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领导力描述怎么写一、“防火、防盗、防小报”

一、“防火、防盗、防小报”

        现在很多地方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防火防盗防小报”。所谓“防小报”,其实就是指提防个别小报记者。记者,头顶着“无冕之王”的神圣光环,记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岗位,在人们心目中,一个记者,就是代表真实,代表正义。记者怎么了?把“防记者”和“防火防盗”并列,虽有以偏概全的意味,但毕竟说明了个别记者与媒体确实出了点儿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出彩,个别媒体使出了浑身解数,“化平淡为新奇、化粗糙为精美”,依靠“骂人”、“猎奇”、“媚俗”、“模仿”……怪招迭出,花样不断翻新。目的就是要“吸引眼球”,增加“冲击力”。靠骂人出彩的,捕风捉影,偏听偏信,大做揭短文章。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媒体吃官司,赔偿、道歉,公信力大受影响。靠猎奇媚俗出彩的,竞相恶炒明星绯闻、大腕轶事……杀人、放火、跳楼……“星”、“腥”、“性”充斥媒体。靠模仿出彩的,则眼睛老是盯着人家,今天看到人家报上有什么新鲜东西,明天他也来一个,后天看到人家又有个新题目,他也照搬不误。结果是你用、我用、大家用,多好的内容也会变成陈词滥调。

        资料链接 混入英国皇宫的小报记者

        据英国《独立报》2009年5月25日报道,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调查报道”栏目编辑梅吉尔·马哈默德以前扮过大商人,曾令英国的王室贵胄跌落陷阱,狼狈不堪。日前,他又扮成一位中东酋长,通过贿赂英国王室司机,成功混入白金汉宫中。受贿的司机名叫希祖辛格,平时负责接送英女王和其他王室成员出席应酬活动。梅吉尔和同事通过一名妓女认识了贪婪的希祖辛格,并付出1000英镑便买通了他。希祖辛格亲自打开白金汉宫的闸门,让他们不用接受保安检查,大模大样地走入宫内,还带他们在白金汉宫内到处参观,包括一些敏感区域。希祖辛格还允许他们对王室专用车辆进行拍照和录像,包括它们的车牌号。此事一出,举世哗然。现实中,个别记者、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追求“冲击力”的结果。他们不管内容如何,把自己本职责任抛到了脑后,把谋求利益摆在首位,还使得有些不是记者的人也去冒充记者,获取不法利益。真可谓是物欲横流,乱象横生。

        现象一,利用媒体话语权,敲诈勒索、栽赃嫁祸。不少“记者”打着新闻单位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敲诈勒索,几乎成了大大小小单位的“克星”。

        资料链接 电视台记者状告报社记者

        某地一家小店,曾迎来了热线记者唐某。唐某以接到群众投诉为由头登门采访,恰巧店老板的一个亲戚是省某电视台记者,店老板就全权委托了这个亲戚接待记者唐某。交谈中,双方互相通报了自己的身份,胆大的唐某在获悉委托人是同行后,并未就此罢手,依然拐弯抹角提出了“暗示”,希望小店出点封口费。谁知,被一口拒绝,小店代理人说:我做了十多年记者,还没看到过哪个记者有胆敲诈同行的。没能捞到油水的唐某确实也非等闲之辈,回报社后立即炮制出一篇重头稿:《记者调查餐馆扰民遇怪事:无证经营者理不直气却“壮”》。愣是把一个有营业执照的小店说成了“无证经营”。作为小店代理人的电视台记者看到文章后,大为惊讶,一怒之下,起草了一纸诉状,欲将这位同行告上法庭。于是一场“敲诈同行成被告:电视台记者状告报社记者”的新闻拉开了序幕。

        现象二,违反职业操守,收取“封口费”,制造行业“潜规则”。

        资料链接 真假记者排队领封口费

        2008年9月20日零点,霍州霍宝干河煤矿闷死一名叫吉新红(41岁,洪洞县曲亭镇北柏村二组人)的矿工,于22日下葬。直到9月底,集团公司才接到了干河煤矿的事故报告。奇怪的是:这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不是为了采访报道,而是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这是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

        据通报,截至11月28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共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新闻记者4名、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8日第15版。

        现象三,进行虚假报道。

        资料链接 抗洪一线的合龙“表演”

        2003年,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遭遇了多年来最强的降雨,陕西省渭河市成为渭河洪水的重灾区。9月10日晚10时,一千多名驻守在渭河大堤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战终于将罗纹河入渭河口封堵合龙。可是由于当地领导和媒体当时没有在现场,9月11日上午,当地政府在已经封堵合龙的大堤上又策划了一次合龙仪式“表演”,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当地领导展示成功抗洪的光辉形象。事发之后,新华社及全国140多家报纸报道了相关信息,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对渭河市领导搞封堵仪式进行了严厉批评,称此事“骇人听闻”。一起本想展示政府形象的仪式,结果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现象四,冒充记者。

        资料链接 《人民日报》的假记者

        2005年4月22日上午,琼海市交通局执法人员截获一辆旅游黑车,下达了5万元罚款的处罚通知书。4月27日上午,“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专题部记者”肖某在车主的陪同下,对琼海市交通局有关材料进行了查看、拍照。琼海市交通局工作人员称,当天肖某始终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希望减免5万元罚款。4月28日上午,肖某还找到琼海市交通局局长,称自己是人民日报记者,要对他们曝光,向中央写内参,并称交通局可以扣证,但要先放车。遭到拒绝后,肖某又表示要检查琼海市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琼海市委宣传部马上与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联系。在得到“人民日报文摘海南工作站”是非法组织的确切答复后,琼海公安部门将肖某当场抓获。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向海南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通报。4月29日,“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这个非法组织被取缔。

        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单单是个别记者与媒体失责造成的,某些政府与领导干部长期害怕负面报道对自己不利,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就是领导干部要直面虚假负面报道,因为一种真实面对问题的勇气,能让公众具有更多的知情权;一种不回避现实问题的态度,能让公众更相信媒体的真实性;一种更加开放的暴露自身问题的心态,能让公众更相信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能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