧更属前所未有,尤其香港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面对重大挑战。香港的经营成本和工资,比竞争对手高出以倍数计,未来能靠什么去保持增长?除了已有的法制、金融体系和各种基建等优点外,香港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以往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主要是靠港人勤奋和拼搏的精神,他希望港人能将此种精神永远保持下去。李嘉诚强调,香港只要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坚毅的意志和奋斗心,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从在加拿大开始投资石油、地产,到收购英国的皮尔逊公司股份,然后又是美国的银行,李嘉诚在欧美市场上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了。随后,他又转入亚洲,在日本开始伸展拳脚。

        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基建开始大举投资澳大利亚。香港长江基建公司雄心勃勃,大举进攻澳大利亚基础设施,成功地将基建王国扩展至澳大利亚。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于1999年在香港上市,到了2002年资产总值已达60亿澳元。1999年7月,长江基建斥资1.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天然气供应商执牛耳者ERA19.3%的股份,打响了进军澳大利亚市场的第一仗。2002年2月,它又牵头收购悉尼跨城收费隧道,在澳交通行业得到了一席之地。接着,长江基建又与德意志管理集团、澳西太银行等组成财团,携手竞标标价为500亿澳元的悉尼机场。当时,长江基建总裁表示,该公司的中期目标是在未来2-3年内,在澳大利亚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作为在此地进行多元化基建投资的载体。据悉,长江基建目前正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投标价值12.5亿澳元的悉尼西区环城公路及另一条标价8.15亿澳元的收费隧道公路。

        2002年7月22日,有报道称,李嘉诚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与港灯日前收购了澳大利亚的Citipoipora的最大股东;该年初,集团又获选为竞投新南威尔斯省悉尼一项2公里长的Cross City隧道工程的优先入标者。此外,和黄旗下和记电讯也在当地投资电讯业务。由此也可以推论,李嘉诚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创业感悟: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承受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竞争之剧更属前所未有,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面对重大挑战。未来能靠什么去保持增长?除了已有的法制、金融体系和各种基建等优点外,最大的资产是人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