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四八 步入红地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

四八 步入红地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

        她是一位大学生,曾经拥有人们羡慕的城市生活;她供职于郑州一家公司,曾经拥有一份舒适安逸的职业。然而,为了一位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且不能行走、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军人,她毅然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离开优越的中原城市生活环境,辞去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来到雪域高原,来到边防哨所!她的这一不同凡响的选择,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付出、流血、牺牲和一辈子的坎坎坷坷……

        你无手,俺有手,我们共用一双手;

        夫从军,妻拥军,夫妇同结一颗心……

        啊,站在吴新芬面前,听她讲那朴实却催人泪下的故事,我禁不住泪雨滂沱。纵观她那浪漫、传奇的人生轨迹,每一个脚印都闪烁着新时代的光泽!

        

        吴新芬收到王俊景的最后一封信,是1997年10月16日从西藏错那浪坡乡邮政所寄来的,后来就再也收不到他的来信了。过去每周都有信来的王俊景,突然间中断了,这让吴新芬备受煎熬。

        “莫非是俊景哥军校毕业瞧不起俺了?”吴新芬在心里这样想。

        “不会,绝对不会,俊景哥不是那种人!”吴新芬马上就又自我否定了。

        备受煎熬。

        吴新芬除了不停地给她心爱的俊景哥写信,不停地询问西藏边防的情况,还写信给俊景所在连队领导,探询他的消息。然而,这一切努力,并未能得到一丝一毫与王俊景相关的消息。因为想念着对方,吴新芬在心里做过无数次的假设:会不会是因为大雪封山,邮递中断?会不会是因为上了巡逻线,遇到什么麻烦?会不会是因为……所有这一切的假设,最终还是未能得到一星半点儿的答案。

        度日如年,吴新芬备受煎熬地熬到了1998年3月。

        一天上午,在公司总机班计发工资的吴新芬,在清理包里的东西时,发现了王俊景在洛阳上大学的妹妹王俊丽的学校联系电话,她一个电话打了过去,问王俊丽:“你哥最近还好吗?”

        俊丽虽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儿,在电话那头的失声痛哭告诉她:王俊景出事了!

        她赶紧跑回宿舍,又翻出了王俊景三姨妈的电话。王俊景的三姨妈在禹州市城里居住,这还是俊景写信告诉她三姨妈家电话号码的,意在啥时候若去了禹州,遇上什么不便当的事儿了,可打电话请三姨妈的家人帮忙。吴新芬打通了三姨妈家的电话,作了自我介绍后,三姨妈哭着对新芬说:“五个多月前,俊景为接高压线,突遭电击,双手双脚全被烧焦,现在已转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他的两胳膊两手已经没有了……”

        有如五雷轰顶,吴新芬的大脑“蒙”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蒙了,她呆了,她痴了,她傻了……放下电话,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宿舍里的。脑子空空,头重脚轻,只觉得天旋地转了,只觉得天塌地陷了。她一夜没有睡着,就那么大睁着两眼发呆发愣。她的思维定格在三姨妈告诉她俊景已经没有胳膊没有手上。她躺在床上,忽而又坐起来,摸摸自己的胳膊摸摸自己的手,然后将两胳膊两手垂下,僵垂于身体的两侧,用心去体验人体上肢拿东西的这个部分一旦没有了的“感觉”和“滋味”——

        这人没有了双手,那还咋活呀?!

        这人没有了双手,那还咋活呀?!

        ……

        吴新芬在心里反复重复着这个顶顶严重的“问题”:没有了双手,就无法工作、劳动、穿衣、脱衣、吃喝、拉撒……一句话,人一旦没有了双手,就将失去一切生存、自理的能力和自由!

        太可怕了!

        然而,心地善良的吴新芬,所思所想的却全是在为她的“俊景哥”而“怕”,担心她的“俊景哥”从此将再也无法工作、劳动、穿衣、脱衣、吃喝、拉撒……这便是吴新芬的境界,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的至美境界!——试想,稍有一点儿“自私”心的话,反正又没给你王俊景定下终身,充其量只不过与你有些“恋爱”关系,如今你这个人全废了,不辞而别,扬长而去,甚或是装不知道,又有何妨?吴新芬却不这么想。她满脑子想的全是“我的好哥哥王俊景今后可怎么活呀”!她完全没有去想:我刚刚大学毕业、刚刚找下一份称心如意工作的吴新芬,若嫁给你这么个废人,我这一辈子可怎么活呀?——

        这正是吴新芬的“不同凡人”之所在!

        第二天一大早,吴新芬从郑州赶到300多里外的禹州,去了朱阁乡边楼村王俊景家里。四天后,坐了两天两夜火车的吴新芬,赶到成都军区总医院,顾不上买束鲜花,顾不上找电梯,一口气跑到七楼,推开病房门,见到了躺在病床上、没有了双臂、头上用纱布包扎得只露着两只眼睛的王俊景。

        沉默良久,王俊景问:“谁让你来的?”

        吴新芬说:“我自己要来的。”

        王俊景说:“我已经成了个废人了,啥也不能干了,你都看到了,你走吧!”

        吴新芬说:“我来了,就是来伺候你的,我不走!”

        王俊景说:“我不要你伺候,部队里有人伺候我,你走吧!”

        吴新芬心里清楚,俊景哥不给她好脸色,撵她走,是不想连累她。王俊景越是撵她走,她心里越是心疼她的“景哥”。

        吴新芬走到病床边,想伸手拉拉俊景身上盖着的被子,手还没伸到床前,王俊景就“吼”了起来:“你走你走,别感情用事好不好?”

        “俊景哥,即便你有一千个让我离开你的理由,我也会有一千零一个留下来伺候你的理由。因为,你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的伤!”吴新芬哭了。

        

        1997年8月,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的王俊景,满怀激情地向学院提出申请,要求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部队错那边防某部,被任命为少尉排长。

        10月25日,祸从天降!

        那天早晨一起床,天上就零零星星下起了小雨。吃过早饭,王俊景和指导员带领16名战士上山捡柴,下午5时开始返回。这时,早晨的雨滴已变成了雪花,转眼间群山披上了银装。在快到连队驻地浪坡乡政府时,通往乡政府和河对面两个村庄的高压电线,不知几时被刮断掉在了路上,已经有几只触电的羊被电死在了那儿。因为危险,两辆拉木料的车、牧归的牛羊和群众无法通过。发现险情,指导员立即派人通知乡里和电站拉闸停电,随后问谁会接线?新兵周磊自告奋勇爬上电线杆后,虽入伍前在老家干过接线的活儿,由于正下着雨雪,天气太冷,被冻僵的手脚不听使唤,怎么也接不上那线。

        “天太冷了,小周你下来,让我来吧!”王俊景可着嗓子喊着新兵周磊说。

        王俊景爬上了电线杆,这时天已经快黑了,正当他接第三根电线时,突然合闸送电了!王俊景全身上下冒着火花,被吸在了电线杆上!当过往群众和全体官兵把他从电线杆上挑下来时,他的四肢已经被烧得变了形,两腋窝及左脚掌已经被电击穿……

        天彻底黑下来了。大家争分夺秒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撕成布条,找来两根木棍捆绑成一副简易担架。这时全连官兵全都来了,又做了三支火把,八个人一组,轮换着抬起王俊景就往团卫生队跑。

        路况极差、极险,依附山体而开的山道,一些路段几乎是随山势呈直上直下状,有的地段雪下还埋伏着冰滩。大伙儿生怕王俊景失去意识,抬担架的人只管盯着脚下的路往前走,护着担架的同志们不停地呼喊着他的名字。不管是石头还是泥坑,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冲。40多里的山路,四个小时的接力,终于把王俊景抬上了前来接应的救护车。

        到了团卫生队,仅清创手术就做了五个小时。清创一结束,团首长又带上救护车、推土机,顶风冒雪火速把王俊景送往300多公里之外的解放军41医院。时过一天,因41医院没有急需抢救用的人体白蛋白,人命关天,西藏军区政委胡永柱果断作出指示,又将王俊景紧急送往西藏军区总医院……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王俊景先后经历了四次病危,七次植皮,一次截肢,并被医生判定:将终生在病床上度过!

        

        王俊景终于答应让吴新芬留了下来。

        吴新芬虽然被王俊景勉强答应留了下来,可他不让新芬做任何伺候他的事儿,特别是不让碰他的身体,连摸一下床单也不准。留了下来的吴新芬,心疼着俊景哥的伤势,在第四天上,商量着要为他做些护理,王俊景不准,吴新芬生气了,大着嗓门吵他说:“你是不是觉得俺出于同情你、怜悯你,才这样‘巴结’你?你要这样想可就错了!实话告诉你吧,你要不是个当兵的,要不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负的伤,俺才不会丢下工作跑来伺候你哩!你看你那自卑的样子。你不要忘了自己军人的身份!俺来看你,俺辞了工作来伺候你,不为别的,俺只觉得你是个大英雄,只觉得咱俩过去是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

        一向温和的吴新芬,一阵子大嗓门数落,见俊景埋头不语,换成了温和口气,接着说:“过去你常给我写信说,你要当个有作为有出息的兵,你要当个让人佩服的军人。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你冒死爬上电线杆接线,就是有出息之举,就是英雄行为!人家张海迪不也是残疾人吗?为啥会受到社会尊重?为啥会受到青年人崇拜?就是因为她身残志不残,身残心不残!”

        吴新芬的一番话,使因伤残过重失去了形体自尊的王俊景走出了阴影,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勇气!渐渐,两个人的心贴在了一起,从此两人共用一双手,共用一只碗一双筷,伴随着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王俊景的伤势太重了。

        吴新芬到达成都军区总医院两个月后,王俊景身上的绷带被医生揭了下来。光着身子的他,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即便是没有被电击着的地方,好皮肤也全部被做了移植,剩下的只是一片一片长出的新皮肤,胸部、腰部,到处都是。两条大腿简直就像两条倒挂的鳄鱼,全是像指甲盖那么大一块儿一块儿植成的皮。听医生说,王俊景刚到医院时,四肢全被烧焦,腿上的肉都被烧熟了,是医生一点一点把熟肉割下来,然后把整个头皮揭下来再移植到烧伤部位的……经历了四次病危、七次植皮、一次截肢的王俊景,被医生判定为“将终生在病床上度过”。吴新芬不忍心,她想让她的俊景哥站起来。他已经失去了双手双臂,不想再让他失去双腿的功能。为此,吴新芬不停地为他按摩,使其恢复知觉和功能。王俊景终于站起来了。医生说,王俊景是被从死神手里硬拉回来的。他能够站起来,是医学上的奇迹!

        1998年7月,为了减轻部队负担,部队同意他们到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治疗。在洛阳正骨医院门口,他们租了一间小房住下。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吴新芬为让俊景能像正常人一样,能够读书看报,写字打手机操作电脑,没有手,就让俊景用嘴咬笔练字,用嘴咬着特制的小工具敲键盘,编发手机短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俊景已可以写得一口流利的行书了,并且可以读书看报、开门关门、敲击键盘、发手机短信,甚至还可做一些简单家务。

        在洛阳正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六年里,吴新芬搀扶、鼓励着王俊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创造了勤俭的佳话:为了增加些收入,新芬打过零工,捡过破烂,拾过啤酒瓶。为了节减开支,新芬一年也不曾理一次发,六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就连扎头发的皮筋也是用破袜腰……再苦再难,有一条两人共同坚守的原则,那就是:决不给部队和地方政府伸手找麻烦!

        在洛阳正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六年里,吴新芬搀扶、鼓励着王俊景,创造了勤俭的佳话,更创造了“谎言”的美丽:自从她去了成都以后,生活在河南安阳县铜冶镇北庄村的全家人,谁也不知道她去了成都,继而又转院洛阳,都还以为她在郑州上着班呢。她每每给家里打电话,总是说她在郑州一切都好,请爷爷和父母不要挂念她。有一次她给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她弟弟。弟弟告诉她,父亲住院了,干木工活儿出了事故,手臂骨折,已动过手术。她问爷爷还好吗?弟弟告诉她,爷爷已经病逝,临终前还在叫着她的名字……弟弟在电话那头儿哭,她在电话这头哭,全家人哪里知道,她早已不在郑州,早已没了工作,而是去了成都然后转院洛阳在照顾一个高位致残的军人。一边是疼爱她的爷爷和父亲,一边是躺在病床上一天也离不开她的俊景哥,怎么办?在亲情和友情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如果她走了,俊景就会精神崩溃,已恢复得不错的身体,将重新垮掉。

        吴新芬瞒着全家人伺候一个严重致残的军人,一瞒就是六年!

        

        这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1975年2月,吴新芬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铜冶镇北庄村一个木匠世家。这里位于太行山麓,曾经是刘邓大军战斗过的地方。先辈们那驰骋疆场的红色故事,在吴新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深刻影响。

        “红领巾是鲜艳国旗的一角,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每每回忆起加入少先队时的情景,吴新芬对辅导员的这句话仍铭记在心。

        新芬家与外婆家同村。她有一个读初中一年级的二舅,因身体不好常年休学在家,儿时的小新芬常有二舅看护。二舅虽患有慢性病,特瘦,可他却很喜欢看电影、看书、看报和听收音机。二舅爱听收音机,尤为爱收听“人民子弟兵”节目,听了就给小新芬讲那“解放军叔叔的故事”。二舅给小新芬讲“八年抗战”,讲“刘邓大军逐鹿中原”,讲“宜将剩勇追穷寇”,也讲“雷锋、王杰、欧阳海”,讲“南京路上好八连”……解放军那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壮烈之举和无私无畏、克勤克俭、热爱人民、一心向善的感人故事,常使小新芬激奋不已。潜移默化,渐渐,在小新芬幼小的心灵里,便越加产生了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崇敬,对绿色军营的神圣和向往。她最爱听、最爱唱的是军歌,一听到、一唱起军歌来,她就心情格外激动。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平时最爱穿的是绿军装,一穿上绿军装,她就感觉格外自豪和神气。就连她上学背的书包也是绿色的仿制军用挎包,她说背起那绿色的军用挎包,她就感到格外开心。

        吴新芬的“绿色情结”就这样渐渐形成,渐渐渐渐,她对军人的热爱和崇敬,对绿色军营的神圣和向往,几近达到了“迷恋”达到了“痴情”——

        那还是在她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举办“我的理想”演讲比赛,她的《我要当一名女兵》的演讲,激情洋溢,别开生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荣获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她上高中时,在安阳北郊有个“北兵营”。她每每路过那里,总要在兵营的大门口伫立,看军人操练,听军人震天动地、气吞山河的操练呼号声。看了听了,就只觉得浑身舒服得不得了,有如自己也置身其中。她是个心里想啥就嘴里说啥的姑娘。由于她太向往太羡慕军人和军营生活了,她对同学们说:“我今生今世的最大理想是当一名女兵,当不了女兵也要嫁给军人。”于是同学们都嘻笑着叫她“未来的军嫂”。

        刚考入大学的那年冬天,母亲生病了,她请了假从学校回家看望,在安阳火车站下车时,她看到有许许多多退伍军人正在义务为旅客服务,帮着提行李的,帮着抱小孩的,帮着搀扶老人的,帮着送开水的,帮着找座位的……那场面十分感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她当即写下“感言”,张贴于车站旅客留言栏上:

        亲爱的退伍军人朋友,你们好!

        感谢你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你们在离开军营回乡之际,还在为群众做好事,你们的行动让我这个同龄人敬重、感动!相信经过几年绿色熔炉的锻炼,你们今后的人生会更灿烂,生活会更幸福、更美满!

        “感言”一出,顿时在车站引起旅客和退伍军人的热切关注和强烈震撼,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吴新芬不仅崇敬、热爱军人,几近于“痴迷”地向往绿色军营,更以她常为军烈属做好事的实际行动,自幼表现着对军人的热爱和崇敬。每每村里或学校里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她总是抢着挑水、扫地、抹桌子、倒垃圾……她是一位爱写诗的女孩,还常常用诗来表达一位少女向往绿色军营的心境。她在写给南沙高脚屋驻军官兵的诗中写道:

        假如我是一片云,/我愿飘在高脚屋上空,/为官兵们带去雨露;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愿长在高脚屋营地,/为官兵们带去生命的绿色……

        可我只是个女孩,/唯愿把一切都献给守疆的将士,/灿烂你们的笑容!

        说起吴新芬常年如一日给边防官兵们写信的事儿,还有一段“故事”哩!

        有一年的春节前夕,正当人们忙碌着购置年货准备过年的时候,新芬因年龄还小,家里操持年货用不着她,她就走东家串西家地为村里的军烈属五保户做好事。一位没有文化的军属老大娘,请新芬为她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这可“启发”了新芬。回到家里,新芬就想,假如我也能常给边防官兵们写写信,既可表述自己对绿色军营的向往之心,又能抒发、展现自己对广大官兵们的崇敬之情,那该多好啊!她这么想了,于是就兴奋不已地坐在桌前,提笔铺纸,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

        亲爱的解放军叔叔:

        假如我是一个男孩,我一定要走进绿色军营,去锻炼自己,保卫祖国,建设国防,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最壮丽的国防事业,我会像雷锋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可我是个女孩……

        信写好了,往哪儿寄?寄给谁?聪明的小新芬找来一本《中国地图册》,在那上面查找祖国最偏远的地方,她相信那所有偏远之地都会驻有人民解放军的边防官兵。她按照查找到的地名,在信封上填写上地址。至于“收信人”嘛,好办,写上“解放军叔叔收”或“驻军某部指战员收”不就行了嘛!——从此,这位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农村姑娘吴新芬、小学生吴新芬、中学生吴新芬、大学生吴新芬,一发而不可收:从小学到初中,从安阳县第一职高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她给驻守在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南沙群岛等地的边防驻军官兵们写信,先后共写了一千多封!

        

        吴新芬满怀一腔崇敬军人、向往军营的激情,十几年如一日地给边防官兵写信,这本身就很传奇。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假如她对军人对军营只是一般的热爱和向往,某一天来了兴致,写上一封或是几封慰问边防官兵的信,倒也平常,也在情理之中。吴新芬却是一写十几年,一写千余封,就非同寻常了。

        也许,在为边防官兵写信之初,作为小学生的吴新芬,还只是出于一种新鲜和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渐渐地,就不再只是出于新鲜和好奇了,而是一种境界——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青年的追求和向往的至美境界!

        有吴新芬的“作文”为证:

        军人(军队)是什么?军人(军队)是书中所比喻的青松、铜墙、铁壁、长城。我喜欢那绿色的军装,我热爱那一颗颗火红的军心,是因为,军人(军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捍卫者。当我们欢聚一堂、度过喜庆节日的时候;当我们幸福地工作、劳动在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或是办公室的时候;当我们坐在暖烘烘的火炉旁看电视、听音乐的时候;当我们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做着甜蜜美梦的时候……数以万计的军人正顶风冒雪或头顶烈日酷暑巡逻在祖国的万里边防线上。朋友,我们每天的安定、平静生活,你不觉得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换取的吗?——

        这是10多岁时吴新芬所写一篇作文的“片段”。

        有吴新芬的“日记”为证:

        1991年10月7日星期一阴

        我最崇拜军人,最羡慕那绿色的军营,很想成为绿色军营里的一员。军人是伟大的。看了电视连续剧《边关军魂》后,使我对边防官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军人最可爱,最可敬,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边防。等我长大了,一定也像他们那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伟大祖国的边防事业!

        1975年出生的吴新芬,写这篇日记时的年龄是16岁,已经是个初中生了,对军人、军营的热爱和向往,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性认识。正是这种坚定的崇拜和向往,才有了她一写十几年、千余封的边防来鸿。一千多封信,有着足够的分量:按每封信500字计算,加起来就是一部50余万字的恢弘篇章!那每一行都跳动着青春的脉搏,每一段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每一句都饱含着由衷的祝愿,每一字都迸发着思想的灵光——吴新芬的“绿色情结”,就是这样深;她崇尚军人的强烈愿望,就是这样强!

        吴新芬给边防官兵写信,一写十几年,一写千余封,因“地址不清”、“收信人欠详”,虽然退回了不少,确也回复多多。以“单位”回信的,以“个人”回信的,十几年加起来,也有几十封上百封吧。新芬每每收到回信,自然会在心中燃烧起激奋的火苗。有来而不往非礼也。每每收到回信,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她都会认认真真地回复,从不马虎。

        在几十封、上百封的复信中,一封署名为“高原一兵”的回信,最终成就了吴新芬与王俊景的“浪漫奇缘”——

        1993年2月,结束了在新兵连的训练,从河南省禹州市朱阁乡边楼村应征入伍的王俊景,被分配到西藏山南军分区错那边防某部。作为刚到部队不久的新兵,小王和其他战友一样,无不天天在盼着家里的来信。在下连队的头半个月里,小王因迟迟没有收到家里的来信,常跑去问通讯员。正在他盼望家信最为迫切之时,通讯员给他送来了一封寄自河南的来信。通讯员没有错,连队里就王俊景一个河南兵,从河南寄来的信不给他给谁?

        盼信心切的王俊景接过那信,根本就没细看信皮上写的是什么,一下子就拆开了。当他打开信一看,他愣住了:

        我叫吴新芬,是河南省安阳县第一职业中学的学生……

        王俊景没把信看完,已经知道自己拆错了信。作为新兵,拆错了信的小王不敢张扬,他怕战友们说他不道德。

        原来,这封信是吴新芬写给边防战士们的。当晚,怕张扬出去坏了自己名声的王俊景,背着人给吴新芬写了一封回信:

        你给我们连队全体官兵的来信收到了,谢谢你对边防军人的关心和理解。

        我们一定要履行好职责,站好岗,放好哨……

        时过五个月,被选派到团里参加集训的王俊景,没想到又收到了吴新芬写给“高原一兵收”的五封来信。就这样,阴差阳错,一封信让两个天各一方的河南老乡,开始了书信往来。最初,王俊景都是以“高原一兵”的署名给吴新芬写回信。渐渐,两人便以“老乡”互称。通信多了,吴新芬便知道了“高原一兵”这位“老乡”的真实姓名,后来两人便在信中以“兄妹”相称了。王俊景鼓励吴新芬好好学习,吴新芬鼓励王俊景争当先进。两人也曾互寄玉照,虽都有了谈情说爱之意,却谁也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儿。

        在党的72岁生日那天,吴新芬给王俊景写了一封长信,谈了她对党的认识。她在信中写道:

        俊景哥,你好!

        今天是党的生日。自从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党都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绩,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在各个方面都起着带头作用。我现在是共青团员,是党的后备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要求进步争取入党,为伟大祖国贡献一切……

        我相信党,坚决跟党走!

        吴新芬的这封长信,对王俊景触动很大。本以为思想先进才报名参军的他,突然觉得自己比吴新芬矮了一大截。

        不久,王俊景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王俊景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第一个要求上巡逻线。因军事过硬,被团里作为新兵骨干,第一个被提升为战斗班班长。春风得意。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在给吴新芬的信中,流露出了想报考军校的念头,却又对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的底子而信心不足。吴新芬收到信的当天,跑了学校附近的四家书店,为他买了31本复习资料寄过去,并附信激励、祝愿他:

        秋天,一切都显得率真、明朗、袒露、雅致、成熟。谷子袒露金黄,枫叶袒露紫红,山丘袒露朗润,溪流袒露清澈……如果你俊景哥是经得起风霜抚摸的,你就一定会在那美好的季节里得到收获!

        在吴新芬的支持、鞭策和激励下,王俊景顺利考入昆明陆军学院。

        浪漫奇缘,一奇接着一奇。

        1997年春节前夕,军校放寒假,王俊景回河南禹州农村老家探亲。那是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刚进郑州火车站,他就看到一个女孩非常吃力地拖着个大行李箱往站台内而行,穿着军装的他赶紧上前帮忙。就在他弯下身子帮助姑娘推行李箱的一瞬间,他和那女孩的目光聚在了一起,惊喜中,两个人几乎在同时喊出了对方的名字。

        这个姑娘正是吴新芬。

        无疑,吴新芬与王俊景在郑州火车站的不期而遇,奇巧相逢,使两人在感情上得以“质”的改变和升华。吴新芬的清秀美丽,在王俊景的心中和眼前,怎么也挥之不去了。春节后回到军校,他当晚就给吴新芬写了一封信。尽管新芬在郑州火车站告诉他,春节后她要到外地实习,俊景还是把信寄了出去。两个月后,去外地实习期满回到学校的吴新芬,收到了王俊景的3封来信。从小就向往军营、崇拜军人的她,尽管与近百名守卫在祖国东西南北边防线上的军人保持着通信联系,但都没有俊景给她的来信那样写得那么充满着柔情,朴实中透露着真诚与刚烈。情窦初开的她,此时已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到爱恋的考验和检阅。这是她等待已久的梦想,只是没有想到来得是如此突然而奇巧!

        王俊景的坦然,让吴新芬想入非非地沉浸于西藏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她感到自己就置身于那里。那里有雪山、冰川,还有那飘荡在山丫口和玛尼堆上的风马旗。错那的壮丽之美让她心驰神往,俊景哥朴实、真诚而又刚烈的柔情让她陶醉。当晚,以“妹”相称的她,为俊景哥写下一首洋溢着少女情怀的情诗寄了过去——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悄然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王俊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抢修高压线路过程中不幸遭受电击,不仅失去了双臂,腿上的肉也全部被烧熟了。是医生一点儿一点儿把烧熟的肉割下来,然后把整个头皮揭下来再移植到烧伤部位的。由于长时间卧床疗伤,左腿膝关节不会打弯儿,两腿一垂下来,立马就会充血肿胀,脸色苍白。

        “失去了双手、双臂,俊景哥已经够惨的了,我不想再让他失去双腿!”多少次,吴新芬恳求医生:一定要保住王俊景的腿!

        医生对她说,像这种重症,只有患者有着顽强、乐观战胜创伤的精神状态,再加上有着耐心、细致使其腿部恢复知觉和功能的手工按摩跟上,否则,是很难看到“奇迹”的。

        吴新芬对王俊景,真是爱到了骨子里,伺候到了“极致”里——

        为伺候好俊景,她常年如一日,时时刻刻守护在俊景身边。她清楚地知道,如果她一旦离开俊景,俊景就会精神崩溃,他的生命便不再会燃烧。只有不停地向他表达爱意,他才会生活在感情的激奋和幸福里,才会有助于他的伤情的恢复与痊愈。

        她不停地为俊景写诗——

        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干枯的等待;/阳光,是阴沉的等待;/爱情,是我心的等待……——

        我寻找你/像在雪地上寻找脚印/像在云朵里寻找微风/像在歌声中寻找音符/像在花丛间寻找蜜蜂……

        如今我找到了你/你就是我生命的主题/我命中注定要嫁军人/因为我知道——/嫁给军人我也许得到的是辛苦/不嫁给军人/我肯定不会幸福!——

        为了能让俊景尽早尽快站起来,吴新芬天天给他做脚、腿肌肉按摩,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当俊景的脚、腿有了知觉,恢复了一定的功能,新芬就抱着他的腰让他练习站立。俊景的右腿、脚好些,左腿、脚功能较差,总是抬不起步来。新芬就找来根绳子,拴住他的前脚掌,用绳子提着为他助力……持之以恒,奇迹出现了:在爱的驱使下,王俊景从开始不能下床,到能下床,到下床后可靠墙站立,到慢慢能向前挪步,后来终于可以走路了!那一刻,吴新芬以泪洗面、欢呼胜利。

        伺候一个失去双臂的人,别说是在卧床不能起身之时,即便是在双脚可以行走、伤痛全无之时,稍有一点儿伺候不到位,那嘴饭那口水就吃不成、喝不下,那件衣服、那条裤子、那只袜子、那只鞋,就套不到身上穿不到脚上。

        还有更让20岁刚出头的女大学生吴新芬难为情的事儿呢!

        每每俊景需要小解,新芬只把便盆儿塞进被窝里去那可不行,她还要用手去摸到他的那个人类最不愿让人看到的部位……害羞是一个女孩天生就有的本能。第一次帮助俊景小解,吴新芬实在太不好意思了,把脸扭向一边,手又抖得厉害,致使俊景把尿液滴了一床。事后,俊景哭,新芬也哭。新芬埋怨自己:我既然心甘情愿来伺候景哥,就不应该这样!从此,吴新芬再面对这些羞涩之事,坦然以对。

        在护理王俊景的时光里,吴新芬发现,她要给自己的爱所寻找的归宿,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家子弟,也不是坐办公室的白面书生。她要找的人,正是像景哥这样一位在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为他人献出生命的人。

        朝朝暮暮,朝夕相处;恩恩爱爱,相濡以沫。

        爱情的花朵终于开放。

        2002年8月1日,借部队接新芬、俊景去部队之机,他们在西藏山南军分区驻地泽当,领取了结婚证,然后就去了错那。秋高气爽,金麦盖地,从没到过边防前哨的吴新芬,在那段日子,一直沉浸于“好军嫂”的欢呼里……

        2003年4月,山南军分区驻错那某部一位宣传干事,首次在《解放军报》以《至爱真情,忠贞不渝》为题,报道了吴新芬辞去工作、顶着社会舆论等各方面压力、毅然决然伺候因公负伤高位致残军人、含辛茹苦不图回报最终与其结婚的感人事迹。

        吴新芬的感人事迹首见报端,立即引起全军、全社会的关注。《英背后的英雄》、《太行山走出的高原军嫂》、《这辈子,我们共用一双手》……铺天盖地的深层报道,使吴新芬、王俊景瞬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新闻人物。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作出授予吴新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好军嫂”的决定,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民政厅作出了在全省开展向王俊景、吴新芬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4年8月1日,初秋的藏南美不胜收,刚被早来的寒露亲吻过的秋叶,染红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季节,一个失去了双臂且左腿严重伤残的小伙儿,和一个四肢健全且长得十分俊丽的大学生姑娘,在藏南要塞重地错那浪坡乡的某边防连队喜结良缘。

        这是部队为王俊景和吴新芬在补办婚礼。

        鞭炮声中,新娘牵着系在没有双臂的新郎腰上的红缎带,朝婚筵大厅走去。大厅两侧,张贴着西藏军分区政委段禄定亲笔写的一副贺联——

        你无手俺有手我们共用一双手,

        夫从军妻拥军夫妇同结一颗心。

        列队两旁的官兵和藏族小伙子们,不停地向新郎、新娘抛撒五颜六色的杜鹃花瓣。浪坡乡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新郎、新娘献上洁白的哈达。前来参加婚礼的藏族男女和部队家属,迎上去向这对新人敬献青稞酒和酥油茶。13岁的藏族歌手次旺与8名小朋友跳起了印度舞。次旺的一曲《跑马溜溜的山上》,把婚礼推向了高潮。

        在官兵和藏族群众的祝福声中,新娘用手搀扶着没有双臂且左腿不能弯曲的新郎,走进战友们为他俩布置的新房。这对新人的爱情故事,从错那传遍全国,被传为美谈。

        深层次报道继续铺天盖地。

        《大爱无言》、《一路上有我》、《爱你,我有一千零一个理由》等,以及以吴新芬和王俊景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也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

        吴新芬被树立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2005年7月1日,河南省禹州市朱阁乡边楼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为吴新芬这位新党员举行了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

        2007年10月,吴新芬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红地毯从台门口一直铺到第九演播大厅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这里以最高规格迎接着获奖者的光临。

        《迎宾曲》响起,欢快、激越的旋律,有如千年铁树骤然开花,馨香、妩媚而又热烈地撒向大厅奶黄色的空间……

        55名全国道德模范列队入场,步入红地毯,吴新芬走在其中。

        欢迎的掌声,像那惊涛拍岸!

        (2010年1月18日至2月18日采写于河南禹州、河南虞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